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去建筑遺產的復原研究
——以津浦鐵路濟南站為例

2022-08-23 09:20趙謙祥黃文哲
北京建筑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站房復原火車站

趙謙祥, 陳 靂, 黃文哲, 張 悅

(北京建筑大學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北京 100044)

近代城市鐵路站房是所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建筑形態改變的具象體現之一[1]。近年來,在建筑領域對近代鐵路站房的研究成果已較為豐富,其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建筑流派、風格、建筑組合方式、立面比例、細部裝飾等方面。但因拆除、保護不當、技術圖紙遺失等原因,鮮有針對火車站房結構構造等角度的研究。若基于真實性對已拆除近三十年的津浦鐵路濟南站進行數字化復原,需對站房的建筑結構與構造做深入探究。

津浦鐵路濟南站始建于1910年,1912年正式投入使用,歷經各個時期的多輪改造、擴建,至拆除時已與初始建成時有較大差別(表1)。因此,本文復原的研究對象所處的歷史階段為津浦鐵路濟南站初始建成且未經改擴建時期(1912年左右)(圖1)。津浦鐵路濟南站復原的特殊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從時間上來說,濟南老火車站自建立至今已百年有余,圖紙及相關技術遺失甚多。且自拆除至今也已近三十年,建筑遺存寥寥無幾,已經將要從人們記憶中消失;另一方面從空間上來說,濟南老火車站是近代各方勢力在山東博弈的交匯點,建筑風格上受德租青島時期的德國青年風格派影響甚多,能很好反應近代德租區及相近泛德租區強勢楔入和漸進逾越的整體建筑演變特征[2]。這使得濟南老火車站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并存。

圖1 1911年的津浦鐵路濟南站

表1 津浦鐵路濟南站改造歷史階段

1 濟南老火車站歷史背景與建設概況

1.1 津浦鐵路濟南段鋪設

津浦鐵路前身為1898年建成的津鎮鐵路(江蘇補用道容閎提議修建而成),北起天津,南至鎮江。而后1905年,因受到收回利權運動與商辦鐵路運動的影響,袁世凱派梁敦彥與英德經5個多月的談判,雙方就清政府向英德兩國借款修建津鎮鐵路達成一致并簽訂合約。為使南京與北京交通更加便利,簽訂合同之時,津鎮鐵路的終點改為浦口,津鎮鐵路也因此更名為津浦鐵路。

1908年,津浦鐵路的北段、南段依次開工,后經4年快速建設,1912年津浦鐵路全線竣工通車。津浦鐵路建成后并未直接與膠濟鐵路相通,直到1938年將其合二為一,統一管理[3](圖2)。

圖2 津浦鐵路濟南段與膠濟鐵路濟南段

1.2 車站建設概況

津浦鐵路濟南站位于現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車站街57號(圖3),是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濟南段的交會點,站房平面呈東西走向,坐北朝南,被濟南人稱為“濟南老火車站”。該火車站經德國建筑師赫爾曼·菲舍爾(Hermann Fischer)設計,車站建成時具有典型的德國青年風格派(Jugendstil),是當時津浦鐵路線上規模最大、外觀最奢華的車站,曾與周圍的濟南鐵路局、鐵路醫院、膠濟鐵路濟南站等建筑組成一片氣勢恢宏的德式建筑群(圖4)。

圖3 津浦鐵路濟南站原址現狀

圖4 1928年站房鳥瞰圖

津浦鐵路濟南站建成時占地面積947 m2,主體站房建筑面積為1 574 m2。1938年,膠濟鐵路濟南站與津浦鐵路濟南站合并后,原膠濟鐵路濟南站房改為辦公用房,津浦鐵路濟南站功能不變。1958年對車站進行了擴建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鐵路客流量壓力,并將售票功能轉移到原有主入口大廳,在原有站房西側新建3層的候車室,并建造了3座站臺天橋,站房總面積達到4 954 m2[4]。

1972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來濟南,在售票廳和行包房之間新建了一座直通站前廣場出口的迎賓門。

1985年為應對高速增長的客運壓力再次擴建,此時站舍總面積為8 528 m2,車站前廣場占地約9 450 m2,站房自西向東依次排列著候車大樓、鐘樓、售票處、迎賓門、行包房、簽證處、鐵路車站公安派出所和車站出口。候車大樓樓上為快車候車區,樓下為慢車候車區。為方便旅客,在候車大樓內設有軍人及母子候車室、問詢處、小件行李寄存處、售貨部、醫藥亭、郵政亭等服務設施。

