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曉燕作品中的“憂患意識”

2022-07-16 08:19彭麗妹
民族文匯 2022年47期
關鍵詞:憂患意識

彭麗妹

摘 要:“新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擺脫了寫實主義的束縛,在畫面的表現上不再一味的追求現實原型,而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元的藝術手法追求某種情感的變化。徐曉燕作為新現實主義繪畫的代表性畫家,她的“邊緣地帶”系列作品從現實出發,從“畫丑”入手,不加修飾的刻畫眼前的世界,直接表現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矛盾與問題,畫家身上所具有的憂患意識在這一系列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反映了畫家的當代視角與當代立場。

關鍵詞:徐曉燕;新現實主義油畫;“邊緣地帶”;憂患意識

19世紀在歐洲形成了“現實主義”的思潮,它的本質是“如實”的描繪現實世界,注重自然美和真實美,又被稱為“寫實主義”。20 世紀初,林風眠、徐悲鴻等老一輩藝術家將“現實主義”這個概念從西方引入中國,并且在此基礎上融入本土的繪畫理念與技法,形成了一套本民族的創作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自我價值認知的提升,現實主義繪畫雖然在主觀上反映現實生活,但被局限在學院派當中,無法滿足人們對當下社會和藝術表現形式的客觀要求,逐漸被大眾拋棄。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現實主義”出現在大眾視野下,它的出現推動了我國油畫藝術的發展,帶來了視覺藝術表現形式的根本性轉變。

“新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在畫面的表現上不再一味的追求現實原型,與“現實主義繪畫”相比,它的表達方式更為自由,表現語言也更多樣化,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同時“文革”的結束也促使藝術開始回歸對人性的追求,出現了一批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他們將目光投向社會底層和勞苦大眾群體,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心中對時代浪潮下“邊緣地帶”的關切。徐曉燕便是這批藝術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人物,在她樸素且真誠的筆觸下,可以看到深厚的人文情懷以及對生命生活的真切熱愛。

一、畫家徐曉燕及其作品簡述

徐曉燕1960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她認為大地是生命的母體,是人類的存在之所,同時也是心靈的寄托之所,她的畫作似乎都與土地有關,不僅是單純對景色的描繪,更是對我們“處境”的描繪,所畫的“風景”,不是觀賞的藝術,而是需要“思考”的藝術。她的作品有“城苑”“夏季風景”“秋季風景”“樂土”“大地的肌膚”“怒放”“輝煌”“邊緣地帶”“金磚漫地”等系列作品,“大地”系列作品是其藝術生涯走向輝煌的開始。20C末21C初,畫家將目光聚焦到城市化進程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上,題材偏向城市的廢棄地帶,畫面的主體是垃圾堆或臭水溝,繁榮發展的城市作為配角出現在遠處的地平線上,“邊緣地帶”系列作品便是徐曉燕這一時期風格的集中體現。

在此之前,徐曉燕著力于描繪大自然中的廣闊天地,如“城苑”“夏季風景”等系列作品,1992年所作的“城苑”系列畫的是市郊的菜地,畫面內容繁密,充滿著濃厚的田園氣息,表現出田野生機盎然的景象。在這一階段,徐曉燕的風景畫更多的偏向生活化,田間勞作的人物不時的出現在畫作中,甚至帶有濃厚的地域風情。但在1995年之后,畫家的創作風格開始出現質的變化,如“秋季風景”“樂土”等系列作品升華到了一種精神境界中,她以沉郁的筆調,用刮刀堆積出一種較為凝重的氛圍,畫面籠罩在一種土黃色的基調上,超越了一般的風景畫,畫作表現的更多是風景以外的東西,向觀者傳達某種道理。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是一連串的社會性問題,徐曉燕的視角由此前的廣袤腹地轉變為垃圾滿地的城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與認識到達了新的高度。無論是“索家村”“月亮灣”,還是“草場地”“大望京”,又或是“蝴蝶泉”“小溪溝”,徐曉燕作品中直接將自己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縮短到最小距離,都市化的現代人被高科技的產品以及無數的垃圾包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原本屬于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已蕩然無存,人們之間的關系愈加疏遠。不僅如此,人們的精神世界也開始變得匱乏,不少人的精神處于一種漂泊的狀態,面對這樣的社會現狀,徐曉燕一改前期的繪畫風格,將繪畫視角轉向眼前,給觀者以精神沖擊。

