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

2022-07-13 21:30孫漫琳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低段識字教學信息技術

孫漫琳

【摘要】教育信息化推動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融合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以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設計符合低段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案,以優化識字教學的方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以豐富學生的識字學習體驗,感受中華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等,這些是我們課題組研究的初衷和重點。本文是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理出的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的廣泛運用,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常用的現代信息技術,及時更新信息化教育理念,充分了解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融合的優勢。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優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段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習新知識往往依賴于具體的事物或可感知的生活經驗?;谛畔⒓夹g的識字教學,通過聲音、影像、動畫等表現形式,將學生熟悉的語言文字材料和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讓識字過程直觀化、可視化,較之傳統的識字教學課堂,它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能動性。

(二)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低年級學生受限于生活實踐經驗和學習活動范圍,他們大多數沒有過多機會直觀地接觸和感受一些事物,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影響了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力。在信息技術加持下的識字教學,可以通過圖片和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搭建想象的框架,讓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零距離”地認識和感知事物。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輕松地實現資源共享,這為學生的課堂參與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助力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發展想象力。

以學習“州”字為例。學生要理解“州”就是“水中的小塊陸地”,但學生難以通過單純的文字來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巧用信息技術手段:先出示之前學過的“川”字,通過“川”的古文字和河流圖片,帶著學生回顧“川”即是河流的意思;隨著動畫演變,“川”字多了三點,演變成了“州”;最后借助動畫,引導學生理解“洲”是指水中的小塊陸地。這樣,識字過程變得簡單、有趣,且讓學生印象深刻。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走進識字教學課堂,不僅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創新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谛畔⒓夹g的識字學習,學生需要使用一定程度的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漢字知識,他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習體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新的體驗喚醒新的認知,學生在不斷更新自己認識、創新識字方法的同時,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

(一)利用動畫創真實識字情境

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年紀小,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發展不足,形象化、直觀化、動態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雖然漢字本身是靜態的,但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動態地展示漢字,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識字情境,使識字學習活潑化、趣味化。這樣的識字學習不僅能調動學生感官,吸引學生的識字興趣,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還能將漢字的本義和語境意連接起來。

如,一年級下冊識字單元《大小多少》識字教學環節。教師在教學“鳥”字時,在電腦設備播放這樣的畫面:一只小鳥站在樹枝上唱歌,小鳥的身體部位隨著教師的講解和動態操作,演變為“鳥”字。只見小鳥的頭化成了短短的一撇,小鳥的脖子變成了橫折鉤,小鳥的眼睛變為一點,小鳥的背和腳變成了豎折折鉤,而樹枝則變成最后一筆橫。教學“水”字,先出示動態的流水圖片,接著水流的波紋逐漸變成了象形字“水”,既形象又生動,學生一眼便明了。這樣趣味的識字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快地感知漢字,還能加深對漢字的記憶。

如,小學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貝”的故事》識字教學環節。教師播放漢字演變的動畫,讓學生認識甲骨文就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是漢字最初的樣子。通過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意境優美的識字情境。待學生在這個情境中了解了甲骨文的知識,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甲骨文后,再讓學生學著視頻中的古人的樣子,用畫圖形或者符號的方式來表示“貝”。

(二)借助圖像識記漢字音形義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識記漢字的字音、字形,還要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幫助學生在生活和寫作中規范運用語言文字。低年段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查閱工具書來理解一些簡單易懂的字詞,對于稍微抽象,或遠離自己生活的字詞,就不容易理解了。為此,我們可以借助圖像功能,來拉近學生與字詞之間的距離,用圖像為學生構建文字與字義的聯結。

如,小學二年級上冊識字單元《樹之歌》識字教學環節。這篇課文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兒歌巧妙地將這些漢字整合在一起,使其讀起來節奏鮮明,又兼具各種樹木的特色?!罢啤笔且粋€形聲字,上半部分的“尚”是這個字的形旁,下面的“手”是這個字的聲旁。為了幫助學生識記,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觀察字形,通過偏旁部首來猜測漢字意思,再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對字的理解,最后出示“手掌”圖像,使其對應漢字的字形來理解意思。這樣學生再次遇見“掌”字時,腦海里就會呈現直觀的手掌的樣子,無形中強化了漢字的字形識記和漢字的字義理解。

如,小學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識字教學環節。課文中出現了多音字“泡”。為了幫助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讀準字音,我們采用圖像的方式來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生活場景在他們的腦海中重現,強化對字詞的理解。通過圖像,學生很快地理解了當“泡”作為動作詞時,讀pào;當它與“泡”連成詞語,則組成輕聲詞pào pɑo;當它作為量詞時,則讀“一泡pāo尿”。

(三)制作微課突破識字重難點

漢字的演變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偏旁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逐漸改變了其原始的意義,這些偏旁不能通過單純的字形分析來界定它的含義。這部分需要經過教師講解方能突破的識字重點與難點,可以通過制作集圖片、動畫、聲音于一體的微課來幫助學生理解,幫助他們有針對性地識記這類偏旁或漢字。

