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化出版中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與“術”

2022-11-22 08:32姚樹峰劉小紅
學報編輯論叢 2022年1期
關鍵詞:編輯出版學術期刊期刊

劉 勇,姚樹峰,劉小紅

(1.空軍工程大學學報編輯部,陜西 西安 710051;2.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北京 100803)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早在2016年,The Drum與IBM沃森系統合作,就基于人工智能創造完成了一期完整的雜志[1]。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運用將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學術不端行為,豐富論文內容和展現形式,更好地發揮期刊傳播平臺作用。但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學術期刊編輯出版領域的推廣應用進度緩慢,一方面是由于需要人工智能技術與學術期刊編輯出版規律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則是缺少推動期刊出版向智能化轉型的復合型技術人才。編輯作為期刊質量的把關人,應加強對人工智能的學習和認識,并與編輯實踐相結合,提出學術期刊編輯出版的智能化建設需求,加強與人工智能專門技術人才的溝通配合,推動編輯出版智能化應用走深走實;同時,善于運用智能化思想和手段,提升編輯工作效率,使期刊智能化出版模式更加靈活,傳播樣式更豐富,達到更真實、直觀、形象地展現學術觀點,更高效地傳播學術思想的目標。

1 智能化出版中學術期刊編輯的角色認識

人工智能技術在編輯出版領域的應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給編輯職業帶來了發展危機,出版智能化發展能否完全取代編輯人員,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編輯人員和智能機器在編輯出版活動中各扮演什么角色?這些都是研究智能化出版必須面臨的問題,需要深入分析探討。

1.1 學術期刊編輯始終堅持把重點放在內容的創新上

人區別于其他動物及人區別于機器的本質在于人具有“思維創造能力”,技術和算法終究還是人改變世界的工具,人的思考能力、價值的塑造能力、知識的創新能力才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收集、自動排版、編校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學術內容創新方面的判斷與人的判斷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稿件的選題策劃、評審錄用等環節中編輯仍然發揮重要作用。學術期刊的編輯在工作中往往承擔“編”與“?!钡膬煞N工作,“?!敝饕R別并糾正字詞錯誤、格式錯誤、知識錯誤等問題,是一種有規律的重復性的工作,容易被智能取代。目前智能校對軟件能夠做到基于錯詞庫的校對、基于規則匹配及相似性算法的校對、基于自然語言技術進行語義層的校對。能夠識別字詞錯誤、章節序號、圖表公式序號、名詞術語不規范、歷史紀年檢查、敏感詞檢查、古今地名檢查、中外譯名檢查、語義重復、全半角不一致等基礎錯誤。因此,學術期刊編輯應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學術水平、知識、可讀性等高級問題上。隨著智能校對技術的不斷成熟、完善,學術期刊編輯要從大量低價值、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把這些工作逐漸交給計算機去做,推動學術期刊編輯從簡單重復勞動向智慧勞動轉變。

1.2 充分發揮學術期刊編輯人員的“智”和智能機器的“算”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應用在指紋、人臉、語音、圖像識別以及機器學習、自動規劃、智能搜索等方面發展較快[2]。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出版領域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機器“算”的優勢,通過算法設計使機器具備“類人類思考”的智能,輔助或部分替代編輯人員工作,使編輯人員可以從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把編輯人員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創造性的工作中去。例如,通過人工智能語義建模,從海量學術數據中搜索、分析、提煉有價值的信息供編輯人員參考;設計智能校對軟件,對論文格式、文字、語法等進行自動化校對,以減少編輯承擔繁瑣的工作,既能節約人力成本,也可提升編輯出版效率。智能化編輯出版模式的發展,其本質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編輯出版活動進行任務分解,能由機器承擔的任務盡量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替代機器,同時,也充分調動編輯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編輯人員充分發揮人類的智慧,依托機器的“算”做好輔助工作,實現編輯人員的“智”與機器的“算”完美結合。

1.3 人機的高效結合是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模式的最佳組合

在智能化出版領域具體發展中,人工智能技術與編輯出版的融合是智能化出版領域的研究熱點。例如,美國泰德(TED)出品的話題分析工具彩虹人工智能(iRisAI),可通過機器學習檢索主題高度相關的信息和論文,精準推薦給用戶[3]?!?017騰訊媒體+峰會”現場,騰訊推出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平均單篇成文速度僅為0.5秒,一眨眼的工夫就寫了14篇稿件[4]。但是,在人工智能作家“小冰”創作的139首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中,“小冰”學習了500多位中國詩人的作品后,經過1萬次迭代,創作了70 928首詩歌,經編輯審核判斷,最終只選取139首。從7萬多首壓減到139首,正是體現了編輯對出版內容選擇的智慧價值[5]??梢?,雖然智能機器顯示出了超出人類工作效率極限的能力,但人仍是出版工作的主導者。人工智能化編輯創作需要分析提取海量的知識數據,會導致學術不端問題隱患發生;其智能分析用戶并自主推送信息也給用戶帶來了困擾,在編輯出版工作中運用人工智能應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要避免造成問題隱患。因此,學術期刊編輯要注重從理念、知識、技能等方面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理解和認識,選題策劃、內容審查、付印傳播的決策權必須由人主導。人腦與人工智能各取所長、分工協作、高效結合,提升編輯出版的效率和質量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出版中的核心價值體現。

