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全面提升
——論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2022-11-20 01:59李桂芬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練習題分層作業

李桂芬

(河北省邢臺市逸夫小學 河北 邢臺 054001)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部提倡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之間肯定存在個體差異性,老師針對學生只運用一種教學方法,致使教學目標最終難以實現。隨著分層教學的不斷普及,老師可以將此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兼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體差異,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和效率。

1.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進行分層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老師都是運用一種教學方法或者方案進行小學課堂教學,根本就不利于好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無法突破自我挑戰新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無法幫助一般的學生更上一層樓,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合理的教學方式需要兼顧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分層教學方式的開展可以從課堂提問入手,讓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和探究。

比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教學中,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就可以運用課堂提問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在問題的設置上一定要進行分層,將簡單的問題教給班級弱的學生,在教學開始之前老師需要進行教學問題的設置:針對語文基礎好的學生以開放性或者思維性的問題,引發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逐漸的擴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針對語文基礎中等的學生以教學內容為主,提出針對性的問題,通過思考的形式幫其鞏固課堂的教學;針對語文基礎一般的學生,以基礎性的問題,幫其有效的鞏固語文知識。這種針對性的提問形式,有效的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分層教學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并在實施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不斷的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以科學的方式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此外,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及時的觀察學生,搜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通過分析整理的形式。進行教學路徑的創新,逐漸的構建高質量的語文教學課堂。比如:你心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后面的問題老師需要層層遞進,引領學生想象小蝌蚪找媽媽都會發生什么事情,然后帶領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朗讀,接下來問題不計要層層遞進,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性。比如:(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都有那些變化;(2)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那些動物;(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讓學生帶領著這些問題進行自學,然后在課堂的回答中,老師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的機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在這種探究式學習中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談論,讓小組中優秀的學生帶領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共同進步,通過有效的交流讓探究式的問題變得逐漸透明化[1]。

2.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分層

在結束一課教學內容之后,老師必定會預留相應的作業進行知識的鞏固。傳統作業的預留,根本沒有考慮學生自身的認知情況和學習能力,沒有進行作業內容的分層,導致學生的錯誤率和抄寫的想象逐漸嚴重,根本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語文老師在作業布置的情況上,需要將作業的難度進行分層,一方面是基礎知識的作業,另外一方面是探究式的作業,學生可以自行進行選擇,讓作業達到最終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逐漸的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學完《樹之歌》后,本節課的課后作業布置上,進行分層的訓練,第一部分的作業就是基礎性的作業,比如本節課需要學會的字以及拼音;第二層的作業就是鞏固性或者綜合性的作業,比如:解釋文章中重點詞語的意思,運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作業層次,幫助自身能力的提升。

3.方法指導上進行分層

小學語文老師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外,在課堂之外老師也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語文的學習。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指導。針對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一般都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態度不端或者學習方法不對導致的學習效率不高,在對這類學生進行指導時一定要引導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逐漸的培養學生愛上語文。在針對學習能力好的學生時,老師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自主的知識探究,也可以教授學生更好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幫助這類型的學生擴寬學習語文的視野。

比如:在輔導學生進行《我來編童話》寫作中,學生剛剛接觸寫作,對寫作沒有半分的興趣,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結合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讓學生閱讀一些想象力的文章,告訴學生不要將自己的思維模式框在一個地方,一定要打開自己的思維進行的想象,將自己想象中的情景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告知學生寫作其實就是很好的一種形式。當學生的寫作文成之后,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共同進步即可。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老師要盡可能的多教給學生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熟練的進行運用[2]。

4.評價進行科學分層

一名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還在在學生的評價上進行分層。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學習效果,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所以,語文老師要將傳統的教學評講進行改革,全名的考慮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一些學習好的學生,老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主動的探索知識,多尋找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進行解答,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一些中等層面的學生,老師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努力,只有辛苦的付出和努力,最終才可以有所收獲,鼓勵這類的學生可以多做一些延伸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對于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老師就需要給予這類學生更多的關愛,讓這類的學生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老師還可以從旁啟發學生,讓學生也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日積月累下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在自己的領域收獲成功的喜悅,學習能力也在逐漸的增強。

比如: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首先老師讓學生閱讀整篇的文章,然后根據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學習的任務。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老師讓這類型的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的順序;針對成績中等的學生,老師讓這類的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針對成績差的學生,老師就讓這類的學生,找出水泥道上為什么鋪滿金色的巴掌。學生帶著老師布置的作業進行自主的學習,當學生找到到答案之后,老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進行不同的點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及學習到了知識,也鼓勵學生更加努力進行學習[3]。

