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勞動者形象:基于 NVivo軟件的質性文本分析

2022-11-15 08:29黃格格錢貞熹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學段勞動者勞動

黃格格,錢貞熹

(1.中南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湖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要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培育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教育作為“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培育勞動價值觀、完善勞動品質的重要育人價值。語文教材是塑造勞動者形象、體現社會主流文化與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影響受教育者如何理解勞動。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對勞動的理解較為淺薄,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和接受教材文本中的勞動者形象,進而影響個體勞動觀念、職業取向等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

當前,學界對教材中勞動者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材中某一類勞動者進行數量統計分析。如有學者從傳播學視角,從形式和內容兩個維度對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政治、歷史3科教材中的“農民形象”進行了統計分析[1]。二是不同版本教材間勞動人物對比分析。如有學者對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中小學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工匠人物及其工匠精神進行了文本分析[2];有學者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勞動人物的內外特征及教育價值進行了探討[3]。綜上所述,現有對于教材中勞動者形象的整體性研究數量偏少,且集中在對人教版、北師大版教材中某一特定勞動者形象的研究,鮮有對小學階段或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勞動者形象進行的整體研究。

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開始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以下簡稱“部編版語文教材”),2019年部編版教材覆蓋小學、初中所有年級,2022年部編版教材將覆蓋全國各省。鑒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廣泛使用,以及我國勞動教育如火如荼地開展,研究該套教材勞動者形象選編情況就顯得非常必要。本文將現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共十二冊)作為研究對象,圍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勞動者形象的選編和塑造是怎樣的?主要呈現出哪些類型和特質?”等問題開展研究。本文利用NVivo 11.0軟件對勞動者選文數量、呈現方式、社會特征和形象特質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揭示現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勞動者形象呈現的特征及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設計

(一)文本選擇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工具。教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來源,同時也承擔著引導學生認識世界、提升知識水平的重要功能。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 規劃,有機滲透”[4],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其中,重視培養兒童的人文精神與勞動品質。語言文字傳遞的勞動 價值意蘊將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和勞動旨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至六年級共12冊教材作為研究對象,利用Nvivo 11.0軟件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文本進行質性分析,挖掘潛藏于教材中的勞動者形象的相關信息。

為系統梳理分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勞動者形象,事先對“勞動者”與“勞動者形象”的概念進行界定。勞動者,從字面意義可理解為“勞動的人”;法律上指達到法定年齡從事勞動并取得勞動報酬的自然人;哲學上指參加勞動并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生活主要來源的人。雖然不同學科對勞動者的定義不同,但都強調勞動者從事著生活、生產、服務等勞動內容,通過實際參與勞動來獲得收入。本文將從事和改進農、林、牧、漁業的勞動者,工業生產、建筑、交通運輸等部門的工人,以消耗腦力勞動為主的科學家、藥學家、工程師、教師、醫務工作者和保家衛國的軍人等都視作勞動者。勞動者在長期的勞動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形象就叫作“勞動者形象”,這種形象的形成與勞動者所從事的勞動職業類型相關,還與其從事的勞動實踐活動內容、方式,以及創造的勞動價值相關[3]。

(二)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讀者呈現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與質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教材文本進行分析。美國社會學家貝雷爾森(Berelson)認為,“內容分析法是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地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內容分析的維度可分為‘如何說’與‘說什么’,前者包含對象、特性、主人公、權威、起源等內容;后者包括溝通類型、旁白形式、感情強度等內容?!盵5]結合貝雷爾森的觀點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本研究擬定了如下分析維度(見圖1):勞動者形象選文數量分析、勞動者形象的教材呈現對比、勞動者形象的社會特征對比和勞動者形象特質對比。

圖1 研究分析框架

NVivo 11.0是一款質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軟件,有有效分析諸如文字、圖片、錄音等多種不同類型數據的強大功能,本文使用NVivo軟件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相關文本進行數據處理和編碼。遵循伍多·庫卡茨(Udo Kuckartz)提出的質性文本分析的一般過程[6],以研究問題為核心,依照“閱讀和詮釋文本—構建類目(分類維度)—編碼文本片段—分析—呈現結果”的流程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文本分析。

