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高效教學研究

2022-07-18 06:04許海燕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新高考教學研究高中地理

許海燕

摘 要:基于新高考環境下,地理教學更注重能力的提升,新高考的題目內容更加新穎、多元化,注重做題的方式方法,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模式,教師應著力探究如何結合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靈活性面對新高考的挑戰,適應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節奏,提高地理教學的育人價值和教育質量。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研究;新高考

新高考概念的提出,為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結合新高考特點完善教學計劃,結合地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本文將探究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從容面對高考,結合地理教學確保學生通過課堂掌握學習技巧。

一、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教學要求

新高考對學生和教師發起了新的挑戰,高考的考試方向從考查轉變為培養,傳統高考的核心問題是“為什么考試、考什么內容、怎么考”,而新高考的核心內容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么培養人才、為誰來培養人才”,這從根本上改變了高中的教學方向,將“應試教育”轉變為“育人教育”。對此,教師在教學方向上必須做出改變,培養學生擁有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方法習慣來面對高考。在傳統高考教學向新高考教育轉變期間,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地理學科的教學,在新高考的環境下,地理學科的比重增加,為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1]。

新高考不再僅僅是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注重人才的培養,無論是改革后的高考模式還是高考的考試內容,都能夠看出高考方向的改變,高考的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權,高考的內容更加靈活。高考是義務教育的評價標準之一,檢查學生高中學習的成果,因此,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中,通過設計靈活的考試題目來檢驗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靈活性、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這為今后的定向人才培養提供了基礎保證。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和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學中應加強教學質量,結合學科特點提高育人價值,在傳統高中教育教學中,受舊的高考制度影響,步入高中初期就開始了文理分班,地理學科的地位沒有主學科重要程度高,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學科地位逐步提高,更應該提高地理教學質量[2]。

二、高中地理教學意義

地理是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貫通古今中外,地理不僅需要結合圖文提高記憶力,更需要學會讀圖、用圖、分類等學科技巧,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綜合學科。為提高學生的地理掌握和應用能力,必須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提高地理學習意識、掌握地理學習方法和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通過教學課程,對地理形成基本的認知,結合素質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地理的教學質量。學生在地理課程學習中,夯實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提高地理知識的儲備量,結合學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識探究實際的地理問題,以地理學科的教學發現問題、歸納問題、總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靈活性。地理教學有以下兩點教育意義:

第一,地理教學有較高的育人價值。地理教學大部分內容是源于生活,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樹立“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教學理念,讓地理教學提高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滲透生活常識,以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形成地理的學習素養,提升學習品格。地理教學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關鍵作用,且在地理教學中有很大的育人價值,例如,結合地理課程教學,讓學生形成對世界宏觀的概念,形成科學的思想觀念。對于生活中的很多現象能用理性的思想去理解和解釋。在教育改革后,教學更注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升,而新高考的教育方向與教育改革是高度契合的,這更加明確了教學方向,應以培養人才為最終目標。

第二,通過地理教學掌握學習方法?!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钡乩斫虒W最重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牢牢地掌握學習方法,靈活應對地理問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途徑,學習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點滴積累,積累的過程是形成地理認知體系的過程。學生在高中學習前,地理知識的學習更偏向于科普和常識,高中期間會開啟更深層次的學習內容,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地理知識、地理問題、圖表分析等較為專業的問題,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教師的引導,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提高地理知識儲備量和應用能力,因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不同,結合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教師將預習、課堂、練習、復習這幾個學習環節與地理教學內容充分融合[3]。

三、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的學習方法

(一)圖文結合構架思維導圖

地理教學離不開圖與表,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結合圖表與文字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更加直觀地呈現課本中的教學內容,掌握地理規律,熟記地理知識。以地圖為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是非常重要和典型的圖形教學,地圖是梳理地理知識的框架,是地理學習內容的載體,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能通過地圖來掌握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也就是說,地圖是構建地理學科思維導圖的框架,結合地圖和所學地理知識,整合成一個整體,讓學習可持續發展,將立體的世界版圖呈現在腦海中,整合地球運動規律、大氣層、洋流、山川分布、氣候特點、國家位置、人口分布等一系列的地理知識,構架思維導圖,提高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力[4]。

(二)合理融合地理知識

在新高考背景下應找到學科教學的關聯點,沒有關聯性的教學會局限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將地理教學內容串聯在一起,并實現跨學科融合,與其他學科找到共通之處,從理解的角度完成能力的提升。高中地理學習更注重學習地理常識的原因、地理規律對人類的影響等較為深層次的內容,側重于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本質和規律。為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可以通過兩方面融合地理知識。一是尋找一條主線串聯整體的教學內容。以生活為例,生活就是將高中地理串聯起來的重要線索,自然地理是探究人類生活、生存環境,以及以科學的方式解決超現實的現象等問題;人文地理是從地理的角度解讀人類生產生活,包括人類生活的“吃、穿、住、行”,生活能夠將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契合地聯系起來,串聯整合高中地理所學知識,將地理知識形成一個體系,提高學生的記憶和應用能力。二是實現跨學科融合內容。偏向理科的自然地理板塊與數學、物理等理科有很多的聯系,人文地理板塊與文科的政治、歷史有很多的聯系,因此地理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將高中教育中所學內容有效整合,明確學習方向,將學習內容融會貫通,提高學習效率,將概念性知識、規律性內容、邏輯性計算有效地融合[5]。