二、“邊緣地帶”系列作品簡述

“邊緣地帶”但從字面意思上看指的是城鄉結合處,徐曉燕作為從河北承德來到北京的“外來人”,她也曾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地帶,這一系列作品幾乎圍繞著“建筑工地和有垃圾的風景”進行表現,這也正是畫家真實生活的地方,忠實的描繪了眼前的景象。該系列作品包含《月亮灣》《翠橋》《蝴蝶泉》《小溪溝》《大望京》《望京街》等?!对铝翞场肥切鞎匝嗨囆g風格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后,畫面中所表達出的情感由此前“樂土”“輝煌”系列中的高亢跌入了低谷。

與“輝煌”系列畫作相同,整幅作品的色調也是金黃色,但與之不同的是,“輝煌”系列作品中的金黃色是濃郁厚實的,而《月亮灣》(圖1)的金黃色則是屬于昏沉低暗深重的。畫面中水面和田野用一條弧線分割開,前景是一片金黃色,但卻傳遞出一種破敗感,河岸邊覆蓋著一層薄土,薄土上是凌亂衰敗的麥草秸稈,地下參差不齊的石床無法被完全的掩蓋,渾黑色的河水格外蕭瑟,遠處也是灰暗的天空。死寂的自然在這幅畫中被完全的表現,畫家沒有描述如今成為度假村的月亮灣,而是此前“破爛”的月亮灣,追憶的是過往的事實。。

《翠橋》《小溪溝》則是在《月亮灣》的基礎上,將“丑”發揮到了新的高度。兩幅作品均描繪了垃圾堆和臭水溝,與《月亮灣》不同,不再描繪過往的事實,而是立足于當下的真實環境,與傳統審美趣味的畫作不同,在這兩幅畫中,畫家沒有回避,對臭水溝、垃圾堆進行直接刻畫,絲毫不進行任何想象與浪漫的修飾,正是這種令人感到突兀沉重的景象,引發人思考?!锻┙帧泛汀洞笸肥切鞎匝嗨囆g生涯中的新的里程碑式作品,兩幅作品均是大尺幅的布面油畫,描繪的場面宏大?!锻┙帧分?,滿地的垃圾堆占據了畫面的前景主體部分,建筑廢棄物上的顏色仍然醒目刺眼,曾經的排水溝如今也變為渾濁不堪的臭水溝,散發著臭味與死寂。遠景的城市建筑樓群被擠壓在畫面的上方,與似山的垃圾堆形成了強有力的鮮明對比?!洞笸罚▓D2)中前景是滿地的垃圾廢棄物及臭水溝,遠景是高聳入云的現代建筑物,建筑物被表現成具有紀念碑式的象征意義,同樣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化了垃圾堆、臭水溝帶給人的視覺沖擊感。

在這兩幅作品中,觀者可以通過畫面感受畫家的思考:現代化的城市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徐曉燕的《望京街》《大望京》極具現代性,當大眾偏向于傳統美學的時候,她卻表現生活的本原形態,將目光聚焦于眼前真實的現實世界,描繪出了一種“丑中美”,富有藝術感染力,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

三、“邊緣地帶”系列作品中的思想研究

在徐曉燕的藝術生涯中,她似乎一直圍繞著“大地”進行創作,與傳統的風景畫不同,在她的作品中表達的更多的是風景以外的東西,通過“大地”來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以《月亮灣》為分水嶺,前期的作品相對來說“柔和”,她在“城苑”系列作品中,用豐富的色彩在畫面上表現出了生機盎然的田野風光,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畫家內心對大地的欣賞以及觀賞后的愉悅陶醉的心情;在后來的“樂土”及“秋季的風景”系列作品中,畫家描繪了大地收獲過后狼藉蕭瑟的景象,表現出了畫家對生活及生命的思考;“大地的肌膚”是畫家借由大地進一步訴說情感的體現,賦予大地人性的特點,作品中滲透了人與大地之間的密切聯系,從審美和人文的雙重意義上將大地的“承載性”“哺育性”提升到了精神的層面。

