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學習者漢譯日中的誤譯傾向

2022-07-16 08:45朱美霖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誤譯

【摘要】為了了解學生翻譯誤譯類型及其產生的原因、分析誤譯產生的過程,為母語為中文的日語教學者及日語學習者提供有效建議,本文圍繞著如何構建一種適合漢譯日的翻譯指導框架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漢日翻譯;誤譯;指導優先級;范疇框架

引言

翻譯課程是本科日語專業的《教學指南》中規定的專業核心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能借助語言工具書和相關資料進行日漢互譯工作”的日語運用能力。一般院校的外國語專業在本科的大三階段開設翻譯課程,共計兩個學期,64個學時,每周2學時。在這樣短的學時內教學者不僅要講授翻譯的基本理論,還要介紹中外翻譯簡史,培養學生們掌握基本的翻譯策略,所以在課堂中學習者能進行的實踐時間被壓縮了,學習者能進行實踐的機會基本是在做課后作業及練習時。并且由于教學者們本身多為漢語母語者,所以其在漢譯日練習講解時多會選有帶有參考答案的練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的創造性思維可能被大大地抑制了,也可能出現相似偏誤反腐無出現的現象。同時使得教學者很難有的放矢的對學習者漢譯日中出現的偏誤進行有效的指導,而導致學習者無法認識到自己的翻譯偏誤發生的原因及特征,反復出現相似的偏誤,從而不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Kiraly(2000)指出在翻譯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翻譯過程與修改過程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二者的結合能夠更有效的促進翻譯能力的提升。至今的翻譯教學往往忽略了修改過程,或是教學者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進行修改過程卻見不到效果,給教學者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翻譯能力的提升不僅要重視翻譯的過程,還不能輕視修改的過程。本研究旨在改善這一教學中的困惑,提升漢譯日修改的效率。

為此,本研究重視翻譯過程與修改過程,聚焦于學習者的翻譯偏誤,通過收集母語為漢語的日語學習者的漢譯日資料,在對其翻譯偏誤進行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分析其中的偏誤類型,研究其產生的原因及認知過程,研究結果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為教學者提供翻譯教學啟示,并為日語學習者提供漢譯日學習幫助,提高日語學習者的翻譯學習積極性。

一、文獻綜述

1.1國內文獻:

目前國內有關學習者翻譯的研究多從評價翻譯能力的基準、翻譯策略的角度展開。而有關學習者偏誤角度的研究多以學習者的作文或會話數據為主,基于學習者漢譯日實踐中產出的日語而進行偏誤的研究還為數不多。

劉曼(2009)聚焦于學習者個案中的偏誤,從“中日同形詞的誤譯”、“敬語的不同場合的使用”、“中日文語序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義的誤解和誤譯”方面總結了母語對漢譯日的影響。指出:漢語母語對漢譯日的影響與干擾無法排出,學習者應該掌握日語句式的表達特點,有意識地注意中日文句法表達的不同,同時也要學習、理解中日文化的差異。

賈小妹(2010)文章根據日語教學中的翻譯練習實例,從“詞匯方面的誤譯(中日漢字混用、外來語誤譯)”、“語法方面的誤譯(助詞誤用、用言接續錯誤、時態錯誤、自動詞、他動詞運用不當)”、“思維差異對語境理解的影響”三方面探討了母語為漢語的日語學習者在翻譯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誤譯產生的原因。

閻萍,王月婷(2016)基于日語語言及文化的特點,從“詞匯使用問題”、“語句推敲問題”、“語法運用問題”三方面進行翻譯偏誤的實例分析。提出:學習者應該分清中日文的差異,并在進一步研究語法及詞匯的使用范圍同時,熟悉兩國的文化背景。

戰建麗,谷恒勤(2017)聚焦于日譯漢中的日語省略表達,從主語省略、謂語省略、等方便總結了日語省略的規律,分析學生不能正確復原省略內容的原因。指出:學習者可以從謂語動詞的形態、助詞所攜帶的信息以及從日語特有的表達技法復原省略的信息。教師為了幫助學習者克服母語帶來的干擾,最好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日中語言省略的特點以及表達技法進行講解,幫助學習者正確理解原文,翻譯傳達原文內容。

李欣欣(2018)以日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翻譯實踐活動為研究對象,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分析了“日漢同形異義詞”、“文化習俗相異”、“價值觀,價值體系相異”這樣因母語文化負遷移所導致漢日誤譯的基本情形。指出:要積極通過文化導入課堂等多種方法、手段來規避這種“誤譯”的產生。

熊仁芳(2018)以國內公示語的日語翻譯為對象,分析了“文字表記偏誤”、“詞匯語法偏誤”、“信息失真”、“語用失誤”常見的四種偏誤類型。指出:信息型公示語的翻譯重在信息的準確傳達,感召型公示語的翻譯要體現感召功能,重視讀者的感受。強調了翻譯策略的重要。

1.2國外文獻:

