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趕牲畜人的妻子》中的澳大利亞叢林女性形象

2022-10-22 05:20張雨錚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關鍵詞:勞森女性形象亨利

摘 要:《趕牲畜人的妻子》(“The Drovers Wife”)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亨利·勞森(Henry Lawson)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以一位獨自帶孩子生活的叢林女性為主人公,詳細描寫了女主人公在叢林生活中的艱辛,贊頌了她堅毅樂觀的性格品質,反映了叢林女性豐富的精神世界,打破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突破了女性在叢林中的邊緣化地位。

關鍵詞:《趕牲畜人的妻子》 女性形象 亨利·勞森 澳大利亞

《趕牲畜人的妻子》(“The Drovers Wife”)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亨利·勞森(Henry Lawson)叢林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該篇小說講述了因丈夫外出趕牲畜而獨身一人的妻子,帶著四個孩子過著艱辛的叢林生活。一天屋子里闖進了一只毒蛇,女主人公與大兒子還有家里的大黑狗一起成功打死了毒蛇,其中夾敘了女主人公對艱難往事的回憶。自1892年小說出版以來,小說的女主人公就被視作是澳大利亞女性形象的代表。亨利·勞森創造出這樣一個叢林拓荒女性的原型,揭示了澳大利亞女性在叢林中的生存斗爭,刻畫了叢林女性深邃復雜的內心世界,打破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贊頌了澳大利亞女性為民族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

一、堅毅樂觀、沉著細膩的叢林女性

在澳大利亞的文化語境中,叢林不僅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還孕育了堅毅樂觀的叢林精神。早期的叢林生活十分艱苦,這片荒涼的野蠻之地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叢林人開發挖掘。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叢林拓荒者們遭受了極大的身心折磨,以勇敢無畏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切障礙,形成了互幫互助的情誼和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小說開篇一句“Bush all around”,簡潔有力地表現了叢林的漫無邊際,和隨之給叢林人帶來的乏味空虛與沮喪。女主人公也曾是一個年輕的小姑娘,受不了叢林單調乏味的生活。叢林生活使她變得瘦削,皮膚也被曬得黝黑,可見她在叢林中經歷了許多磨難和考驗。

當孩子們發現毒蛇鉆進屋子驚聲呼叫母親時,女主人公“猛地沖出廚房,一把從地上抓起嬰孩,挾在腋下,伸手去拿木棒”[1]。這一連串的動作環環相扣,沒有絲毫猶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女主人公面對危險時毫不畏懼,頭腦沉著冷靜,身手靈活敏捷,行為堅定果斷。叢林生活危機四伏,時常會出現意料不到的危險。女主人公在長期的叢林生活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類似的危急時刻,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而能夠處變不驚,快速應對。這既向讀者呈現了叢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又突出了女主人公剛毅果斷、沉著機敏的性格品質。

雖然女主人公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看起來對孩子很嚴厲,這是因為叢林生活使她沒有辦法培養自己的女人味,或者說沒法展現自己多愁善感的一面。在殘酷的大自然面前,在丈夫離家的狀況下,她就是家里的頂梁柱,需要獨自照顧四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做好隨時應對各類危險的準備,沒有時間讓她傷春悲秋、怨天尤人。叢林的生存環境迫使她建立起嚴厲剛毅的外表,以對抗更加嚴峻的挑戰。

女主人公在丈夫外出,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獨自應付了“孩子夭折、叢林失火、洪水泛濫、母牛染病、閹牛發狂、游民糾纏、毒蛇為害等非一般婦女所能應付得了的種種困難”[1]。但女主人公依然保持著樂觀向上的一面,她總能發現生活中那些荒誕有趣的小事。當她去柴火堆取柴時,柴堆一下子坍塌了,她猛然意識到昨天那個土著人欺騙了她,堆了個空心的柴堆,而她還以為那個土著人干活認真又辛苦,額外給了他一些煙草作獎賞。往事回憶中的種種委屈一下子涌上她的心頭,使她終于承受不住哭了起來。然而當她拿起手帕擦眼淚,因為手帕上有破洞,她的手指直接戳到了她的眼睛里,這使她破涕為笑,似乎一下子就忘卻了前面的種種煩惱。在此之前還有一次,她想坐下好好哭一場釋放自己的情緒,結果家里的老貓似乎與女主人產生了共情,竟然也跟著她一起哭了起來,這讓她忍不住又笑了起來??梢娕魅斯允莻€十分豁達開朗的人,叢林生活的艱辛并沒有讓她陷入悲觀、萎靡不振,她仍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善于發掘生活中的樂趣,來不斷調適自己的情緒。

