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提升微時代城市新移民政治認同路徑

2022-07-11 00:52張鑫馨
公關世界 2022年12期
關鍵詞:政治認同微時代

張鑫馨

摘要:伴隨著“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APP)”為代表的網絡平臺的出現,形成了一個蘊含信息傳播、人際社交、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有影響的網絡新空間,公眾由此進入了“微時代”?;谖r代背景下城市新移民政治認同的新變化,如何有效增強城市新移民的政治認同,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從多維度著力構建微時代城市新移民政治認同的培育機制,具有較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微時代 城市新移民 政治認同

城市新移民是指年滿16周歲且1980年以后出生,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沒有取得該城市戶籍的中國大陸地區居民[ 1 ]。其政治認同問題是與中國城鎮化和數據信息化進程發展相伴而生的。微媒體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城市新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在享受微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拉近了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距離,成為認知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渠道;提高了新移民群體的話語權和政治參與的主動性。但是,微媒體傳播的信息比較復雜,傳播方式也具有非理性傾向,海量的信息增加了認同主流意識形態的難度,成為影響政治認同的新變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消解了城市新移民的政治認同。

一、推進認同制度建設

隨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發展,我國也相應的出臺了一系列利于新移民群體自身發展的舉措,這本是提升城市新移民幸福感、增強政治認同的好途徑。但有些現行政策在貫徹和落實上并未達到社會民眾的預期,多數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沒有落到實處,甚至會讓城市新移民產生抵觸和反叛情緒,嚴重影響了城市新移民對我國政治體系的認同。因此,政府在制度創新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不斷健全制度的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性,形成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化水平。

1.完善信息傳播透明機制

加強政治主客體之間的交流是強化城市新移民政治認同既直接又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政治系統必須基于互聯網本身的屬性,結合城市新移民主體性特征對其政治認同現狀作出積極的回應。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放透明的特點,廣泛吸納民意,監督政府機構及官員的政治行為,提高城市新移民作為社會新階層其網絡政治參與的效能感和歸屬感。例如新移民可登錄微信關注政府的公眾號便可隨時隨地獲得政府的工作動態以及其他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這要比電腦更加方便,可以說是一個縮小版的政府門戶網站,城市新移民若是有什么意見或是情況反映都可以在此平臺上進行發表或投訴。在輿情發酵以秒讀數的時代,只有讓政府的官方權威信息在小道消息前面率先公布,才能有效地舒緩新移民群體的焦慮、緩解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政策傳播截流、負面信息封鎖、利益需求信息傳播受阻等問題;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針對網絡平臺非理性、輕責任等弊端加強制度約束,改變傳統的“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對新移民群體采取“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服務”的工作方針,提升新移民主體的公民理性,使其在公民自由與網絡秩序間尋求動態平衡。

2.構建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機制

“沒有意識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 2 ]并強調“維護網絡安全,首先要知道風險在哪里,是什么樣的風險,什么時候發生風險”。維護網絡安全具體而言是需要多方力量的合力。第一,黨和國家應始終居于主導地位,一是要對大數據平臺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持續加大人才、資金、技術的投入力度,統籌不同地方各個行業的信息資源,實現資源要素在各網絡平臺上的互聯互通;二是要將治理依托于網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納入到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治理體系當中,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第二,網絡平臺作為網絡服務的提供者應當加強網絡平臺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以此來提升網民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和防護水平。若發現網絡違法、侵權等其他惡劣行為時,應當在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承擔阻斷信息流并及時上報有關上級責任部門。第三,城市新移民作為網絡主體在用網過程中應當增強權利意識和自我防范風險意識,面對侵權、誹謗、造謠等行為應當及時理智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并向有關部門反映。

3.完善主流意識形態融滲機制

處于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空間,尤其是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他們既是黨和政府的宣傳思想文化的前沿陣地,也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的輿論陣地。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不僅是擔當更是職責所在。首先,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夯實制度基礎,實現媒體平臺正能量文化傳播效果最大化、最優化。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無論是官方媒體還是其他媒體平臺,都必須堅持落實黨管媒體原則。其次,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意識形態和產業的關系,加強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制度保障。做好制度設計和完善考核規則,將社會效益細化成若干個具體指標,以確保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有機統一。另外,還要構建有利于推動優質內容生產的自我創新機制,從制度上促進主流媒體保持對優質內容的追求,牢牢地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二、優化政府治理能力

