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2022-07-16 11:49唐仲蓮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提升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唐仲蓮

【摘要】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瘜W是一門重要的教學內容,它能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索,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以課堂為基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以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在正式開展教學前,教師要制定教學導入的方式,確立教學的基本戰略,注重學生的習得,切實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學生的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使課堂教學得到全方位的改善。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教學;提升;策略

從中學起,同學們要學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學生們必須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規劃,并且清楚地了解每個科目學習的有效途徑。只有如此,他們才能真正地掌握并獲得堅實的進展。在實施化學教學的同時,也出現了學習興趣低、問題意識淡薄、綜合運用能力差等問題。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知識傳授,又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學化學的教學效果。

1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多元意義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實施高效教學是一種新的思想,它是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具備大量的知識外,還應注重教學效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感。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主動探究、生動地表現自己。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自然。通過開展實驗,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1.1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知識結構的分析,使其能夠對學生進行直接的知識呈現。面對教師所呈現的內容,學生可以直接接受和吸收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這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負擔和效率低下。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拋棄傳統的講授方式,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某些抽象的內容,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達到對化學知識的直觀認識和有效的想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2可以構建高效教學氛圍推動學生探究意識養成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探究意識的培養,而不是讓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學。結合學生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與其實際的知識相結合,建立起一套具有個性的知識學習系統,從而增強其在化學學習中的成就感。通過對化學教學的有效探究,能使學生在化學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有效思考、學生在其它科目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都能很好地運用到化學課堂上。通過講解、辯論、討論、實驗等多種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1.3能夠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施教彰顯合作互動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交流也是指導學生提高學業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建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從自主到交流互動有效邁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獲得知識,并與同學們進行協作和溝通,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持續提高。學生們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形式,讓同學們在不同的環境下,一起突破、解決問題,從而創造出一種積極的學習環境,達到更大的進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并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創造性的觀點,以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本原則

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化學教學應注重有意義的學習,就是“注重”教學過程,以“合理”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的愿望,并以“全面”的教學方式將“新”與“舊”相結合。它既能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又能使他們有更多的創造力,從而使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在學生今后面對新問題時,能更好地與已有的知識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1科學性原則

針對課堂上所學到的各類知識、在實驗課進行的一些探究性的活動,以及學生在課外的綜合實踐等方面,必須強調科學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對化學性質的認識,從化學的觀點進行分析,做出科學的判斷,避免盲聽偏信或固執己見。尤其是部分學生自主閱讀了部分課外讀物,但是對于某些核心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夠透徹。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做到有效的教學,就必須充分體現出科學的主導作用,才能更好地區分不同概念的特征,理清思維,構建清楚的認識結構。

2.2整合性原則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綜合性思維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讓他們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且能夠將知識學習的前后關聯起來,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在化學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相似而又相互關聯的內容。在化學教學中,要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比較,積極地整合和發展學生的連貫性思維。通過對知識的深入挖掘,了解各種概念間的差別與關聯性,提高學生的創新運用能力。

2.3互動性原則

中學化學教學的實施,是師生間相互影響的過程。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從設計教學思想的角度出發,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抓住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優化多維度互動,抓住教學結果,使學生能在課堂上不斷地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在正式的課堂教學開始前,老師要有效地布置好整個教學推進的流程和程序,從開始的講解到有序的講解,再到緊貼學生的興趣需要,設計好課堂的起承轉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

3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積極對策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化學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究的愿望,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的學習、成長為起點,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使有效教學有序地進行,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更加生動和深入。

3.1重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思考意識

所謂萬事開頭難。有效的教學導入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在課堂上下功夫,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激發他們對探究的熱情。比如,老師在課程中引入酸堿時,可以先做示范試驗。將兩滴溶液加到透明的液體中,使其變成藍色。接著,老師又加了一些液體,讓它又變成了紅色。接著又加了一些液體,溶液又變成了藍色。鮮艷的顏色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思考和興趣。而在此基礎上,前期所掌握的知識對于今后的運用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課堂上的介紹也能幫助學生提高思考能力。老師要使學生了解各種物質的聯系,使他們對事物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并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擴展。

如學習了氧的化學特性時,我們可以采用排水方法來收集氧。但是,為了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采用廢氣收集方法。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對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進行有效的對比和綜合分析,并解釋為何不能采用相同的方法。另外,對于如何執行驗證程序,學生仍有一些疑慮。掌握事物的典型特點,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與思考,能使學生事半功倍。

3.2營造融洽氛圍,鼓勵學生實踐應用

課堂教學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學生的成績高低,而在于學生在課堂上所取得的收獲。本課程的學習成果主要表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對學習方式的把握、對學生的協作探究等方面。只有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他們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來。

尤其是在教學推進方面,所面對的學生眾多。老師的口頭解釋能在短期內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很可能會逐漸走神或遺忘。因此,在課程設計中,要合理地進行概念內容的整體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基礎,把不同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其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老師不能僅以個人的感覺來進行設計,而是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讓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展示的空間,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創造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比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的同時,還可以在教室里組織滅火模擬演練,讓同學們學會如何應對各種類型的火災。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中,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運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他們能更好地運用化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實踐運用。

