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2022-07-18 01:32韓燕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高中語文

韓燕

摘 要:高中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在授課方法上做出更多的調整。如今高中語文教學注重單元教學,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優勢,本文先分析了兩者相結合的教學優勢,提出了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統編高中語文教學重點包括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習作教學這幾方面,教師要讓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時俱進,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對大單元教學方案的規劃,從全局的視角看待授課內容,對每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明確單元的主題內容,制訂出具體的授課目標,讓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進行有機融合,這樣才能讓高中生在語文課堂中學到系統化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一、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優勢

(一)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引導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開展的指向針。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前,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即對整個單元的授課目標進行有效明確[1],在明確的目標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才能更有計劃性,才能合理分配每堂課的閱讀任務,這樣能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進行閱讀活動,最終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而為了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提前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吃透教材,對每篇課文的中心主旨進行有效明確,根據單元主題的核心內容制訂具體的授課計劃。

(二)教師可以示范教學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做出教學示范,具體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將相應的理論知識點提煉出來,繼而應用在另外幾篇同類型的文章教學中[2]。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掌握某類文章的行文結構,對其內容表達形式有更具體的了解,以后再接觸同類型的文章時,就能快速地找到文章中心點,從而理解其文章的主旨。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更具體的示范,就是針對某類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展開具體分析,并且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內容的重點,即側重于對學習方法的分析,這樣才能讓高中生掌握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繼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求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力度,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和探索平臺,不斷推動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單元教學的初衷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重點還是要讓學生自己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因此,這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的過程。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有足夠的學習積極性,而教師要不斷幫助學生深化自讀意識,這才是學生提高閱讀水平的根本。因此,在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和閱讀教學中,學生能更好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有助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閱讀教學能夠為寫作教學積累豐富的素材,只有一定量的有效閱讀,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才會有質的飛躍。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大單元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項目[3]。寫作教學是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機轉化,最終應用在其他學習活動中。因此,單元寫作訓練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組成部分。在教師進行教學示范,學生完成主動學習后,高中生已經能基本掌握單元文體的寫作方法,也能仿照本單元所學習的文章結構進行自主寫作。因此,大單元教學和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高中生提高寫作水平。

二、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轉變視角,細讀文本

在大單元教學和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情況下,才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學習知識的視角得以轉變。在這種新的模式下,高中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4],并且能有更多的機會對文本進行細讀,從而產生屬于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直接接受教師的想法。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讓他們自己理解文本。學習語文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考能力,而這需要他們有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要想提高高中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培養。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的第二單元時,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用更多的角度去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并能在對新聞評論、閱讀通訊等新聞體裁的閱讀中辨析報道的立場,從而提升媒介素養。另外,還要在學習中掌握多角度分析報道的方法,能快速理解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能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等。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要學會闡述觀點的基本方法,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復雜的事理和觀點。如在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讓同學們細讀文本,并對人物精神做具體分析。而在本篇課文中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精神,能總結出袁隆平熱愛科研、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時,能在細讀中體會作者的立場,即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實踐精神的高度贊揚。在后面的學習中,教師以同樣方式引導同學們,如學習《“探界者”鐘揚》時,重點引導大家從對“具體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場”三個方面來了解課文,讓大家通過細讀發散思考,教師通過課堂提問和同學們進行互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大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引領文本細讀,增加課堂提問等方式,能引發學生產生多元思考,讓他們在學習中產生更多新的閱讀體驗。

