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析融入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2022-11-06 11:53徐詩瑤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摘 要: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之一,教師不能忽視它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英語閱讀教學涉及大量思維活動,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主陣地之一。本文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6的閱讀文章“Zhalong-a special place”為例,探究教師如何在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融入思維品質培養,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徐詩瑤(1990.10-),女,江蘇張家港人,張家港市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學生應能夠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在思維發展中推進語言學習;初步從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據,有條理地表達觀點;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使思維體現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近年來,很多教師已意識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性,并在組織一些活動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但有些教師急于求成,試圖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反而造成學生思維的僵化;有的教師設計的活動,僅涉及低階思維培養,高階思維活動欠缺。

因此,如何把思維品質培養融入初中英語閱讀課堂,并不斷優化思維型閱讀課堂的實施策略,是每一位初中英語教師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融入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本文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6 Reading部分的課文“Zhalong—a special place”為例,探討如何在閱讀新授課上,將思維品質培養融入其中,促使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一)課前深入解讀文本,確立思維品質培養目標

首先,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分析;明確主題意義,提煉語篇中的結構化知識,建立文體特征、語言特點等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語篇傳遞的意義,挖掘文本內涵和育人價值,把握教學主線。教師在研讀語篇時要重點回答三個基本問題。第一,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第二,語篇傳遞的意義是什么,即Why的問題。第三,語篇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如果語篇配有圖片或表格,其傳遞何種意義或具有何種功能,即How的問題。以本文為例,本單元主題語境為人與自然,主題內容是熱愛與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作者介紹了扎龍自然保護區、鳥類在該保護區的現狀與問題以及部分群體采取的保護措施,文章結尾呼吁全社會都參與到保護濕地和鳥類的行動中來。文本圍繞關鍵詞special展開,第一段介紹特殊的自然保護區——扎龍,第二段介紹扎龍自然保護區特殊的鳥類,第三段呈現扎龍保護區面臨的特殊問題。第四至五段介紹了特殊人群為扎龍自然保護區所作的貢獻。 經過以上深入研讀,設立如下思維品質培養目標:

1.學生能在分析和提煉扎龍自然保護區存在的問題后,通過探究歸納與推斷出這些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2.學生能在保護鳥類與發展經濟的辯論活動中,對文本內容和同學觀點進行合理質疑,獨立思考,有理有據發表個人見解,發展批判性思維。

3.學生能在閱讀完本文后,結合自己已有認知和生活經驗,對保護濕地和鳥類提出一些實用對策,并和同學進行交流,以此來發展創新思維。

(二)讀前有效導入與預測,打開學生思維大門

1.利用視頻資源,導入文本。

【片段1】

教師課前播放一段關于扎龍自然保護區的視頻,提醒學生仔細觀看其中的細節。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short video?

S1:I can see some birds.

T: Can we see them in our daily life?

S1:No.

T: In fact, they are rare (板書)birds. Rare birds can't be seen easily. Look! We call these birds red-crowned cranes(板書).

T: What else can you see?

S2: Some plants and rivers.

T: Yes. If a place is filled with plants, rivers, and some rare birds, we call it a wetland(板書). In this lesson, we will learn more about a famous weltand.

設計意圖:有效的導入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為后面的課堂活動進行鋪墊。對于學生而言,扎龍自然保護區是很陌生的地方。教師播放有關扎龍自然保護區視頻,生動地導入可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他們對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好奇心。同時在看似尋常的師生互動中,教師悄無聲息地將本課的新詞呈現出來,在自然的語境中讓學生毫不費力地掌握了部分生詞,減少閱讀障礙。

2.抓住文本標題,引導學生合理預測。

【片段2】

T: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first, let's look at the title. Can you predict what this article may be about?

S1: It may be about where zhalong is.

S1: It may tell us about what is in Zhalong.

T: Your predictions are reasonable.? While reading, you will know if your predictions are right.

