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學界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2022-09-07 03:07高宇心
大眾文藝 2022年16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圖譜熱點

高宇心

(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煙臺 264025)

大眾文化是按照商品市場的規律來運作的一種文化形態。大眾文化伴隨著傳媒技術的發達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動,普及到各個現代化工業國家。大眾文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給人們的閑暇時間帶來了更多的消遣。但同時,大眾文化無限制地發展,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弊端。隨著工業的發展技術的發達,藝術作品和欣賞變得極易獲得,在工業化的生產流程下產生的藝術作品其藝術性和創造性逐漸喪失,變為復制性的、模式化的商品。大眾文化在資本逐利本性的驅動下,其大眾性和文化性都消失殆盡,變為資本逐利的工具,其藝術氛圍不復存在。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經濟的發展,西方社會中的大眾文化現象在我國也逐漸顯現出來。大眾文化的流行與傳播一方面豐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給人民帶來了更多的文化享受。另一方面大眾文化給我國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沖擊。國內學者逐漸認識到這一現象,運用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論,針對中國大眾文化現象,進行大眾文化批判。為此,本文擬利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對國內“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檢索,并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以便梳理國內“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現狀,來進一步了解當前中國大眾文化發展狀況并展望其未來發展。

一、文獻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文獻來源

利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設置主題為“大眾文化”并含“批判”,時間設置為1998年——2021年,來源期刊限定為“CSSCI”,檢索相關的中文文獻,剔除無關的檢索記錄后共得到535條文獻記錄,以Refworks格式導出,作為本研究的分析樣本。

(二)研究方法

本文將“大眾文化批判”主題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該軟件是由陳超美教授設計,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其核心理論是利用可視化圖譜將某研究領域的知識結構、前沿熱點、發展過程以及演化趨勢等形象地呈現出來,可以探索研究動態和發展規律。知識圖譜相較于文本而言,更加地直觀、簡單,且根據不同的研究問題可選擇不同功能的圖譜進行展示。以“大眾文化批判”為主題在CiteSpace中建立一個新項目,對相關參數進行調整后得到相關可視化知識圖譜,并對圖譜進行相關解讀。

二、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計量分析

(一)發文量年度分布

將“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發文量年度分布進行統計,結果見文末圖1。國內大眾文化批判研究以1998年為起點,在之前未有發展,自1998年研究數量開始增加,其發展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8年到2016年,這一階段的文獻數量雖有所波動,但總體呈增長趨勢。在1998年,我國初次出現7篇有關大眾文化批判研究論文,這是由于一方面本土大眾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80年代后期對西方文化研究著述的介紹和引進促進了國內文化研究的興起,國內學者開始對大眾文化批判領域進行探索。進入21世紀后,由于民眾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大眾文化產品也快速發展,引起學者的關注,對大眾文化批判的文獻數量雖然在某些年份有所下滑,但總體數量上升,并在2016年數量達到峰值38篇。在2016年后,數量有所下降,2018年減少到近年最低13篇。但在2018年之后,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圖1 1998——2021年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發文量年度分布

(二)發文作者分析

通過分析CiteSpace軟件生成的作者合作網絡圖譜可發現,部分學者之間存在著合作,但合作非常分散且作者之間的聯系非常有限,大部分學者的研究都是獨立的,并未形成具有研究影響力和聚合力的組織。并且該領域中的高產出作者數量并不多,且所有學者的中介中心性都為0,這表明我國目前并沒有專注于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學者。因此,相關研究學者的研究及合作交流需加強,以進一步發展相關理論。

三、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熱點及演進趨勢分析

(一)研究熱點分布

關鍵詞因其高度凝練性,可以直觀反映文獻中的核心觀點和思想。關鍵詞共現分析可以反映與揭示某一領域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通過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來了解“大眾文化批判”領域的研究熱點,認識到該領域主要的關注點和致力于解決的問題。本文將535篇CSSCI大眾文化批判研究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得到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見圖2),導出數據得到關鍵詞研究熱點頻次和中介中心性的信息表(見表1)。

圖2 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每個關鍵詞在圖2中都表現為一個圓形節點,圖中共有530個節點,節點相互之間有785條連線。節點大小代表該關鍵詞出現的次數,節點間的連線則代表不同關鍵詞在同一文獻中的出現頻次,因此節點越大、與其他節點聯系越密,則代表著該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即為我國大眾文化批判領域的研究熱點。將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出現頻次超過20次的關鍵詞列于表1中,這些高頻關鍵詞基本概括了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的主要內容,揭示了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熱點。由圖2和表1可看出,出現頻次最高的詞是“大眾文化”,高達153次。高頻關鍵詞反映出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包括大眾文化(153)、文化研究(53)、意識形態(32)、文化工業(30)、批判理論(28)、文化批判(28)、阿多諾(25)等。

節點中介中心性是指一個節點在整個網絡圖譜中連接其他節點的中介能力,起橋梁和中介作用。節點中介中心性的高低代表了其中介能力的強弱。運行Citespace軟件得到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后,查探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關鍵詞的頻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布,也可得到一些相似規律(見表1),其中“大眾文化(0.29)”“文化研究(0.42)”“意識形態(0.47)”這幾個詞的節點中介中心性均大于0.1,這說明這幾個關鍵詞的中介能力較強,在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中起重要的橋梁作用。