2 智能化出版中學術期刊編輯要注重“學”

對于學術期刊編輯來講,學術素養不僅體現在對期刊專業領域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上,也體現在對新技術的認識和新手段的掌握運用上,要通過“學”提升對智能化的認知力、創造力、運用力。

2.1 提升編輯對出版智能化的認知力

在編輯出版領域,人工智能應用體現在人工智能軟件自主撰寫新聞稿、詩歌撰寫、智能審稿、智能編校、智能出版、智能推送等方面,目前,Elsevier開發了一套名為“Evise”的自動化工具來幫助編輯人員進行同行評審,南京善鋒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參考文獻在線輔助編校系統》等已經在國內的一些期刊開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工智能技術將對出版領域產生深刻影響和變革,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將面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和應用帶來的挑戰。學術期刊編輯要主動學習、主動應對,在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的同時,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內涵和本質的研究認識,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的轉化應用研究,編輯不一定要具備智能軟件的開發設計能力,但應該熟知智能軟件的架構和功用,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要思考人工智能技術與出版業的融合趨勢,也要做好人工智能知識的儲備和編輯出版智能化變革思想的準備,更要時刻思考如何在編輯出版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

2.2 提升編輯參與智能化建設的創造力

出版智能化發展中,必須堅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編輯出版活動中那些領域可以應用,賦予什么任務、應用到什么程度需要編輯出版人員認真思考。編輯作為出版活動的主體人員,其編輯活動貫穿出版始終,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目的就是把編輯從繁瑣復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編輯出版效率。因此,編輯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謀劃期刊智能化建設的創造力,積極參與本單位出版智能化建設工作,一方面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情況的研究認知,另一方面結合編輯出版規律,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編輯出版流程和具體業務工作中的應用研究,充分發揮創造力,提出期刊智能化建設需求,明確建設功能和指標要求,實現“建用一體”,使編輯的創造性思維融入到期刊出版智能化建設方案之中,融入智能算法、智能軟件、智能機器的研發之中。

2.3 提升編輯智能化出版手段的運用力

編輯出版智能化過程中,研發的智能算法、智能軟件、智能機器是出版手段智能化的具體體現,例如大數據組稿、智能化審稿、自動化排版、智能化編校、智能化印刷、智能化傳播等,這些都是出版的主要智能化手段。編輯開展業務工作,首先要加強對這些智能化手段的學習和認識,要熟練運用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對于學術期刊編輯來講,對出版內容學術質量的把控是重中之重,編輯要不斷學習,熟練掌握智能化出版手段的使用方法、原則、要求,要活學活用,通過學以致用不斷提升編輯對智能化出版手段的掌控力和運用力,真正使智能化出版手段成為編輯的幫手。再次,學術期刊出版模式在不斷發展,智能化出版手段也需要不斷改進,需要編輯在出版實踐中發掘新需求、找出現有智能化出版手段的缺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需求方案。

3 智能化出版工作中學術期刊編輯要練好編輯的“術”

編輯出版的智能化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應用的必然趨勢,雖然出版模式變了,但編輯出版活動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學術期刊出版目的仍然是傳播前沿的科學知識。作為學術期刊編輯,要堅持“內容為王”的辦刊理念,用好智能化編輯手段,掌握新技術、練好新技能,在確保出版質量的前提下不斷提升編輯出版效率,促進期刊跨越式發展。

3.1 組稿工作中要練好“智能策劃術”

學術期刊編輯要積極開展論文選題策劃工作,主動向科研人員約稿,爭取科研新發現、新成果在自己期刊上首發出版,這不僅傳播了前沿科技知識,也提升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首先,學術期刊編輯要善于運用人工智能語義建模、語義搜索引擎知識圖譜等信息搜索、分析手段,對海量的網絡信息數據進行檢索分析[6],使編輯脫離繁瑣的數據收集工作,重點對基于智能算法分析生成的結果進行識別、判斷,擬定期刊刊發的熱點方向和問題。其次,學術期刊編輯要善于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文獻數據研究分析,策劃熱點選題,適時舉辦或參與學術會議,組織線上或線下的學術講座,搭建一個良好的科研人員互動交流平臺,建立專家、作者、讀者和編輯人員高效交流的渠道。再次,要善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做好研究進展跟蹤工作,進行定向的組稿,從選題立項開始就要緊盯科研團隊的研究進展情況,視情給予相關文獻信息資源和專家資源的服務與保障支持,利用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手段進行研究進展報道,并在獲悉科研項目取得進展后第一時間啟動約稿工作[7]。此外,組稿策劃工作中也要注重對智能策劃效果的研究分析,既是對編輯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智能化出版手段的實踐檢驗。

3.2 審稿工作中要練好“智能分析術”