設計意圖:標題如同文章的眼睛,透過它,學生可以很快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細讀文章標題,基于自身認知經驗進行合理預測、推斷,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大部分閱讀文本都有標題。正式閱讀前,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研讀標題,預測文本主要內容,這樣學生在正式閱讀過程中就會邊讀邊思考并邊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此時,學生的閱讀行為也將變得主動且帶有目的性,閱讀過程將脫離枯燥乏味。

(三)讀中深挖文本,提升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批判性

【片段3】

教師讓學生閱讀文本第二段內容,仔細品讀第一句話的深層含義。師生對話如下:

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S1: We know that many birds are there all year round but some stay there for a short time.

T: So from this sentence, can you summarize how many kinds of birds there ar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 while.

S2: Two. Birds that live there all year round and birds that go there for a short stay.

T: Well done. You are so clever!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7-9年級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歸納與推斷方面要達到的目標為:能提取、整理、概括稍長語篇的關鍵信息、主要內容、思想和觀點,判斷各種信息的異同和關聯。學生通過研讀第一句復合句,可以提取、概括出其中的關鍵信息。通過此類活動的訓練,學生提取、概括的能力將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片段4】

教師讓學生品讀第二句話,思考它背后的深層信息。

T: What information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in the second sentence?

S1: We can watch birds in the daytime.

T: Yes. We know when to watch birds. And which word help you get the key information?

S2: The word so tells us the result.

設計意圖:在進行文本解讀時,教師要關注并不起眼卻富有深意的連接詞。文本中的連接詞主要用于銜接短語之句子。讓學生品讀連接詞前后的內容,體會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設計這樣的活動讓學生研讀、思考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與辨析能力。

【片段5】

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閱讀第二段最后一句,探究這句話背后的深層含義。教師可采用問題鏈形式,啟發學生推理、預測,不斷促進其邏輯思維的發展。

Q1:Which special type of birds can you see in Zhalong?

Q2:How many cranes live in Zhalong?

Q3: Why do so many cranes live there?

上面第一、第二個問題涉及文本基本信息,學生閱讀文本便能找出答案。但第三個問題需要學生深入思考為何扎龍適合鶴生存,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鏈,學生的閱讀水平實現了從獲取文本信息等低階思維到深層閱讀開展剖析、比較、推斷等高階思維的飛躍。教師抓住時機,適時進行追問與引導,可拓寬他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片段6】

分析完第二段,教師讓學生觀察二、三兩段,小組成員討論兩段之間是否需要添加信息。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這兩個段落的銜接不夠自然,可在第三段開頭添加一句“However, Zhalong is facing some problems now.”,這樣更自然地引出第三段扎龍自然保護區遇到的問題。有的學生覺得作者沒添加承上啟下的句子問題不大,讀者自己能感受到前后內容的轉變。

設計意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激勵學生敢想、敢疑、敢問、敢解,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尤其是要敢于提出質疑文章標題、文本信息、作者觀點等的高層次問題。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要盲從而要多思、多悟。

(四)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片段7】

讀中活動結束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除了文中作者提到的那些特殊人群為扎龍自然保護區和鳥類采取的舉措外,我們還可以想到什么辦法來保護濕地和鳥類?討論后完成下表并在班級匯報。

設計意圖: 教師要適時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內容進行遷移創新?;谖谋?,學生聯系實際進行書面或口頭交際表達,創新思維能力得以發展。

三、結語

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是思維訓練的關鍵載體和有效途徑。在英語新課標的引領下, 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 應明確思維品質培養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前, 反復研讀文本, 用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挖掘文本的深層意義, 確立思維品質培養目標,然后緊緊圍繞目標,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 打造思維品質培養融于各環節的深度閱讀課堂。在充滿思維碰撞的課堂中,教師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證思維以及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用所學新知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在新情境下遷移創新,讓學生在閱讀課上得到思維能力最大限度地訓練和提升,最終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冬琴.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4):15-21.

猜你喜歡
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