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前閱讀能力的培養

2022-11-20 01:59劉文倩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書本幼兒園幼兒

劉文倩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之間過渡的過程,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倘若幼小銜接不當,很容易會給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各種不利影響,甚至會出現食欲不振、容易疲憊等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加強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注意力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如何做好幼兒前閱讀能力的培養工作,如何以幼兒前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依托幫助他們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都應當成為幼兒園語文教師重點考慮的問題。

1.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前閱讀能力培養的意義

1.1 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著名教育學家洛利斯曾說過,“孩子有一百種語言”。從多年的教育學研究中可以發現,幼兒階段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視聽能力還是語言能力都處在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幼兒對詞匯與語法等方面的掌握速度也更為迅速,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階段,幼兒開始學習借助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加強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為幼兒創建一個獲取大量詞匯與表達方式的途徑,有助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幫助他們養成更好的聽說習慣。

1.2 促進幼兒想象的發展。對于幼兒來說,尤其是兩三歲的幼兒,他們正處于想象力十分活躍的成長階段,其想象過程可以說是天馬行空,沒有任何的邏輯性和目的性可言。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或家長的有意識提示,能夠為幼兒構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促進其想象能力的發展。即使幼兒的想象不符合常理,教師和家長也不應當立即否定他們的想法,避免他們由于受到批評而不愿意開展想象,而是適當地引導他們想象的發展。

1.3 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幼兒思維的特點主要在于具體性和形象性,這些都是在實際行動的基礎上轉變而來的。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與對外界事物認知的加深,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盡管相較于成年人來說,幼兒的思維不夠理性深刻,但他們仍然擁有屬于自己的思維,能夠探索并構建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獲得成長。作為教師或父母,不應當將自己的認識強加到幼兒的身上,剝奪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積極思考的權利。

1.4 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在大部分優秀的兒童作品中,都具有大量生動形象的文字和色彩鮮艷的圖片。對于還無法閱讀很多文字內容的幼兒來說,他們不能用精準、清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考和訴求,不能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心理。然而,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理解,對圖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夠提升幼兒的概括能力和判斷能力,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2.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前閱讀能力培養的誤區

2.1 將朗讀視作閱讀。部分幼兒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為了提升幼兒未來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熟悉度,往往采用朗讀的方式來訓練幼兒。然而,盡管朗讀有助于幫助幼兒更好地熟悉課本,但將朗讀視作閱讀無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僅僅依靠朗讀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對閱讀的興趣,部分幼兒也會存在濫竽充數的現象,不能真正投入到對材料的閱讀中。

2.2 閱讀物選擇的隨意性。很多幼兒讀物都與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和常見的動畫片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和家長都不難發現幼兒提到的圖書形象大多都是喜羊羊、熊大熊二等。為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情況,教師也會在選擇閱讀材料上迎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但卻不能全方面地培養幼兒的能力??傊?,閱讀物選擇的隨意性將會對幼兒的閱讀能力培養造成一定阻礙。

2.3 閱讀概念的局限性。閱讀既是聽說讀寫的過程,也是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只有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自主探索閱讀內容,才能夠真正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然而,部分幼兒教師對閱讀概念的定義有一定局限,認為僅僅需要帶領幼兒讀誦、給幼兒講解圖書內容就能夠實現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2.4 閱讀活動的依賴性。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幼兒經常要求他們講故事,但一旦離開父母或教師,對閱讀就缺乏興趣,不能依靠自己的思維獨立進行閱讀。這一現象的出現就意味著幼兒的閱讀能力沒有真正得以培養,閱讀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依賴性,這就導致幼兒不能借助自主閱讀實現各方面能力的訓練,無法發揮閱讀教學應有的效果。

3.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前閱讀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3.1 營造互動氛圍。舒適的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通過創設并利用一定的環境,幼兒能夠處于相對自由的狀態中,有助于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與此同時,幼兒也能夠與同伴之間有更高質量的溝通,為他們更好地融入小學生活奠定基礎。

首先,教師應當創建一個開放互動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其引導進閱讀領域的第一步就是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對閱讀產生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讀書角,選擇高度合適的書架和舒適且具有吸引力的靠墊座椅,讓所有圖書都處在幼兒觸手可及的位置。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愛的圖書放到圖書角里,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周教師都可以組織幼兒共同評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圖書作品。其次,教師還應當營造一個有趣且具有操作性的閱讀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幼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書籍,對外界事物也有更多的了解,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對讀書角進行個性化地裝飾與搭建。以《我們來設計》為例,幼兒在閱讀完畢以后往往會對其中的“設計師”職業有強烈的興趣,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廢舊材料,鼓勵他們親自動手進行創作,將作品粘貼在圖書角中。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邀請園內的其他幼兒進行評選,選出“最佳設計師”。通過構建一個舒適自然的環境,幼兒能夠獲得更多的表達自我的機會,收獲更多的成就感,從而增強閱讀興趣。

3.2 完善繪本教學。一直以來,看動畫片都是幼兒最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但由于動畫片是視頻形式,具有較快的節奏,沒有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和反應時間,幼兒在觀看動畫片時很難形成明確的記憶點,更無法提升其閱讀思維。然而,繪本教學則有所不同。繪本不僅具有簡明的文字和多彩的圖畫,還能夠為讀者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間,幫助他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進行思考。因此,為了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完善繪本教學十分關鍵。

