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復合應用型外語翻譯能力培養研究

2022-11-07 08:25李艷旸
校園英語·下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翻譯能力生態翻譯學培養模式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翻譯在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翻譯作為溝通世界、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人才培養模式在外語教學與實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態翻譯理論以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打破傳統翻譯教學的局限性,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翻譯能力培養和翻譯學習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僅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極大增強,其文化素養和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地方應用型高校應抓住人才培養的有利時機,打破外語翻譯人才發展瓶頸,適時調整人才培育模式,培養出擁有專業知識、具備人文素養、掌握翻譯技巧,有能力進行跨文化交際和傳播的實用性人才。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復合應用型;翻譯能力;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李艷旸(1987-),女,陜西咸陽人,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校級專項科研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缥幕浑H與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項目編號:XSYK18039)的研究成果。

一、生態翻譯學理論背景

生態翻譯學(Eco-translation)立足翻譯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同構隱喻,是一種從生態視角縱觀翻譯的研究范式,在翻譯適應選擇論基礎上發展起來,致力于從生態視角對翻譯生態整體和翻譯理論本體進行綜觀和描述。

生態翻譯學理論具體闡述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對翻譯文本的解釋功能,認為翻譯是以譯者為主導,以文本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轉換為宗旨的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行為。生態環境不僅指語言環境,還包括文化、交流、社會、原文與譯文在內的眾多環境因素。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將所有與翻譯生態環境相關的因素考慮在內進行適應和選擇,還要靈活考慮生態環境內的各類要素,在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三維轉換中實現翻譯的動態平衡。在生態翻譯的評價方面,宏觀上的統一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將譯者素質、讀者反饋等多重因素考慮其中,從而使評判標準更具客觀性和合理性。

生態翻譯學對于翻譯的內涵、原則、方法等實質問題進行了全面而詳細地解釋,這不僅開闊了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研究的視野,對指導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啟發意義。

二、生態翻譯學視角下復合應用型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翻譯能力作為復合應用型外語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是外語教學培養的重中之重,也是外語教學改革中的重心。只有注重專業能力與應用實踐能力的統一協調發展,外語教育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實用性人才。

生態翻譯學從生態視角出發,注重研究翻譯教學中實踐活動與理論研究的和諧統一。在生態翻譯學的教學體系中,學生的翻譯能力從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三個方面進行培養,在各有側重的基礎之上實現相互影響、協調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方法與技巧、翻譯效果與影響都得到了較好的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復合應用翻譯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見,生態翻譯學理論對于指導復合應用型翻譯的人才培養模式尤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首先,運用新的理論指導,在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提升文化感知能力、提高翻譯理論素養的基礎上注重翻譯實踐,逐步提升外語翻譯人才培養質量,順應翻譯改革發展的緊迫需求。其次,適時轉變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翻譯實戰為根本目的,以區域經濟政策為指導,了解人才需求,在翻譯教學中塑造真實的校本翻譯生態環境,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

三、復合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的現實問題

當前,高校翻譯專業教育已經逐步規范化,翻譯專業教育邁入質量提升與特色發展階段。翻譯教育前景光明,充滿希望,但在人才培養理念、教學組織形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理論修養和實踐環節中的問題依然存在。翻譯教學的生態環境并不能適應當前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既不能凝練專業特色,也沒有推動教學創新,更無法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一)觀念傳統,內容陳舊,方法落后

在傳統的翻譯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注重翻譯理論熏陶,讓學生了解不同的翻譯流派和翻譯思想且學習內容龐雜而疏淺,看似了解了這一學科的研究基礎,也積累了不少理論知識,學生卻難以將其用于指導實踐。還有一些翻譯教學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看似對于翻譯技巧和策略的掌握有所幫助,但過多過重地語言知識學習反而忽略了翻譯實踐操作,并沒有達到理論知識掌握與實踐能力提高的平衡發展。這種傳統的翻譯教學理念桎梏了學生的多層次發展,嚴重制約了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沒有實現專業性與應用性相統一的特色。

第二,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的影響固然重要,但教學內容的適配性也是生態翻譯理論所強調的重要部分。在一些地方應用型高校,翻譯教材內容陳舊,缺乏表達當前經濟形勢或是文化發展的真實例證,在實踐教學內容中也沒有反映公司企業真實工作情景的翻譯項目,無法滿足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

第三,傳統的翻譯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活動流于形式,學生沒有機會真正參與,翻譯生態環境中的主體與客體地位不均衡,翻譯系統中的同構性遭到破壞。教學方法的陳舊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學習動力減弱,達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以課堂為主的翻譯教學更大大削弱了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不利于學生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的形成。

(二)語言為主,文化為輔

語言表達能力是基于翻譯活動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基礎,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很難產出高質量的翻譯作品。翻譯在培養學生的聽力、口語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教學內容廣泛,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體會語言的魅力。然而,傳統的翻譯教學常常以語言為主,注重學生詞匯的積累,語法表達的準確度和翻譯方法的實踐。在翻譯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深入理解和挖掘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哲理,更忽視了將中西文化融入翻譯中,應讓學生在感受中西文化的魅力和差異中培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其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