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女主人公將四個孩子們安頓在廚房的大木桌上睡覺,這樣毒蛇就沒法爬上桌子咬傷孩子們了。這體現出女主人公足智多謀,能快速想出辦法保護家人的安全。而她自己選擇守在桌邊一整晚,體現了身為母親對于孩子安危的擔憂和對孩子負責任的愛護。她緊緊盯著墻角,身邊的碗櫥上備著一根小樹做的綠色木棍,還把狗也拉進屋里,說明她時刻保持警覺,并做好了捕蛇的準備,充分反映了她的心思細膩周密。

在獨自對付洪水的經歷中,她為了保住堤壩而在滂沱大雨中奮戰了幾個小時,但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堤壩。她心里十分難過,因為她擔心丈夫回來看到苦心修建多年的堤壩被毀會傷心。這一方面體現了女主人公也有柔弱善感的一面,但也可見她很懂得體會和照顧他人的情緒,且富有責任心,吃苦耐勞。

二、叢林女性復雜深邃的內心世界

女主人公的針線筐旁放著《淑女》雜志(Young Ladies Journal),這樣一本時尚雜志似乎與粗獷荒涼的叢林生活格格不入,卻反映了女主人公復雜深邃的內心世界?!皩τ谠缙诎拇罄麃唴擦秩藖碚f,他們的最大困難就是‘孤獨及缺乏文明熏陶”[2]?;臒o人煙的叢林和外部繁榮發展的文明社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二者在同一時空下卻似乎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妒缗冯s志是一份專門面向中產階級年輕女性讀者的圖文期刊,它象征著叢林外的廣闊世界和社會規范。這本雜志展現的是澳大利亞城鎮生活,與女主人公的叢林生活大相徑庭,然而卻對女主人公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亨利·勞森特意突出刻畫了這個細節,為女主人公與外界社會搭建了聯系。女主人公在年輕時跟隨丈夫來到叢林定居,剛結婚時她還不習慣甚至討厭叢林單調乏味的生活。但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霜雨打,她也逐漸習慣了叢林生活,反倒覺得離開叢林有些奇怪。這一方面是因為女主人公已經接受并適應了叢林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因為跟隨丈夫而被迫接受和習慣的。她也曾像任何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一樣,幻想著幸福浪漫舒適的生活,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空中樓閣的夢想被毫不留情地擊碎了。但另一方面,女主人公對叢林生活的適應,也反映了女主人公逐漸在叢林生活中找到了一部分自我。叢林人雖然很少有機會與他人交流,過著極其孤獨的生活,但他們無拘無束,拋去了世俗的束縛與煩惱,使他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與獨立。女主人公雖然沒有獲得與城市女性一樣優越的生活條件,接觸不到日益發展的社會文明,但是她也獲得了叢林給予她的身份印跡——堅強勇敢和強大堅定的意志力。

女主人公通過時尚雜志關注社會發展動態,也說明她始終保持著與人類文明社會的聯系。在與野蠻的大自然進行無盡的抗爭中,她仍堅守著身為人類對文明和知識的向往,沒有讓自己完全陷入原始生活。小說中也提到,女主人公的丈夫計劃這次放牧回來后就搬到小鎮上去住,意味著女主人公在未來將融入龐大的社會群體。通過閱讀雜志,女主人公能夠與時俱進,不為外部社會完全拋棄,這有助于女主人公在未來更好地適應文明社會。

另外,小說中還寫到,每個星期天下午,女主人公都會打扮自己,把孩子們收拾得干凈整潔、漂漂亮亮,然后推著舊嬰兒車,一個人帶著孩子們在叢林小道溜達一圈。她總是讓自己和孩子們看起來衣著得體、光鮮亮麗,就像她要去城市的街區散步一樣。然而在這荒無人煙的叢林里,女主人公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人能看到。這一方面體現了女主人公對文明社會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主人公試圖保留一些女性氣質。雖然叢林并不能賦予女主人公這些行為以社會意義,但是她仍然在堅持不懈地重復這些行為。這也說明女主人公與城市當中為了炫耀和攀比而穿著華麗的女性不同,她收拾打扮自己和孩子并不是單純為了向世人展示,而是為了取悅自己,為乏味枯燥的叢林生活增添一絲樂趣,為野蠻粗獷的原始自然帶來文明社會的優雅。她擺脫了叢林生活的常規,在叢林中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文明社會”,這也成為她在蠻荒之中生存的精神寄托。

三、沖破“他者”桎梏的女性縮影

叢林在傳統語境中總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女性是被邊緣化的群體。然而在本篇小說中,女性代替男性成為了叢林中的主角,叢林精神通過女性形象被充分展現出來,體現了女性對男性傳統地位的顛覆。