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行為出發,引導他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提出質疑,不斷反思自己,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部分幼兒有著活潑的個性,但也常常會表現出大聲吵鬧、亂跑亂動等行為。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共同閱讀《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在幼兒閱讀完畢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書中小朋友的行為是否存在不合適的地方?”“如果你是書中的主人公,你會怎么做?”通過上述問題,幼兒能夠走進書中人物的內心,并對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組織表演活動,鼓勵幼兒模仿繪本中的故事進行個性化創作,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也能夠讓幼兒對社會生活有更多的了解。

3.3 多元化閱讀引導。為了真正實現提升幼兒閱讀能力的目標,教師可以選擇多元化的手段對幼兒進行引導,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幼兒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愛上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收獲,減輕對閱讀的排斥心理,便于其更好地融入小學生活中。

第一,教師可以從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角度出發將班級內的幼兒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針對不同小組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閱讀規劃,在閱讀任務完成后就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在充分尊重幼兒想法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進行適當地引導,促使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其思維能力。第二,教師也可以從整體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階段性的閱讀規劃為幼兒安排相應的閱讀內容,引導他們有目的、有規劃地進行閱讀活動。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選擇課上提問或者課前介紹等方式檢驗幼兒的閱讀成果,在一定程度保證幼兒的閱讀成效。第三,在對閱讀材料進行選擇時,應當盡量遵循豐富多元的理念,將漫畫、繪本、兒歌、古詩詞等納入到閱讀范圍中,構建更科學、合理的閱讀體系,避免由于閱讀類型單一而導致幼兒喪失閱讀興趣。

3.4 培養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從閱讀中吸取知識并有所收獲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發現,相較于閱讀書本內容來說,有些幼兒更喜歡翻看書本。當教師或其他幼兒在閱讀時,他們已經翻完了整本書。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對書本中色彩鮮艷的圖畫更感興趣,而對其傳遞的信息則不夠重視。出現上述兩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兒還沒有真正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應當提升對相關內容的重視,采用多種途徑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

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聽讀法。通過以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讀書本中的內容,能夠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對書本內容的好奇心。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就書本中的內容進行提問,幫助他們加深對書本內容的領悟和感知,為小學階段對閱讀的系統學習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游戲法。在已經完成一部分書本的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進行“猜相反的詞”“擴展詞語”等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他們在書本中尋找答案。這樣,幼兒就能夠逐漸學會逐頁翻閱書本內容,他們進行閱讀的主動性也能夠得以提升。另外,猜認法也是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以《大衛,不可以》為例,教師在帶領幼兒正式開始閱讀之前,可以鼓勵幼兒猜測一下,封面中的男孩是否是大衛?究竟發生了什么?這些問題都能夠激發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讓他們有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閱讀中,有助于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書本內容。在此基礎上,也能夠訓練幼兒的觀察力,養成勤加思考的良好習慣。

3.5 拓展閱讀資源。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和家中所處的時間相差不多。盡管在幼兒園中教師會帶領幼兒進行閱讀,但他們在家長很少會閱讀書籍。一是由于部分幼兒家中的書籍不多,二是由于幼兒在家中處于較為散漫的狀態,缺乏閱讀的主動性。因此,為了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應當引導他們在家中也進行適當的閱讀,進一步拓展閱讀資源,引導幼兒進入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

首先,教師可以打造“圖書漂流”的閱讀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初,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設定一個主題,并從自己家中拿出一本與該主題內容相符合的圖書,將其帶到幼兒園中與其他同伴進行交換。這樣一來,能夠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進一步豐富他們的閱讀資源,也能夠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閱讀。在幼兒完成閱讀活動以后,教師可以提出一定的思考問題,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閱讀聽書以后的感受。這能夠讓幼兒充分認識到閱讀不僅能夠增加自己的知識,還是與同伴交流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閱讀,他們能夠擁有更多的朋友,有助于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其次,幼兒園也可以與社區圖書館或者小區物業開展合作,為幼兒創建一定的閱讀空間。與此同時,也可以與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生活主題結合到一起,為幼兒提供不同的閱讀主題,幫助幼兒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切實提升其閱讀能力。

3.6 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并不局限在幼兒園中,家庭的學習氛圍和父母的閱讀習慣都會對幼兒的閱讀活動產生重大影響。想要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讓他們真正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和閱讀習慣并延續到小學學習中,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十分關鍵。因此,家長在家中應當盡量為幼兒構建一個能夠激起他們閱讀興趣的環境。

一方面,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在幼兒面前盡量少玩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為幼兒樹立優秀的榜樣。幼兒正處于具有較強模仿能力的年齡階段,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長輩的行為并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如果家長能夠養成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那么幼兒也會向家長學習,將注意力從動畫片、手機等轉移到書本上,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詞句運用和語言表達,也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鼓勵幼兒在閱讀書籍以后將了解到的內容講給自己聽。一般來說,幼兒都活潑好動,喜歡被父母表揚。通過這一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幼兒對書本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他們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注重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對于幼兒未來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能夠為幼兒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還能夠訓練幼兒的思維能力并拓展他們的視野,為他們加深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提供一個有效渠道。當然,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不能僅僅依賴幼兒園,還應當發揮好家長的作用,這就要求做好“家園共育”工作,建立起從幼兒園到家庭的體系化閱讀能力訓練。

猜你喜歡
書本幼兒園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手來釋卷
愛“上”幼兒園
四書五經有哪些
想念幼兒園
蠢騾馱書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畫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