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PBL教學模式的應用

2022-07-16 11:54林曉平
高考·下 2022年1期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核心素養

摘 要:在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場景實例化,以此提升學生學習內容的真實性,使學習氛圍和環境得以有效改善。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運用PBL教學模式,能幫助和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應用知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感悟地理學習的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使得高中學生能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自主學習,并在PBL教學模式下提升自身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此外,還能進一步幫助教師樹立新式教學觀念,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掌握學生心理動態的過程中,開展問題引導式教學,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從PBL教學模式內涵出發,對高中地理PBL教學模式中的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進行研究,旨在為日后相關人員的研究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PBL教學模式;應用

一、引言

現代社會高度關注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在學校開展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人才培養戰略中的關鍵點。2020年,我國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整理,尤其在核心素養教學的運用方面,進行了更加有針對性的優化和完善?!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中提到,學科的教學水平與核心素養具有關聯性,是素養的提升過程,同時也是國家所提倡科學育人的過程。由此可見,地理學科教育中,需重點針對青少年學習能力及德行品格加以培養,創新培養方式,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探索內容?,F階段信息技術2.0被廣泛應用,不僅促進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深度融合,更使得課堂教學與PBL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擁有直觀、實時、生動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在此種教學情境中學習地理、感悟地理,實現綜合素養的進階。

二、PBL模式的應用價值

合作是自身與個體或是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進行的一種相互配合的聯合行動,是學習者歸屬感的必然需求,更是多元學習的主要途徑。對學生發展而言,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適應社會中人與人的交互,使其達成自身需要的利益,抑或是目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互合作能力的培養,樹立其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其在優勢互補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1]。在PBL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問題研究,在此過程中學生會自主進行任務分工,開展小組討論,針對問題通過積極的分工和討論,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在小組協同合作過程中,把集體的個性凝聚起來,不僅有助于問題解決,更重要的是在相處、溝通和協作中,讓學生形成團隊榮譽感和任務使命感,有效提升學生乃至小組的整體意識和團隊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協調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長江水能”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三峽水利工程建設的利與弊分別是什么?”的問題,在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基礎上,以學生的學習與協調能力作為導向,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布置調查任務,利用學校電子圖書室和圖書館開展調查研究,下節課再進行討論。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務驅動學習環境下,教師的引導和制度的約束是必要的。因此,在問題設計中,教師有必要將三峽水利工程建設決議的形成和質疑進行說明,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好奇心驅使和制度約束下開展調查研究,探析問題,查找資源,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感悟合作的意義和價值,并在相互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協作能力。

三、PBL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方式

(一)問題設計要新穎

在PBL教學模式下,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課堂中設置新穎的問題,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投入問題解決過程中[2]。新穎的問題設計,關鍵在于結合社會進步、融合生活提升、關注科技發展,營造直觀、生動的地理教學情境,形成問題共鳴。同時以身臨其境的體驗式學習,自腦海中強化問題的發現、分析、解決流程,并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識對地理環境的改變,以及其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聯性進行觀察,并從中學習感悟,體驗地理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提升地理實踐力。

在“氣候”這一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問題設置時融入當前社會中普遍關心的問題,如溫室效應與海平面上升等,學生能夠從當前社會現象中了解問題,以此為立足點搜索資料,并對這一章的學習內容進行獨立或是合作探析。學習問題可設計為:氣象專家研究結果顯示,隨著人類的發展,地球大氣中的氣溫正在逐年上升,尤其近5年來,氣溫上升速度不再具有之前的緩慢姿態,而是以肉眼可辨的速度進行快速上升。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是什么?該問題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氣溫升高對海平面的影響,但很好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研究、思考的空間,實現了“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自主探究,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地理綜合學習能力。

(二)教師要實現多元角色轉換

PBL教學模式的應用,能促使教師在此過程中及時調整和適應已經轉變的角色[3]。在PBL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需要擔任引導者、組織者和解決者多重身份,還要兼問題研究的參與者。身份的多元化,不僅能促進教師擴展自身的知識面,還能不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多元化的身份,研究活動的參與者,讓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必要的引導,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學生沿著教師引領的方向對問題展開探究和分析,最終通過自身努力尋找正確答案,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促使其學習主觀能動性得到提升[4]。作為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必須做好課堂上多元角色的轉換,且對于自身教學標準也不可輕視,方能將以往的主體地位從教師自身歸還于學生群體,借此更利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知識指引。此外,還需要教師能夠運用自身經驗和準備好的設計組織教學,緊跟時代步伐,鉆研地理素材,拓寬自身知識面。這樣才能在學生研究和探討問題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問題時,進行有效引導和指引,既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不因此承受過重負擔,實現“減負不減質”,提升學習效果。