3.3落實方法引領,形成連貫知識脈絡

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學生化學思維的培養,引導他們逐漸在腦海中形成一條靈活的知識線,把握各種學習線索。第一條線索:掌握學習的一般規律,理解事物的特征。在化學教學中,很多問題都有其共性。比如,我們要探究每一種材料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而這些特性是化學學習中的一個共性。如果氧氣不溶于水,而二氧化碳會少量溶于水。在每個知識點上,學生既要熟悉一般知識,又要能有效地辨別和記住事物的特征?;瘜W可以改變、生成其他物質。物理上的改變不會導致其它物質的生成,但是物理性質卻不會改變?;瘜W改變能表現出易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穩定性等。在學習時,要注意記憶素材自身的某些特點。在學習時,要注意記憶素材自身的某些特征。舉例來說,一個氧化物僅包含兩個元素,而其中一種元素就是氧。對化學性質、元素符號的表示、常見化合價、化學方程式的方程式,同學要清楚地記憶,并將零散的知識鏈接起來,最后形成一條線索。

第二條線索:

物質具有自己的特性,而且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材料特性的把握,使學生能夠對材料的某些衍生關系進行有效的分析。氧化物與酸、堿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鹽,其中涉及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這樣既具有物理特性,又具有內在的關聯性,可以幫助學生對化學現象、化學變化和知識法則進行有效的歸納,從而建立起一個系統化的知識庫。在促進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遷移的作用,并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中積極學習,有效地交流,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他們之間的相似性和沖突,學生們通過課外讀物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未形成一個系統化的認識。這樣學生在運用化學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模棱兩可。每一種概念的界定都要通過學生自身的語言進行有效的表述,從而使其具有個人化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而非“機械記憶”,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遷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很好地判斷某些物質,分析化合價,以及化學方程式。

第三條線索:化學公式。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主要學習酸,堿,鹽之間的相互作用?;瘜W方程能使學生理解各種反應,分析質量守恒,努力平衡,并分析和計算溶解度和物質的量。是綜合運用推理和判斷的基本依據。在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中,最簡單的辦法是讓同學們通過對教科書中所提供的資料進行有效的整理,并對其所反映的化學反應進行有效的梳理,使之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老師將學生分為六人組,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其在單元時間里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時,協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交流、記錄與思考,并能在課堂上解決各種問題,從而為學生的自主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3.4了解課標要求,構建探究實驗

新課標中突出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注重實驗教學,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價值,并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究實驗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一種實驗方法。該實驗教學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探究環境,使他們能夠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實驗和探索。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要建立高效的探究型實驗,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調整,改變以往的實驗型和驗證型,建立基于探索性的實驗型實驗。研究型實驗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實施探究式實驗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

比如,《燃燒與滅火原理》的教學,可以根據教材的要求,進行探究式實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形成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群,以保證他們在探究活動中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從教學、科研、探究等方面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以確定目前的學生發展狀況。小組建立之后,教師可以問:怎樣才能點燃?如何預防火災的發生?這是本課程的主要目標。在學生猜想時,老師不應該過分干涉,以確保學生的思維獨立。當學生有很大錯誤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省”,使他們能夠找到并糾正自己的錯誤。

3.5構建實踐活動,發展探究能力

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是化學學習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要使實踐活動得到有效的建構,就必須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探究,并依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活動的主題。在確定了活動的主題之后,老師會指導學生根據活動的要求進行分析和設計。比如,在“飲用水”一課上,老師就會把凈水器的工作原理告訴學生,讓他們去想水資源凈化對于水資源保護的價值。教師在講解完有關內容后,再指導同學們進行關于凈水器制作的思考,并建立相應的探索練習活動。在確定了主題和環節之后,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探索能力也能逐漸得到提升和發展。

3.6以積極的指導和評價促進學生學習提升

化學教學是教和學的相互成就。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要從教學方法上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使其理順語篇結構,形成自為主學習意識。同時,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評估,關注其學業表現,推動其成長與提高。

中學階段設計學生青春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安排學生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要注意教學的進程,積極的給學生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勵。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業成就,并對其進行認真的評估與引導,找到自身的缺陷,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引導與他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讓學生記住知識點的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使他們能夠用手去觸摸、用眼觀察、從嘴巴表達、用耳朵聆聽,以此方式豐富學生學習過程的感知,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

以學習過程為基礎,使學生在認知、技能、學習成長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教學評估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單一的標準來衡量,而要做到因材施教。對有些基礎差、成績有顯著提高的同學,教師要給予肯定;有的學生反應較快,但是卻常常馬虎,導致了一些顯而易見的失誤。同時,老師也要適時地提出批評和改正。要進行教學評價,必須使學生能用自己樂于接受的方法來學習和改進。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還要通過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以學生的學習為基礎,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與學習方法的引導,才能創造出具有濃厚的探究興趣的教學環境,以教師的教學指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以科學的教學評價使學生取得更快的進步和提升,激發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使學生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慧敏.淺談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7):48.

[2]鄭偉.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策論[J].中華少年,2020(04):142+144.

[3]付清榮.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56-157.

[4]莫春芳.新課標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研究[J].東西南北,2020(02):242.

[5]陳玉燾.初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有效性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0(06):135.

[6]楊圣賢.通過多樣化教學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11):40.

[7]丁文娟.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19(36):155.

猜你喜歡
提升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