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2022-07-15 22:44司晨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25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司晨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集形、聲、色、像為一體的教學環境,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具有顯著的作用。本文主要論述信息技術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論述信息化手段如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策略和方式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建設也在不斷深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堂資源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

小學低段處在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把信息技術融合到課堂之中,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習環節進行設計展示,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對激發學習熱情和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術手段在識字寫字環節的應用

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年紀小,專注時間短,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如果教學手段單一,極易造成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把圖片、文字、聲音等融合在一起,讓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習熱情。

在實際教學中,可利用希沃白板學科工具的田字格范寫生字(圖1),清晰地展示生字的占格和重點筆畫。

接著,學生可到白板上實際書寫,體驗人機互動,激發習字熱情。

其次,在描紅臨寫階段,可利用手機投屏展示學生作品(圖2)。

最后,師生按照約定的標準共同評議,促進對生字及書寫的掌握。

經過以上環節,學生對新知印象已經十分深刻,再根據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通過制作一些識字游戲,如摘蘋果、小青蛙過河、小燕子捉蟲等,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二、信息技術手段在突破古詩文教學難點中的應用

(一)配樂誦讀,品味音韻之美,還原本真詩詞

古詩及韻文富于節奏和韻味,聽范讀畫節奏以及配樂誦讀都是學生們喜歡的課堂教學環節。

特別是試背環節,利用多媒體,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曲調把古詩唱出來,學生多種形式地參與課堂,氛圍熱烈,為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唱詩也可促使學生觸摸古詩詞的本貌,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究其性質便是歌曲的歌詞,“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通過教學設計和信息技術手段的結合,有利于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給學生潤物無聲般的傳統文化熏陶。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新舊知聯合

在小學低段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一定數量的韻文以及古詩,受限于年齡和生活經驗,一些精妙之處學生似懂非懂,這時信息技術便派上了大用場。

如一年級下冊的古詩《池上》,“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一句的理解是一個難點,課堂利用圖片直觀展現通過回顧《雪地里的小畫家》中的“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什么叫“蹤跡”。當展示水生植物“浮萍”時,學生發現這在池塘中很常見,自然而然地聯系到了生活實際。但什么叫“一道開”呢?通過視頻可以直觀看到,小娃娃撐船經過,水面上的浮萍向兩邊蕩開,水面上留下了一道白白的“水路”,學生恍然大悟。

三、信息技術在創設課堂情境方面的應用

直觀形象、動靜結合、聲情并茂是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點,它能激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把他們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去。

一年級上冊的《秋天》一文是學生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一篇課文,明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們跟著秋姑娘的腳步參觀大自然的四季變化。一組配樂的動圖過后,學生看到了金黃的落葉在風中紛紛揚揚地飄下, 聽到了落葉在磚石路面發出細微的嚓嚓聲,伴著窗外秋天清亮稀薄的陽光,他們的朗讀溫柔而富于情感,學生說落葉像一只只蝴蝶飛舞,還回憶起自己踩樹葉的經歷……

語文教學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信息化手段可以激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讓他們和作者突破時空限制,在某一刻達成共鳴,從而感受到文字的巨大魅力。將來學習習作的時候,因著豐富的情感儲備和真切的體驗,他們自然能夠做到言而有物,情真意切。

四、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習能力、提升專注力方面的作用

在一年級下冊的韻文《古對今》中,為理解“對子”的概念,設計了一個圖片配對游戲,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分不清“朝霞”和“夕陽”。通過圖片直觀和動態演示,學生明白了,夕陽和朝霞都是一種自然現象,其形成和太陽光有關,其區別是出現的時間(“朝”和“夕”)。經過討論,學生得出通過太陽的位置在東還是西的判斷方法,并舉一反三,由“朝霞對夕陽”推斷“晚霞對朝陽”,課堂精彩而豐富。

信息化手段和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促進師生深層次的互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提升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實實在在地變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的學習為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

實踐證明,信息化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是必要而高效的。將信息技術手段和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深入融合,創造多角度多感官的教學情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呈現方式,豐富學生與文本互動的形式等,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突破課程教學重難點,豐富教育資源等均具有積極的意義。也會促使教師不斷學習,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教育者只有掌握更高層次的能力,才能應對社會進步帶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何軍容,羅建偉,顏凱亮,費文璐.論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整合中的應用[J].教育學文摘,2020(12).

[2]鞠光宇.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的七大趨勢[J].中國教師報.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教學
提問機制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堂的運用
讓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淺談聾生語文教學生活化
“合”樂而“不為”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巧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有度教學:創造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美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說課之后帶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讓音樂浸潤學生的言語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