本研究相關文獻在日本相關領域多以日英語言間翻譯的實踐指導研究為主。

辰己(2015)以文本理解模型為理論框架,通過翻譯指導,明確了學習者的譯文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豊島等(2016)基于歐洲語言英譯校對框架MNH-TT,探討了以日語為母語的不同水平的英語學習者的翻譯偏誤,修改了MNH-TT翻譯校對框架,力圖構建一個服務于日譯英教學的穩定的日譯英校對框架。

綜上所述,在日本的文獻多以日英語言間翻譯實踐研究為主,國內的翻譯偏誤研究多為基于少數典型案例的主觀分析。因此本研究注重構建漢譯日校對框架,以期為教學者提供翻譯教學啟示,提高翻譯能力培養效率,提升學習者翻譯學習積極性。

二、研究方法

2.1數據收集

本研究基于數據,因此本研究前期將主要精力用于數據收集與初步整理。數據收集范圍涵蓋商務、文學、科技等,數據來源為研究生及本科生的翻譯習題作業等。并委托日語母語者的譯者進行日語母審。根據修改記錄,整理翻譯偏誤數據。

2.2偏誤分類

在收集到的數據的基礎上,本項目借用基于歐洲語言英譯校對框架MNH-TT,采用分類整理法重新融合進MNH-TT校對范疇,探討了以中文為母語的不同水平的日語學習者的翻譯偏誤,修改了MNH-TT翻譯校對框架,力圖構建一個服務于漢譯日教學的穩定的漢譯日校對框架。

2.3框架融合

在了解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的基礎上,通過融合進漢譯日校對范疇框架,并進行驗證得出對教學有幫助的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

三、結果分析

3.1偏誤分類

經過前期收集,本研究共收集到內容涵蓋商務、文學、科技等偏誤數據。數據其中包括原文中文字數9189字,譯文日語字數23622字,共整理有效誤譯樣例316例。為了了解收集的樣例都為何種偏誤類型,本研究基于MNH-TT校對框架,將收集來的誤譯樣例進行了初步的分類整理。經過初步的分類整理后,本研究發現其中四大部分——“Content”、“Lexis”、“Grammar”、“Text”(“內容”“詞法”“語法”“文本”)之外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數據無法整理分類進其中。在初步觀察判斷和對比實踐后,本項目認為這部分無法整理分類的數據是由于中日思維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誤譯。我們知道在國家之間的交流交往中,思維文化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導致交流的困難和與誤解,所以在交流交往中我們也會學習認識其他國家的文化思維,來明確交流對象語言中所蘊含的含義和隱喻。一般院校也會在翻譯學習的課程中設置相關外國文學、外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來幫助學習者們更好地從更深層的角度了解所要翻譯的文本、音頻等的正確含義,所以了解思維文化差異也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翻譯水平水準,降低翻譯偏誤。

所以為了判斷這部分數據是否具有收錄的代表意義,本項目將這部分數據定義為代表翻譯認知層的“Thought”(“思維”)并重新進行了各部分分類的數據統計。

結果如下:

在各個分類中占比最多的為“Grammar”,之后分別為“Thought”“Lexis”“Text”“Content”,比例分別為29.11%、24.05%、21.2%、15.82%、6.96%,原MNH-TT校對范疇框架中未分類的“思維文化差異”占比24.05%,為比例中第二高。通過簡單數據統計對比,我們對翻譯偏誤的類型及其發生的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可以得出,在中譯日的翻譯過程中,思維文化差異導致的翻譯偏誤出現頻率較高,對翻譯影響較大。再結合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同樣受到重視的跨文化交際、文化文學教學等,本研究認為可以在原框架的基礎上新增認知層分類“Thought”來完善框架。

在之前的整理分類中,本研究也發現并不是所有的翻譯偏誤類別都適合收集到的誤譯樣例的整理。本研究認為由于MNH-TT翻譯校對框架是基于歐洲語言的英譯校對框架,在分類漢譯日偏誤數據時存在一些不適用的情況,例如語法屈折變化屬于英語范疇,用言接續錯誤屬于日語范疇等,日語的范疇體系無法生硬地套入MNH-TT翻譯校對框架中。所以在經過一系列的刪減和添加,并結合新增的分類“Thought”后,我們構建了漢譯日的校對范疇框架。新的漢譯日校對框架更加符合中日翻譯的習慣和語法運用等特征,也更貼合本研究數據,為后期的數據整理和分類提供了便利。

3.2指導框架

本研究旨在通過了解學習者的翻譯偏誤特征和頻率,為教學者的翻譯教學提供啟示和便利。所以為了增強框架在教學實踐中的實用性和指導性,本項目決定將構建的漢譯日校對范疇框架和教學指導中使用的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相結合。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在翻譯教學中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提供很大幫助,可以讓教師簡要了解翻譯教學中的指導優先程度,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活動,從而節約教師的時間為教師提供便利,且該框架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也能提供很多便利,便于學習者自我提升和自我改正,能夠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成效。因此本項研究決定將構建的漢譯日校對范疇框架和教學指導中使用的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相結合,以期成為漢譯日翻譯教學指導框架。

