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研究
——以甘肅省為例

2022-08-19 08:13高云虹王文鐸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縣區產值甘肅省

高云虹 王文鐸 陳 敏

(蘭州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蘭州 730020)

一、問題提出和文獻綜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笨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首要內容是推進產業興旺。在此大背景下,農業技術進步和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和現實訴求,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更需得到關注。

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方面,張利國[1](2007)分析了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并從農戶行為、政策因素、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障礙以及DRCC對農業結構調整指導的有限性四個方面探討了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因素。孟子琳等[2](2017)從生產要素投入比例、產業鏈協同機制和宏觀調控機制三方面剖析了我國農業結構失衡的內在原因,并就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李玉清等[3](2020)通過對貴州省M縣“一減四增”的農業結構調整進行案例分析,總結出了影響邊遠貧困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素質不高、耕地細碎化嚴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弱和農村合作社機制不健全。在農業結構調整的路徑方面,張兵等[4](2013)基于我國現階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面臨的新形勢,對比分析了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結構改革的不同點,并指出現階段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著力點應放在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產品質量、規模經營、培育主體、開拓市場和升級服務上。郭秀蘭[5](2015)針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的問題,從五個方面提出農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一要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要促進產業融合,打造“第六產業”;三要通過“互聯網”思維助推傳統農業升級;四要依托經營模式創新從而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五要保證農產品質量,提高其市場競爭力??紫橹荹6](2016)指出,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要樹立大糧食和大國土觀念,促進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而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四化”同步。在農業技術進步影響農業結構調整方面,劉麗輝等[7](2014)運用協整檢驗方法對影響廣東省農業結構調整成效的6個指標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廣東省化肥和農藥兩大要素的投入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因此,需要改進原有的化肥、農藥使用方式,加強相關技術的深度研究。葉初升等[8](2019)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農業結構變遷進行了梳理,并總結了四個方面的經驗,其中包括農業結構內生于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要素稟賦變化。Zhang Xueyao等[9](2021)運用面板空間測量模型分析了2000—2019年我國30個省份的農業發展,結果表明,我國綠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主要來自技術進步驅動,農業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學界對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業技術進步對其的影響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但是,大多數文獻是基于全國或者省域整體視角的分析。因此,本文擬基于農業技術進步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結合甘肅省農業產業發展及其結構調整的基本現實,運用全省86個縣市區相關數據,探尋不同地區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業技術進步之間的聯系,進而提出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對策建議,希冀為新時代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二、農業技術進步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機理分析

一般而言,農業結構調整主要包括高級化和合理化兩個方面。高級化指由于技術創新、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農業結構中資本密集型產業比重越來越高;合理化則是通過協調農業內部各產業所占比例,使農業產業結構最優化。顯然,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結構調整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

(一)作用機理與研究假設

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是農業結構變化和農業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首先,一項農業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引致農業內部各產業勞動生產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資本回報率發生不同程度的提高,投入要素不斷配置到能夠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產業部門[10],進而打破技術進步之前的結構平衡,并產生新的平衡,促進農業結構趨于合理化。其中,一些獲得更大生產率提升的產業,其成本下降更快,收益增長更快,資本積累加速。換言之,給定同樣的生產要素,農業新技術的采用能夠推動要素重新配置于附加價值更高的部門,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如果沒有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則不會有這些附加價值不斷提高的產業部門。

其次,農業的技術進步會通過技術擴散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加速農業結構的高級化過程。一項農業新技術引進并得以推廣使用之后,在促進農業內部各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同時,也會對更先進技術的產生和使用起到激勵作用,從而形成技術進步的良性循環,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11]。尤其是隨著引進新技術后資本回報的不斷提高,資本積累的積極性也隨之提升,使得農業結構中資本密集型產業比重變大,農業結構的持續高級化得以實現。

最后,農業技術進步刺激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在國民經濟生產中,任何產業都不是孤立發展的,各個產業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在為自身帶來更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也必然帶來對相關農產品的更大需求。農業產業鏈條的延長甚至催生出新的產業,最終促進農業結構優化?;诖?,本文提出H1假設:

H1:農業勞動生產率在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間存在中介效應。

(二)中介效應檢驗

借鑒溫忠麟等[12](2014)在《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中總結的檢驗流程,設置模型(1)(2)(3)描述各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其中,x、m和y分別為自變量、中介變量和因變量;系數c為自變量x對因變量y的總效應;系數a為自變量x對中介變量m的效應;系數b是在控制了自變量x的影響后,中介變量m對因變量y的效應;系數c'是在控制了中介變量m的影響后,自變量x對因變量y的直接效應;e1~e3是回歸殘差。