(三)理論豐富,實踐薄弱

目前,一些高校的翻譯人才培養依然遵循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模式,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得到培養,翻譯能力只能“紙上談兵”,無法從容應對真實的翻譯場景中出現的問題。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還使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態環境的了解,知識、技能與實踐沒有實現完美的結合,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創新思維的構建和自信心的建立。其次,在搭建地方翻譯實踐平臺的過程中,高校缺乏與當地政府、企業的溝通與合作,也沒有樹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遠大目標,或是運用長遠眼光和創新思維對翻譯實踐活動進行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這也在客觀上不利于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四)注重傳道授業,忽視自我提升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和科研水平對學生翻譯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近年來,隨著各種學術探討機會的增加,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一些應用型高校,教師仍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對課本知識和翻譯理論知識的講授,卻忽略了知識的更新,也沒有及時全面地了解與翻譯相關的經濟、科技、信息和市場等方面的政策和導向,不僅忽略了翻譯生態環境的建設,在自我提升方面的深度和廣度也有待提高。在翻譯研究方面,沒有深入挖掘教學與科研中的問題,沒有緊跟專業發展的前沿,專業教師亟需產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科研論文。

生態翻譯視角下的翻譯教學從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維度展開,它們雖然各有側重,但整體上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目前,地方應用型高校翻譯能力培養中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教學內容的陳舊無法滿足學生文化敏感性的要求,文化感知力不足也會影響學生的翻譯視角和對翻譯生態環境的敏感性,缺乏必要的翻譯實踐同樣也會讓學生的語言表達在真實的翻譯環境中黯然失色,這些都不利于翻譯質量和翻譯能力的提高。

四、生態翻譯學視角下復合應用型翻譯教學模式建構

應用型外語翻譯教育雖充滿了挑戰,但也存在無限的希望。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各類高校要明確辦學定位,克服同質化現象,辦出不同層次和不同的區域特色。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而言,翻譯人才的培養要突出復合型和應用性兩大特色,既要重視人才發展的質量,又要突出專業設置的特色。既要培養出擁有扎實專業功底、具有創新批判性思維、具備跨文化交際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又要使其成為為地方經濟、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戰略服務的應用性人才。因此,面對翻譯生態環境的調整和變化,復合應用型翻譯的教學模式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特色:

第一,專業設置因地制宜,凝練特色。應用型高校必須根據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凝練專業特色,精準定位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改革和創新培養模式,提升專業發展的寬度和廣度,同時突出辦學特色,為翻譯教學模式的建構和翻譯能力的培養提供政策支持和基本保障。同時,外語翻譯專業應以翻譯項目和成果為導向,建設翻譯教學平臺,不斷擴充新的行業知識,注重實踐技能。另外,制訂更加科學的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評價手段,革新發展理念,深化發展內涵,根據地方經濟需求,不斷推出例如“語言+專業方向+翻譯技能”等新的培養模式,從而使翻譯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需求。

第二,課堂教學打破傳統,推動創新。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個人或是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實踐,在實踐中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禁錮,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對翻譯技巧等實踐技能的應用。通過課堂上的翻譯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有機會對自己的翻譯成果進行展示,還能和同伴一起分享所學的翻譯技巧和策略,并通過討論進一步思考,從而形成良性互動的學習模式。課堂創新模式的發展,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夯實基礎,打破思維模式的禁錮,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出新的翻譯設想和觀點。

第三,自身建設與校企合作,突出實踐。地方應用型高校要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就必須將人才培養模式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相結合,同時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創造多樣化的、實踐平臺。通過校外實踐,幫助學生掌握更加先進的現代翻譯技術和管理技能,為就業搭建良好的平臺。同時,校內的翻譯實訓室、同聲傳譯室等也是提升學生翻譯技能的重要幫手。再次,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年級層次,制訂相應的翻譯競賽標準,以賽助教,以賽促學。積極發揮翻譯賽事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在競賽中認識不足、加強自信,更加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四,專業教師整合資源,拓展能力。在生態翻譯學理論下,教師應從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指導。然而,教師對翻譯生態環境的認知水平,對翻譯主體、翻譯標準、翻譯過程和翻譯策略的理解程度以及對于翻譯教學的評價手段卻得到了忽略。教師應不斷學習,將“學生中心”和“譯者中心”的理念深入融入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中,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翻譯學習效果和翻譯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積極了解國家、地方經濟政策,企業運營模式和職業市場相關知識,在翻譯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幫助他們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積極實現身份轉變,以過硬的專業素質投入到翻譯實踐活動中去,從而進一步提升翻譯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翻譯就業市場。

五、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復合應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既有利于地方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和發展,也順應了翻譯事業改革發展的潮流。生態翻譯理論的指導不僅為復合應用型翻譯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思路,也從三個層面對翻譯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對翻譯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不斷提升翻譯教學質量,提升翻譯能力,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復合應用型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仲偉合.篳路藍縷勤為徑,譯海航標立潮頭:我為翻譯教育鼓與呼[J].外語界,2018(6):2-6.

[2]任俊超.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翻譯教學模式探究[J].漢字文化,2022(3):163-165.

[3]尹平.生態翻譯學視角下地方院校翻譯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昭通學院學報,2021(4):113-117.

[4]李艷旸.從國際視野到文化自信:應用型外語翻譯人才的培養與創新[J].現代英語,2022(7):58-61.

[5]施慧靜.當前我國高校翻譯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培訓,2019(4):67-68.

[6]仲偉合.我國翻譯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翻譯,2014(4):40-44.

[7]冉海濤,馮軍霞.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翻譯能力與翻譯學習策略關系的實證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7):31-34.

猜你喜歡
翻譯能力生態翻譯學培養模式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換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淺析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漢譯英翻譯能力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