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改作文用“巧”勁

2022-11-20 01:59郭利云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作文老師孩子

郭利云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江南小學 甘肅 隴南 742500)

按照傳統的批改作文方式,教師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學生的作品作出評價,并在規定的區間內給出一個分數,這種批改作文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個人意愿想法,從一個成人的角度,用慣性思維的方式去對待學生作文中的奇思妙想,不能換個角度去體會學生的趣味童真。面對作文的命題,老師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學生作文打分,對于作文中學生對于作文命題看法的不同沒有采納,這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是不利的。學生年紀小,對于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老師要善于從中發現,不能打壓磨滅學生在作文方面的興趣,要適當引導學生的想法,結合學生作文內容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因此,在習作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角色不只是評改人那么簡單,對于學生的作文要從學生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作文題目,想著學生會從哪些角度來寫作文,教學不是培養千篇一律的作文模板,并且作文不是按照模板寫就能寫好的,要用心感受,從心里出發,才能寫出真正讓人共情的作品。

在教學生寫作時,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從事物本身出發,要感受世界、體悟世界,觀察細致才能有東西有材料地運用到寫作中。小學作文大部分還是以描寫自然景色或者描寫一件事物為主,這種作文是要學生感受世界,用心去生活才能在作文中寫出好的感受。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運用詞語將它們寫下來,都是作文的素材。其次,在學生寫作文中,老師也可以參與,適當引導孩子的思路,讓學生產生聯想,讓學生在寫作文時,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路,不是看到作文題目無法下手。最后,改作文環節,老師卻往往丟失這一環,草草地對待,給孩子一個分數就好了,這無疑是讓之前的教學前功盡棄。教師如何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發揮出他們的作用,并且正確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愛上寫作,喜歡寫作[2]。

1.不唯分數論,從作品出發

學生對于自己用心寫出來的作品,是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認可的,按照傳統的作文評改方式,老師不僅累,學生也沒有興趣。何不改變思維,老師不只是把作文批改當成一項教學中的任務,而是一種進入學生內心世界的方式,從學生的寫作中,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小學高年級的作文大多數都是敘事文,老師可以在每一次批改作業后寫下自己看完這篇文章的感想,與學生產生共鳴,同時學生也更清楚地知道,作文是一種可以表達情感與其他人共鳴的方式。對于平常的寫作鍛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擬定一個題目,可以劃出一個籠統的范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從中選擇,形式不拘泥一種,讓學生面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所寫,鍛煉學生寫作能力。老師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推薦學生一些課外閱讀書籍,拓寬孩子的知識面,也可以有意識地命題一些生活中具體的事物,培養學生對世界的觀察性。對于學生而言,讓學生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字告訴老師,老師與他一起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也可以在學生的思維中發現新的角度。

其次評改作文從作文的結果出發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教作文-寫作文-改作文這三個過程是合在一起的,學生的作文從創作到評改這個過程,都需要的到重視。傳統的作文寫作就忽視了教師評改環節,導致學生對作文的寫作興致不高,沒有得到他人的適度認可,會降低學生的寫作熱情。老師教的方法影響學生的寫作,學生寫作的內容影響老師評改作文,老師評改作文的結果會影響孩子下一次的寫作。要從源頭出發,讓孩子有興趣寫作,有詞匯去寫作,而不是寫出來的東西干巴巴的,語句不通,事物描寫不細致、不感人。學生寫作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師改作文時也會興致高很多,把力用對了,老師也輕松了。在學生的教學上,教師也不能只停留在課本,生活也是學生的老師,善于從生活提取作文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語言。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的觀察作業,讓學生去仔細觀察去描寫事物,通過多次對周圍生活環境的描寫素材積累,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有事可寫,有話可說。

比如當給出一個描寫植物生長過程的題目時,有些學生可能都不知道這種植物是如何生長的,長在地上還是樹上,站在陸地還是水里,什么季節開花,什么季節結果。這些都是課本上不會告訴學生的,需要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用心去了解才可以獲得的知識。此時的教師評改這樣的作文是不是就是給一個很低的分數,原因也不告訴學生,顯然是不行的。對于學生不知道的事物,教師要進行引導,用淺顯的方式告訴其中的道理,學生下次見到這種植物就能去觀察,從而作文就會寫得更加細致。

2.激發想象力,不落圭臬

學生在細讀作文后,教師可以在一旁指導學生,從什么角度去看一篇文章,對于一篇文章該有的框架是什么,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知道原來在作文寫作中,要從哪個方面描寫,用什么手法可以把事物或者物品描寫得更加詳細生動。這個過程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到了如何評價一個作品,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而不是面對一篇文章沒有任何自己的思考。老師還可以在寫作前,給出一個場景的設置,對于給出的題目,讓孩子設想在這個環境中該是什么樣子的,或者說某個事物出現的場景是什么樣的,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就能充分發揮在他們這個年紀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些才是教師對學生作文寫作培養最想看到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作文內容。

比如之前有一個實驗,一個班的孩子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另一個班的孩子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結束后老師要求這兩個班的孩子畫出他們心中的白雪公主,結果看動畫片的那個班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是差不多樣子的,另一個聽白雪公主故事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是各種這樣的,每個孩子都有他們心中自己想的白雪公主。學生有了想象力,更能用筆描繪他們頭腦中和對于未知事物的現象,小學生的思維沒有固化,有著許多他們自己的童真,教師可以發揮學生對世界的探知,激發學生的探知精神。