二、統計結果與分析

借助NVivo 11.0分析軟件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相關文本進行數據處理,按照開放式編碼和主軸式編碼的方式建立編碼和類屬,設置3個核心編碼,9個樹狀節點,得出425個參考點(見表1)。

表1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勞動者形象核心編碼、節點編碼和參考點數表

(一)勞動者形象的選文數量統計分析

經過精讀教材,共篩選出42篇涉及勞動者形象的課文和閱讀材料,相關文本展現出了47個勞動者形象。以二年級課文為例,呈現了部分所涉勞動者形象的相關篇目(見表2)。在一至六年級的12冊教材中,包含勞動者形象的課文數量是有差別的,其中,一年級2篇,二年級11篇,三年級4篇,四年級6篇,五年級9篇,六年級10篇。根據數量統計可以看出,每個年級教材中都安排了涉及勞動者形象的課文,足以體現教材編寫者對勞動者形象塑造的重視程度。

表2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勞動者形象”相關篇目統計表(以二年級為例)

從學段分布來看,第三學段包含勞動者形象的篇目最多,第一學段次之,第二學段相對最少。第一學段新生剛入學,對事物充滿好奇,該學段勞動教育的重點是進行勞動意識啟蒙,從日常生活勞動入手,讓小朋友們知道人人都要勞動的觀念。二年級包含勞動人物形象的課文內容相對而言較具象,貼近當代學生的生活實際。二年級的相關文本以“老師”“農民”等生活中常見的典型人物角色為主,課文短小精悍,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如一年級上冊的《憫農》(其二)和二年級上冊的《葡萄溝》,都是以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廣為流傳的詩歌等為體裁,描繪了一個個典型的、善良淳樸的農民形象。第二學段有10篇課文包含勞動者形象,其中包括《手術臺就是陣地》里的白求恩醫生、《諾曼底號遇難記》里的哈爾威船長等。五、六年級涉及勞動者形象的課文數量最多,文章的體裁也逐漸豐富,涉及詩歌、記敘文等。第三學段的學生具備了更強的理解能力與語文素養,能夠較為深入地分析不同職業的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性格品質。這一學段旨在幫助高年級學生形成勞動習慣與勞動價值觀。如《三黑和土地》以直白質樸的現代詩歌贊美勤勞的農民對于土地的熱愛,《刷子李》中描寫的粉刷匠技藝精湛、兢兢業業。五、六年級的課文呈現了多種社會職業的人物角色,如“軍人”“工匠(粉刷匠)”“科學家”等,讓小學生從不同職業、身份的勞動者身上感悟勞動品質,形成勞動價值觀。

(二)勞動者形象的教材呈現統計分析

勞動者形象的呈現維度包含角色地位、呈現方式與情感傾向三個樹狀節點(見表3)。關于課文中主角的確定,在對教材文本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之上,以該角色是否在課文標題中體現、課文主旨是否與此角色密切相關來區分課文的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教材中勞動者形象的角色呈現方式以是否附帶“文字”或“圖片”進行判別;情感傾向包括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

表3 勞動者形象的教材呈現編碼結果

在角色地位上,勞動者多以主角出現在課文中。在目前12冊教材中,有44位勞動者以主角形式出現,只有3位勞動者以配角的形式出現。如一年級上冊《憫農》(其二)以農民為主角,描寫了農民不畏炎熱仍在田間勞作的景象,生動展現了農民不怕嚴寒酷暑、風吹日曬,始終辛苦勞作的生活狀況。

在呈現方式上,課文以“文字”及“圖文結合”的方式刻畫勞動者。部分課文中有描繪勞動者的插圖,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生動呈現了20個勞動者進行勞作的畫面。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現了27位勞動者,如六年級上冊《三黑和土地》一篇中,“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流露出農民對于重獲土地的喜悅,刻畫了典型的淳樸農民形象。

教材選文中的正面角色一般指作品中具有美好道德品質的、符合時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被人們肯定的人物,傳遞著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教材選用的反面人物是希望通過反面本身使讀者產生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研究顯示,在37篇課文中,有42位勞動者持正向情感,課文表達的是對勞動者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如五年級下冊中的《軍神》描述了劉伯承在戰爭中受傷后接受治療的故事,展現了軍人劉伯承的堅毅勇敢和威武不屈的精神。同時,課文中還有德國醫生沃克,通過對沃克的神態、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呈現出一個睿智沉穩、認真負責的醫生形象,側面突出了劉伯承的堅強意志。作者對主角劉伯承及配角沃克均持正向情感,在教材中插入沃克給劉伯承治療的圖畫,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形象地呈現了兩位勞動者。但是,有5篇課文展現了5個持負向情感價值的勞動者,如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的《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三年級下冊《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和《守株待兔》。呈負向情感的課文都設置于第一、二學段,希望學生在低年段時能夠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勞動者形象的社會特征統計分析

