?

基于縣域經濟發展的職教“三共”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2022-07-09 12:05顧衛國
江蘇教育研究 2022年15期
關鍵詞:機制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顧衛國

摘要:產教融合是職業學校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的關鍵在于產教融合。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立足縣域產業經濟和企業發展特點,全力推進職業教育高融合發展,創新實踐“基地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產教融合“三共”機制,高品質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高地。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5C-0052-04

從人才供求關系上來看,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的關鍵在于產教融合。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規模、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因此,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緊抓縣域職業教育整合及搬入新校區之機,認真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緊緊圍繞打造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基地的戰略目標,將產教融合作為學校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共建共享公共實訓中心,打造產教融合“示范區”,創新“共建、共享、共育”產教融合“三共”機制,高品質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高地,瞄準成為“勞模精神的傳習所、精英藍領的訓練營、產教融合的試驗田、創新創業的孵化器、社會服務的主陣地”的建設目標,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靖江之路。

一、“四引”工程,基地共建機制

產教融合的基礎是搭建合作平臺、夯實融合基地。多方實踐表明,僅僅依靠學校這一支力量,產教融合的基礎建設是很難完成的。為此,學校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積極推動靖江市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調研指導職業教育發展,靖江市委深改委先后出臺《靖江市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靖江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共建共享方案》,形成政府引領、園區支持、學校主導、行業指導、企業融入的多層次、立體化多元主體共同合作的建設模式。

(一)引校進園

產業集聚催生職業教育資源的集聚。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規模效益極大地推動了靖江經濟的發展。為抓住產業集群發展機遇,學??朔刂乩щy,于2019年整體搬遷至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先期進入開發園區的常州大學懷德學院融合發展,創新建設靖江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著力構建“中職—五年制高職—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格局,形成涵蓋全日制中職(含“3+3”中高職銜接、“3+4”中職本科、職教高考班)、五年制高職、應用型本科、非全日制本???,以及各類職業培訓等多樣化、多層次的職業教育發展基地,實現縣域產教“面對面”。

(二)引校駐企

傳統的“廠辦技?!眱瀯菝黠@,但也存在分散企業資源和生產精力的缺陷,中小企業開設“廠辦技?!备щy。為了補缺中小企業這個短板,筆者帶領團隊針對企業區域位置、產業特點、人才需求程度等,提出“學校辦到企業,課堂辦到車間”校企合作思路,先后在靖江市寶鋼空調設備廠等數十家企業內,“引校駐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變企業為“校辦技?!?,變車間為“特訓課堂”。企業提供必要的學練場地、設備、兼職師傅,學校主導,企業協助開發課程、實施課程及訓練管理。

(三)引企入校

針對學校專業建設、教師發展、課程改革等需求,補缺學校人才培養短板,通過遴選、公開競爭等環節,“引企入?!?,與合作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聯合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協同發展中心。目前,學校已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合作,共建“工業4.0(靖江)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與德資企業凱傲寶驪合作共建“雙元制”機電一體化實訓基地;與英資企業吉凱恩航空、英國韋斯頓學院共建航空產業制造人才培訓基地;與新世紀液壓聯合打造“精密制造協同創新中心”;與新程汽車工業合作建設“模具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此外,“旅游烹飪協同創新中心”“會計事務協同創新中心”正在建設中。至此,學校已經建成覆蓋先進制造、現代物流、現代服務等專業的校企合作基地,形成了集實踐教學、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互動式培養(培訓)模式。

(四)引資助校

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必要且豐富的資金支持。學校積極探索建立“一爭二投三吸引”的多渠道籌措經費機制,“引資助?!??!耙粻帯?,即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用好用足政策,加大跑項目力度,努力爭取國家、省各類建設項目和資金;“二投”,即加大本地政府財政資金和學校自籌資金投入力度,把職業教育作為新增教育財政支出的重點投入領域,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多方籌措基地共建資金用于職教發展;“三吸引”,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吸引行業、企業和民間資金舉辦職業教育。

二、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機制

我們認為,產教之間融合不是目標,而是手段,通過融合,旨在激活參與融合的各方積極性,取長補短,充分享受融合帶來的“紅利”,共享融合資源,達到“1+1>2”的效果。

(一)共享設備資源

無論是職業學校還是企業,設備的投入始終占有資金投入的很大比例。通過整合學校與企業設備,合理配置其教學與生產的用途,設備的使用效率可以達到最優化,從而降低雙方的投入。一是把企業有相對穩定任務的生產設備引入學校,與學校部分實習設備整合,在完成特定生產任務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在一般企業難以學到的相對完整的工藝流程;二是把學校相對閑置或數量單一的設備移至特定企業,與企業生產設備整合,借助特定生產任務或教學課題,盤活設備資源;三是利用校企雙方資金共同購置雙方使用率不高,但又必備的用于產品性能測試、技術研究等的實驗設備。

(二)共享技術資源

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各有所長,且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企業技術人員長于實踐短于理論,而學校專業教師則相反。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結合,對于企業,可以助力企業完成技術改造、產品開發、數據分析、仿真設計等需要極強理論支持的任務;對于學校,可以給課堂帶來更鮮活的教學素材、更豐富的經驗性知識等。為此,學校由產學研辦公室牽頭各學科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建立技術研發平臺,服務產業緊跟前沿技術。學校成立了機電工程和信息工程兩個校企合作技術研發組,近幾年,年均完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9個以上,企業專利申請12個以上。

