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朗讀教學的運用策略

2022-10-16 04:24張紅梅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運用策略語文教學

張紅梅

摘要 朗讀是學習語文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方法,也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把無聲文字化為有聲語言,把靜態文本化為動態畫面,增加了語文學習形態的多樣性,豐富了課堂樣式,是一種增加趣味、提升能力的好方式。一節有效率的朗讀課,必須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作用。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朗讀方法 運用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崩首x在教學中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漸漸把朗讀教學納入語文教學中。但如何開展朗讀教學,如何正確運用朗讀教學的策略,仍然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普通話水平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仍舊停留在“言傳身教”的階段,并沒有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新型課堂結構,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學生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為最終目標。新型的課堂結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影響著整個語文課堂的節奏和走向,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從一開始就將朗讀教學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通過教師的語言藝術,影響學生的朗讀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是當代語文教師進行朗讀教學的必要條件。

二、營造朗讀情境,引導學生情感融入

營造契合文本內容的朗誦情境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文本探究的自覺性,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人心動情,促使學生在情感融人中產生朗讀的欲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挖掘各種條件,從相對貧瘠的教學資源中挖掘能夠調動學生情感體驗的文本元素,為學生營造朗讀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朗讀。

常用的營造情境的方法有:第一,通過文本背景營造情境。例如在《沁園春·長沙》的朗讀指導中,教師可以結合當時工農革命運動轟轟烈烈的勢頭,引導學生體會滿腔革命熱情的毛澤東面對湘江美麗的自然秋景,對過去的追憶和對革命形勢的預判,并將這種情感融人到朗讀之中。第二,結合作者經歷營造情境。例如在朗讀李白的《蜀道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李白游歷四方的經驗,以及其在統治者面前備受排擠的經歷,引導學生剖析“蜀道難”背后的感情,并展開朗讀體驗。第三,結合文本意象營造情境。如在《荷塘月色》的朗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本中描繪的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感受月下美景,感受散文的無盡美感。第四,利用藝術元素營造情境。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利用優美的琵琶曲引導學生朗讀,感知文中琵琶女的形象,引導學生在配樂朗讀中注人情感。

三、采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朗讀能力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但是,教師在朗讀中依然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優化朗讀教學過程,提升學生朗讀質量,促使學生從朗讀中體驗文本情感。在語文教學指導中,教師常用的朗讀指導方法有:第一,講解法。即教師通過講解朗讀提示語言和朗讀基調,引導學生把握朗讀方向,提高朗讀的針對性和自主性。例如在遇到不同的標點符號時應采取什么樣的語氣朗讀,應該停頓多久,同樣的結構應該保持怎樣的節奏等等,都需要給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在細節中提升朗讀技巧。第二,標示法。即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分析,為學生講授高低快慢、斷連疏密的朗讀技巧,并要求學生結合例文做好標識,反復朗讀,熟能生巧。例如在《蜀道難》中,開頭一句“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應采用強列的語氣奠定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然后在文中的七言、長短句等結構中做好標記,形成抑揚頓挫的朗讀節奏,提升朗讀效果。第三,練習法。即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要以及文本特點,設計個人領讀、男女讀、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略讀、默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以保持學生對朗讀的新鮮感,提升其朗讀興趣的同時也提高朗讀效果。第四,比較法。即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篇章、不同技巧引導學生自覺對比,在相互比較中自我糾正,提升朗讀能力。例如在《蜀道難》的朗讀中,教師可以引入蕭綱的《蜀道難》兩篇詩歌,引導學生結合相似的意境,感受不同的描寫手法,并在對比朗讀中,感受李白詩歌一詠三嘆、曲折回環的特點,感受文本中的飽滿情感,進而強化學生的朗讀體驗,提升對比朗讀能力。

四、組織朗讀活動,豐富學生朗讀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元的朗讀活動,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讓學生在參與中提升閱讀體驗,提高朗讀能力。例如在學習了《蘇軾詩詞兩首》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走進蘇軾:一首詩詞、一腔豪邁”的主題活動。在活動策劃中,教師設計目標:自主選擇蘇軾詩詞,品讀古詩,給詩配畫,給畫配詩,體會詩境,感悟詩情;充分發揮在班集體活動中的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多種形式演繹蘇軾經典作品,積累名句,感悟蘇軾在豪邁的詩風中傳遞的人生哲理;賞析蘇軾詩詞,提高鑒賞能力;通過蘇軾了解豪放派詩詞,提升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為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誦讀需求,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多樣的開放式活動,有詩朗誦,少兒名著改編,廣播誦美文,配樂唱古詩,知識搶答等。學生在活動中也需要展現出主動性,即在課下組成學習小組,通過書籍、網絡查找,收集蘇軾的詩詞,并以時間為線索進行整理,形成閱讀素材。在活動中其他小組互動溝通,交換意見,共同欣賞,朗讀比較等等;教師就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進行評價,結合學生朗讀中的體驗、鑒賞給出建議,促使學生回歸主題活動,在詩詞的朗讀與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五、借助現代教學設備,輔助朗讀教學

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中,需要不斷發揮自身的創新精神,可以將知識用多元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善于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設備,從視聽、體驗等等多個角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傳播,激發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朗讀水平?!饵S河頌》是一首抒情性極強的愛國詩,上課時我配以慷慨激揚的背景音樂,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被激發出來,大家朗讀得聲音高昂,氣魄驚人。整節朗誦課,學生在我創設的氛圍中,借助作者的文字,高唱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贊歌,教學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活動和民間文化藝術活動與語文教學課程有效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經典古詩文的誦讀引入課堂,為學生講解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內涵的了解和認知,讓學生從趣味性十足的語文課堂中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朗讀在落實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意義,通過營造朗讀氛圍,采用多種方法,優化朗讀過程,組織實踐活動,借助現代教學設備,促使學生主動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感受作者情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通聯:甘肅金昌市金川區東四溝學校]

猜你喜歡
運用策略語文教學
合作學習在初中足球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