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培養

2022-11-20 01:59王永霞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思維能力情境能力

王永霞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漳州 363900)

時代的不斷變化推動了教育的改革,高效的教育是推動我國走向富強的重要手段。目前人們處于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應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從而推動教育的發展。小學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如果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思想道德品質,對學生日后的成長會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對小學教育絕對不能松懈。小學學科中數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邏輯的啟蒙學科,更要重視教學質量。在當前形勢下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突破傳統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為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師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針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滿足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思維具有抽象、概括、綜合性等特點,因此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開發學生智能、落實素質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簡潔明了地表達對事物的認知,而且在大腦中也能形成對事物認知的完整邏輯,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形成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運用于其他課程中,從而在新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相關的邏輯思維,由此在相互影響中不斷提升這一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是較為嚴謹而抽象的學科,學生認識事物應避免完全憑主觀猜想,必須基于一定的理論基礎,客觀認識事物,并且推測合乎情理。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抽象性的學科,在引領學生學習過程中就所產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用嚴謹而科學的態度對這一事物進行深度的解析與認識,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激發和引導學生不斷發展其他能力。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能力等都得到發展,同時,也使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興趣更濃厚,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挖掘自身的其他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認識事物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產生喜悅感、成功感,由此也能促使學生萌發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

2.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和教師積極響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教師的教學思維開始轉變。雖然部分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采用一些全新的教學手段,但是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是因為長期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的教學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就代表一切,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完全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2.2 缺乏創新意識的滲透。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被習題所占領,學生很少會有時間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和剖析,部分教師提出課堂問題以后會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由于長時間缺少思考使得學生的思維會逐漸固化,這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會造成不利影響。

3.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培養方法

3.1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體現“以生本理念”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及空間較少,導致其在學習中不愿主動思考,靜靜等待教師將解題過程與答案呈現到自己眼前,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中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這對其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切實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驅使下,引發學生思考。如設定一個問題,把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其在組內激烈探討等。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有著極大幫助,使其在多重思維的碰撞下積極思考。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階段開展自行探究學習,把教材中的重難點問題總結歸納,并在課堂向教師出示自己的結論,即使結論是錯誤的,教師也要先給予贊賞及肯定,然后再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找出錯誤的原因所在,深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如在學習“比例”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現在家里有20個碗,媽媽讓我和哥哥把這些碗洗干凈,為鼓勵兄弟倆,媽媽決定讓兄弟倆洗完后共分一塊蛋糕,最后我總共洗了15個碗,哥哥只洗了5個,如果這個蛋糕和哥哥平均分,你們認為合理嗎?”此時學生陷入深思,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平均分不公平,應該按照勞動多少的比例分配才科學合理。由此引發學生對“比例”在生活場景中應用的思考。然后,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并自行設計有關該部分知識內容的問題,在組內進行探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其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3.2 合理運用圖形,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所講內容,以學生內心需求及各項發展規律為基準,優化及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成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將圖形納入教學中,作為數學知識傳輸的載體,也可作為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工具”。該種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學成效,學生還能在圖形的輔助下增強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圖形要與所教授內容相匹配,減少教學方式和知識點相沖突的問題。為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教師必須以生本理念教學思想為主導,使其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及自生探究意識。學生在思考及探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就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引導,以此提升學生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圖形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深入理解。教師可先為學生列出這樣一道數學題:“20×56=?”,求出算式的積。這時教師會發現,大部分學生一定會通過列豎式的方法算出結果,雖說用該種方法也能獲得想要的答案,可是計算步驟過于繁雜。接下來,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拓展,教師引導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感覺到,我們用列豎式的方法來求積特別煩瑣,老師這里有一種更便捷的辦法,你們想不想知道?(乘法分配律)”于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三種圖形,利用這三種圖形表示“20×56=?”“△”代表20、“□”代表50、“○”代表6,圖形公式則是:“△×□+△×○=?”。當公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來尋找該圖形算式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以此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及掌握。

3.3 有效提問,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展。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也活潑好動,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能適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邏輯思考,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述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可將感興趣的故事融入乘法運算知識教學中,促進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能和生活具體元素緊密聯系,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能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活動中,積極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4 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踐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教師在為學生講述“小數加法和減法”知識點時,要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讓學生明確算理。通過為學生創設高效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超市購物情境中,通過人物角色模擬幫助學生明確算理,如一支鉛筆1.5元,一塊橡皮0.5元等。情境化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小學生的直觀思維比較強,抽象思維相對薄弱,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創設適合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究數學知識,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學在數學課堂中能發揮主觀能動性。

3.5 引導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在提升學生邏輯思維水平這個問題上,僅僅教師單方付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唯有學生養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才能夠提升其邏輯思維水平。小學生自制力較為薄弱,難以自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和悉心的指引,以便能夠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結合學生解題過程當中存在的審題不夠認真的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讓其掌握正確的審題方式,將題目分解成不同的題干,分析不同題干之間的關聯性,在草紙上繪制出題目所提及的數量,并明確數量關系。(2)在每一次解題完成之后,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對自己出錯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思考如何在下一次解題時避免再出現同類錯誤,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亦應當組織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練習活動,如組織班級學生開展“搶答”活動,由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自由搶答的題目,最終選出作答正確率最高、回答速度最快的學生,對其加以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將會因為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認可而激動不已,同時亦會在教師的肯定之下,更為踴躍地參加數學課堂的各類學習活動,這樣便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得到提高,進而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3.6 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順利解決時,可以產生極強的學習動力。為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和理解,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意義,從而學會靈活應用數學思維。例如在《方向與位置》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詳細講解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概念,然后帶領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感受,辨別方向:比如確認校門在教學樓的哪個位置,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學生分別站在校門口和教學樓兩個位置,這樣學生就能在真實情境中對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從而將知識有效遷移到日常生活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進行《測量》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測量來完成知識學習。比如分別測量鉛筆、板凳、課桌、窗臺和黑板的長度,將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引出,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了解各個長度單位的進率和具體的換算方式,讓學生在大量實踐和解題中獲得思維水平的提升。

3.7 創設優質的邏輯思維環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學習,簡化原本復雜抽象的思維過程,發現思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誤區,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比如,教師在進行圓柱與圓錐這節課教學時,本節課中的兩個難點知識分別講述了動手實踐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產生的積極影響。

3.7.1 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在圓柱體表面積計算過程中,側面面積的計算是該知識的重難點。在學生之前的學習過程中雖然接觸了圓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但是并未接觸圓環面積計算的方法,使得學生無從下手。對此,教師應該按照教學內容的要求,組織學生自主動手制作圓柱,而學生在自己親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圓柱連接上下地面的圓環實際上是一個長方形,而圓環的表面積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此時圓柱表面積計算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3.7.2 圓錐體積的計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雖然學會了圓柱體面積計算的方法,然而由于圓錐是從圓柱上挖下來的一部分,因此學生在初次接觸到圓錐時經常出現不知怎樣計算圓錐體積的情況。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先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圓錐體積算的知識,組織學生動手制作兩個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然后使用圓錐接水灌進圓柱內,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使用圓錐接三次水剛好可以灌滿圓柱,而這一操作過程也進一步說明了圓錐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這才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

猜你喜歡
思維能力情境能力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