5.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分層

為了讓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語文老師在教學目標制定的時候,就需要從傳統的授課中抽離出來,改變目前統一教學目標的現狀。針對班中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在短時間內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發展。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滿足教學的最低標準;第二層就是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第三層就是在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加深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老師在多層次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鼓勵班級中的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或者小組學習的形式完成最終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中,老師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正確流利的閱讀文章,學會認識文章中的字詞;第二層可以說出這是一篇什么類型的文章,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信息;第三層是讓學生在掌握第二層的基礎上,仿寫一篇類似的文章,文章的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道理,也要是童話故事的類型,內容的續寫學生可以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在小組中進行談論,最終一步一步的完成教學目標。

6.以學定教,讓所有學生有收獲

小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智力差距,老師推行教學層次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取長補短,充分的發揮出自己學習方面的特征,以此獲得知識。首先,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老師一定要清楚的了解班級中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知識基礎,將此作為開展分層教學的依據,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優秀、一般、較差三個不同的層次。然后在這個層次上開展語文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任務單。當學生完成任務單時,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可以突破自我,向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前進。比如:在教學《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時,老師首先讓學生針對這篇文章進行自學,在學習的過程中設計出相應任務單。然后,老師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任務單,將小組內所有的任務單進行總結,將相同的問題進行融合,在開展有效的談論。在談論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其他的學生會的想法,將有用的觀點進行吸收和內化,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思維。當小學談論結束之后,小組內的同學將自己小組中的任務清單和最終的答案進行闡述。老師和其余小組的學生進行有效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老師針對學生好的想法和思路進行鼓勵,針對學生一般或者錯誤的想法,可以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幫助學生更快的進步,并且通過這節課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今后的學習制定一個更高的學習目標,有目標學生就會有動力,就知道自己應該朝著什么方向更好的提升自己[4]。

7.因材施教,進行分層備課

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首要的前提就是需要在課前進行分層備課。老師不僅要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點內容,也要把握好班級中的“人才”,全面地調查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及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情況等,這些都是需要語文老師提前做好準備的。在備課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角色,以學生為備課的主體,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也要保障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還要創建有趣的課堂氛圍,這些都是老師上好一堂課的重點。

比如:在教學《琥珀》中,就要廢除傳統的教學“路線”。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勇敢的進行提問,將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達出來。無論是對還是錯的,我們要的就是一個活潑生動的課堂,學生在這個課堂中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即便學生說錯了也沒關注,老師也要耐心引導學生到正確的方向上。所以,備課需要老師充分考慮到每一個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讓學生的創造力進行的釋放。

8.教學中進行分層互動

小學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科目,需要老師加上學生不斷的進行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由于年級的原因通常對抽象性的教學內容比較感興趣,一般很快的接受這部分的知識。老師應該在語文課堂中多觀察學生的反應,注重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明確的提出在課堂中,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所以,在語文課堂中,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的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交流。

比如:在進行《天窗》這節課時,老師可以在基礎的分層教學下,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天窗的美好。在學生基礎了解之后,老師在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對本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課堂的互動中老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反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下看待問題,在互動交流中深入的學習本節課的內容。

9.課堂練習設計進行分層

小學生的水平有高有低,練習題的形式也要進行詳細的分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針對性的進行練習,才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就可以將練習題的形式分成兩個層次:第一種層次就是基礎性的練習題,這個是鞏固知識的過程,比如:拼音的練習、組詞的練習或者根據課本進行內容填空。第二種層次的練習就是綜合性的練習題,這種練習題需要具備一定的難度。實際上,這種練習題對學生本身來說具備一定的挑戰性,是為了有效的提升學生。

比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中,老師在課堂上布置兩種練習題供學生進行選擇,一種練習題是運用鈍、凌、僅、繪、噸、敏、捷進行組詞,并且要加上拼音;第二種的練習題是做課內外閱讀理解,或者是給文章的重點詞句進行解釋。學生在課上解決這些練習題,可以通過手中的字典或者查詢資料進行解答,如果遇到實在無法解答的問題,老師就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談論,將最終的談論的答案在課堂上闡述,全班的學生進行點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造各種獨立思考和協同合作學習的機會。從教學模式、課后作業、教學評價等方面著手分層,就是為了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中,將學生真正的潛能發揮出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品嘗到收獲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知識面以及獨立性。

猜你喜歡
練習題分層作業
基于分層教學下的高中數學“讓學”策略
基于分層的FCM算法在醫學圖像分割中的應用
基于分層的FCM算法在醫學圖像分割中的應用
基于“學為中心”的分層作業的設計與思考
作業
一道練習題中的一題多解
條形磁體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