可見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別框架將翻譯偏誤按照程度分為了5個等級,所以為了將構建的表格具有指導性,本研究將漢譯日校對范疇框架(表1)再次分類,將這五種分類融合進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表2)的五個等級中,并通過相應的測試證明表格的準確性,得出了下表依據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別的漢譯日校對范疇框架??梢娊涍^再次整理的漢譯日教學指導框架,在原來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中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分類,每個等級中都將偏誤的類型進行了補充。依據此指導框架,教學者在翻譯教學中可以通過判斷學習者翻譯偏誤的類型來界定指導的優先級別,也能幫助教學者定義學習者的翻譯偏誤類型,這些都可以節約教學者的時間,為教學者的教學提供便利。學習者也可以通過該指導框架來確定自己的偏誤類型以及程度,依據自己的學習程度來自我修改。因此本研究認為該指導框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教學提供翻譯教學啟示,提高翻譯能力培養效率,提升學習者翻譯學習積極性。

四、結論

本研究認為在以提升翻譯實踐能力為目的的翻譯教學中,有必要掌握不同日語水平學習者的翻譯偏誤特征及其認知過程。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僅僅語法詞匯,文本連貫有著重要的位置,文化思維差異也對翻譯文本的整體含義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翻譯和修改過程中重視文化思維差異也要在翻譯教學中逐步推進。

本研究對學習者的漢譯日翻譯偏誤進行分類,進一步構建漢語母語者漢譯日翻譯校對范疇體系。但是僅僅構建漢譯日翻譯校對范疇體系還不足以當成本研究的實用價值,因此本研究將漢譯日翻譯校對范疇框架和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框架相結合得出具有教學指導意義的翻譯教學指導優先級別的漢譯日校對范疇框架。依據此指導框架,本研究期望能為教學者提供更具有科學性的依據,以此來提升教學者漢譯日教學的指導效率,并激發翻譯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及創造性。

參考文獻:

[1]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Routledge[M],2000.

[2]劉曼.日語專業翻譯教學中的母語干涉問題[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08):89-90.

[3]賈小妹.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譯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28(02):70-74.

[4]閻萍,王月婷.日語翻譯實踐中的誤用表達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5):150-152.

[5]戰建麗,谷恒勤.日語省略的誤譯及原因分析——以日漢翻譯課教學為中心[J].教育現代化,2017,4(09):199-201.

[6]李欣欣.母語文化負遷移導致的漢日翻譯中的“誤譯”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2):331-332.

[7]熊仁芳.公示語漢日翻譯錯誤分析與翻譯策略探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8(06):10-19.

[8]辰己明子 大學英語教育における翻訳指導に関する研究:一般英語授業での翻訳指導実踐事例として、翻訳研究への招待第13號、68-82、2015

[9]豊島知穂,藤田篤,田辺希久子,影浦峽, Anthony Hartley.(2016).校閲カテゴリ體系に基づく翻訳學習者の誤り傾向の分析.通訳翻訳研究への招待, Vol.16, pp.47-65.

[10]Castagnoli, S., Ciobanu, D., Kunz, K., Kübler, N., and Volanschi, A. Designing a learner translator corpus for training purpose[M].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2006.

[11]B.Babych, A. Hartley, K. Kageura, M. Thomas, and M. Utiyama. MNH-TT: a collaborative platform for translator training. In Proceedings of Translating and the Computer 34,2012.

[12]Gerlof, P. Identifying the unit of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some use of think -aloud protocol data. In C. Fearch& G. Kasper (eds.), Introspe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Clevedon and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s,1986,135-158.

[13]D.Kiraly. Think-aloud protocol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self-concept[M]. In J. H. Danks, G. M. Shreve, S. B. Fountain,&M. K. McBeath (eds.), Cognitiv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alifornia/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7.137-160.

[14]石原知英.(2008).「翻訳タスクにおける思考発話の反作用―翻訳のプロセス研究のための基礎的研究―」『広島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紀要』第2部,第57號, pp.183-191.

2021年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項目名稱:翻譯學習者誤譯原因及過程研究項目編號:20211014110174。

作者簡介:朱美霖(2001—),女,漢族,籍貫:山東省寧陽縣,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研究。

猜你喜歡
誤譯
史鐵生小說日譯本中的誤譯分析
淺談《酒國》俄譯本中的幾個翻譯問題
試析《易經》英譯本中專有名詞的誤譯
探析長沙岳麓山韓語公示語誤譯現象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英譯漢誤譯現象分析
圖里翻譯規范理論下的某公司《代理協議》誤譯分析
日語連體修飾語及翻譯
公示語漢英譯錯誤例析及翻譯策略探討
《一座城池》韓譯本翻譯批評
從文化角度看《紅樓夢》中稱謂語的誤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