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老齡化的概念發展、研究困境與展望

2022-07-16 08:45許丹王佳齊亞玉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積極老齡化養老服務

許丹 王佳 齊亞玉

【摘要】梳理“積極老齡化”的概念,分析其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相關研究的觀測重心,闡述“積極老齡化”在研究學科、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上的相關研究困境,提出積極老齡化在養老金融、數字適老、“銀發族”就業與勞動權益保障、中國特色老齡化城鄉差距、區域差異方面的研究展望。

【關鍵詞】積極老齡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顯示了中國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決心和信心。結合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數據分析,“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老齡化急速發展階段。關于積極老齡化的相關研究也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研究困境也相應浮現。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1、“積極老齡化”概念的提出

西方國家相對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了應對老齡化,依次經歷了成功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生產性老齡化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老齡人口數量持續增加,老年人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地位逐漸強大,加之社會信息、科學技術力量的不斷更新,老齡人口的發展逐漸轉變為積極的自我建構方式。2002年,WHO《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文件中詳細闡述了積極老齡化的概念內涵、政策,積極老齡化是“為了改善和提高老年時的生活質量,盡可能使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獲得最佳的過程”。積極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關鍵政策制度和重要的戰略計劃作為一個政策框架和戰略被提出和踐行,表明世界范圍內積極老齡化的研究與應用步入新的階段(Walker A.,2015)。

2、“積極老齡化”概念的爭議

積極老齡化對老齡化研究、人口老齡化管理戰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國家和組織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不同概念和策略。WHO(2002)提出的積極老齡化框架包括健康、參與和保障三方面的內容。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提出積極老齡化的三個重要領域是勞動參與、社會完整和健康。EY2012(European Year for Active Ageing and Solidarity between Generations 2012)確認積極老齡化的三個領域是就業、參與社會、獨立生活。雖然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均認可,作為政策概念和政策框架的積極老齡化具有多維層面的性質,但是,積極老齡化的研究一直受到缺乏公認的確切概念和一致的評價方法的困擾(Foster L.,2018;Thanakwang K.,2014)。積極老齡化的概念、組成部分和決定因素甚至在研究中相互混淆( Boudiny K.,2013;Paul C.,2015)。除了身體、認知、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經濟資源外,積極老齡化其實還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 Ricardo PC.,2015)。每個國家影響和決定積極老齡化的因素也不相同,不同評價維度中的具體測量指標也在不斷完善中,尚沒有形成公認的、可以廣泛推廣的結論(Walker A.,2015)。

3、“積極老齡化”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相關研究的觀測重心

近幾十年來,對積極老齡化的研究雖然在不斷發展,但理論主要基于西方研究,東西方文化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些研究可能不適用于種族文化多樣化的社會,例如亞洲國家的社會各國仍需要在WHO積極老齡化框架下,以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價值觀的背景來確立積極老齡化概念及其模型(Thanakwang K.,2014)。另外,作為一個關鍵的政策概念,積極老齡化具有無可置疑的重要性,很多國家將積極老齡化作為主要的政策戰略(Walker A.,2009),但是,對積極老齡化概念和標準的實證研究仍然很少(Paul C,2015)。

我國“積極老齡化”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相關研究處在剛剛起步的探索階段,研究學科相對比較局限于單一學科的范疇,包括人口學、護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力資源學、管理學等學科,顯得比較零散。研究對象大多針對城市社區中的老年人,及城鄉老年人。研究方法包括官方統計數據法:2015年第四次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于澤浩,2019);2014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鄒華康,2019);中國動態勞動力調查(CLDS)和2017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項凱標,2021),理論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實證分析法等。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城鄉老年人志愿服務參與意愿(于澤浩,2019)、養老保障對老年人就業的影響(鄒華康,2019)、城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及供給(董晨雪,2020)、社會支持對老年人健康影響的城鄉差異(成盼盼,2020),積極老齡化的概念和結構(謝暉,2019)、老年社會參與(胡宏偉,2018;李蓉,2020;郇宜飛,2021;楊凡,2021)、社會保障支出與積極老齡化的關系(項凱標,2021)、老年人養老模式(于兆河,2021;楊舒,2021;潮思思,2021;高穎,2021)、養老服務(王晶晶,2021;蔣粵閩,2021;王晶晶,2021;周冉冉,2021)、老年人幸福感(朱文娟,2020;黃林飛2021)。

二、積極老齡化相關研究困境

1、研究學科方面

現有研究學科雖然涉及廣泛,但交叉學科研究較少,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既是國家戰略,更需從多學科交叉角度進行研究,提供多方建議。尤其結合管理學學科,從管理角度施策,提供各方主體行動框架。

2、研究對象方面

現有研究對象對欠發達地區與農村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研究較少,對及居家、養老機構不同人群的積極老齡化分類研究較少,對不同省份及中國經濟四大區域的老年人積極老齡化差異研究則更少。從中國經濟四大區域角度分析老年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城鄉差距、區域差異,這將為新發展格局下城鄉一體化發展、區域均衡發展出謀劃策。

3、研究方法方面

現有研究大部分為純理論的研究,或在官方相關的統計數據基礎上做具體問題分析,基于積極老齡化本土化適用的測量量表實證研究仍較缺乏,少量的積極老齡化測量雖然能夠提供一定范圍的可比性數據,但缺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概念分析、模型和測量方法等理論基礎。