農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在于促進農業生產總值和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因此,選取畝均農業生產總值(y)作為衡量農業結構調整成效的指標;關于農業技術進步的指標,借鑒相關研究[13-14],選取農業機械總動力(x1)、農村地區用電量(x2)、農作物總播種面積(x3)以及化肥施用折純量(x4)作為表征農業技術進步的指標;農業勞動生產率(m)由農業總產值/第一產業就業人數計算得出①。

由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統計數據缺失嚴重,故而本部分以全國29省份(不包括港、澳、臺)作為研究對象,對各省2003—2018年的數據進行中介效應檢驗,數據主要來源于2004—2019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以及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表1為采用OLS法所得各檢驗路徑的參數估計值。其中,路徑x3→y系數a未通過檢驗,即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對農業勞動生產率并無顯著影響,中介效應不存在;路徑x1→y、x2→y和x4→y系數a、b、c、c'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由檢驗流程可知,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比分別為98%、86.7%和87.3%。綜上,假設H1得到驗證。

表1 研究假設的檢驗結果

三、甘肅省農業結構調整現狀分析

甘肅省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在進入21世紀之后,全省農業產值持續增長,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同時,盡管農林牧漁服務業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變化突出,但是林牧業占比持續萎縮,種植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如圖1所示,甘肅省農業產值從2003年的400.8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887.58億元。其中,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從275.82億元、19.81億元、93.88億元、0.96億元、10.33億元增加到1306.41億元、38.09億元、395.57億元、2.03億元、145.48億元,占比從68.82:4.94:23.42:0.24:2.58調整為69.21:2.02:20.95:0.11:7.71。

圖1 2003—2019年甘肅省農業內部各產業產值對比

此外,根據灰色關聯模型,可計算得出2003—2019年甘肅省農業內部的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與農業的關聯系數,如表2所示。根據關聯系數,進一步求得各產業與農業的關聯度分別為0.85、0.57、0.62、0.56、0.59。由此可見,2003—2019年間,甘肅省種植業對農業發展的影響最大,畜牧業、農林牧漁服務業次之,林業與漁業對農業的影響最小。

表2 2003—2019年甘肅省農業內部各產業與農業間的關聯系數

四、甘肅省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實證分析

(一)面板數據實證檢驗

1.數據來源

本部分選取甘肅省86個縣(市、區)②2003—2018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2004—2019年的《甘肅省發展年鑒》以及各市(州)統計年鑒。由于嘉峪關市無下轄縣,故不納入研究范圍,并在后圖中用△表示。

2.變量選取

農業技術進步的指標選取如前文模型(1)—(3)所述。為緩解模型異方差問題,降低多重共線性和自相關對模型回歸的影響,取各指標的自然對數形式分別為:農業機械總動力(lnx1)、農村地區用電量(lnx2)、農作物總播種面積(lnx3)和化肥施用折純量(lnx4)。農業結構變量用各農業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衡量,y1為種植業產值比重,y2為林業產值比重,y3為牧業產值比重,y4為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比重。由于甘肅省的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非常小,故本文剔除了漁業變量。

3.平穩性檢驗

為避免面板數據出現偽回歸現象,先對面板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即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包括同質的LLC檢驗、H—T檢驗和Breitung檢驗等;異質的IPS檢驗、Hardi LM檢驗和Fisher檢驗等。由于本文所用面板數據為短面板(N〉T),故采用同質的H—T檢驗和異質的IPS檢驗兩種方法對各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見,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H—T檢驗和IPS檢驗兩種方法均表明原序列存在單位根,故對所有數據進行一階差分處理,處理后的數據經兩種方法檢驗,結果顯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拒絕原假設,這說明,處理后的各序列均為一階單整,滿足協整檢驗條件,可進行協整檢驗。

表3 各序列單位根檢驗結果

4.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的目的在于判斷一組非平穩序列的線性組合是否具有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本文采用基于Engle-Granger殘差構建統計量方法改進而來的Pedroni檢驗法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見表4~表7。

表4的檢驗結果顯示,種植業使用該方法的Panel v、Panel rho、Panel PP、ADF統計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拒絕原假設,即一階殘差自回歸系數無論是否隨個體不同而變化均拒絕原假設,說明各序列存在協整關系。同時,林業、牧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在1%的顯著水平下也拒絕原假設,如表5、表6和表7所示,因此,農業內部各產業原則上均通過了Pedroni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各序列存在協整關系,即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表4 種植業的Pedroni檢驗結果

表6 牧業的Pedroni檢驗結果

表7 農林牧漁服務業的Pedroni檢驗結果

綜上所述,兩種檢驗結果均拒絕原假設,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可進行下一步的面板回歸分析。

