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評價

2022-08-08 02:30王屏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作業評價語文作業作業設計

王屏

摘 要 作業是一種學習途徑,卻長期困擾著老師、學生和家長。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雙減”政策的落地,促使語文學習方式發生了變革。因此,在新課標及“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打破原有陳舊、落后的作業方式,還語文作業以新的活力。

關鍵詞 “雙減” 語文作業 作業設計 作業評價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八大段落,30條細則,這是擺脫過去20年框架,走向未來的一套全新的教育思想體系。

與教師、學生息息相關的,是“雙減”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從《五項管理》到“雙減”政策的提出,都在強調作業的重要性。那么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究竟該怎樣減輕孩子們的作業負擔,讓作業真正具有實效呢?

傳統的教育思想認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所以,傳統的作業設計針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的培養非常有優勢。只是這種固有理念不更新,思維方式固化,讓課外作業呈現的是一種簡單粗放的態勢。

語文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核心素養的提出,對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構建與語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語文作業,語文老師首先要建立新的作業觀。

語文作業應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個性特點,遵循教學規律來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且語文作業應該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要落實在課堂改革上,還應該落實到作業的有效設計、完成、批改、分析、講評中,讓作業成為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學習途徑。

那么我們現階段的語文作業呈現的是怎樣的現狀呢?

1.作業的布置隨意性、單向性。作業都是老師統一布置,學生完成。老師單方面決定作業的形式及內容,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沒有任何的選擇權與話語權。且作業布置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缺乏目標。

2.作業數量過多,質量偏低。作業就如同老師和學生的一日三餐一般,從不缺席。老師們擔心作業少,影響學業成績,于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重復練習,學生終日陷在“題?!敝?,苦不堪言。語文作業成了一件有壓力、沒魅力的事情。

3.作業類型單一,內容重復機械。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多,也十分復雜,但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教師采取的作業形式往往較為單一,內容枯燥乏味,作業量與質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顯的負面效應。

4.重統一訓練,輕分層練習。學生本身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尤其體現在學習能力上,我們當前的作業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形式,這使得大部分學生無法獲得具有針對性的語文作業練習。

5.作業評價過于片面。學生完成作業后,內心是期待教師對其進行表揚的,但是我們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往往單一地根據對錯、優良來評價學生的作業;或者用分數來進行評價;有時為了減少評閱時間,采用單字加日期的評價形式,評語缺乏感染力和人性化特征。

當然,問題還有很多,那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個人認為,一是因為傳統的作業設計往往局限在再現式的范疇,沒有什么思維訓練價值,更談不上人文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再者,新課程理念的落實還不夠深入,作業設計沒有堅守以學生為本,設計更多新穎多樣、學以致用的作業。還有,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重點放在了課堂設計上,對于如何通過作業內容和形式的改革來鞏固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還沒有深刻的認知。最后一點,我們始終不肯從經驗型教師轉向科研型教師,或者說我們的教科研水平、能力的欠缺,使得我們在具體的操作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那么基于這些現狀,我們教師應該怎么做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優化作業的設計與評價。在筆者看來,優化是指“從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優化”不等于“理想”,它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最優。下面從作業布置、作業設計和作業評價三個方面來談一談。

1.作業布置優化

首先,作業的布置方式可以更具開放性。一位有教學智慧的老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來提供作業。無論是學生盲選還是學生供題教師擇題、學生自主布置、學生互編作業等等,讓單向的作業布置更具開放性,讓平靜如水、一成不變的學習生活,有點小波瀾,可以增加孩子們完成作業的興趣。

2.作業設計優化

作業形式不能單一,內容不能隨意,更不能吃大鍋飯。我們要讓作業設計真正具有多樣性、目標性和層次性。

(1)多樣性。學生怕寫作業或者寫作業拖拉,大都是因為不喜歡千篇一律的練習形式。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上要盡量做到新穎多樣,趣味十足。語文作業的形式有很多種。積累型作業、再創型作業、體驗式作業、探索式作業、實踐型作業等等。我們可以根據平時教學任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作業形式。

(2)目標性、系統性、整合性。語文作業的設計,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首先,總體目標不能脫離新課程的三個目標要求。其次,作業內容還要注意根據學生實際與所學內容,注意設定學期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課時作業目標等等。

以單元作業設計為例。我們的閱讀教學和作業設計應體現單元整體設計、讀寫整合設計。結合某一單元主題的特點,設計具有目標性、系統性、整合性的作業。如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是了解游記特點,把握作者的游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將游覽時的經歷和感受描寫出來。單元的閱讀寫作目標就可以設定為“學寫游記”,將課堂上的教學、閱讀和寫作整合起來。單元教學初,先要求學生將自己一次難忘的旅行,用游記的形式寫下來。之后閱讀教學時,根據課堂教學,將閱讀教學中所學的知識合理、恰當、適宜地運用到寫作中,逐步修改自己的游記。

作業先行,圍繞單元閱讀目標,閱讀教學目標與寫作目標一致,閱讀教學從文章的構思立意、表現手法、布局謀篇出發,寫作作業從游記的所至、所見、所感一步步深入了解游記的文體特點,通過寫作,讓學生具備寫出一條線索、詳略得當、立意高遠的作文能力,文章要有基礎、還有主體、更有靈魂,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層次性。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和不同的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教師就要增加作業的層次性。

①最容易操作的就是數量上進行分層,在此不做贅述。

②作業還可以在難度上體現層次性。以預習作業為例,如《孔乙己》的預習作業,C層同學填寫孔乙己履歷表,完成文中信息的提取與概括;B層同學要將孔乙己第一次亮相和最后一次亮相進行外貌、語言、聲音、神態、動作方面的對比,并談談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A層同學,完成任務:“兒童視角”是一種敘事策略,也是一種獨特的話語表述方式,《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課》這三篇文章都運用了兒童的敘述視角,它有什么好處?你能用這種敘述視角寫一件小事嗎?

③另外,分層作業還可以體現在不同階段。我們以《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為例。第一階段:讀《貝多芬傳》,進行角色素描。這是最簡單最淺顯的閱讀作業。然后第二階段:讀《貝多芬傳》,聚焦“痛苦”。第三階段:讀《貝多芬傳》,談啟示及依據。每一次作業都比上一次作業難度更大,這樣循序漸進,讓學生完成不同階段、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作業。

當然,老師們要注意,分層作業的設置,要認真分析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差異,找準切入點。

3.作業評價優化

(1)層次性。作業評價不要小覷,教師對作業的有效評價,能讓學生喜歡上做作業,并滿心歡喜期待下一次作業,這樣會讓作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每一個作業評價中,對于做拔尖題的中等生和做提高題的后進生都可以進行一倍加分;對做對了拔尖題的中等生和做對了提高題的后進生可以進行二倍加分。做錯了題目則不進行加分評價,就這樣,學生根據不同的分數,切實地經過自身的努力,真正地沉入學習中去。

(2)人文性。不同層次的作業評判其實都有相同的一點,那就是人文性和鼓勵性。作業評價的出發點是如何更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評判結果上,要盡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作業不僅是獲得知識,還是在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智慧,培養情感和道德的途徑。對初中語文作業進行改革,是符合時代要求和學生個人全面發展需要的,同時,也是幫助同學們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作業的布置、設計和評價,在實踐中改變語文作業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作業,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讓語文作業真正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座橋梁。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自籌課題“‘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讀寫作業統整式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ZC179)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山東淄博市張店區第七中學]

猜你喜歡
作業評價語文作業作業設計
例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改革舉措
談學生語文作業糾錯評價的有效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