教學二年級課文《我是一只小蟲子》時,筆者將理解“月字旁”的表意特征定為一節課的識字教學難點。首先,利用課前制作的微課視頻展示“月字旁”的演變過程,引導學生明白“肉”的甲骨文就是一塊帶紋路的肉的樣子,小篆的“肉”“月”在字形上有相似之處,因此這兩個偏旁被合并為“月字旁”。接著,結合人體結構圖,拓展一系列“月字旁”的生字;最后,學生在一幅幅人體部位的圖像中,拓展識記了不少生字,還快速地理解了不同的漢字代表的不同身體部位。這節課,在直觀生動的視頻演示下,預設的教學難點被順利突破,學生的識字效果也明顯增強。

如,“木字旁”歸類識字教學。為了讓學生規范書寫“木字旁”,我們制作了一個趣味微課,通過播放木字變形的視頻,讓學生知道“木字旁”的“木”作偏旁時化捺為點的書寫要訣。視頻展現了伐木工人鋸斷樹枝的動畫,只見一棵小樹慢慢地變形,變成了漢字“木”,左右兩個筆畫“撇”和“捺”不再對稱,右邊的“捺”變成了“點”,最后畫面定型。學生看得聚精會神,“木字旁”定型畫面在他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自此把“木字旁”寫得規范而工整。

(三)軟件促識字教學高效開展

1.設計游戲增強識字趣味

小學低年段學生活潑可愛,一節課內集中精神的時間不會太長,要把稍微枯燥的識字學得有趣且高效,可不能一味地講解與分析。為此,我們結合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一些好玩的游戲,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識字的趣味性。

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識字加油站”教學。這個板塊中,學生要學習八個描寫食物的ABB式詞語。筆者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游戲,把表示“酸溜溜”“辣乎乎”“甜津津”等詞語意思的對應的食物放進“餐盒”里,學生一點擊就會打開“餐盒蓋”,根據呈現的食物才出對應的表示食物味道的詞語。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等課內需要掌握的詞語學習完后,再拓展一些描寫生活中其它食物的味道的詞語,就這樣在游戲中學習了漢字、理解了詞義、積累了詞語。

如,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第二課時鞏固識字環節。為了鞏固第一課時學過的字詞,筆者設計了“青蛙過河”的游戲。首先,教師創設語境:同學們,夏天來了,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到熱鬧的池塘欣賞夏日的景色。瞧!這又大又圓的荷葉,引來了一只小青蛙。接著,通過希沃平臺呈現一池碧綠的荷葉,精美的畫面設計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小河的岸邊蹲著一只青蛙,每片荷葉上都帶著一個本課要求識記的詞語。這時,教師用語言點撥:同學們,現在小青蛙被這些詞語攔住了去路,只有你們讀準了字詞,才能幫助青蛙順利過河,你們愿意幫助小青蛙過河嗎?學生們欣然答應。每讀準一個詞語,青蛙就會往前跳一步,當學生把所有詞語讀準確,才能通過詞語關,才能幫助青蛙成功過河??吹皆谧约旱呐ο?,青蛙過了河,學生們的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神情。

2.實時互動提高識字效率

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是促進教與學的“推動劑”。在識字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實時互動,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學情,快速作出反應,提高識字效率。筆者常常運用希沃平臺、暢言曉學平臺,在課前導入、課中教解、課堂書寫環節使用倒計時、拍照、放大鏡、蒙層等功能,以豐富課堂互動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教學形近字群“青、請、清、晴”時,使用“放大鏡”“關燈”功能,畫面聚焦生字字形,提示學生從中找出異同,說出這組形近字之間的不同的關鍵筆畫,引導學生在筆畫細微處區分形近字。寫字教學環節,使用“拍照”功能,把學生當堂書寫作品拍下,展現給全班同學,同學們對書寫作品作出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在各抒己見的生生互動中強化了漢字正確筆畫的識記。想要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程度,或有鞏固詞語需求時,則可以使用“蒙層”功能。先將要展示的字詞蒙住,營造神秘感,激發學生挑戰識字的欲望,再引導學生逐一挑戰認字、解詞。實時互動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熱烈,讓學生在識字活動中變得更積極主動,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三、結語

經過近一年的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著重結合低年段的教材文本與教學案例,梳理基于信息技術的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嘗到了信息技術助推識字教學的“甜果”,也遇到了需要反復驗證方得解的“難題”。在學校及同級教學班的實施和推廣中,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認可,學生的識字效果和學習質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們深知,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融合將會更緊密,我們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和提升空間。我們將繼續更深入地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識字教學策略。

[本文系廣州市南沙區“適合的教育”專項課題“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編號:NSJYKYZ2021111)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倩.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率[D].蘇州大學,2010.

[2]李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研究[D].蘇州大學,2011.

責任編輯? 溫鐵雄

猜你喜歡
低段識字教學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中低段“語用”型作文教學的運用策略
邁好從低段到中段的“坎”
巧用文本資源指導低段梯度寫話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家庭作業
試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