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2022-07-16 11:52陸春
民族文匯 2022年47期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策略

陸春

摘 要: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體育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是強化學生體能訓練、塑造其良好品格品質的有效方式。本文初步闡述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提出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改進建議及優化策略,既全力維護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又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中,明確提出學生用于健康體魄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此學校和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原則及要求,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合理把握實施路徑,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扎實基礎。

1 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貫穿在整個教學和學生生活中,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第一,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離不開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過有效的師生溝通和情感交流,能夠降低及消除學生潛在的自卑感,使其樹立高度的自信,也就是說,體育鍛煉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活動形式,是對身體、心理的結合,既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又推動著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第二,體育教學可以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即為自我,強調學生對自身的察覺,表現為認識自我的過程,包括生理狀況、心理狀況,以及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1];體育教學是一項集體性活動,學生的行為舉止都會表現出來,推進自我意識朝著正確走向發展。第三,體育教學既有利于對學生情緒的調節和控制,又塑造和培養其頑強意志品質,在體育活動中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及心理狀態,獲取良好的情感體驗,使其形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健康心理狀態,期間還促進學生人力交往能力發展,經過有效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

2 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結合調查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得到推廣應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實際教學中,也顯現出一些矛盾和問題,如教師輕視體育教學、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率不高等。一般來說,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承受能力弱:中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有著天真幼稚的特點,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誘惑,對于復雜艱難的生活,匱乏心理素質,面對困難及挫折,極易產生低落情緒、心理塌方現象。(2)自我個性突出:很多學生基本為獨生子女,深受家長的關心關愛,甚至是一味地溺愛,使得這些學生有著較強的自我個性,有著自私狹隘、虛榮心強的特點,有些學生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會存在羨慕或嫉妒別人的不良行為,甚至是產生惡性的報復心理。(3)缺少意志力、自控能力差,中學生情緒易波動,面對體育訓練時,針對不同強度和難度的體育項目,直接表現為逃避、意志力降低等特點,缺乏勇于戰勝自我、克服困難的信心,再加上大部分學生自控能力比較急差,經常出現急躁、沖動等現象,某些學生只是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去適應別人和考慮別人想法;甚至有一些學生不懂得人際交往,也無法正確面對困難及打擊,這是近年來青少年輕生現象頻發的主要因素。

3 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管理策略優化

3.1 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特點,把握針對性和相適性

由于中學生正值青春萌發和轉型時期,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化引導,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其選擇適宜的體育項目。體育教學應尊重學生個性,教師嚴格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防止教學中的“一刀切”從學生個性、身體、心理狀況等出發,采取綜合評定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確適合自身的體育項目,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促成其心理健康狀態的養成。比如,針對一些學生具有膽小懦弱的特點,事先降低體育訓練難度,選取籃球、足球等,若是學生性格比較自卑,建議其跳繩、踢毽子等,逐漸使其樹立牢固的自信心。因此,體育教學既要為學生展開體育項目訓練,又要在訓練中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真正使其得到鍛煉和提升,營建適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2]。

3.2 獎勵教育和挫折教育并重進行,體現滿足性

對于學生的體育教學,教師應以學生的個性心理為基礎,禁忌過于批評和指責,而是應將獎勵教育和挫折教育投入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體育項目的難度,既要對學生的行為表現,給出適當的表揚和激勵教育,給予其相應的物質及精神獎勵;又要為學生營建輕微的挫折環境,使其在體育項目中獲取積極向上的體驗,不僅使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增加,而且對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合理把握挫折的難易程度,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均衡發展。

3.3 實施情感教育,全方位提升學生認知水平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營建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高度的人文關懷,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教師不斷提升自我專業能力素質,在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充分利用課上課下時間強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日常管理。教師平時應深入學生群體,充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關注全體學生和兼顧個體,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比如,在對學生的短跑測驗時,對于身體素質稍差或身材矮小學生,教師應大膽鼓勵這類學生挑戰自我,使其認知自身不足及長處,逐漸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3]。

結束語

本文簡要分析關于中學生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管理實施路徑,充分強調以學生主體性地位為基礎,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學理念貫穿其中,從而高質高效地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江洋,朱麗,唐新龍,徐紹蓮,童慶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社會支持在中學教師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安徽醫學,2022,43(04):468-472.

[2]肖三蓉,王秋馨,徐光興.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以江西一所高級中學為例[J].青年發展論壇,2021,31(05):54-62.

[3]趙恒山,蔣永忠,冶福軍.異地辦學和寄宿制下藏族中學生心理健康實證研究——以西藏那曲、阿里兩地中學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1(04):178-183.

猜你喜歡
中學體育教學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融入健康教育、改革考評機制
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思考
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途徑研究
拓展訓練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