近幾年無論是兩會還是政府日常工作,對于大學生、新生代農民工、外地務工者的關注就一直沒有中斷過甚至更加頻繁,國家早已認識到城市新移民對于城市建設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意義。推動、保護、支持城市新移民關于勞動、生活、發展的政策制度,恰恰也是國家和政府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切實增強政治權威和政治效能,優化政府治理創新能力,會使城市新移民對于黨和政府的向心力更足更確定。

1.推進惠民制度落實與監督

第一,運用“互聯網+”釋放數字紅利。隨著數字化新業態不斷涌現,勞動型移民群體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例,他們可以利用先天的資源優勢,發展農村電商和生態旅游拓寬收入渠道,財產性收入增加有利于緩解生活重負,還能加快彌合數字鴻溝強化利益認同。而知識型移民如大學生和白領,他們的利益需求則以發展型為主,追求高層次的服務和數字化的政治參與,因此在政務服務和民生領域可以積極推進全國統一的、上下級互通互聯的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動線上線下的信息化融合,通過“數據多跑路”實現“群眾少跑腿”,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也讓新移民群體對于政府治理給予充分的肯定和信賴。第二,加大社會保障制度的執行監督,使制度落到實處。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完善社會保障管理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管理運作行為,加強工會組建,發揮工會的優勢,同時建立嚴格規范的勞動用工制度,加大對各企業落實社會保障制度的監督檢查力度,切實防止擠占挪用社會保障金和其他危害城市新移民群體社保權益問題的發生。

2.提升輿情應對水平

公共輿論是推動社會治理進入良性狀態的一種力量,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更是如此,因此它也被稱為“社會皮膚”。如何與輿論進行互動,這是各級政府必須適應的常態。輿論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剛性需求”。謠言止于智者,但謠言更止于公開。作為政府,制止謠言或者說管理輿情最好的解決路徑就是及時跟蹤和發布真實有效的信息。因此,政府應從思想上重視網絡輿情、完善網絡立法、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建立公開透明、及時有效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強化網絡媒介管理,聯合大眾傳媒、加強網民的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實施網絡實名制度、加強創建文明網絡環境的宣傳教育、提升政府輿情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素質、強化對網絡輿情的引導、實現對網絡輿情的科學化管理、鼓勵公眾參與網絡監管等方面加強網絡輿情管理,實現網絡社會的健康發展。

3.凈化網絡文化生態環境

互聯網在滿足廣大網民信息需求的同時,也會將不同思想文化和價值取向潛移默化地滲透到用戶身上。而網絡平臺存在的功利、浮躁現象迫切地需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首先,阻止資本的力量在網絡社會恣意妄為。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項治理措施,從法治維度深化監管、從德治維度加強監督,整治網絡謠言、“偽基站”等網絡亂象,引導網絡平臺主體校正了航向,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凈化網絡空間這個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其次,將政治教育與網絡社會充分融合。微時代的開啟在給主流媒體帶來挑戰和沖擊的同時也蘊藏機遇,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浪潮中,宣傳弘揚優質文化不能拘泥于傳統媒體,要探索文化傳播的新路徑從而提升文化傳播效果。如共青團中央在知乎開通賬號,新聞聯播入駐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等,都是積極有益的嘗試。在現實生活中,教育、教化已經深度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注重培育網絡媒體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以及網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保持現實生活和虛擬生活言行的同一性,避免線上線下“兩副面孔”。

三、構建政治認同網絡平臺

當前隨著網絡直播、綜藝、游戲的興起,虛擬世界帶來的具有快餐化、娛樂化的網絡文化,產品內容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有些網絡媒體以極其隱蔽卻又帶有煽動性的方式向廣大網民傳遞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這些都從某種意義上分散了城市新移民對于中國社會優秀文化的關注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可,從而出現了移民群體在文化認知上的迷茫錯位和文化選擇上的不確定現象。文化認同的弱化可能導致政治認同的式微,所以政治認同的強化必須要有思想文化認同的支持。

