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分析

2022-09-08 10:21羅昆燕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黔西南州農業產業現代化

羅昆燕 丁 莉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業現代化是對我國“三農”工作的統籌推進,更是確保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黔西南州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喀斯特山區,自然稟賦條件差、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民長期以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為主,除興義市外,其余7 縣市曾被劃入國家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區,直到2020 年7 個貧困縣才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農業種植示范基地與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等戰略措施,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仍面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農村產業體系還不完善、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發展能力欠缺等諸多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測度指標體系,客觀評價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提出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系、農業產業體系和農業服務保障體系的對策建議,對促進黔西南州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農業現代化理論概述

早在1964 年“農業現代化”作為我國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之一被提出后[1],便成為中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心。之后農業現代化發展一直備受重視,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別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和“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強調“農業現代化發展”,并制定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通過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生產。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明確提出和強調,新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現代化不僅要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2]。

學界對農業現代化的認識可概括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的農業現代化是指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它以現代科學理論為基礎,用現代工業生產方式、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進行農業生產管理[3],其內容包括物質、技術、經營管理、環境保護等層面的現代化[4-5]。廣義的農業現代化是指“三農”的現代化[3,6],其內容不僅包括農村物質生產水平的提高,還包括農村非農產業發展水平、農村城鎮化水平等與農業部門發展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內容[5]。各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踐及做法各不相同,但普遍認為需要用現代的物質和技術裝備農業,農業經營要有一定的規模和相應的經營主體,要有一套產前、產中、產后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要不斷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現在農業發展趨向“八化”[7],即生產主體規?;?、生產手段機械化、農業生產生態化、農業運作資本化、農產品營銷品牌化、農產品加工工業化、農業產業融合化和農業產業組織化。

二、黔西南州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黔西南州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巖溶強烈發育,地形起伏大,地貌類型多,過渡性顯著,水文、土壤、植被具有復雜性,內部差異明顯。全州面積16804km2,常住人口301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占46.13%,鄉村人口占53.87%,與2010 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提高了18 個百分點,鄉村人口減少了39 萬人[8]。近年來,黔西南州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產業發展有效推進,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條件逐漸改善,科技支撐不斷提升,特色種植業不斷壯大,生態保護成效明顯,可持續農業不斷發展。據統計,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已由2010 年的307.1 億元增加到2020 年的1272.8 億元,增長3.1 倍,年均增長率為13.4%,產業結構穩定為“三二一”模式,已形成以薏仁米、園林水果、茶葉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部分區域立足資源優勢,走農旅結合、產城融合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緊密結合,但農業發展仍存在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組合利用能力低,農業創新力薄弱,農業多功能未得到很好開發利用,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亟待解決。

三、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分析

(一)農業現代化水平測度方法及指標體系構建

采用學術界廣泛使用的綜合指數法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測度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分為三級,一級指標包括三個維度,分別從農業生產體系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現代化和農業產業體系現代化三個方面綜合反映農業現代化水平。其中,農業生產體系現代化包括農產品供給水平、農牧業產值水平和農業物質裝備水平3 個二級指標及7 個三級指標;農業經營體系現代化包括農民組織化水平和經營水平2 個二級指標及3 個三級指標;農業產業體系現代化包括農業產業規?;?、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產業融合水平3 個二級指標及4 個三級指標,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綜合指數法計算公式如下[1]:

表1 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測度指標體系及權重

式中,A 表示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的綜合指數,wi表示第i 個維度的權重值,Bi表示第i 個維度的綜合指數;wij為第i 個維度下第j 項指標的權重,Cij為第i 個維度下第j 項指標的標準化值。

采用熵值法對農業現代化測度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進行賦權,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如表1 所示)。由表1 各個維度指標的權重排序可知,在三級指標中重要性程度位于前三位的指標分別是家庭農場數、合作社數量和農藥施用強度,說明這三項指標是影響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在二級指標中重要性排在前三的是農業經營水平、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及農民的組織化水平,表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農業物質裝備水平的提高及農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均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根據農業現代化水平測度的文獻研究結果,結合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實際,將農業現代化水平分為五個階段:綜合指標介于0~0.2 之間,為準備階段;綜合指標介于0.2~0.5 之間,為起步階段;綜合指標介于0.5~0.75 之間,為初步實現階段;綜合指標介于0.75~0.95 之間為基本實現階段,0.95 以上為發達階段。為了反映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全省中所處的階段,將貴州省2020 年的統計數據作為參考依據,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及綜合評分,結果如表2 所示。根據得分情況,可綜合評定2011-2019 年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變化及所處階段。

(二)農業現代化水平測度結果分析

1.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

根據公式(1)與公式(2)計算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數,結果發現:從2011-2019年黔西南州農業生產體系現代化發展水平一直呈快速上升趨勢,年均增速為138%。其中,2015 年全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增長速率最大,增速達到176%,以農業生產體系和農業經營體系的貢獻最大,二者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6%和1079%。由表2 可知,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測評綜合得分2011-2013 年處于低水平穩定狀態,2013-2017 處于加速上升階段,2019 年處于初步實現階段。值得注意的是,2013 年以后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增幅較大,主要得益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戰略的實施,這些戰略實施大大提升了黔西南州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但不得不承認,如若跟全國農業發達的省份比較,我州農業現代化所處的階段將往下移,我們離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表2 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所處的階段

2.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各維度發展水平

從農業生產體系現代化的發展水平看,2011-2019 年,黔西南州農業生產體系一直呈穩定高速發展,年均增速為66%。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全州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科技手段不斷提升,大規模進行了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園區和現代化農業,不僅提高了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還提高了農產品供給水平及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了農業生產體系現代化的高速發展。