(三)共享課程資源

推進崗位與培訓標準融合,筑牢賦能成長“高速路”。學校積極貫徹落實《靖江市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圍繞區域產業發展,統籌職業培訓項目和計劃,優化職業培訓管理流程,創新培訓模式。通過“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與園區聯結”的方式,開發立體化、可選擇的產業技術課程和職業培訓包,由政府、企業購買相應的培訓服務。

(四)共享文化資源

推進企業文化走進校園行動。一是營造校園企業文化氛圍。如實施班級企業冠名制、班級或實習車間引入5S等企業化管理方式。二是企業文化進課程。規定專業教師必須將企業價值觀、質量觀、安全觀、規范觀等作為課程內容之一,且課時不少于3%。三是企業文化進頭腦。依托學?!肮そ炒笾v堂”“校友現身說”等平臺,讓學生直面企業文化。

推進學校文化輻射社會行動。一是校園文化進社區(鄉村)。以基于網格化服務的師生志愿團隊為主體,開展“雷鋒日”等送技術、送溫暖、展才藝的活動。二是校園文化進中小學。建成以“工業機器人”等為主題的職業體驗中心,輪流對縣域中小學生開放。三是校園文化進學生家庭。每學期舉辦一次以學生技能展示為主題的“職教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近距離了解學生學校生活學習狀態。四是校園文化進企業。定期開展“我是職校生”活動,通過學生認知實習、頂崗實習,將校園文化展現給企業。

三、協同合作,人才共育機制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是一項立體化工程,具體包括培養什么樣的人、誰來培養、培養內容,以及培養質量等。筆者親自設計、全力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全面落實“雙師育人、雙向育人、雙境育人”,將關鍵點落在“協同”上面,以發揮學校與企業在育人上的各自優勢。

(一)協同論證專業設置

堅持學校與企業合作專業論證常態化、制度化,引入專業淘汰、調整與創新機制。學?,F建有泰州市裝備制造職業集團等職業教育聯盟3個,積極邀請企業管理骨干、技術能手、行業專家等定期開展專業論證座談會,撰寫專業論證報告,開展縣域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研究。首先,針對學生多樣化需求,對原有專業進行優化整合、集群建設,打造出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財經商貿、現代服務四大專業群,其中,先進制造專業群、財經商貿專業群已經被立項為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專業群。其次,加強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的輻射與示范功能。學校先后創成省級品牌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現代化專業群2個。最后,瞄準未來發展需求,順應靖江市“十四五”規劃、“智能制造城”建設和航空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方向,增設新專業,全力打造面向智能制造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二)協同培養專業師資

一方面,推進教師“雙師”化,鼓勵教師參與行業企業實踐,兼任教學能手和行業技術顧問,打通從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到特級教師的專職教師培養通道;另一方面,推進兼職隊伍建設,積極吸收企業能工巧匠、行業專家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學校通過開展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之間“師徒結對”行動、新老教師之間“青藍工程”行動,持續提升這兩支教師隊伍的產教跨界能力。學?,F有專職“雙師型”教師260人,兼職教師穩定在80人左右,有國家“萬人計劃”專家1人、省特級教師3人、省有突出貢獻高級技師1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技術能手1人、省職教領軍人才5人,建有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省級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

(三)協同開發專業課程

為改變專業教材相對于科技進步、產業升級、行業發展的滯后狀態,借助產教融合平臺,學校鼓勵教師關注行業發展最新動態,主動學習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以最新工程實例作為教學案例,更新豐富教學資源。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一是瞄準專業教學標準、專業標準,聯合開發國家規劃教材;二是瞄準特色產業、特殊項目、特別工種,聯合開發校本課程;三是瞄準企業、行業、事業等單位部門特殊需求,聯合開發培訓課程。學?,F有國家規劃教材4部,校本教材40種,培訓教材35類。

(四)協同開展質量評價

一方面,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將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定性與定量評價、常模參照與標準參照評價等相結合,以完善的評價制度為保障,學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立足學生學業、課程、教師教學以及教學資源等評價對象的多個評價維度,動態跟蹤評價結果,著力構建“主體多元,客體多維”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基于1+X證書制度評價標準,校企聯合建立健全證書準入機制,嚴格遴選證書的“含金量”,把好“入口關”;深入推進“崗課賽證”融通發展,加強實訓條件建設和師資隊伍培訓,切實保證證書培訓質量,把好“過程關”;加強證書考核統籌,建立學分互認機制,加強對證書質量的跟蹤和反饋,把好“出口關”。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階段,深化產教融合必須聚焦適應性、聚力高質量,勇于探索求索、敢于改革變革,開辟一條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協同的發展道路,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產教深度融合的新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協同發展的大格局。塑造讓產業與人才交互更直接、更主動的創新生態,精準把握產業技術變革的趨勢與需求,有機融入職教發展戰略、學科體系建設、專業人才培養等各個環節,打造開放、包容、協同的創新生態圈,播下更多“大國工匠”的種子,厚植更多夢想生長的土壤。

責任編輯:章躍一

猜你喜歡
機制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探析
如何加強高校學生組織機制管理的建設
淺析如何做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工作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