主要從勞動者的性別、國別、時代與職業對勞動者形象的社會特征進行統計。在確定勞動者社會特征時,遵從和貼近真實的課文內容,選擇最符合課文主旨的方式進行統計編碼(見表4)。

在性別刻畫上,在42篇包含勞動者形象的課文中,男性遠遠多于女性,出現男性的課文有38篇,女性只有4篇。這與中國傳統觀念相似,將男性當作力量的象征,認為男性具有更顯著的勞動者特征,如四年級上冊的《扁鵲治病》、二年級上冊的《大禹治水》都是男性主人公。在國別中,勞動者形象呈現的中國人遠遠多于外國人,且大部分勞動者生活在現代,如五年級下冊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以一名中國車夫為主角,六年級上冊的《窮人》以俄國漁夫西蒙為主角。

從表1可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共出現了19種職業的勞動者,其中出現最多次數的職業依次為農民、工人、科學家、軍事家、醫生、軍人和教師(表4節選了出現次數最多的前7種職業)。例如,二年級下冊《憫農》(其一),刻畫了辛苦勞作的中國古代農民形象,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四年級下冊《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歌頌了我國杰出的科學家錢學森淡泊名利,不顧生命危險,一心想回國為祖國做貢獻的高尚品德。課文通過展現多種職業的勞動,幫助學生了解生產生活實際。

表4 勞動者形象的社會特征編碼結果

(四)勞動者形象特質統計分析

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塑造的勞動者形象的性格、品行特征和具體事例等進行分析?;诮滩奈谋?,剖析文章主旨,對設計描繪人物個性特征的詞語、句子進行解讀,直接或間接提煉描述勞動者形象特征、性格品質的詞匯或關鍵語句,再進行編碼,提煉勞動者形象特質(見表5)。

表5 勞動者形象特質編碼結果

勞動者形象分為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每個勞動者可能同時具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形象類型。如四年級下冊《祖國,我終于回來了》,講述了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放棄美國優渥的工作毅然歸國報效祖國的事跡。文章既展現了錢學森在專業上所獲得的巨大成就,更突出贊揚了其淡泊名利、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因此,對于此勞動者,在正面形象的“堅韌勇敢”“睿智沉穩”“無私奉獻”和“認真負責”等節點上各編碼一次。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勞動者多為正面形象。根據文本內容,將正面形象分為堅韌勇敢、勤勞刻苦、睿智沉穩、無私奉獻、善良淳樸和認真負責6類特質。如在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中,禹帶領民眾治理洪水,與自然災害進行斗爭,最終使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大禹治水的精神是可貴的,課文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歌頌了勞動者吃苦耐勞、堅韌勇敢的品質;在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中,蔡倫勤勞刻苦改進造紙術,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三年級上冊《手術臺就是陣地》中,白求恩醫生做手術時沉穩淡定;在六年級上冊《橋》中,老漢作為老共產黨員無私奉獻、敢為人先,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村民,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用血肉之軀筑起了生還橋梁;二年級上冊的《葡萄溝》刻畫了一個個熱情好客、勤勞善良的維吾爾族老鄉;五年級下冊的《刷子李》展示了平凡工人對待工作的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茍的態度。

在5個負面形象勞動者中,有4個勞動者的職業是農民,1個是裁縫。本文將負面形象分為愚昧固執、不勞而獲、敷衍拖延和急功近利4類特質。如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中的主人公不懂變通、頑固愚昧;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中的農民期望不勞而獲;三年級下冊《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中的裁縫敷衍拖拉;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亡羊補牢》《揠苗助長》)中的農民急功近利。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反面勞動者形象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從個體事例中認識人性的弱點與缺陷,引以為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教材中出現的這5個反面人物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幫助學生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教師展開教學活動。