(二)合作學習,多元理解

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同于初中生,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已經初具模型,因此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能給出屬于自己的判斷[5]?;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讓同學之間以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布置某些任務,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組內分工來完成這個任務,有些人搜集素材、有些人負責摘抄、有些人負責列思維導圖、有的人負責找中心句等,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缺點,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思維的碰撞。而且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增加更多的看待問題的視角,這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的第三單元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側重讓學生了解每首詩詞作者的人生態度。如在學習《短歌行》時,教師可以先向同學們介紹作者曹操,讓大家了解其在詩歌發展中的作用,接著帶領大家熟讀詩歌,并鼓勵同學們自行理解詩歌的含義,這一過程能鍛煉高中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力。接下來,教師讓大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曹操在本首詩歌中表達的思想,并讓同學們以小組探究的方式討論這個問題。而這一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因此在討論中,大家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形成思維的碰撞,同學們能在小組討論中感受到詩人求賢若渴的思想,以及宏偉的政治抱負。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入本單元的另一個作品——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者的情懷,從而提升對詩歌的鑒賞能力。高中生已經具備基本的詩歌鑒賞能力,并且在初中階段也接觸過陶淵明的作品,對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直接讓大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學習這首詩,并布置一定的討論任務,如“總結陶淵明的理想志趣和人生追求”等。通過小組探究,同學們能對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出進一步分析,并在思考中總結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從而理解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即他不愿意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一心向往田園生活。最后,教師讓同學們在小組討論中對曹操和陶淵明各自的精神進行對比,讓同學們說出自己認可的一種人生追求。而這個問題能激發同學們強烈的探究熱情,并且這個問題有較強的開放性,讓大家在思維的碰撞中對兩位作者各自的精神產生多元的理解。在本單元的另外幾首詩歌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讓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提前向同學們介紹詩歌的作者,如《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作者是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教師可以對李白的其他代表作品進行簡單介紹,讓同學們回憶起李白的創作風格,并從他的各種代表作分析李白的性格和人生志趣等。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給同學們布置小組討論任務,設計的這些任務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能激發同學們的多元思考,即有較強的探討性。如,本篇文章是一篇記游,但跟一般的記游有所不同,那么它與一般的記游不同之處在哪里?再如,通過欣賞這篇詩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詩人的游性?提出問題后,讓大家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讓每個組的小組長把每個人的觀點整理好,最后集中跟教師匯報。通過這樣的學習,能讓高中生產生更多層次的思考,能有效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

(三)任務驅動,明確立場

開展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緊緊抓住任務群,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教學,是把被動、零散的教學現象整合了起來[6],因此,基于任務驅動的單元教學更有助于高中生實現學習目標。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對學習任務的制訂有較多的重視,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具體的任務來推動課堂的有效進展,這樣能讓學生很快明確自己的立場,從而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本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整本教材中的詩歌單元,而詩歌的教學原則是要遵循基本要求,其重要程度不言自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要向更深的層次發展,首先要能與一般的教學原則相符,同時還應讓自身的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得以充分彰顯,即要以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基本規律展開。語文詩歌鑒賞的教學和學習都有一定的藝術性,精讀詩歌文本的關鍵步驟是走進文本的內部,了解作者在創作中的心境,進而與其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高中生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即能通過朗讀、品味等方式完成對詩歌的鑒賞,這樣也能讓高中生明確自己的立場。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通過朗讀本首詩,大家了解到本首詩一共描繪了哪幾幅圖畫?詩人在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在細讀本首詩以后,總結一下作者筆下的湘江的秋天是怎樣的?為了思考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必須對本首詩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并且閱讀的意圖更加明確,這樣才能讓高中生的學習更加有目的性,才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創設情境必不可少,這是開展單元閱讀教學的重要基礎。而創設情境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狀態,走進作者的世界,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單元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根據單元課文的內容創設合適的課堂情境,加上合適的引導,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自主思考。

例如: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中第六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思想較為深刻的文章,而有思想深度的文章能引發讀者的深思,讓人清醒,使人獲得更多積極的能量。因此,高中生學習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后,他們的思想能受到更多的沖擊。為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將課堂還給學生,給他們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間,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使他們沿著作者的思路去思考,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問題。如在學習《拿來主義》時,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魯迅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從這篇優秀的文章中吸取更多的閱讀經驗,并且要讓學生足夠理解作者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從而學會用幽默和諷刺的語言來論證的習作特點。教師可以給同學們設置具體的問題,作為同學們基本的閱讀指導,讓他們的思考能有更強的方向感,并且教師要保證這些任務能有較強的啟發性,從而更好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更深的層面去理解文章內容。如,“‘拿來主義’的含義是什么?”“‘送去主義’的實質跟危害是什么?”“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等,這幾個問題能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產生屬于自己的觀點。再如,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時,需要學生能提煉出文章中的重要觀點,并體會這些觀點的生成邏輯,從而判斷其科學性。而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對思想深刻的文章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閱讀本篇文章時,他們能進一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完成高效的自主學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文本細讀,同時還要注重教學實效。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要提前明確單元主題,在教學中還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要結合課程內容創設課堂情境,布置相應的探究任務,引發學生產生更多的獨立思考,加上習作練習,這樣才能使他們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桂芳.基于群文閱讀的高中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方式及實施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1(17):50-52.

[2]謝吳非,楊曉銳.現代教育技術視域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1(3):97-99.

[3]汪建德.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20(8):27-28.

[4]樊麗慧.高中語文寫景抒情散文單元教學探微[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9,25(5):74-77.

[5]張樹苗,曾毅,郭利婷.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內涵、理念和實踐路徑[J].教育觀察,2019,8(21):18-19,43.

[6]劉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遷移策略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31(7):94-99.

猜你喜歡
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高中語文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以“類化”思維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