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簡背景下的英語學科命題研究

2022-07-16 05:11劉芳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命題雙減差異

摘要:雙減背景下,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該怎么進行?怎樣才能做到減負增效呢?作為英語老師對英語命題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知識講解要深入淺出,命題研究要化繁為簡,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通過學科命題研究育時代新人。

關鍵詞:雙減;命題;傳統;育人;差異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該怎么進行?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的思考,怎樣才能做到減負增效呢?作為英語老師對英語命題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一輪的英語教學中,在日常教學之余,我尤為重視英語命題的研究,我的命題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以下兩個基礎之上。首先,老師進題海學生出題海。本學年我正好教初,面臨中考怎樣把知識深入淺出的教給孩子?怎樣化繁為簡的讓孩子們樂于學習英語?這些問題是我進行命題研究的初衷。我篩選了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每周我要完成五套中考試題的做題和研究,從中篩選適合學生的題,我先做一遍,然后對每一題進行詳細的解析,再讓學生去做。九年級上學期主要做的是選擇好的套卷,九年級下學期主要是挑選好題,學生的薄弱題型和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第二,站在資訊的前沿,把準時代的脈搏。每周我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研讀21世紀英語報,這個報紙上的文章都來自中國日報英文版China daily,原汁原味一手的新聞,我通過研讀挑選熱點文章進行創編,比如我會把文章出成閱讀題,如果學生理解的不好,二次創編時,我就會出城完型填空題,甚至隔一段時間同一篇文章會進行第三次創編成語篇填空題型。下面我從六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中考英語命題研究。

一、命題文章來源

我們的命題文章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組成,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占50%,有30%改編于21世紀英語報,剩下的20%改編于教材和其他資料。

二、同源多樣性研究

對于一篇優質的文章,我會把它出成不同類型的題型。比如,對于2019年武漢市中考題的閱讀理解A篇,在我們的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中,我是以原題的形式出現,當時這道題學生理解的并不是很好,所以在接下來的月小結當中,我又把這一篇文章把它重新創編成完型填空題型,結果學生的得分率只有30%,結果還是不能讓我滿意。所以在接下來的12月份小結中,我又把這篇文章第三次創編成語篇盲填的題型,這是學生第三次在正式的測試中做到同一篇文章,這一次的效果就很好。進行文章的同源多樣性研究源于英語教學中有些文章做過了,學生就扔到了一邊,其實其中的內容和思想學生沒有完全理解,雖然老師是講了,但是學生沒有真正的吸收,所以我才把同一篇文章創編成多種題型,讓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能自由運用所學知識。

三、推陳出新是方向

現在的英語學科考試閱讀理解的文章追求的是一個新字,英語語言本來就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通過英語來了解世界的方方面面,所以閱讀理解的文章一定要緊跟時代脈搏,我們的一些閱讀理解內容講的很新,比如肯德基在武漢推出熱干面,在鄭州推出胡辣湯;因為新冠肺炎動物園沒有收入,動物們也經歷困難時刻,所以南京動物園倡導南京市民可以認養動物園里的動物。這些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事新聞,這些也就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話題。還有最近教育上接二連三的推出新政策,其中有一篇閱讀理解就談到,記者采訪不同的家長,對于家長給學生改作業這件事情的看法,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說這樣既可以督促自己的孩子又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家長很樂意做;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再來批改孩子的作業。對于這個話題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他們是這件事情的經歷者,也是聯系家長和老師的橋梁,因此,他們特別關心這件事情,這樣的閱讀理解文章往往能與學生共情。

四、傳統文化放光芒

新時代的中學生學英語的目標已不再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現在學習英語,應該站在更高更遠的目標上,對于現在的中學生,我們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學好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首先,中國傳統節日教育。在人教版新目標初中三年的教材里有大量的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在課文里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背景、時間、活動以及飲食,這對于中國孩子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材料,孩子們出生和成長在這樣一個富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我們從小都經歷了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然而,再次在課本上系統的學習到中國這些傳統的節日,這是又上升到文化的高度,給孩子們再次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比如在課本上,我們會見到有關中國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和除夕的有關課文。其次,中國古代故事教育。我們的教材當中還有大量關于中國古代故事,例如,《花木蘭》出現在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在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講到了《愚公移山》和《西游記》,在九年級第二單元講到了《后羿射日》,在九年級第五單元講到了孔明燈,剪紙和泥塑,在九年級的第六單元講到了《神農嘗百草茶的故事》。第三,考試也側重于中國文化,我們在各種習題當中,經常會遇到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測試,這其實也是一種考試的導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在初中英語學習上,體現為目標導向,教材呈現和考試體現。

五、學科知識與育人相結合

學科知識與育人相結合,這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一點上,要感謝教材以及教輔的編寫人。目前,孩子們學習到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專家們精挑細選的經典篇章,每一篇文章在知識背后往往蘊含著深刻的育人道理。我在命題研究的時候,也會側重于知識與育人相結合,注重通過知識的學習,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六、中外文化差異性教學

在英語教學當中,我時常提醒學生注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不同語言的具體表現形式也不同。這里的不同,不是好與壞的差別,也不是優于劣的差別,而是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和而不同。因此,在命題研究中,我也特別注意這一方面,有些知識在中外文化背景下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考試中要格外注意,比如英語中的電話用語,回應別人的贊美,問路,以及他們的回答都有固定的范式,只有深刻理解英文背后的文化,我們才能把英語這門語言學好。

英語學科命題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和文化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雙簡背景下要根據國家的培養目標而調整,隨著新教材的不斷推出以及核心素養的不斷完善,命題研究要緊隨其后,才不至于落后。

作者簡介:

劉芳(1980.11),女,漢族,河南新縣人,碩士,中教一級,英語教師。

猜你喜歡
命題雙減差異
JT/T 782的2020版與2010版的差異分析
相似與差異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找句子差異
男女生的思維差異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圓錐曲線的兩個孿生命題
淺談“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