(二)模型的選定與構建

模型選定主要通過F檢驗、Hausman檢驗和LR檢驗三種方式依次進行,如表8所示。F檢驗主要是對固定效應模型和混合估計模型進行選擇,其原假設為選擇混合估計模型;Hausman檢驗主要是對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進行選擇,其原假設為選擇隨機效應模型;LR檢驗是對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進行選擇,其原假設是所有自變量系數均不發生改變,即選擇變截距模型。

表8 面板數據模型選定檢驗

綜合三種檢驗結果,最終選擇固定效應變系數模型。初步構建的模型如式(4):

其中,t表示年份,區間為2003~2018年,i表示甘肅省86個縣市區,區間為1~86;yit表示某縣區某年份某產業產值所占比重;Xit表示某縣區某年份的技術進步指標實際值;αi和βi分別表示截距項和斜率。

(三)實證分析

根據上述基本模型,構建甘肅省農業技術進步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回歸方程,具體模型如式(5)~(8)所示:

技術進步指標對種植業的影響:

技術進步指標對林業的影響:

技術進步指標對牧業的影響:

技術進步指標對農林牧漁服務業的影響:

其中,y1it、y2it、y3it、y4it分別表示全省86個縣、市(區)種植業、林業、牧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所占比重;lnx1it、lnx2it、lnx3it、lnx4it分別表示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村地區用電量、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及化肥施用折純量四個指標的自然對數。

對上述模型進行回歸發現,四個模型的可決系數R2分別為0.948、0.815、0.976、0.725,均表明模型擬合優度良好;F統計量的統計值均明顯大于臨界值。為更好地展現回歸結果,反映農業技術進步對各縣區農業內部各產業的影響程度,運用ArcGIS中的自然斷點法對回歸結果進行分類③,同時為使結果更具現實意義,將林業、牧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三個產業影響因子小于0的部分均設置為較高水平以下,種植業影響因子小于0的部分設置為中等水平以下,由此,根據技術進步對各產業產值占比影響程度將全省劃分出五種不同類型的地區,即:低水平、較低水平、中等水平、較高水平和高水平地區,結果如表9和圖2~5所示。此外,對比各縣區四個產業的影響因子,選出受農業技術進步指標影響最大的產業,結果見表10和圖6。

圖2 技術進步對種植業產值占比的影響程度分布圖

(四)結果說明

從種植業角度來看,全省大部分地區的農業技術進步與其關聯度最大。依據各地區區位優勢和生產特點,并結合表9、表10和圖2、圖6可以看出,大部分縣均能有效利用農業技術進步有效提高種植業產值比重。如河西地區的山丹縣、肅州區和天??h,主要種植蔬菜水果、花卉等經濟作物;臨夏州的臨夏市和甘南州的迭部縣、臨潭縣等地,主要種植水果、油料作物、中藥材、高原夏菜等;隴東和中部地區的大部分縣區都處于中等水平之上。但是,隴南市、天水市的部分縣區和河西地區的敦煌市、肅北縣、民勤縣等地,并未明顯表現出農業技術進步對種植業產值的提升作用。

從林業角度來看,各縣區農業技術進步對其產值占比的提升作用整體不顯著。結合表9、表10和圖3、圖6可以看出,全省僅有康縣、康樂縣、兩當縣、崇信縣、民勤縣和阿克塞縣6個縣區能夠高水平利用農業技術進步提高林業產值占比;安定區、廣河縣和甘谷縣等21個縣區的農業技術進步對其林業產值占比的增加起到了較大提升作用,這些縣區大多分布于隴南市、天水市、甘南州和臨夏州等市州;其余59個縣區都處于中等水平及以下,可能的原因在于甘肅省深居我國西北內陸,脆弱的自然環境和貧瘠的土壤條件嚴重制約了經濟林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農民并不會優先選擇從事與林業相關的生產。此外,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甘肅省的林業發展更多是以防護林為主,經濟效益并非其主要目的。

圖3 技術進步對林業產值占比的影響程度分布圖

圖6 受農業技術進步影響最大的各產業空間分布圖

表9 技術進步對各產業產值占比影響程度空間分異表

表10 技術進步對各產業產值占比影響最大的縣區分布

從牧業角度來看,農業技術進步對全省大部分縣區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在大多數畜牧業較發達的縣區,其牧業產值占比的提升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在各產業中最大。甘肅省向來是我國畜牧業比較發達的省份,結合表9、表10和圖4、圖6可知,武都區、卓尼縣、肅州區、禮縣、岷縣、康縣和碌曲縣7個縣區的農業技術進步能夠在高水平上提升其牧業產值占比;在張掖市、酒泉市和天水市等地零散分布的23個縣區能夠在較高水平上利用農業技術進步提升其牧業產值占比。這些地區也是農業技術進步對牧業產值占比影響最大的縣區,是傳統上畜牧業較發達的地區,對于畜牧業發展方面的技術進步能夠更好地吸收利用。其余56個縣區都處于中等水平及以下,即農業技術進步并未對牧業產值占比提高起到顯著作用。