三、結論與討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刻畫了數量較多的勞動者形象,體現了語文教材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同時選文內容價值導向明確,弘揚了積極向上的勞動價值觀。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勞動者形象的呈現特點和問題

依據勞動者形象選文數量、勞動者形象的教材呈現、勞動者形象的社會特征、勞動者形象的特質這四個維度,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勞動者形象的塑造存在以下特點。

1.勞動者形象篇目總體數量較多,但在各學段的分布還不夠均衡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共刻畫了47個勞動者形象,涉及42篇文本,篇目總體數量較多,但在各學段分布不夠均衡。在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第三學段中,分別有13篇、10篇、19篇課文刻畫了勞動者形象,每個學段都設置了包含勞動者形象的課文,足以看出教材編寫者重視勞動價值觀的呈現。

學段編排體現了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各學段勞動教育目標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第一學段的學生剛入學,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處于直觀、具象、形象的思維階段。因此,這一階段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意識啟蒙,從日常生活勞動入手,讓小朋友們知道人人都要勞動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與勞動興趣。在課文設計上,選編的13篇課文通過“圖文結合”或詩歌、故事等方式,展現了直觀的勞動者形象,有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勞動人物和勞動觀念的理解。第二學段的三四年級是塑造學生勞動習慣和勞動態度的重要時期。該學段共選編了10篇體現勞動者形象的課文,以黃繼光、蔡倫、白求恩、梅蘭芳等可歌可泣、品格鮮明的勞動人物為代表,展現了勤勞刻苦和堅韌勇敢、睿智沉穩等正面勞動者形象特質,引導此階段的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增強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敬佩之情。第三學段是高年級學生建立人生態度、發展自我意識的關鍵階段。該學段共選編了19篇課文,刻畫了如軍人、科學家、粉刷匠等不同職業的勞動者形象,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擇業觀,錘煉勞動品格??傮w而言,各學段的勞動教育目標呈現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勾勒出小學生勞動能力發展的基本脈絡。

但是,從各學段選編數量來看,包含勞動者形象的選文在各學段分布還不夠均衡。第三學段的數量最多,第一學段次之,第二學段最少,呈現中間低兩邊高的“倒V”分布樣態。勞動教育作為“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從小抓起、持續滲透,以此不斷增強小學生的勞動認同感,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第二學段勞動者形象選文相對較少。而在小學階段,三四年級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影響價值觀的最好時期[7]。如果適當增加第二學段的勞動者形象選文篇目,會增強勞動教育滲透承上啟下、相互銜接的效果。

2.突出正面勞動者形象,但性別塑造差異顯著、職業選擇刻板化

整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共刻畫了42個正面勞動者形象、5個負面勞動者形象,正面角色數量遠遠大于負面角色數量??坍嬋绱吮姸嗟恼鎰趧诱咝蜗笳且陨鐣髁鲀r值標準為導向,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勞動價值觀,踐行勞動教育最核心、最本質的價值目標;培育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勞動熱情,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8]。

語文教材體現了社會主流文化與價值觀念,是進行勞動價值觀滲透的重要載體。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塑造的勞動者形象向學生傳遞了堅韌勇敢、勤勞刻苦、睿智沉穩、無私奉獻、善良淳樸和認真負責等美好勞動品質。如二年級上冊的《大禹治水》刻畫了一個不畏艱難險阻、勇于與自然搏斗、十三年如一日的勞動硬漢,大禹傳遞著堅韌勇敢、善良淳樸、無私奉獻等美好品德。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展現了蔡倫的卓越智慧,他樂于鉆研和探索,不斷改進造紙術,為后世造就寶貴財富。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中的粉刷匠作為普通平凡的工匠,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在平凡工作中練就超凡技藝。不同職業的勞動者都能夠發揮勞動價值,無論是刷子李這樣的普通工匠,還是發明家蔡倫,都是值得尊敬的勞動者,符合今天倡導的“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

