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以文化人的“宜人課堂”的實施路徑

2022-08-08 02:30顧艷紅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以文化人核心素養

顧艷紅

摘 要 “宜人課堂”是當前教育背景下,結合學生特征、認知水平與學習規律而提出的實踐性教育理念,旨在重新審視和思考教學的本體與價值,推動教育向本源回歸。語文“宜人課堂”注重學科核心素養、傳統文化和理想信念的培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本文考察了“宜人課堂”的構建意義,提出了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的“宜人課堂”的構建路徑與實施策略,堅持德育為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文化人,確保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核心素養同時得到提升。

關鍵詞 宜人課堂 以文化人 核心素養

“宜人課堂”的實踐背景是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踐目標是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突出學生主體,改變教學模式

在“宜人教育,快樂課堂”的理念下,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主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也要隨之改變。貫徹“宜人課堂”的教學策略,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工作,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及知識儲備,設置好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只有不斷摸索新方法,實踐新策略,才有可能保證學生全程且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耙巳苏n堂”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進一步培養學生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的能力,建立高效語文課堂。同時“宜人課堂”設法激發學生的深入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評價、發表見解,引導學生參與交流,遇到困難能尋求幫助共同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宜人課堂”構建的基本要求,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強調情境性、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統一,與“宜人課堂”的特征一致?!耙巳苏n堂”不僅強調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尤其關注知識技能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及遷移運用能力?!耙巳苏n堂”的構建是在真實連續的情境中,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的參與,獲得知識、習得技能、建構經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習過程。

2.面向核心素養,強化學科育人

語文核心素養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幾個方面均有特定的要求和目標,同傳統的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相比,有著更深厚寬廣的內涵,是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從教師角度來說,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不僅是一種更高的教學目標,更強調確立“為素養而教,而非為學科知識而教”的教學思想,主張教師突破過于重視學科知識的教學模式,能更多地關注和挖掘學科知識內容背后的意義、價值和精神。

語文教材中選編了諸多文學經典作品,它們是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發展而逐步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這些寶貴資源的育人價值,挖掘語文教學資源中的傳統文化精髓,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汲取,才能切實強化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耙巳苏n堂”的構建也應面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做到“宜生為本”?!肚邎@春·雪》《太陽禮贊》《少年中國說》《愛蓮說》《送東陽馬生序》等文學佳作中均富含家國情懷、禮義廉恥、責任擔當等優秀傳統。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結合語文的人文性特點,教學就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表達與交流等語文應用能力及人文素養,還能拓展視野、陶冶性情、啟蒙心智、引導人格。

3.提升職業能力,切實以文化人

教師不僅是“宜人課堂”的開發者與執行者,還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更是學生思想的啟蒙者與引領者。為了更好地發揮“宜人課堂”以文化人的效果,教師還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政治和專業素養。思想政治素養決定著教師的政治信念并規范著教師的道德行為,學生只會信服思想觀念正確的教師,也才會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這也符合增強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的初衷。教師要具有跨學科的知識儲備,以便同政治、歷史、地理等不同學科知識有效銜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課堂組織能力,學習新時代教育理論,加強語文思政教學能力是新形式下的必然需求。

1.“宜人”為舟,優化課程設計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探索項目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一方面,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地理解和分析所要探討的議題,讓思維更加深刻,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宜人課堂”強調交流協作,學生通過與同伴和教師之間的討論獲得對問題的理解,同時闡述觀點或說明自己的發現,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耙巳苏n堂”是一種主動融入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教學探索,可以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并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耙巳苏n堂”的實踐依托探究性活動的開展,通常以小組學習、小組討論為主。學習小組建立的目標是實現互補、互學、共進。組內分工明確,盡可能促進學生間的深入交流,同時設法提高凝聚力。

“宜人課堂”同時關注課外語文的學習和積累,尤其是對語文學習方式的掌握,這也與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一致。語文核心素養不僅是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還是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文明素養,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與實際生活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耙巳苏n堂”倡導學生閱讀大量優秀文學作品,提升知識儲備。

2.“宜師”為槳,成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

教師自身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素養水平的提高。語文素養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將自身素養與學生素養的共同提升滲透到語文教育的各個環節?!耙巳苏n堂”必須“宜師”為先,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自己不斷完善語文知識結構,提升語文能力的過程。教師這一職業的創造性就體現在應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上。課堂是教師傳道、學生收獲的主陣地,只有具備足夠專業知識與能力的教師才能有效地將學科知識、教育理念傳遞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提升核心素養、獲得語文能力。只有擁有一支專業知識扎實、專業能力過硬的師資隊伍,核心素養的培育、人才的培養、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實現。