1.構筑網絡教育新載體

主流價值觀代表了時代的精神內核,其傳播方式可以是多樣的。隨著當今網絡平臺的迅猛發展使得教育活動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模式,靈活快捷、生動趣味的線上教育方式如微信公眾號或者短視頻平臺就是較為高效的方式。城市新移民可以不受地域、年齡、職業、時間的限制自主進行選擇。主流媒體在短視頻領域的創新實踐開拓了主流價值傳播的新空間,故事化、細節化的短視頻真實動人,契合了用戶的短暫注意力和碎片化觀看,這既可以讓宣揚中國共產黨的主流思想變得更加便利,而且其傳播和教育效果遠遠高于生硬的灌輸式宣傳。與短視頻極具動感的視聽體驗相比,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則主要是以發布積極向上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為主,在內容設計上注意標題及配圖以此來吸引閱讀興趣。微信用戶閱讀后得到認可或是引起共鳴,從而自愿地進行分享、留言和轉載。通過合理的開發、利用微信的功能和平臺的優勢,了解城市新移民用戶對于各類事件所發表的意見,更好地掌握其政治思想狀態。

2.創作優秀網絡文化產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強調要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3 ]。人們現如今愈發客觀理智地意識到優質內容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也為新時代網絡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在創作態度上要回歸理性。樹立精品意識并端正價值導向,挖掘網絡文化“娛樂外衣”下的豐富內涵,積極主動地順應網絡文化發展趨勢和城市新移民文化發展的需要,創作出一批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其次,在內容創作上要秉持匠心、打磨精品。要知道以內容為根本是網絡平臺媒體生存的基本法則。那些華而不實、曲意逢迎的文化產品只能滿足人們一時的消費需求成為“快消品”,真正富有知識、深度、情懷的文化產品才是人們始終追求永遠被推崇的。因此生產者須逃離陷阱,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讓更多的城市新移民尤其是年輕用戶,積極參與到文化傳承和創新中來,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微時代背景下迸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與感召力,做有品質、有內涵、有故事的好作品。

3.強化網絡平臺管理

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媒體平臺以商業化的性質出現,但網絡平臺的運營理念與管理方式仍應得到重塑和強化。一要促進網絡平臺建設更加專業化和制度化。在新媒體平臺宣傳的過程中應該設置統一有效的平臺宣傳模式,統一整合新舊媒體力量形成新的宣傳力量。同時在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也可以創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宣傳賬號,定期組織相關人員為各個新媒體平臺的負責人進行一定積極有效的鼓勵措施。二要利用新媒體方便和快捷的傳播特點,準確把握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側重性,第一時間快速發聲。一方面把當天不能用廣播和電視上播出的消息,及時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城市客戶端等進行推送,力求在時政新聞的權威發布、深度發掘、精準解讀上有新提升;另一方面,著重增強內容的大眾化、情感化、故事化,進行常態化報道,用良好的語言系統營造輿論氣場。三要加強新聞整合策劃,提高語言策劃水平,提高新聞資源的整合能力,及時梳理民意,奪取和掌握話語權,在社會熱點的快速反應、深度分析、有效引導上有新突破,從而做到引導輿論;注重新聞后期處理,做實、做短、提煉新聞點,認真做好標題,多報道基層百姓民生,強化媒體的責任意識。

四、結語

作為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特殊群體和新興的勞動力,城市新移民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微時代背景下城市新移民政治認同狀況,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息息相關,與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密不可分,與國家的長治久安有著直接聯系。因此密切關注城市新移民的政治認同狀況,使其在心理認知層面對黨和國家形成認同感,他們才能激發出的活力和動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動力。

(本文系2021年黑龍江工業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新文科建設視域下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政治學概論》 課程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4。)

【參?考?文?獻】

[1] 廉思.中國青年發展報告(2013):城市新移民的崛起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0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6/ c1024-28303544.html.人民網,2016-04-26.

[3]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04-20(1).

(責任編輯:劉占行)

猜你喜歡
政治認同微時代
關于新課改理念下中學政治課堂在數字化教學平臺環境下的多維互動性思考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重要意義的政治學分析
如何增強政治認同和道路自信
價值觀視角下的政治認同
微美學
微時代語境下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考
“微時代”視閾下醫德教育的變革、創新與堅守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價值認同視閾下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