從小說題目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沒有姓名,她是作為“妻子”的角色出現的,在文中也被指代為兒子的“母親”,這都是以男性視角出發的身份介紹。因而女主人公在許多分析里被定義為男性的附庸。但綜合全文來看,女主人公并不依附于男性,卻又不完全獨立于男性,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在男性缺場的條件下,敢于沖鋒上陣、英勇無畏的女性。女主人公曾獨自撲滅了一場叢林大火。為了方便行動,她穿上了丈夫的舊褲子,去完成了在傳統上由男性角色承擔的救火任務。面對能夠將她吞噬的巨大火焰,她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拼命救火,前額滲出混雜著煙灰的汗水,順著被熏黑的手臂流淌。Tommy本來是母親身邊的小英雄,然而面對這場大火也被嚇得退縮了。女主人公不是柔弱白凈的小婦人,而是敢于獨自面對重大危險、不怕臟和累、強悍有力的女性。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極具男性氣概,甚至完全替代男性在場的女英雄形象。

女主人公的兒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父親的缺場,但女主人公并沒有因為男性的在場而退居幕后,而是與男性肩并肩共同戰斗,甚至沖在男性前頭直面危險。這也是出于母親對孩子本能的保護,“母親”的身份本來就為女性增添了更加偉大的力量。因而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作為“妻子”,女主人公都突破了女性作為“他者”的形象。也正是男性的缺場為女性創造了空間,表明女性可以具備和男性一樣的力量,發揮和男性同等的作用。但并不是因為男性缺場才給了女性嶄露頭角的機會,即使丈夫回到家中,兒子長大也成為了一個“丈夫”的角色,女主人公所代表的的女性群體仍然會與男性并肩站在一起,以毫不遜色于男性的力量征服一切困難。

從妻子的身份來看,女主人公賢惠持家,獨自一人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把孩子們照顧得妥妥當當。當丈夫回家時,她很開心,不會去抱怨生活的不易,也不會過度地表現喜悅或大驚小怪。她會給丈夫做好吃的,并把孩子收拾干凈,讓丈夫看到孩子們時能夠更加舒心。與其說是女主人公在自覺服從女性照顧家庭的地位,不如說是她既體貼又能干。她不依靠丈夫的幫助也能維持正常生活的運轉,相比于丈夫在家庭中的長期缺位,她更像是“一家之主”。同時她還十分機智果敢,當心懷不軌的陌生男人上門,盡管她害怕得要命,她還是鎮定地告訴陌生男人說她的丈夫和兒子在堤壩或院子里干活。面對想賴在她家留宿的流浪漢,她毫不猶豫地抽出木板,放出大黑狗,將流浪漢嚇走了??梢钥闯?,女主人公在妻子、母親、獨身女性這幾重身份角色中都完成得很出色,她富有極具獨立性的人格和穩定堅強的內心,使她能夠適應多重身份的轉換,克服重重挑戰卻不意志消沉、怨天尤人,展現出比男性更強大的女性力量。

但小說中還是反映了女性被邊緣化的現實。女主人公共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年紀最大的是叫Tommy的男孩,最小的是叫Jacky的男孩,兩個女孩年齡都很小,在小說中沒有賦予姓名。全文除了女主人公外,Tommy和名叫Alligator的大黑狗也是故事的主要角色。比兩個女兒年紀還小的弟弟Jacky也有與哥哥在睡覺時打鬧的情節。但小說除了簡單介紹了一句女主人公有兩個女兒外,她們再也沒有出現在故事劇情里,沒有任何話語。按理說,四個孩子睡在同一張桌上,Tommy和Jacky打鬧推搡時,兩個女孩也會被影響到,不應該沒有向母親抱怨??梢酝茰y是兩個女孩的聲音在男孩的吵鬧聲中沉沒了,她們的話語因男性話語的在場而被邊緣化。因此,盡管女主人公是沖破“他者”桎梏的女性縮影,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仍需不斷努力,走出邊緣化的困境。

四、結語

亨利·勞森用精練的文筆,僅通過幾頁紙的短篇小說就展現出了澳大利亞叢林生活的真實狀況,塑造出生動豐滿、打破傳統觀念的澳大利亞女性形象。澳大利亞女性在叢林生活中面臨著多重危險,以堅定的內心、頑強的毅力、樂觀的性格應對種種挑戰,承擔了家庭的重任,彌補了男性的缺位,以主人公的身份沖破了“他者”對女性的束縛。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澳大利亞女性柔軟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叢林人對文明社會的渴望。

參考文獻:

[1]黃源深.澳大利亞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2]張加生.叢林書寫與民族想象——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作者簡介:張雨錚(1998-),女,漢族,福建人,碩士研究生,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勞森女性形象亨利
亨利·勞森叢林小說的自傳性書寫
找找看
勞森:“真大腿”、“仙人跳”
大公雞亨利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重溫勞森伯格:新概念、新技術、新材料
冒險游戲
找找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