3.“宜生”為帆,建構項目化學習課堂

“宜人課堂”倡導教師由教學的“中心”轉變為高效課堂教學的“主導”,而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項目化學習具有情境性、實踐性與綜合性統一的特點,與語文學習的基本特征不謀而合,其強調各學科間的交叉以及與現實生活的深度融合,旨在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項目化學習的優勢在于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一方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更加關注學情,尤其是學生的興趣點和自身需求,并將學習引向積極的“自覺”狀態。面向“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既倡導核心知識的獲取,又強調核心素養的落實,學以致用,崇尚實踐。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幫助學生構建知識圖譜,積累學科知識,強化認識,內化核心素養,深化全面發展。

4.“宜心”為舵,打造涵養生命的文化課堂

在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有必要將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作為基本目的之一,根據學情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恪守立德樹人使命,堅持“德育為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積極開展人文教育,確保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核心素養同時得到有效提升?!耙巳苏n堂”不僅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還凝聚了新時期語文教學的先進理念,在涵蓋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把課堂構建成真正的文化課堂?!耙巳苏n堂”始終把“以文化涵養生命”作為課堂價值取向的起點與歸宿。通過課堂文化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神奇與魅力,并逐漸開啟學生的心靈世界,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精神的家園,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

1.內化于心,充分利用課堂教學

挖掘課文中蘊含的那些對學生的心理發展、人格培養有利的元素,可以促進以文化人功能的發揮。語文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囊括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作品,通過名篇佳作的學習來倡導人文情懷,引領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挖掘語文在價值觀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潛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向,給學生以正確思想的引導和啟迪,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美好的品行與健全的人格。

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創設語文項目化學習活動,可以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在講授《論語十二章》《孟子二章》這些國學經典時,不僅要從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掌握等角度來組織教學,更要從學生是否了解文化經典、樹立文化自信等角度實施教學。學生深入體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也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在學習《蘆花蕩》《過零丁洋》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詞句仄韻等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要與學生是否感受到正直高尚的家國情懷目標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領悟“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的真諦。

2.外化于行,深入結合實踐活動

“宜生為本”應貫穿于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克服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局限,拓寬教學途徑,豐富教學內容,整合資源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比如以“踐行碳中和,保護地球家園”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該項目瞄準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有效避免單純的知識講授,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責任觀念、道德意識、法治意識。為了完成每一個驅動任務,每一小組學生必須通力協作,通過查找資料、走訪調研等過程,綜合運用語文、數學、政治、地理、化學等學科知識,形成項目報告。項目化學習完全是自主探究式的過程,用鮮活的實例改變了傳統課堂空洞的說教方式,促進學生對國家政策方針的了解。面向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既倡導核心知識的獲取,又強調核心素養的落實,學以致用,崇尚實踐。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堅持對學生開展與時俱進的人文素養培育,結合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著眼于全人類發展面臨的重要議題,開展了“碳中和”項目化學習活動。以踐行“碳中和”為例,設計社會實踐類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有利于使學生深入社會生活,了解我國目前的環境問題,把握“碳中和”的概念與意義,還能培養搜集、分析、整理資料及撰寫宣傳文稿的能力。最終目標是讓學生主動宣傳并踐行“碳中和”理念,形成綠色的生活習慣,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和”境界。

“宜人課堂”是在當下教育改革和課程發展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既是對素質教育的深層解讀,也體現了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耙巳苏n堂”恪守立德樹人使命,堅持“德育為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積極開展人文教育,確保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核心素養同時得到有效提升?!耙巳苏n堂”的實施路徑體現在優化課程設計、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建構項目化學習課堂、打造涵養生命的文化課堂幾個方面?!耙巳苏n堂”課堂組織策略的實施,讓學生在項目化的學習與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夯實語文核心素養,同時充分挖掘教學內容在“以文化人”方面的潛力,潛移默化地實現德育滲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基于PBL的語文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JS/2021/ZX0905-08901)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江蘇鎮江市丹徒區茅以升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以文化人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文化新論四題
讓課堂“以文化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