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語言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2022-07-17 12:40錢忠晉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親子關系自信

錢忠晉

摘要:家庭語言環境對孩子后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早期父母與孩子交流的語言才是關鍵性的因素。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最親近的人,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人生觀的形成。

關鍵詞:自信;親子關系;心理負擔

一位醫生兼科學家在人工耳蝸植入研究中發現,兩位耳蝸植入患者,在手術成功后卻有截然不同的康復結果。一位性格開朗活潑,智力發展正常,另一位卻不得不在“特殊學?!睂W習,只會比較簡單的手語和說一點點話,閱讀能力也很低??茖W家不解的是,明明有著同樣的智力,有同樣愛他們的父母,同樣接受了高端儀器的治療,為何卻有如此大的差距?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數據收集,科學家發現,早期語言環境對他們后期的學業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父母與孩子交流的語言才是關鍵性的因素。

一、父母語言傷害對孩子的影響

“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不是教過你好多遍了嗎?”“你腦袋里裝的是豆腐渣嗎?”“前幾天才給你買的鋼筆,怎么就壞了,真是敗家子,你就不能好好用嗎?”......這些場景可能我們都會覺得很熟悉,這些語言傷害都是父母無意間產生的,是父母無意識的表述,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最親近的人,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人生觀的形成。

(一)父母語言傷害,影響孩子自信

比如在孩子做題或者請教問題的時候,父母無意中說的笨啊,傻啊等詞語,長期多次的使用就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認知,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笨,真的傻,腦袋里裝的是不是真的是豆腐渣,真的是腦子不好使。

這種自我懷疑就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也會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孩子在以后即使有不會做的題,也不想問父母或者他人;即使做出正確的答案,也會懷疑是不是對的,課堂上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最終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自信甚至是自卑。

(二)父母的語言傷害,影響親子關系

父母的語言傷害,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影響。有時候,可能在不經意間,一句話的傷害就在孩子的內心扎進去一根刺,之后的每次無意的或者有意的語言傷害,都會讓讓刺不斷變大不斷加深,讓孩子更加痛苦。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導致孩子對家庭、父母產生間隙甚至厭惡、憎恨。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也不想回家。更嚴重的就離家出走。

(三)父母的語言傷害影響孩子適應社會

父母的語言傷害讓孩子刻意規避此類傷害,逼迫孩子去思考怎樣去做才會讓父母不再說出讓自己痛苦的話語。這樣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在社會中或者在學校會失去自我,十分在意周圍的評價,無法做真正的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察言觀色,做事沒有主見,失去自我,凡事都無限度的退讓,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太在意周圍人的評價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無法做真正的自己,也無法活出自己的想要的人生。

由此可見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的語言非常重要,所以,為了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長,父母一定要注意日常的語言行為。

二、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用關心、支持、鼓勵或賞識性語言與孩子溝通。

我們先來看小案例:小A和小B兩個孩子同是上寄宿制學校的學生,每周五下午回家,每周日下午到校。離家時小A的爸爸對小A說:兒子照顧好自己,上課專心一點,在學校要和同學處好關系,課后第一時間就要寫作業,隨時隨地記著自己計劃。小A淡淡的答道:“我知道了?!睆牟缓⒆拥恼Z氣可以指知道,雖然孩子知道了,但是孩子從心里并不情愿接受,反而覺得這是煩人的嘮叨。

小B離家時,小B媽媽這樣的小B說:“兒子,你去了學校,媽媽非常想你,但是媽媽一點都不擔心你。因為媽媽知道,我的兒子在學校學習非常認真,很有禮貌,尊重老師,關心幫助別人,還能和同學友好相處。而且你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也很自律,能管理好自己,媽媽一萬個放心!”孩子堅定地向媽媽點點頭。孩子出門了,她緊緊擁抱孩子,并跟孩子說:“加油,超級明星(明白之星)!”這是媽媽對孩子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到了學校他也知道該怎么做了!

由小A和小B兩個孩子的案例我們可看出其實兩位家長對孩子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但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孩子接受程度不同,當然家長收獲的效果也不同。由此可知家長用關心、支持、鼓勵或賞識性語言與孩子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溝通效果也更好。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經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彼愿改敢欢ú灰邌輰⒆拥馁澷p。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贊賞。父母的肯定和贊賞,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陽光,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二)以平等、尊重、信任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很多時候,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去思考,怎么樣說孩子更容易接受,只想著自己要怎樣說,才能把事情說清楚,如果孩子沒有按照家長的意愿去做,家長就會說是孩子叛逆。其實,家長想一想要怎說孩子才會聽,換種方式和孩子溝通,溝通的效果就會不一樣。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父母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信任,孩子才會愿意敞開心扉和家長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三)盡量少用批評或指責性語言。

孩子對批評和職責性的語言很敏感,還會產生反感,即使是很好的建議孩子也不一定會接受。經常被批評和指責的孩子大多性格懦弱,膽小自卑,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四)有意識地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態度,處理好情緒后平靜地和孩子交流。

帶有情緒的溝通都是無效的溝通,在有情緒的時候也容易失言,不但對孩子毫無幫助而且更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

父母的語言表達直接影響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自我的認識以及人際關系。這些都將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因素。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要設身處地從孩子的立場和視角出發,說一些孩子能聽得進去、想聽的話語。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少說或盡量不說傷害性的語言。

參考文獻:

[1]阿爾費羅雷德·阿德勒?《兒童成長心理學》

[2]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3]達娜·薩斯金德?貝斯·薩斯金德?萊利斯·勒萬特-薩斯金德《父母的語言》任憶譯

猜你喜歡
親子關系自信
微信朋友圈中大學生屏蔽父母現象探析
《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中親子關系解讀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代孕子女親子規則認定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淺談高職學生內力覺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