從農業經營體系的現代化發展水平情況來看,2011-2019 年,黔西南州農業經營體系綜合指數由2011 年的0.02 上升到2019 的0.40,處于高速上升趨勢。這主要得益于近年黔西南州培育了一批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初步形成了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逐步發展起家庭經營、合作經營、集體經營與企業經營共同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了農業經營體系的高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農業經營體系的高速發展主要體現在新型農民經營主體數量上的大量增加,如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分別由2011年的0 家、0 家和966 家分別上升到2019 年的2145 家、63 家和1942 家,但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的經營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需要需要進一步提升,以適應新時期新階段農業經營體系現代化發展的要求。

從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發展水平情況來看,2011-2019 年,黔西南州農業產業體系的增長速度為三個維度中最慢的,年均增速為33%,且波動性較大。如圖1 所示,2015 年農業產業體系維度綜合指數最高,為0.13,主要是因為精準扶貧階段全州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戰略,各縣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奠定了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農業產業體系綜合指數的波動現象,折射了近年黔西南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曲折性。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階段,黔西南州持續強調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要求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構建鄉村特色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全州形成了以中藥材、精品水果、茶葉等為主的十二大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基本格局。但是,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也不能全靠外力催生,其發展演變遵循經濟學及經濟地理學的一般規律,需要經歷漫長的發展、成長、成熟過程。

圖1 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各維度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總體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現代化體系的三個維度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其中,發展速度最快的是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最穩定的是農業生產體系,發展最為曲折的是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生產體系的穩步發展主要得益于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農產品的供給能力不斷提升。農業經營體系的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新型農民經營主體數量的大量增長,使農業逐漸融入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相對較慢,且波動性較大,但也奠定了以中藥材、精品水果、茶葉等為主的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四、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發展對策分析

綜上,黔西南州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區域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帶來了契機。今后應立足農業現代化發展實際水平,結合農業現代化體系三個維度的綜合發展狀況,制定合理的對策措施,更好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第一,加快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要建立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的政策體系,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高標準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壩區產業發展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在農業領域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全過程中。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擴大農業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加強農產品的線上展示和交易,通過將互聯網、電商平臺建設與農業產業各環節需求緊密連接起來,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第二,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優勢,推廣綠色增效等新技術應用。農業科技創新優勢應圍繞我州優勢農產品需求,以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核心,全面提升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科技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強科技的集成配套,以“科技人員進基地、科技人員聯大戶”的形式,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需求,開展種子種苗、設施農業、疫病防控、節水灌溉、規模養殖方面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現代農業的種養殖技術。

第三,調整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以適應市場差異化、多元化和高端化需要。在新的發展階段,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向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發展,對農業供給端造成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農產品消費從數量消費向數量和質量消費并重轉變,從單一農產品消費向產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轉變,農業的多功能也不斷拓展。因此,必須根據新時期市場需求的新特點調整農產品供給結構、產品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的短期化和同構化現象,走差別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道路。

第四,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有效銜接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這兩類主體的發展,還需促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優勢互補。需要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能力,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升家庭農場的服務功能。同時也要完善各類政策支持,健全農業保險體系、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等,將農業種養加鏈條的所有環節、所有輔助設施納入經營主體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范疇,更好地銜接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

加強新型農民經營主體培訓,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要科學選擇培育對象,優先對經過認定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骨干進行培訓,積極遴選一批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和實訓基地作為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的孵化基地,充分利用社會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等單位和基地開展培訓,逐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滿足地方需求的培訓教材、培訓師資和培訓流程,推進全州的培訓實訓工作。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可鼓勵各縣摸索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的電子商務模式,創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增強農戶應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資源拓展電子商務渠道的能力,引導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進行農業、農產品的宣傳,逐漸培育一批懂農村電子商務的市場主體。

第五,合理進行農業產業布局,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培育重點龍頭企業?,F代農業示范區是推廣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成果的良好平臺,要在黔西南州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需要科學布局、種養結合,走特色發展之路。結合氣候與土壤條件,合理布局具有區域優勢的烤煙、水果、蔬菜、中藥材、薏仁米、茶葉等優勢產業。規劃建設肉牛、黑山羊、生豬、矮腳雞等畜禽養殖場,探索山地立體、循環、生態的農業產業體系。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核心載體,以點帶面、成片成帶布局,形成標準化生產基地、生態經濟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不同等級經濟體協同發展的格局。堅持質量為本,走品牌發展之路,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綠色有機認證產品等的申報和認證,切實把產業優勢轉變為區域經濟優勢。培育壯大一批成長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促進優勢農業產業的集群發展。

第六,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寬?,F代農業發展的潛力在于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寬,特別是農產品精深加工、流通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通過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聯結在一起,通過延長產業鏈,實現延長價值鏈和就業鏈,形成農業產業縱向一體化發展格局。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標準化生產,需要推動多種經營主體的合作、互補和協同發展,支持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發展加工流通,鼓勵企業打造全產業鏈,讓農民能分享到流通收益。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搭建融資平臺進行精深加工生產線建設,創造有利于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實現區域品牌資源共享,加大宣傳力度和推廣力度,不斷擴大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帶動農民增收。

猜你喜歡
黔西南州農業產業現代化
黔西南州安龍縣“十四五”石材產業發展內部環境分析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圖
以“黨建”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四在學?!ば腋P@”活動推進會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召開
黔西南州烤煙化學成分可用性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