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提升故事化表達能力的路徑探索

2022-10-03 20:09沈利芬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能力提升優點注意事項

摘要:全媒體時代,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廣泛,電視新聞早已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優勢。面對不斷下降的收視率、不斷流失的受眾,傳統主流媒體該何去何從?為了吸引受眾,近年來,用故事化的形式敘述新聞成為很多電視新聞欄目,特別是電視民生新聞的一大特色。都說吸引人目光的電視新聞一定是一個講故事并且會講故事的報道,而且故事的內容非常精彩。電視新聞的故事化表達,可以讓新聞內容更加豐富、生動,能夠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使受眾更容易接受,從而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可看性和收視率。文章從新聞故事化表達的起源講起,分析電視新聞故事化表達的優勢和局限性,并闡述電視新聞如何進行故事化表達,在故事化表達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并進一步提出提升新聞故事化表達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電視新聞;故事化表達;優點;注意事項;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4-0150-03

一、新聞故事化的來源

19世紀,法國的雜文中開始出現了故事化的寫作方式,有人認為這是新聞故事化的起源。其實在很大程度上,當時的法國雜文寫作不能被看作新聞的故事化表達,因為這些雜文都提前設定好了人物和背景,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文學作品。我們知道,新聞與文學的概念是不同的,新聞必須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因此,當時的雜文寫作并非新聞故事化表達的起源。

還有人認為,新聞故事化來源于20世紀的美國報刊。這其中涉及一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那時正值20世紀30年代,這位非常有創新意識的記者別具一格,創造了一種與當時其他記者不同的寫作風格,他會在新聞的開頭處以故事化的手法寫上一些片段,這是他對新聞寫作的一種大膽創新,不過這也僅僅是他個人的一種寫作風格,而他的這種寫作特色,有人認為就是新聞故事化的起源[1]。

近年來,我國新聞界也對新聞故事化開展了研究和探討。有人認為,在電視新聞報道中采用故事化的表達手法,是新聞工作者為了更好地展現新聞事件而采用的一種紀實手法,其實就是一種表達方法。也有人認為,新聞工作者以故事化的形式講述新聞,可以對事件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從而找到受眾想要了解的細節和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新聞故事化表達也是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的人文關懷的體現。

二、電視新聞故事化的優點

什么是電視新聞故事化表達呢?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富蘭克林曾有過這樣的定義:“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凸顯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盵2]作為一種報道方式,電視新聞的故事化表達目前被廣泛運用??梢哉f,新聞故事化表達給電視新聞傳播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可看性,強化了新聞傳播效果。

(一)新聞故事化表達有利于增強節目的可看性

在以新聞故事化手法采寫的電視新聞中,一般以人物對話、情景描寫等詳細地展現新聞事件的發展和細節,揭示事件中隱含的令人產生興趣、曲折感人的故事。電視新聞故事化可以讓受眾對事件中人物的生活狀態,人性的閃光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美聯社特寫新聞部主任布魯斯·德希爾瓦說過,“以講故事的方式提供給人們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記住。因為這種方法使人們放松身心并使人們感到有趣”[3]。在新聞故事化表達的電視節目中,我們看到了故事中鮮明的人物、場面生動而動人的細節以及令人興奮的懸念和高潮。記者通過深入采訪,運用講故事的技巧和蒙太奇思維進行編輯和制作,從而向受眾展示報道的效果。

蘇州吳江區融媒體中心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民生視野》中就設有《新聞故事》子欄目,該欄目一般以連續報道的形式,對某個有故事性的選題進行連續報道。在每一篇的結尾處都會設置懸念,以“賣關子”的方式,引人入勝,吸引受眾的眼球。這樣的報道經常采用倒敘的形式,層層遞進,一層一層撥開新聞事件的迷霧,在報道的結尾處回答一開始設置的懸念,從而前后呼應。這樣的連續報道因為具有故事性,有曲折的情節,有感人的細節,加上會對節目進行一定的包裝,如制作吸引人的片頭、片花,插入提要同期聲等,如果有一個好的選題,節目播出后,往往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

(二)新聞故事化表達有利于提升記者的“四力”

電視新聞的故事化表達,同時汲取了新聞的特點和講故事的手法,這樣的新聞節目更容易吸引受眾的眼球。同時,新聞故事化表達,也有利于增強新聞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2016年,央視記者在懸崖村和村民一起吃住5個月,花半年時間制作完成了《“懸崖村”扶貧紀事》三篇報道,為消除貧困、查明貧困的原因,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清晰的對話和詳細的資料。節目播出后,被國內很多知名網站轉載,海外華文媒體也紛紛轉載,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在長達半年的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入一線,增強了“四力”,自己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反之,記者的新聞業務能力提升了,也可以更好地進行報道,這是相輔相成的。