中期的作品較為豪放歡暢,“怒放”系列與之前作品的創作方法不同,畫家沒有從整體入手,而是以白菜的局部——菜心為著眼點,向外擴張,將微觀的生命無限放大,并將這種放大的過程展現出來,傳遞出了生命的神奇偉大,白菜宛若鮮活的生命體,菜心一點點綻放、舒展、成長,菜葉被蟲咬的破洞及殊缺、枯萎,雖然仍是具象的實體,但其已經成為象征著生命的符號,這里的白菜被畫家賦予生命意識和精神;在“輝煌”系列作品中,徐曉燕仍從局部入手,重新回歸到“土地”這個主題,畫面上傳遞出來的不再是苦難悲愴壓抑的情調,而是熱烈歡快的氣象,成片的秸稈在夕陽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洋溢著成熟收獲的喜悅。

在后期的作品中悲壯憂患意識濃厚,畫家縮短了自己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將畫筆轉向到現代化進程的社會中。在“邊緣地帶”系列作品中,自然正在被一點點的破壞,河水的污染、垃圾的堆積使得原本抒情的牧歌式田園逐漸陷入死寂與衰敗。畫面中出現的臭水溝和色彩斑斕的垃圾堆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它又是自然的殺手,一點點的吞噬人類的生存家園,但同時這一切的主宰是人類本身。徐曉燕在畫面中用人的自然本質面對非本質的自然,呈現出一種憂傷的氣氛,用她獨特的繪畫語言傳達著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反襯自然的腐敗和生態的破壞。

無論是《小溪溝》《翠橋》,還是《望京街》《大望京》,徐曉燕的創作重心由之前的自然轉移到都市中。面對社會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畫家開始思考“城市,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內心的憂患意識,一方面新興的城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顯現,另一方面,現代化城市構建是犧牲土地,破壞自然為代價的,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徐曉燕的思考。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瘋狂掠奪已危害到了人類自身,徐曉燕不忍心看著眼前的風景被一點點破壞,寧靜的田園生活正一點點消逝,但又無法改變,無奈于殘酷的現實,在繪制“邊緣地帶”系列作品時,她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得以完全的展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畫家心境的改變以及創作理念、技巧的成熟,徐曉燕在“邊緣地帶”系列作品上,實現了藝術表現力的強大突破,表現出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作品上反映出了“小我”融入了“大我”的價值體系,包含憂患意識的人文精神也更加凸顯。

結論

“邊緣地帶”系列的作品反映出來的不僅是畫家對生存環境的考慮,同時也是對現代人精神世界與自身命運的關注,這種關注引發出了她對人類行為的反省批評,這一系列作品更多的是需要觀者去思考感悟,超越了傳統風景畫的審美創作樣式,以新的視角新的繪畫語言關注并描繪關注自己所處的世界,以此來尋求社會與自然之間的一種平衡與協調,借助所謂的風景或建筑來傳遞自己的觀念,使“風景畫”中滲透當代文化的問題意識。她從現實出發,從“畫丑”入手,不加修飾的刻畫眼前的世界,追尋人類的本質,直接表現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社會矛盾與問題,畫家身上所具有的憂患意識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在這一系列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反映了畫家的當代視角與當代立場。

參考文獻

[1] 徐曉燕:《徐曉燕——大地之歌》{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

[2] 徐虹:《詩意向往與現實處境——徐曉燕的農村風景系列油畫》[J].《中國油畫》,2013年(2)。

猜你喜歡
憂患意識
在化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中國古代治國理念中的憂患意識研究
莫讓秋月春風等閑度
湖湘文化中的憂患意識與魏源的“救亡圖存”“經世致用”
中原文化與文曉村新詩創作
試論中國共產黨憂患意識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體現
警惕美國別有用心的“憂患意識”
淺析阮籍《詠懷詩》中的憂患意識
以“憂患意識”鍛造領導核心
河南當代文學對中原傳統文化的現代性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