圖4 技術進步對牧業產值占比的影響程度分布圖

從農林牧漁服務業角度來看,農業技術進步對全省農林牧漁服務業發展并未起到突出帶動作用。結合表9、表10和圖5、圖6可知,農業技術進步影響處于較高水平及以上的縣區主要包括:河西地區的肅北縣、金塔縣、肅南縣和涼州區等地,隴東南地區的武都區、甘谷縣、鎮原縣和靈臺縣等幾個縣區,這些地區都能夠有效利用農業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其他四個產業,形成了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其余50多個縣區的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占比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均處于中等水平及以下。

圖5 技術進步對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占比的影響程度分布圖

五、結論與建議

實證結果表明,甘肅省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存在地區差異。種植業方面,除隴南市之外,全省大部分縣區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均較顯著;林業方面,除隴南市、甘南州和臨夏州的個別縣區受到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較顯著外,其他地區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均不顯著;牧業方面,全省大部分縣區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大部分牧業優勢地區,如隴南市、甘南州、臨夏州和河西地區部分縣區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最大;農林牧漁服務業方面,河西和隴東南地區的部分縣區受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較顯著。

作為農業人口較多、農業生產方式傳統、農業生產效率較低的欠發達省份,甘肅省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既有利于繼續推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又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優化農村居民人居環境。因此,需要從提升農業技術研發能力、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增加農林牧漁服務業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優化全省農業結構,提高農業供給能力、供給水平和供給質量,促進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提升農業技術研發能力,確保應用技術有效推廣

由中介效應分析可知,農業技術進步可以通過影響農業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與省內外農業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等科研機構建立聯系,研究出適合甘肅省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急需的生產技術,建立起良好的農業科技研發環境。同時,重視林業、牧業、漁業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等產業的技術缺口,例如優質林木培育、畜牧業專業化機械應用和改良等。結合全省冷水資源豐富但漁業科技水平較低的現實,深入挖掘漁業資源。加大對農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鼓勵相關科研院所積極開展農業技術研發,為甘肅省農業發展注入急需的人才資源和生產技術。為確保先進生產技術得到有效推廣,各級政府應在積極鼓勵先進技術引進的同時,組織一大批農業技術人員對農業從業者進行生產技術專業化教學,積極引導其采用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活動。

(二)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改善農業生產和銷售效率

全省應加大對農業相關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和財政投資。比如,結合當地優勢產業,加大中職、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力度,建設緊密銜接的校企教學平臺。各縣區、村鎮、社區積極推廣并激勵動員當地農民參加各類農業生產培訓活動,通過建立健全培訓、考核、獎勵機制將農業生產培訓教育規范化、常態化。從東部發達省份或省內大城市大力引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性人才入村,更直接有效地指導當地農民學習掌握先進生產技術。加強農業機械使用的網絡平臺和共享平臺建設,實現區域無障礙便捷共享農業機械設備,進一步節約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力成本,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茖W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提高農膜回收率并加強農膜回收治理,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如通過線上電商平臺、直播平臺以及自媒體平臺推廣當地農產品。融入“一帶一路”“蘭西城市群”的物流網絡建設,大力推動全省農產品如馬鈴薯、水果、中藥材等“走出去”。

(三)增加農林牧漁服務業基礎設施投入,優化農業內部結構

農林牧漁服務業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甘肅省農林牧漁服務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進步對于此類產業發展作用仍不顯著的現實,鼓勵社會各方積極參與進來,因地制宜融合一二三產發展,充分發揮農林牧漁服務業對農業內部其他產業的支撐作用。對于一些服務業較為發達的縣,應積極發揮其帶動作用,形成多種模式的空間產業集聚,為周邊縣輸送所需的人才、技術和發展經驗,逐漸帶動區域整體的農業技術發展,提高農林牧漁服務業水平,以積極促進縣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與農業的耦合協調。合理調整農林牧漁服務業領域的財政投資,擺脫落后的發展理念,增加縣層級的農業科技、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引導農林牧漁服務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

注釋:

①所有指標均進行了對數化處理。

②為行文方便,本文將“縣(市、區)”均簡稱為“縣”。

③本文采用的自然斷點法是一種根據數值統計分布規律分級和分類的統計方法,它可使類與類之間的不同最大化。

猜你喜歡
縣區產值甘肅省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
甘肅省發布第1號總林長令
6口塘出蝦43000斤!產值超100萬元,“萬畝蝦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嗎?
2020年阿根廷大豆產值將達205億美元
“一米菜園”有顏值更有產值
甘肅省天水市泰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寬嚴相濟管好市場——做好新時期縣區市場監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勢下縣區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縣區人大法制委員會工作職責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