例如,最近幾年,蘇州吳江區融媒體中心每年都會開展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2021年推出的《脫貧攻堅的吳江力量》系列報道共采訪了6個人物,講述了他們在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付出和堅守。為了做好這6篇報道,記者有的遠赴貴州印江,有的深入工廠,有的深入鄉村,不斷挖掘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和感人故事。在這次系列報道的采訪中,記者特別是年輕記者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三、新聞故事化表達的注意事項

(一)真實性是基本原則

什么是“故事”,詞典中的解釋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一系列為表現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題服務的有因果聯系的生活事件。屬于文學體裁,側重于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適合于口頭講述”。而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4]。不難發現,新聞與故事的概念有著本質特性的差異。電視新聞的故事化表達,雖然采用了故事化的表達方式進行報道和傳播,但它的本質是新聞,新聞真實性的基本原則不變。

無論外在形式如何,新聞都必須把真實性放在首位。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公信力的來源。為此,使用故事化手法報道的新聞中,須注意不能帶入記者的主觀情緒,對新聞事實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用想象來代替事實。這些年,夸大虛構的假新聞不時見諸報端,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也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

2021年,蘇州吳江區融媒體中心推出了建黨百年系列報道《崢嶸歲月·紅色故事匯》。由于都是歷史故事、歷史人物,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需要查閱很多歷史資料,還需要實地走訪一些相關的場所,采訪檔案館、博物館等相關的專家學者,包括故事主角的后代等人物。由于歷史久遠,很多事件的親歷者已經過世,人物的后代已經失聯,或者移居國外,有些資料的記載上也會有偏差。為了報道的真實性,在采訪之前,要求欄目組記者查閱很多相關資料,找權威部門了解情況,并對這些資料進行一一核實。在新聞采訪報道中,不能夸大事實、虛構情節,即使這是歷史性事件,也必須把真實性作為基本準則,一旦失真,報道的新聞價值就會下降,媒體的社會公信力也會受到影響。

(二)新聞故事化表達的局限性

在傳統的新聞報道中,特別是消息類的新聞,強調的是信息的及時傳播。近年來,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新聞報道中,故事化表達這一新型報道模式受到了受眾的歡迎,也提高了節目的收視率。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新聞都適合用故事化的手法報道,新聞故事化表達比較適用于報道一些戲劇性比較強,而且情節沖突比較集中的新聞。一些新政策的發布實施等消息類的新聞,如果采用故事化表達,就會失去政策的嚴肅性,而且用故事化表達也不利于新政策內容的闡述。例如,電視新聞欄目的最后一個版塊是“每日資訊”,這些新聞資訊講究的是時效性和信息的權威性,就不適合用故事化的表達方式。

四、電視新聞如何進行故事化表達

(一)注重細節描寫

電視新聞故事化表達的過程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細節描寫。著名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5]。新聞記者只有近距離地深入新聞現場,才能寫出吸引人眼球的新聞,才能拍攝到扣人心弦的畫面,才能捕捉到感人的細節。

一般適合故事化表達的新聞,如果沒有充實內容的細節描寫,就會使新聞內容過于單調乏味。例如,上文提及的建黨百年系列報道《崢嶸歲月·紅色故事匯》,由于都是一些歷史故事,沒有了現場進行時的畫面,甚至無法采訪到故事的主角和相關人物,因此為了讓新聞報道更加生動、畫面更有吸引力,要求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抓住一些細節來展現故事的發展,這些細節有可能是一封信,有可能是一段話,也可能是一件物品。在很多新聞報道中,把細節放大,注重細節描寫,可以對新聞主題起到升華作用。

(二)注意聲音的使用

1.同期聲的運用

在電視新聞中,豐富的畫面很重要,同時也要注意聲音的使用,讓新聞人物自己說話,可以進一步推動情節的發展,讓受眾的感受更加直觀和真實,這就涉及同期聲的運用。全媒體時代,恰當運用同期聲可以更好地讓受眾感受到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更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近而提升輿論引導力和新聞傳播力。

對于情感類的新聞,同期聲的合理運用尤為重要。例如,蘇州吳江區融媒體中心每年暑假推出的《新聞助學》系列報道就屬于故事化表達的新聞。每個學生的背后都藏有一段勵志的、感人的或者是悲傷的故事,被采訪人物有學生本人,也有家長或老師。記者錄制的這些人物同期聲,往往都非常有感染力,運用這些同期聲可以將新聞故事推向高潮,可以制造情感沖突,可以更好地吸引受眾。