4、研究內容方面

現有研究雖然倡導重視老年人的醫療、養老保障、學習、參與、興趣、教育,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但主要體現在政策、制度等相關文件中,缺乏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尚不足以成為今后政策框架的理論指導,大多仍強調改變老年人的社會角色和提升社會地位,而沒有充分體現國家、政府、社區的力量和家庭、社會組織的功能,以及這些主體協同合作所形成的合力。

三、積極老齡化相關研究展望

依據雙循環戰略要求,緊跟全球人口老齡化引發的經濟技術戰略制高點轉移的動向,在開發“銀發經濟”即老年經濟的同時,重點發展由老齡文化、老齡健康、老齡制造、老齡宜居、老齡服務和老齡金融等產業構成的老齡經濟,全面促進年輕社會形成的供給體系轉到適應老齡社會的新的需求結構和方向上來,為人口老齡化條件下發展經濟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道路,確保老齡社會背景下的經濟持續繁榮。有鑒于此,積極老齡化相關研究有望在以下方面持續得到關注與積極發展:

1、養老金融業務快速發展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迎來制度性安排——個人養老金制度,關于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相關配套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除了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近年來也取得了快速發展,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形勢下,提高自我保障意識、及早謀劃老年生活、合理儲備養老資金已成共識。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養老金融業務將逐步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發展格局。中國銀保監會日前在《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接下來,將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發展商業養老儲蓄、商業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融業務。

2、數字適老,持續推進適老化改革進程

信息通信技術正在逐步融入生活,針對老年人在上網過程中遇到的看不懂、操作難等問題,相關部門和業界一直圍繞智能應用與終端產品兩方面一齊發力,聚焦老年人通信、出行、購物、娛樂等高頻場景,為他們提供更直接、更周全、更貼心的智能服務。但在實踐中,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數字適老,讓老人觸網無障礙,讓失去一部分體能、智能的老人不再數字失能,數字適老成為全世界關注話題。

3、“銀發族”人力資源開發及再就業勞動權益保障得到落實

目前全球不同區域人口面臨著生育意愿降低和預期壽命延長這兩大問題,而這也正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原因。以德國為例,其老年人在勞動市場上越來越活躍。其“銀發族”的就業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以往常見的個體從業、家族事業或打零工,轉變成更多的全職工作,加入到與上班一族一樣“朝九晚五”的隊列中。在國家推行推遲退休年齡的強制性政策的同時,也有很多銀發族選擇退休后自主積極再就業。對老年人來說,繼續工作既意味著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也意味著收入增加。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往往意味著更長時間的勞動參與,因此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有望進一步推升我國未來的老年就業率。如何在人口就業率上進一步挖潛,既解決掣肘經濟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兼顧社會公平,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銀發就業者”勢必越來越多,他們的勞動權益也亟須通過制度予以保障,使相關政策惠及更多人群,也將是我國當前政界、經濟界和學術界都在積極探索的重要領域。

4、中國特色老齡化城鄉差距、區域差異的寫實與評價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與日俱增,在振興鄉村,城鄉一體化,區域融合協調發展的大趨勢背景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城鄉差距、區域差異的研究顯得格外重要。對我國本土積極老齡化進行寫實,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評價城鄉、區域、老年人養老性質差異下的老齡化現狀,從城鄉一體化、區域融合角度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統籌行動,進一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和自我價值的追求,為全方位、多角度干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社會參與,保障”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有助于對老年人的評價向積極、正向轉變,引發國家、社會以及家庭等多方對老年人現狀的思考和關注,延長老年人口紅利的收獲期,減輕社會保障的壓力,使老年人成為“銀發經濟”發展的動力和社會進步的積極推力。

參考文獻:

[1]胡宏偉,鄭翩翩,袁水蘋.積極老齡化:構建老年社會參與促進與保障綜合體系[J].中國社會工作.2018,(17)

[2]青連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兩手抓”的戰略選擇和政策建議[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02)

[3]袁文全,王志鑫.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法權建構及制度回應——基于積極老齡化框架的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61(04)

[4]劉瑋.個體積極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邏輯基礎與政策取向[J].云南社會科學.2021,(03)

[5]于澤浩.中國城鄉老年人志愿服務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以2015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為基礎[J].西北人口.2019,40(03)

[6]謝暉.積極老齡化模型構建:基于世界衛生組織積極老齡化框架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

[7]鄒華康,翟振武.養老保障對老年人就業的影響及其城鄉差異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9,7(09)

[8]數讀“七普”:我國人口老齡化的7組全息投影[J].中國社會工作.2021,(17)

[9]郭子源,個人養老金制度加快落地,養老金融業務快速發展[N],經濟日報,2022.6.22

[10]武曉莉,持續推進適老化改革進程,讓老年人不再數字失能,中國消費網2022.6.13

[11]朱宇方,德國:專業人才短缺背景下的雙向選擇[J],環球,2022.6.15(12)

江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贛州市城鄉老年人積極老齡化差異分析及路徑研究,項目號21SKJD29。

猜你喜歡
積極老齡化養老服務
積極老齡化視角下的酒店營銷創新研究
高職高專院校養老服務類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及對策
“積極老齡化”中的社區居民自治與社區鄰里網絡的構建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老年教育問題研究
積極老齡化視野下的老年體育發展對策
積極老齡化面臨的問題及其實施途徑
煙臺市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析
新媒體時代老年受眾對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訴求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