表1 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關鍵詞頻次和中介中心性(1998-2021)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我國目前的大眾文化批判研究主要聚焦于兩個主題:一是對文化批判理論及其代表人物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二是對文化批判理論在中國的應用與反思。

(二)前沿與演進趨勢分析

1.前沿分布情況

CiteSpace軟件提供的突現詞探測功能可以探測出頻次變化高、增長速度快的突現詞來分析某一研究領域的前沿和發展趨勢。本研究將大眾文化批判研究樣本數據導入CitesaSpace中,得到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的突現詞圖譜(見圖3)。

圖3 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中的突現詞知識圖譜

“Strength”表示“突現值”,其數值越大,該關鍵詞的突現態勢越強。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變化強度較高的關鍵詞有文化工業(3.3)、精英文化(3.04)、文化(2.62)、文化批判(2.57)、霍克海默(2.39)等,各關鍵詞的突現值有所差異但差額相對較小。由圖可看出,自1998年來,突現詞幾乎每年更新,其中“知識分子”“洛文塔爾”突現時間開始較早,在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初期出現?!爸R分子”“洛文塔爾”“現代性”“文化批判”“文化產業”等關鍵詞的突現持續時間相對較長,這表明這幾個領域始終處于研究的熱點范圍內,得到研究者的持續關注。其中,“文化產業”和“阿多諾”兩個關鍵詞為近年突現,且從突現出現后一直持續至今,這表明我國研究者目前仍十分重視對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研究。由此進行進一步推測,目前仍處于突現狀態的“文化產業”“阿多諾”等關鍵詞所對應的文化批判理論仍是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前沿領域。

2.演進趨勢分析

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譜直觀明了地展示了每一研究領域在不同的歷史時間段中的研究熱點變化歷程。利用CiteSpace中的Timeline View功能,得到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時間線圖譜,該圖譜展現了1998年至2021年間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領域關注熱點變化的總體趨勢。其中,研究成果的數量關系著圖中的節點大小,不同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是否密切則關系著圖中節點之間的連線是否緊密。對該圖譜中進行分析可以發現:

第一,1998年出現了最早的一個聚類為“大眾文化”,并且在此圖譜中節點最大,連線也非常密集,意味著圍繞該關鍵詞發表的文章數量最多,與其他關鍵詞相關的研究也較多。

第二,自2004年開始,總體上每一聚類下的關鍵詞數量都在增多,有關“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數量開始增加,關鍵詞數量增多、密度變大,關鍵詞之間的連線也更加緊密。

第三,有關“大眾文化”的研究數量雖一直位于前列,但在2015年后熱度也開始下降,“文化工業”“文化研究”“本雅明”等的研究數量也在2014年前后減少?!芭袑W派”“危機”“商業片”等關鍵詞在2017年前后已少有人關注。

第四,在整個聚類的發展過程中,在圖譜中通過節點大小可清楚看出“大眾文化”(1998)、“阿多諾”(1998)、“文化研究”(1998)、“文化工業”(1999)、“批判理論”(2004)等這幾個詞的中介中心性都大于0.05,比較有代表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有關“大眾文化批判”相關的研究,其核心是圍繞“大眾文化”展開的,“大眾文化”最早出現并始終作為研究熱點存在,而其他關鍵詞的變化可看出大眾文化批判研究主題的演變受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政策及個人認知變化的影響,但毋庸置疑的是,其研究趨勢將始終圍繞文化批判理論展開,并與社會熱點現象相聯系。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通過CiteSpace軟件的圖譜分析功能審視大眾文化批判研究成果,不僅能夠客觀展現我國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現狀,彌補現階段的不足,來進一步發展相關理論。

(一)強化研究合作與交流

通過對發文作者和發文機構的知識圖譜分析發現,在整個研究領域中,并沒有出現非常具有影響力和聚合力的學者,整體的研究水平相對較低。同時學者之間也沒有形成密切的合作和聯系網絡,大多進行獨立研究,合作研究非常零散。因此應加強學者之間、學者與機構之間以及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在研究領域中的帶頭作用,培養研究領域中的帶頭人,推動大眾文化批判研究進程。

(二)加強理論與現實結合

從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熱點和前沿來看,我國近年來的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熱點主要聚焦在大眾文化理論研究及理論應用研究。文化批判理論來源于西方,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狀況的不同,西方的理論并不直接適用于我國。因此,在進行大眾文化批判研究時,應注意理論應用背景的變化,將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與我國社會發展實際進行結合,重視我國本土的理論構建。

(三)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傳媒手段的進步,隨著傳播速度的加快,大眾文化的發展也更加繁榮。我國近年來的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熱點主要聚焦在大眾文化理論研究及大眾文化的產業化研究。因此進行大眾文化批判研究時,既要將理論與現實結合,又要注意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研究應與時俱進,關注最新的社會現象,解決新出現的問題。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圖譜熱點
“植物界大熊貓”完整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精武門的武術圖譜與徐悲鴻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北大教授力挺《創造101》:大眾文化不是草履蟲
淺析“大眾文化”
圖表
4月高考熱點關注
中國知名官方智庫圖譜
一點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