2.解說詞的作用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特別是故事化表達的新聞中,會經常運用同期聲。人物同期聲可以展現人物活動以及情節發展情況,但如果要揭露人物的心理狀況,或者了解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就需要使用一些解說詞。解說詞可以描述采訪對象無法表述的部分。記者敘述新聞事件的過程中,新聞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展現,也可以采用倒敘來展現,在這其中,解說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把新聞事件串聯和銜接起來,讓故事情節的發展更為流暢。

五、提升新聞故事化表達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錘煉“四力”,提升新聞敘事能力

“腳下有泥土,筆下見真情”。深入基層是新聞工作者的優良傳統,記者下基層采訪是新聞報道實現“三貼近”的重要保障。記者多跑基層,多走一些地方,多跟群眾交流,才能憑借敏銳的“眼力”捕捉到好的新聞選題。而“腦力”是記者的核心競爭力。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記者要憑著強大的“腦力”來分析和判斷這些新聞事件的價值。有了好的選題,如何講好故事呢?這就需要記者的“筆力”?!肮P力”不僅是寫作能力,還需要有較強的評論和思考能力。有思想、有深度,有社會意義,表達通俗又飽含情感,才是一篇優秀的新聞作品。

(二)緊跟新媒體步伐,提升融合傳播能力

全媒體時代,如何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能力?近年來,網絡傳播的普及,引導并推動了傳統媒體的變革,在媒體融合大潮中,傳統媒體紛紛嘗試“裂變”傳播效應[6]。蘇州吳江區融媒體中心也在不斷強化新媒體傳播力,通過微信、視頻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和傳播新聞。

例如,2022年5月17日下午,吳江區八坼街道石鐵村發生驚險一幕,一名男子在摸螺螄的時候突發腦出血溺水,緊急時刻,68歲的張小弟立即撐起小木筏趕去救人。老人還第一時間把獲得的見義勇為獎金捐給了街道的貧困學子。這則新聞在電視上播出的同時,也在網絡上進行了傳播,引起了巨大反響,僅“今吳江”視頻號當周點擊率就破萬。該內容也被多家媒體轉載。這些鮮活、接地氣、有故事性的民生題材,有效吸引了網絡受眾的關注。

2021年底,蘇州吳江區融媒體中心推出了“七彩幸福生活”系列短視頻,講述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故事,展現吳江共同富裕新樣板的現實模樣,作品在“今吳江”視頻號發布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單條短視頻的瀏覽量破萬,“學習強國”平臺也進行了刊發。由此可見,故事化表達可以增強新聞節目的傳播力,吸引年輕受眾。而通過新媒體,新聞傳播速度更快了,傳播范圍也變得更廣。

六、結語

除了電視新聞外,近年來,報紙、新媒體也紛紛使用新聞故事化表達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用講故事的手法寫新聞,文字的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也要注意,要運用文字的魅力來敘述好故事??傊?,新聞故事化的表達本身也是為了讓新聞更有傳播力,內容更有可看性,獲得更多受眾的關注。在敘述新聞事件的時候,也可以采用多種手法修飾情節,如改變事件發展的順序、錄制現場聲響、選取各種角度、制造沖突等。但無論使用什么方法,都要把握好度,不能為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容,比起形式多樣,情真意切更能打動受眾、吸引受眾的目光。

參考文獻:

[1] 李宜珊.全媒體時代新聞故事化的思考[J].新聞潮,2022(3):55-57.

[2] 孫振軍.電視新聞傳播節目故事化傾向現象與人文關懷的滲透[J].視界觀,2021(12):216.

[3] 沈國榮.故事化新聞的敘事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0):81-83.

[4] 黃麗莉.把握真實性與技巧性平衡:從三個維度分析新聞報道故事化敘事策略[J].中國地市報人,2022(1):59-61.

[5] 朱心卉.淺談電視新聞故事化的特性與表現手法[J].記者搖籃,2021(3):122-123.

[6] 馮明健.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故事化報道策略芻議[J].中文信息,2021(12):227-228.

作者簡介 沈利芬,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學。

猜你喜歡
能力提升優點注意事項
夏季使用農藥注意事項
《如此優點》
我的優點是什么(上)
我的優點是什么(下)
請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飯,有哪些注意事項
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研究
論合作模式下小學生個體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食療有何優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