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課、PBL與SP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口腔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022-11-15 11:55侖,劉奕,倪妮,張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22年8期
關鍵詞:實驗組病人滿意度

朱 侖,劉 奕,倪 妮,張 霞

(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2)

信息化時代,將互聯網的便利條件應用于本科生的教育教學當中,可以使得學生即便身處各地,也可以同時進行知識學習。然而,如何將網絡教學的培養方式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使學生在屏幕前能高效地參與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真正地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臨床實踐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由此,我們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條件,在網課教學的基礎之上,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SP(standardized patients) 對在我院實習的護理學生進行相關的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培訓,并通過相應的評價手段,評價“網課、PBL、SP”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口腔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我院護理學學生120名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向每位學生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取得學生的同意后,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各60名,實驗組隨機分為6個亞組,每個亞組的教學方式為網課、PBL與SP相結合教學方式;對照組的教學方式為利用網課進行傳統教學。本次研究所有學生在性別、智商、學習能力方面均無差異(P>0.05)。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教學時間為2020年3月至6月,共計4個月的時間。對照組的教學方式為授課教師利用網絡教學的方式,根據學院的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利用PPT對學生進行不同疾病的診療與護理相關知識的講授;實驗組的教學方式為:根據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針對不同的疾病,在每一亞組中由1名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扮演SP病人,學生針對該SP的情況,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由每一個亞組中的不同學生針對“病史采集、應采取的輔助檢查、診斷及相應的治療與護理措施”等不同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發言,同時針對該SP所代表的疾病,由學生對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鑒別診斷、并發癥以及相應治療與護理措施的適應癥與禁忌癥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由授課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相應的指正與點評。利用網絡形式進行考核,充分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與技能操作能力;針對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教學模式滿意度采用網絡不記名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

(三)評價指標。

本次研究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以及課程滿意度調查采用網絡調查的形式,120名學生全部參與調查,調查有效,理論考核采用網絡答題的形式,考試途中不允許切換其他頁面并采用視頻監考,技能考核采用視頻交流的形式,由專家評分。

1.理論知識與技能考核。滿分百分制,其中理論考核50分,采用網絡答題,主要針對本次學習的基礎知識進行考核;技能考核50分,采用視頻考核,由學生以視頻形式進行敘述,學院護理教授評分,取各位教授的平均分為最終得分。兩部分得分總和為每組各學生的最終得分。

2.學生綜合素質與滿意度調查。針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對本次教學模式的滿意度,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采用10分制的形式(明顯提高10分,較多提高8分,提高6分,較少提高4分,沒有提高2分;非常滿意10分,很滿意8分,滿意6分,一般4分,不滿意2分)進行調查統計。

(四)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實驗組學生相比于對照組,在個人綜合素質表現上,包括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P<0.05),學生對于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實驗組內的6個亞組之間的比較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學生綜合素質評分及滿意度調查結果(分,

在理論與技能考核上,實驗組學生在理論考核成績與技能操作考核成績上均優于對照(P<0.05)(見表2);實驗組內的6個亞組之間的比較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分,

三、討 論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信息化、數字化的高科技產物逐漸地滲透到高校的教育教學中,曾有研究發現,接近100%的國內高校已經在利用數字化的教學平臺,個別學校已經開始利用開源的教育平臺[1]。同時,通過查閱《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現,采用網絡教學的培養方式在我國雖然較國外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國參與網絡教育的用戶已經超過2億人。因此,在全民參與網絡教育的大背景下,開展網絡教學是大勢所趨。然而,每一位學生的自律性、參與網絡學習的積極性都是參差不齊的,如何保證每一位學生在獨自面對電腦亦或是手機屏幕時,能夠全程高度集中地參與到網絡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網絡教學中學到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同時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是現在網絡教育大背景下值得深入研究的內容。

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改變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掌握度及對教育教學的滿意度,國外的醫學教育者率先創新性地提出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眾多的研究也表明,PBL的教學方式在醫學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3]。自50年前出現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概念以來,SP病人在本科學生醫學教育、醫學專業技能考核等不同的場景中出現的頻率逐年升高,在保證SP病人培訓質量的前提下,利用SP病人進行教學與考核的方式,對于提高教育質量,節約教育成本的確有很大的幫助[4-6]。

我們在追求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開課前,對學院的教師進行標準化、系統化的培訓并于培訓結束后對參與教學的教師進行相關考核,每位教師在教學能力與水平方面大致相同,沒有明顯差異。開課時,扮演SP病人的教師準確表現病人的實際臨床問題并敘述相關輔助檢查結果,之后授課教師利用“騰訊會議”軟件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在實驗組內開展PBL教學。通過對照發現,網絡教學、PBL與SP病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使學生在屏幕前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并提高了學生的考核成績,學生對于臨床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也大有提高。同時,實驗組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滿意度也有較大的提高。

通過利用網絡、PBL教學與SP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確實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性作用。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思考。首先,教育教學不同于考試考核,對于SP病人扮演者的選擇要充分評價其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于疾病癥狀體征的描述表達能力,我們選擇的SP病人對于初學者掌握相關的知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即便是符合納入標準的SP病人的扮演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財力進行標準化的培訓,充分地保證其在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其次,每一場PBL的教學都需要1名出色的“主持人”(即授課教師)來完成本場PBL的教學,這對授課教師的要求較常規的教學方式要嚴格很多。PBL教學方式是學生在課堂內講述自己的觀點進而引出相關的知識點,不可否認,學生通過課前的獨立查閱資料到課堂的發言,綜合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通過不同學生的不同發言引出的知識點,不具備系統性、完整性,這就更需要1名培訓合格的“主持人”最后進行相應的系統性總結。

總而言之,我們應克服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同時利用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提高護理學生的各項成績與能力。

猜你喜歡
實驗組病人滿意度
BRA V600E 抗體的幾種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方法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情況比較*
誰是病人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BiPAP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趣味 “課課練”對城鎮小學四年級肥胖男生的體重和BMI的影響
病人膏育
還能活多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