學生的作文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教師也不必過于糾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小學低年級的作文“看圖說話”,學生對于自己看到的畫面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們發現看圖說話其實很簡單,有圖還有主人公說的話,而這就給了學生一個限定的主題,只能圍繞這個方面,為什么不能給出圖畫,讓學生自己串聯其中故事的發展順序與脈絡。圖片的多樣選擇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想象力,運用自己的理解將圖片的線索串聯在一起。教師在改的時候也能從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學生的作品,深入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理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3]。

3.不能停留在紙上,深入學生

教師的教學是不能脫離學生的,要從學生出發,深入了解學生想的是什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想法,教師要與他們進行交流??赡軐τ诶蠋焷碚f交上去的作文只是一張紙,但對于學生來說,每一篇作文的創作都是自己心靈上的表達。語文課程的教學是不同于其他課程的,語文教學具有很大的主觀性,沒有非黑即白的對與錯,任何事物只要說得通都是有道理的。教師在評改作文的時候,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判斷學生的作文就是錯的。對于教師與學生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與學生面談,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如果說學生的想法對于作文題目來說確實是偏離的,教師也可以告訴學生為什么在這個寫作題目中,這樣的寫作思路是不行的。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是一篇文章的思路,從如何去寫到可以怎樣寫的過渡。

再者教師自己批改,學生之間自己交流,這兩種方式不連接起來是不行的,教師要對孩子的作文作出指導,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樣也需要老師對其的肯定。批改作文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次有趣的對話,學生的想法在作文重表達出來,教師的評語就是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批改中,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發掘學生作文中的可取之處,同時也可以指出學生的不足。有些學生寫作基礎比較弱,老師要適當降低一些標準,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采取鼓勵式教育而不是打擊式,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寫得好或者有趣的作文教師也可以展示給同學,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作文不是好才會受到歡迎,如果作文中有學生有趣的想法也可以提出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發自內心地為學生解決問題,不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孩子的錯誤就是一頓痛批。教師要更多地包容學生,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欣賞學生的作品,包容學生的懵懂,讓學生主動去找老師或者同學批改自己的作文[4]。學生才是評改作文中的頭等學習者,教師只是在學生學習作文中的一個推動者,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評改過程中學到技巧和知識。

4.做出改變,多與學生互動

我們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不敢表現自己,害怕舉手發言,也不喜歡讓自己的作文被別人觀看,這是什么原因,一個作品要面對多方面的看法,不斷改進才能呈現出完美的狀態,作文也需要不斷地修改。學生不喜歡自己的作文拿出來被展示的原因有很多,接受批評并不可怕,要在不斷地批評與改進中進步。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的作品寫得不好,不好意思拿出來展示;還有一些孩子認為這是我寫的作文,不知道好不好,拿出來會不會被同學嘲笑。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教師在評改作文時可以改變學生這種心理。教師在改作文時,可以讓評改人這一主體變為學生。要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寫作作品拿出去給別的學生看,讓學生們自己評改,看別人的作品與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樣,別的作文有什么地方值得借鑒,自己的作文差在了哪里。在學生交換改作文后,可以把自己認為好的作品分享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同伴之間的互動也充分調動了主觀能動性。

作文沒有好壞之分,教師評改作文可以不用“分數制度”,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學生寫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不用刻意迎合作文題目的主題,避免作文寫作模板化。在學生眼中有幾個主題尤其好寫,有些故事甚至可以“萬金油”式運用到每一個作文題目中。教師要學生之間評改,讓學生看到別人的寫作手法,相互借鑒相互學習,讓學生有一個榜樣,有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作文先模仿再出新,模仿不是模仿作文的內容,而是模仿作文的構造與手法,有了作文的基本框架,內容就是自己的東西。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作品,認為這個文章有哪些地方還可以繼續改進。當與學生互相評改作文的同時,要避免學生不好意思評改同學之間的作文,草草地看一眼就給出一個高分,或者說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對作文給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怕同學知道影響同學間和諧關系。對于這種評改作文的現象,教師在同學間評改作文的方式時,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提出建議不是要求,對于作文的作者,他也有權利接受或拒絕,還可以采取匿名寫作的方式,不告知是誰的作文,讓學生評改沒有心理負擔。與此同時,一篇作文也可以不同學生之間評改,采納多元意見,讓學生在自己評改作文中體會到作文寫作的方法。除了日常教師布置的寫作內容,學生日常的寫作也可以相互交流,培養學生除了作文寫作之外的其他創作,創立詩詞社或者散文社等都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寫作環境,小型社團之間的內部交流也是學生互評的一種方式。

結語

都說評判作文需要用“巧”勁,這個力要用還要用得巧,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生搬硬套自然是不行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批改作文的方式,參與到學生作文寫作的各個環節當中去,及時為學生解決問題。想要作文評得“巧”,自然別的地方也不能落下,有了方法就需要實踐,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不斷改進。如果作文千篇一律,如何從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呢,教師要接受每個學生在寫作文中對于作文命題不同的看法。就像在主觀性較大的題目中,標準答案都有“言之有理即可”,只要有道理自然就成立。

對于還沒有完全擁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小學學生而言,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很重要,教師就是孩子學習當中的一盞指明燈,告訴學生該如何去走,同時指明燈只是照亮學生前方的路,對于學生該怎么選、怎么學就需要學生自己去摸索。評改作文的目的是讓孩子對作文產生興趣,不是教師要評改學生作文,給學生作文下一個定義。作文是學生的作品,作品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單憑教師一人怎么就能定義一篇作文的好壞。作文跳出作文命題,還是一篇文章,不是一篇作文那么簡單。作文的教學中,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是最重要的,不能讓學生一看見作文就頭疼,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可以從最簡單的寫作出發,素材的記錄是一點一滴從生活從書本上來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至于腦袋空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沒見過。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猜你喜歡
作文老師孩子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老師,節日快樂!
孩子的畫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