(三)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

基于問題導引的PBL教學模式應用,其根本在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于學生要根據問題開展學習和探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提升自身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在現實教學中卻是一個需要重新思考的新問題。學習需要動力,但這種動力除了教師布置任務的“物質驅動”,更需要“精神動力”去激發去驅動[5]。高中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理性屬性,學習中會引發學生對其進行想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一味講知識、析現象,難以實現高效課堂。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注重了學習上“引”和“悟”的強化思考,加強了信息技術2.0的教學應用,在視頻、圖片等視覺沖擊和心理誘惑強的素材的配合下,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素材支持下展開探索進行學習。根據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設置結合風景名勝、風俗人情的學習問題,活化枯燥的地理知識。加強合作學習,設計團隊協作學習主題,提升協同交流的品質,構建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四)PBL教學模式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PBL教學模式主要以問題式學習模式為基礎,促進學生提升學習自主能力和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PBL學習的起點是劣構問題,此問題在PBL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在PBL教學模式的應用下,應直接對劣構問題的解決進行設計,以此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6]。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PBL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根據其實際特點進行有效教學,以此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高中地理PBL模式的教學特點需要從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高效快速的劣構問題解決方式。

高中地理在實際學習中與初中地理具有明顯的不同,高中地理知識更加具有層次感,區域地理在地理與研究中屬于開端和終點,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師對其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PBL式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開展實際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PBL式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運用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中,以此提升學生發現劣構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區域地理差異概念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運用南方人和北方人進行對比,也可以運用非洲人和亞洲人進行對比,根據自然環境、人類活動差異性的比較,學生可以在典型對比中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二者生活地區的經濟、生存環境等進行了解,以此提升學生區域地理的掌握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拋出例子、問題,學生能夠通過自身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對例子中的兩地進行簡要分析,找出區域的位置、特征、其中存在的差異和聯系等,通過理解提升自身對知識的記憶。

(五)PBL教學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主要是對自然中存在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地理屬性以至于地理形成的過程進行研究,運用系統的理論方法對其進行解析,能夠提升學生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在自然地理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洋流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素材,運用設置問題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理解。在播放一段經過語音剪輯處理后的介紹歐洲鰻的視頻后,在地圖上標示出“歐洲西部”和“馬尾藻?!眱蓚€地理位置,并與學生一道重溫歐洲鰻的生命歷程:孵化于馬尾藻海,幼體跨越大西洋來到歐洲西部沿海,然后進入河流生活,成年后會再次穿越大西洋長途跋涉回到馬尾藻海,產卵后死亡。接著利用地圖自帶的測距工具測量出歐洲西部沿海到馬尾藻海間的距離,上網檢索歐洲鰻幼體質量(或鰻魚苗質量)。當教師將“距離約7000千米”“幼體質量約0.1克”板書在黑板上時,強烈的對比信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巨大的疑問:兩地距離數千公里,歐洲鰻,尤其是它們小小的幼體,為什么可以如此長距離地遷移呢?借著這種疑問,教師可以順勢提出思路:現代人可以乘飛機坐輪船,那么,歐洲鰻有沒有這種“飛機輪船”可以搭乘呢?鮮明的地理信息和劣構問題的呈現,激發出學生濃濃的探究欲。之后,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尋找答案,去發現、認識洋流,并結合地理位置和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去探尋歐洲鰻是如何巧妙地搭乘洋流這種海洋中的“飛機輪船”。高中地理學習中,將地理信息與劣構問題巧妙結合,誘發學生提升對地理學科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其樹立更加順暢的理性思維,最終引導學生在學習期間鍛煉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知識的記憶深度,達成“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

結束語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導入PBL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地理學科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從而深化對地理問題的認知,使學生主動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學習和現實中遇到的問題。PBL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識和仁愛之心,循循善誘,充分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調動積極性,使學生在多方法、多途徑的學習和研究中,完成地理知識的學習,實現思維進階,學會辯證地看待地理學習中教師設置的問題和地理知識點,進而提升自身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霞忠.基于項目學習(PBL)的單元教學實踐與思考:以滬科版“科學探究:摩擦力”的設計與實踐為例[J].中學物理,2020,38(8):3.

[3]成小英,耿夢蝶,魏超,等.案例教學:PBL模式在環境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20,v.48(8):188-190.

[4]陳亞麗,譚琳,楊芳.PBL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智庫時代,2019,204(36):204-205.

[5]孫煜穎,黃健,徐斌艷.核心素養指向下中學數學項目學習活動探究:以“共享單車中的數學”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9,87(3):83-88.

[6]徐霞忠.基于項目學習(PBL)的單元教學實踐與思考:以滬科版“科學探究:摩擦力”的設計與實踐為例[J].中學物理,2020,38(8):3.

作者簡介:林曉平(1973— ),女,漢族,福州閩侯人,福建省閩侯縣第八中學,本科,中級。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

猜你喜歡
PBL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核心素養
PBL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與探索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