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城”記:博物館之城引領新時代城市更新
——評《博物館之城:城市文化更新的前沿探索》

2022-11-09 09:00王師慧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 2022年5期
關鍵詞:博物館建設文化

王師慧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20 世紀在推動城市經濟復興的強烈需求下,文化政策逐漸在引領城市走進下一個新時代的作用中日漸突出。在這樣一個浪潮下,博物館成為“文化舒適物”,開始成為文化城市建設的核心。而博物館之城這一概念的出現,除了有國外羅馬、巴黎、畢爾巴鄂、巴斯這樣成功先例的刺激,更多的是國內博物館事業發展過程中逐漸自發形成的行業需求所帶動起來的。從1989 年6 月呂濟民先生將“博物館城”這一相關概念引進我國以來,東莞、揚州、青島、昆明、武漢、北京等26 座城市先后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規劃和目標。

2021 年11 月8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兑巹潯分刑岢觯骸疤剿髟谖幕Y源豐厚地區建設‘博物館之城’”。這是我國首次明確將“建設‘博物館之城’”納入到國家發展的五年規劃中。作為新時代背景下優化博物館布局的一項重要措施,博物館之城的建設依托于城市文化的發展,對城市空間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博物館之城也對城市空間的更新、經濟結構的優化及文化城市的建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傊?,博物館之城的研究集合了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學、博物館學、建筑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具有極強的綜合性。

《博物館之城:城市文化更新的前沿探索》一書作為2021 年5 月24 日中宣部等9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后首部以“博物館之城”為研究對象的著作,為兩個百年交匯期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下“博物館之城”綜合性研究的解讀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為依托,李晨、耿坤二位老師用九章的內容,將研究全過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地梳理出來,其撰寫體例堪稱博物館研究教科書式的典范:背景引入→概念剖析→內容解讀→方法說明→模式分析→實踐舉例。

各章內容主題鮮明,目的明確;篇幅分布平均,相對獨立的同時,又能層層遞進。第一章“城市文化與博物館發展”主要是從客觀的角度闡述城市文化發展與博物館發展之間的關系。概括起來,二者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城市不斷轉型更新的過程中為博物館的興起與發展造勢,而博物館之城的時代機遇是城市發展演變規律決定的,是為了同時滿足城市從功能型向文化型跨越以及人們精神文化層次的不斷提高兩個主要方面的需要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時代產物。此外,相輔相成更加要求博物館在建設博物館之城的道路上要積極走出其原生環境,通過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有重點的博物館集群等方式方法,更好地將博物館特有的精神氛圍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利用好城市特有的“城市空間”,在主題與風格上實現博物館與城市二者相得益彰的同時,完成博物館本身鏈接自然與人文,甚至是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實質性任務。

第二章“博物館之城的概念及發展歷程”首先介紹了“博物館之城”相關概念引入我國的過程,以1989 年6 月原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呂濟民先生在《東南文化》上刊載的《基輔歷史文化保護區兼博物館城記聞》一文為標志。之后,介紹了羅馬、巴黎、巴斯三座國際上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典型案例。三座博物館之城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基于大量保留下來的集中分布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景觀等資源發展起來的,除了獨特的歷史資源條件之外,保護觀念的重視以及保護方法上的成功實踐也是促成他們實現這一成就的原因??梢哉f世界上的成功案例為我國新時代的城市建設提供了新的想法,但是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去推動實施。在往往作為大城市建設規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的前提下,我國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更多的是要配合當地產業發展進行,立足城市自身獨有的特征,而不是盲目將博物館之城的建設局限于歷史文化資源方面,近代以來的工業遺產、紅色資源、新興城市元素都可以為其所用,以實現博物館建設與城市綜合競爭力發展之間良性循環的效果。

第三章“博物館之城建設的主要方面”中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即:“生態林”、“功能樹”、“產品鏈”、“協作體”、“文化圈”?!吧鷳B林”要求形成“數量豐富、分布密集、品類多樣、層次分明的城市博物館體系”,這除了是“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基礎和主體”之外,也是新時代國家對博物館改革、文物保護工作規劃中優化博物館布局方面提出的綱領性要求?!肮δ軜洹币蟛┪镳^從功能上更好地發揮其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態環境的作用,博物館完成收藏、保護、研究等功能的發揮能讓其以最直接的方式參與到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去?!爱a品鏈”要求博物館在發展建設過程中要開發出系列文化產品惠及廣大群眾,尤其是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更是要配合產業經濟的發展,就目前博物館行業的情況來看,陳列展覽、教育活動、文創產品、數字應用等多樣化的產品是開發的重點?!皡f作體”要求博物館注重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形成一種緊密和諧的關系,以更好完成自身功能性作用為出發點,積極探索與行業內外各方力量合作發展之道?!拔幕Α眲t是對上述方面成功實現之后的終極設想,從博物館集群的構建到博物館與旅游、商業的產業融合到形成自己的城市IP 再到走出去同其他城市交流,層層推進,逐漸與城市融為一體。