四、新高考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的策略

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地理知識內容非常多,且比較復雜,教材的內容連貫性不足,為了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應該用興趣教學、分層次教學、鞏固教學等策略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開展興趣教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深層次的教學內容。地理教學中有很多不易理解的內容,并且有很多需要背誦記憶的內容,這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興趣點開展興趣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主思考,提升教學的效率,更從容地面對靈活的高考題目。對此,教師可將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在信息時代下,多媒體設備已經普遍應用在教育教學中,但實際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程度較低,教師更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針對此情況,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教學充分融合,讓多媒體成為知識傳播的載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意識,端正思想,體會地理學科的魅力,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和發展方向,為高考后的定向學習提供依據[6]。

例如,在“氣壓帶和風帶”的教學中,本節課屬于自然地理范疇,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需要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并能夠合理應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氣壓帶,以及風帶的分布規律和形成規律,繪制氣壓帶及風帶的分布圖,從中分析大氣運動規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尤其是三線圈環流模型,需要借助教學道具來開展教學活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會在黑板上繪制氣壓帶與風帶的示意圖提高學生的記憶,但在信息時代下,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來完成氣壓帶與風帶的規律和分布圖,以不同的動畫效果和顏色來體現規律與分布,譬如:以風的動畫效果來展現東北信風帶的形成,將氣壓帶與風帶結合在地圖的分布中,為學生舉例分析某城市處于哪個風帶,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到多媒體設備上進行操作,體會如何實現相關分布的動畫效果,讓學生與教學內容產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為學習注入活力,在后續的練習中能夠通過理性的分析完成靈活多變的習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感。

(二)結合分層次教學實現全面育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這也說明了教育部門對培育人才的決心。為完成“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教師結合分層次育人的方式實現全面育人的戰略目標。在高中教學中,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差異化明顯,學校采用分班的辦法進行分層次教學已無法滿足全面育人的要求,對此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差異化表現,基于最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學習的方式滿足分層次教學的要求。首先,教師要以均衡實力為原則進行劃分學習小組;其次,在教學中要適當留白,給學生自主思考探討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習慣,在自主思考中梳理學習思路,完善自身的學習體系;最后,以小組合作完成課題的方式進行鞏固復習,夯實基礎,無論是基礎能力強還是基礎能力弱的學生,都能結合小組探究的方式提升能力。例如,在“自然資源及其利用”的教學時,為學生創造小組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討目前自然界有哪些資源,什么是可再生資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資源,以及資源的利用及污染,通過教學總結能源分布等問題[7]。

(三)文理結合夯實基礎

高中地理中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大板塊,自然地理包括大氣、陸地、海洋等內容,這些內容有非常明顯的理解特征,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以理解為主提高應用能力。例如,高二必修課本中“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等教學課程中包含了很多理科的計算元素、圖表分析元素,通過記憶和背誦是無法掌握教學內容的,還需要結合理解和分析,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解決問題。在日常的學習中,多做練習,梳理解題思路,才能夠掌握自然地理中偏向理科思維的教學內容。高中地理教學中還有個非常重要的板塊,那就是關于人文方向的地理知識,例如,“人口”“鄉村和城鎮”等課程的學習,偏向于文科知識,與歷史和政治有著交融的內容。關于此板塊的教學,更注重學生理解記憶和背誦,需要建立符合學生理解的記憶框架,掌握發展脈絡和章節中的主要思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祖國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地理應結合能力提升開展教學,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結合學生特點和學科特征優化教學方案,提高地理的教學質量,探索學科的育人特點,培養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王康,劉路遙.新高考“3+1+2”模式下地理選考意愿調查和策略研究:以仙桃市第一中學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1(17):1-2.

[2]陳俊英.地理高考與高中地理新課程的相關分析:以2019年地理高考全國Ⅰ卷為例[J].地理教學,2019(23):48-50.

[3]劉斌,王濤耕,宋曉東,等.高考地理試題與課程標準的適度一致性研究:基于2019年新課標地理全國Ⅰ、Ⅱ、Ⅲ卷的統計分析[J].地理教學,2020(15):44-49,57.

[4]張小芹.2010—2016年新課標高考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試題分析[J].學周刊,2019(23):115-116.

[5]任明岡,王劍.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地理試題能力結構分析:以2020年高考新課標Ⅰ卷地理試題為例[J].地理教育,2021(2):31-35.

[6]張俊.新課程背景下地理高考命題方向與教學策略的研究[J].文淵(高中版),2021(6):856.

[7]胡啟華.例談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旅游地理試題分析與復習策略:以全國高考新課標卷為例[J].地理教學,2019(11):45-48.

猜你喜歡
新高考教學研究高中地理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新高考來了,家長該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