因客流量增大,老火車站不能滿足其客運功能,乘客只能在站前廣場候車,再因當時對建筑遺產保護的認識不足,1992年7月,濟南老站被拆除,永久退出了歷史舞臺(圖5)。

圖5 津浦鐵路濟南站建筑形制演變

1.3 濟南老火車站建筑風格與細部特點

津浦鐵路濟南站是新藝術運動影響下的德國青年風格派建筑,正面為拱形屋頂,上部為孟莎式坡屋頂。自主入口進入站房,拱頂高約13 m。室內南北兩墻上有寬大的拱形高窗,上嵌玻璃,采光良好[5]。主入口相鄰東側有一突出的綠色半圓球形穹頂,是當時的售票室,站房西側是一排3層(含屋頂層)的輔助用房,后改為候車室,其開窗相對封閉,為防止夏日眩光,又在窗外栽植樹木,屋頂設有老虎窗。

站房構圖中心是位于主入口與輔助用房之間的高達32 m的鐘塔,塔身樓內分7層,設盤旋扶梯,立面有順應樓梯走勢的螺旋形豎向長窗,富有動感,塔頂用羅馬式穹頂,塔身上側四面均設有表盤。建筑外墻基用蘑菇石砌成,樓板和樓梯均為木制。

2 復原策略與復原研究

2.1 復原策略

因歷史問題,老火車站設計時的技術圖紙現僅存2份立面藍圖。濟南老火車站已被拆除30余年,距今年代較為久遠,有關實際建造的文獻與實物較少。

鑒于此現實狀況,本文嘗試以屋頂歷史照片為依托,輔以濟南老火車站鐘樓表盤,結合傳統德式屋頂做法與同時期德國相同建制車站結構,復原濟南老火車站(圖6)。

圖6 復原步驟

2.2 結構構造復原研究

2.2.1 同時期我國主流建筑結構形式

津浦鐵路濟南站建設時處于20世紀初期,在此時期我國已經開始使用磚石鋼骨混凝土混合結構。這種結構的墻體采用較厚的磚石做承重墻,內部樓板結構用工字鋼密肋,輔以混凝土、磚小拱,或用工字鋼外包混凝土作梁,梁間搭工字鋼密肋。這種結構主要用于當時的重要工程,如20世紀初期建的上海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辦公樓、青島提督府等。津浦鐵路濟南站鐘樓修建的十分精細且堅固,內部很多地方用的不是鋼筋而是鋼軌。由此可推測站房的鐘樓等部分采用了磚石鋼骨混凝土混合結構。

2.2.2 同時期同地域重要建筑主流結構形式

濟南老火車站設計建造完成于濟南商埠總局時期的前中期(1904—1929年),當時濟南受外國資本擴張的影響較大,在此期間外國人在商埠區陸續修筑各種重要建筑,如領事館、公司、洋行、工廠、醫館、學校、教堂等。因此這些建筑大都采用新的建筑類型和建筑結構,建筑風格也多為西方古典主義范疇。

通過對青島德租時期及同時期濟南建筑結構的研究,發現當時新建建筑使用的坡屋頂與中國傳統木構架不同,新建建筑采用的三角形鋼木屋架形式以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為特征,受力情況優于傳統木構架,而且堅固耐用,如膠濟鐵路濟南站(圖7、圖8)。同時大規模的鋼結構也在城市工業中熟練應用[6],如青島四方機車廠修理車間就是國內全鋼結構單層廠房的最早案例,其采用工字鋼柱承工字鋼梁且獨創鋼骨混凝土樓板的形式,與同時代的主流結構形式吻合,青島提督府和俾斯麥兵營也是這一形式的例證。

圖7 建設中的膠濟鐵路濟南站

圖8 膠濟鐵路濟南站屋頂結構

2.3 濟南老火車站結構可能性研究

從建筑形式看,主入口售票廳處屋頂采用雙坡孟莎式掛瓦屋面,售票廳內部采用具有網格凹槽狀的拱形上空。售票廳西側候車廳上部為三角形德式屋頂,輔之木基層掛瓦的形式,鐘塔采用磚石加鋼軌的結構。