第四章“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基本路徑”中重點突出智庫、社會、民眾三方面的力量。以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為主組成的智庫為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做好頂層設計,統籌總攬全局,制定規劃,發揮其引領作用。以城市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背景為依托,挖掘城市特色,激發城市價值,依托城市場景,構筑城市精神,契合城市生產,賦能城市發展。以民眾為中心,關注民眾對博物館融入城市文化場景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館要多元化、多角度利用城市文化場景,擴大其影響力的外溢??傊?,從制定規劃到依托城市再到融入生活都離不開上述三個主體,要讓協同、創新、共享的理念貫穿博物館之城建設路徑始終。

第五至七章分別詳細介紹了三種主要的“博物館之城建設的模式策略”。首先,從博物館自身出發,“以博物館建設驅動城市空間重構”,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城市的博物館要做到打造地標,突出重點;發展特色,提升亮點;另外,從國外既有的成功范例中可以發現,以歷史文化名城為特點的博物館之城的建設在諸多類型中是最具成熟的,再考慮到本書是配合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所形成的成果,因此作者特別介紹了歷史文化名城打造博物館之城獨有的資源稟賦,同樣也是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基本目的——保留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第二,過渡到博物館與周邊環境的關系,“以博物館集群推動街區文化再生”,三個角度分別對應博物館之城發展的三種可能性,相比較歷史文化名城、工業遺產城市以及新興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傳統工業空間、傳統村鎮更多作為一種小范圍的試點區,通過博物館集群推動其分別向博物館街區、博物館工廠以及博物館小鎮轉型,形成范化的模式。最后,從博物館自身延伸到博物館功能,“以‘類博物館’激發城市文化活力”。類博物館雖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博物館的實體,但是具備博物館的靈魂,它更像是對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側寫,能夠讓大家找到這項工作真正的內涵,那就是博物館功能的發揮大于博物館本身,類博物館的發展狀況時刻為博物館以及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提供新的角度、經驗和教訓。

基于以上背景知識,形成一套科學、客觀、公正、有效的“博物館之城的評價指標”成為保證博物館之城健康發展順應城市發展的歷史必然。隨著“文化城市”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以“世界遺產城市評估”、“波士頓大都會文化指標體系”、“中國博物館區域發展指數”為代表的文化城市評估實踐為博物館之城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實踐依據。通過對以“城市體檢”、“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代表的綜合型城市指標中涉及“文化”、“文物”、“博物館”等相關內容進行研究,更好地對標博物館相關領域在城市這樣一個綜合系統中應有的發展水平,準確地把握博物館之城的新時代脈搏,可以說這為博物館之城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制度依據?;趯嵺`依據與制度依據,以“以人為本、品質優先、科學合理、全面系統”的基本原則為綱,采用“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各自的內容,遵循“博物館體系”、“博物館功能”、“博物館產品”、“博物館文化”四步走的思路,形成一套合理的“符合城市發展和博物館學雙重規律的評價體系”。

作為“博物館之城的實踐舉例”,北京、西安、南京、佛山四座城市體現出我國現階段重點發展以歷史文化名城、古都類型的博物館之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它們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西安抓住“天然歷史博物館”的城市特質,按照“兩軸一帶、四心六區”的規劃布局,釋放文化遺產資源優勢,打造中華文化標識;南京從“古都資源”人文地理元素、“通江達?!弊匀坏乩碓貎煞矫娉霭l,實行“三項發展計劃”以及“五個專項工程”,實現博物館發展的“開源”與“拓流”;佛山以“嶺南文化”、“非遺之鄉”促進文化導向,以“兩核、兩軸、一帶、多群”為總體結構,以“嶺南文化活態展示城”、“佛山制造創新博覽城”、“鄉村振興全域體驗城”為最終目標;而北京作為此次研究的主體,按照“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在兩個百年交匯期的背景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神,落實“十四五”規劃及博物館改革的指導意見,形成以“頂層設計”、“空間布局”、“發展質量”、“完善服務”、“融合發展”五方面為主的評價體系,引領博物館之城建設在我國的發展走向成熟。

2022 年8 月24 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 屆ICOM 大會上,通過了新的博物館定義,更加強調開放包容、深入公眾以及可持續的社會價值??梢哉f,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有著開放包容的姿態、深入公眾的形式,在兩個百年交匯期的重要時期,博物館之城作為一種時代產物,迎來了最成熟的時機,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可持續的社會價值。李晨、耿坤兩位老師以研究論文的體例作為本書的調性,采用高度貼近時政的語言,將博物館之城目前的時代先機深入細致地刻畫出來,使得本書能夠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受眾人群,包括:高校師生、政府工作者、博物館相關研究人員(理論與實務兩種不同方向的人均能在本書中有所收獲),也利于這一問題的大眾普及,極大地促進了不同人群對這一問題作出更加綜合性的探討,讓大家一齊努力,激發新時代博物館的力量!

書 名:《博物館之城:城市文化更新的前沿探索》

作 者:李 晨 耿 坤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年8 月

猜你喜歡
博物館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館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誰遠誰近?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