不足之處在于勞動者形象性別塑造差異顯著,勞動者職業刻畫略顯刻板化,第一,勞動者性別塑造差異顯著,男性角色顯著多于女性角色。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刻畫了43個男性勞動者,女性勞動者只有4個,這與男性在社會生活中的性別角色息息相關。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認為男性是主要的勞動代表,是剛強、勇敢、有責任感的代表,女性則表現出溫柔、有依賴性;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被定位為“養家糊口”的供養者,也就是家庭或社會的主要勞動力,而女性則多以家庭為中心,活動于家庭或私人領域[9],以“母親”“家庭主婦”的形式出現。第二,統計出的19種職業的勞動者所從事的社會職業多以農民、工人為主,職業類型略顯刻板化。缺乏比如“快遞員”“互聯網從業者員”等現代化職業,不太符合現代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

(二)勞動者形象融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策略

教材對學生道德觀的影響是深層的,能夠進入到學生的無意識之中[10],對勞動者形象的勾勒會影響學生勞動意識的塑造與勞動職業選擇。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于勞動者形象的選編與塑造還有待完善,針對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科學編排,優化勞動者形象在教材中的整體和學段布局

小學生的邏輯能力、概括能力、抽象思維等都在不斷發展,具備階段性特點。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11],在此階段學生的勞動觀逐漸樹立起來。因此,教材文章的選取和編排應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生活經驗。

首先,優化勞動者形象的學段分布,適量增加第二學段的選編數量,使三個學段相互銜接、分布協調。課文編排在整體與學段分布上應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突出選文分布的階段性特點。一方面,要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抓住第二學段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適當增加和優化選編內容。其次,各冊教材設置課后資料袋以拓展勞動教育素材,不同學段橫向拓寬勞動知識的覆蓋面,縱向提高知識的層次性與深刻性。在課后資料袋中可以呈現體現勞動精神、勞動人物的視頻鏈接、書籍推薦、圖片等,如在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課后呈現CCTV《大國工匠》紀錄片鏈接、《焦裕祿》專著等。呈現兼及古今中外多樣的勞動教育素材的方式,不僅能夯實教學內容,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能夠更加靈活地組織教學,使學生感受多元的勞動職業和勞動者形象,加深學生對勞動者形象與勞動精神的理解。學生在領略豐富的課后資料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感受勞動者的美好個性品質,提升個人道德情操與審美情趣,樹立遠大勞動志向;另一方面,能夠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素養,積累作文素材,更好地適應大語文教學。靈活多樣的教育載體可為強化勞動教育補充途徑。

2.適當增加女性勞動者形象,豐富和完善勞動者的職業類別

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教育,課程是最有效的途徑,而課程又主要由教材來體現[12]。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應體現多元性、包容性、平等性,兼顧不同職業、性別的勞動者形象,客觀對待性別差異和職業差異。

傳統性別文化的滲透使得主流語文教材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性別形象刻板化和性別角色塑造的偏差[13]。男性與女性的社會分工有所不同,受到此客觀現實的影響,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了男性勞動者遠多于女性勞動者的情況。因此本文提出,在性別呈現上,突出女性作為新時代不可缺少的勞動力量,適當增加女性勞動者形象,尤其是杰出的女性人物。呈現杰出的女性人物能夠豐富學生對女性群體的認知,意識到勞動不分性別、年齡,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如“推動婦女解放運動的秋瑾”“偉大的愛國主義戰士——宋慶齡”“中國醫學圣母——林巧稚”“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女航天員王亞平”等杰出女性在各自工作崗位上辛勤奮斗,創造勞動價值。學生在學習勞動模范人物事跡的過程中受到熏陶與感化,并產生對勞動職業、勞動群體的敬重之心,樹立勞動志向。

豐富和完善勞動者的職業類別,幫助學生形成多樣勞動職業構想。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勞動者所從事的社會職業多以農民、工人、教師為主,略顯刻板化。因此,在勞動者的職業身份選擇上,改變勞動者職業集中于農民、工人的單一現狀,增加多樣化的現代從業者,不局限于農、林、牧、漁、運輸、生產等職業類型,可呈現一些物流、互聯網等貼近當代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職業形象,彰顯時代特征。引領學生從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勞動中生發出尊重勞動之感,使學生逐漸形成切合自身實際的勞動職業構想。

總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是實施勞動教育、培育勞動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教材應科學編排,優化勞動者形象的呈現方式,不斷充實和完善勞動者形象的塑造,發揮語文學科在勞動教育中的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學段勞動者勞動
致敬勞動者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勞動者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致敬最美勞動者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積累真素材 表達真情感 彰顯真性情——第三學段作文指導教學策略探索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在云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