簡化歷史照片中屋頂結構信息可得候車廳屋頂與主入口屋頂結構的基本原型(圖9)。候車廳與主入口屋頂皆由木構件以銳角角度搭接,輔以椽子組成三角形屋架,屋架內部包括進深方向與開間方向的桿件和鋼材。根據津浦鐵路濟南站歷史照片及結構研究推測得出,建筑主體采用磚石結構,墻垣厚重。屋頂結構與傳統德式鋼木混合屋頂做法比較,可知屋頂主體結構為傳統德式屋頂結構,輔以其他結構形式。

圖9 拆除時露出的屋頂結構

參考20世紀初期相似外部輪廓與內部結構的傳統德式屋頂,以屋頂歷史照片為導向,分別推測侯車廳和主入口2處屋頂結構的可能性(圖10)。

圖10 結構復原流程

3 復原成果

3.1 立面復原成果

立面圖的復原盡量與已有藍圖(西立面與南立面)所繪保持一致,由膠濟鐵路博物館實地調研時測量鐘樓遺存的表盤可知,表盤的直徑約為1.3 m(圖11)。結合立面圖紙換算比例,推測出原有立面尺寸(圖12)。北立面復原時首先依據南立面藍圖確定大致輪廓,再依德國青年風格派建筑的細部特征和歷史照片中北立面的構成要素,如孟莎式屋頂、花崗巖墻基、三角形和半圓形老虎窗、煙囪式小采光塔等,綜合繪制立面(圖13)。

圖11 津浦鐵路濟南站立面復原要素

圖12 鐘樓表盤遺存與立面圖紙

圖13 立面圖復原

3.2 平面復原成果

平面圖復原依據立面藍圖、建筑面積(建成時)、歷史照片綜合推測而出,濟南老火車站平面輪廓為大小不一4段矩形組合而成。功能自東向西依次為售票廳、進站主入口、候車廳、管理用房、輔助用房(圖14)。

圖14 平面圖復原

3.3 剖面復原成果

根據已有的對屋頂結構體系的推測,結合如圖15所示的內部空間實景照片與德式傳統做法,選取推測結果中最合理的屋頂結構,并繪制剖面圖。同時在推測的屋頂結構體系基礎上,對細部構造進行分析,嘗試復原真實的建造關系(圖16、圖17)。

圖15 建成初期售票廳內部空間

圖16 1-1剖面圖復原

圖17 2-2剖面

3.4 復原效果圖

以繪制的平立剖面圖為依據,對濟南老火車站進行三維數字化復原。并將復原成果置于相同歷史環境下比較,檢測復原成果準確性(圖18)。

圖18 復原效果圖

4 結論

已拆除近代建筑遺產因圖紙缺失、歷史圖像較少、拆除年代已久等問題,成為不可移動文物中常被忽略的類別。本文以津浦鐵路濟南站建成時的站房為研究對象,基于真實性的原則,結合立面圖紙、歷史圖像等,突破建筑形式的局限,從結構構造的視角綜合復原站房。

首先,通過對津浦鐵路濟南段鋪設的歷史背景、車站建設概況、建筑風格及細部特點等進行梳理,明晰了站房基礎信息。然后,針對站房圖紙遺失、歷史信息少等現實因素,從同時期德式構造與屋頂結構照片等角度制定復原策略,并對結構構造的可能性進行研究,繪制平立剖面圖與效果圖,并進行比較??偨Y得出:建筑形式為德國青年風格派,外部立面線腳簡潔,較少雕塑與裝飾。外部形式與建筑功能呼應,車站各部分功能與所在空間相適應,體現了部分現代主義特征。站房主體采用磚石結構,受當時建筑技術發展的影響,局部采用鋼軌混凝土結構。站房屋頂結構采用鋼木混合體系,以傳統德式木構架為主,輔以鋼構件,主入口大尺度空間采用拱券結構。

猜你喜歡
站房復原火車站
溫陳華:唐宋甲胄復原第一人
自適應PID控制在冷熱站房節能系統中的應用
中老鐵路國內段站房“顏值”初顯 全部11座客運車站裝飾裝修接近尾聲
一起來做頸椎操吧
Train Station火車站
繁忙的火車站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下)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上)
發掘及復原恐龍化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