首先,應充分掌握利用人工智能檢測手段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的能力,切實發揮抄襲篩查作用。學術期刊專業術語、圖、表較多,傳統的學術不端檢測軟件多為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審查文本內容,文中的公式、圖、表無法查重對比,期刊編輯也很難判斷公式、圖表的真實性及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后,可以通過深度智能識別功能對論文內容進行全面的對比審查,可對公式推導、邏輯推理、數據篡改、圖片挪用,甚至洗稿式論文抄襲等情況進行精確的查詢、對比、分析,避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稿件進入評審流程,對編輯人員和審稿專家精力造成浪費。其次,要善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稿件內容進行精確的分析,匹配適合的審稿專家。同行評議專家在論文評審中發揮著重要的內容把關作用,專家的學科領域、學術知識水平與稿件內容越匹配,越有利于防止出現評審專家不匹配導致優質科研論文流失或學術價值較低論文被錄用發表等情況發生,期刊編輯既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遴選同行評議專家的分析判斷能力[8]。最后,要善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稿件自主送審效率,特別對綜合性學術期刊來講,學科覆蓋面寬、交叉程度高、研究方向多,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階段要善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來稿的題目、摘要、關鍵詞、內容信息進行自動審核分析,根據審稿專家數據庫中審稿人研究領域、審稿效率、審稿任務等自主匹配審稿專家,自動給稿件去盲并發送給審稿專家評閱,編輯可實時監控審稿進度并適時人工干預[9]。智能分析手段無疑對提高審稿工作效率有助力作用,但核心還要發揮編輯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既要提升對智能手段的應用能力,也要注重發現智能分析手段存在的問題,及時干預糾正,逐步改進完善。

3.3 編排工作中要用好“智能辨析術”

在排版和編輯加工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有助于大幅減少人工成本,提升編排效率。首先,根據學術期刊對論文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字型字號、圖(表)題、圖表字號線號、參考文獻等的具體要求,基于智能算法和軟件研發,實現對作者稿件的自動化排版,自主識別稿件文字、圖、表、公式等,并按照設定格式規范自動生成排版文件。其次,學術期刊對參考文獻格式都有具體要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可通過自主聯網,對參考文獻的來源、出版年、卷、期、起止頁進行對比,自動修正文獻的一致性和著錄格式[6],供編輯人員審核。目前,自動編校系統已經研發并在逐步試用完善,其中,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自然語言處理” “深度學習” “知識圖譜”等技術已達到領先水平[10]。最后,要充分發揮編輯人員的智慧,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寶貴時間,簡單、重復性的勞動被智能機器取代,但人工智能不是全能,對于一些俚語、諺語、成語的使用和翻譯,智能機器出錯幾率較大,仍需要人工進行核對。在機器寫作中,因為機器無法植入情感會使創作的行文缺乏人文氣息。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還不夠成熟,在應用中存在選題功利化、審稿模式化、推送單一化、侵權隱蔽化等現實問題[5],需要編輯人員運用專業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進行判斷,避免出版事故發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和損失,顯然智能機器不具有承擔出版倫理的能力。所以,人工智能技術把編輯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編輯更應該提升知識水平,與智能化相匹配,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辨析力。

3.4 傳播工作中要練好“智能推廣術”

學術期刊出版后,其傳播的范圍,精確度、時效性對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有很大的作用,把人工智能引入學術期刊的發行傳播階段,首先,編輯要利用文獻數據庫平臺、科學研究交流平臺、微信社交平臺等戶用信息,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了解信息需求,定向精準推送文獻信息,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期刊文獻信息的全面精準推送,并實時發現潛在用戶做到及時精準推送。其次,編輯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文獻的推送閱讀、引用情況及時向作者反饋,使作者了解自己成果的學術影響;為作者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可將其他和作者研究領域相關的最新文獻信息精準推送給作者。最后,編輯要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大數據分析,深入了解學術期刊歷史刊發論文的影響力、期刊評價數據指標等情況,及時評估風險危機,并調整出版選題策劃方向,使期刊穩重有進,不斷提升辦刊質量和水平。在智能推廣工作中,單向的自主推送會給信息用戶帶來一定的困擾,推送的信息可能不是用戶想要的,需要做好信息推送效果的評估工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信息關聯收集用戶信息,做好推送信息的反向采集分析工作,通過調整改進推送功能,實現智能推送信息與用戶需求之間的高度匹配。

人工智能技術是把“雙刃劍”,既有把人類從繁瑣性、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的有利一面,也有一旦應用不當、造成巨大危害損失的負面隱患,需要人來嚴格把控、慎重選擇。在學術期刊智能化的發展運用中,編輯人員既是編輯出版智能化手段的應用者,也是編輯出版智能化建設的參與者,要強化編輯參與出版智能化建設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編輯人員既要注重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在編輯出版實踐中的應用研究,也要通過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不斷提升對編輯出版智能化改造的指標構建能力,與人工智能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對接能力和協作能力,使自己成為推動期刊出版向智能化轉型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把控好人工智能技術在學術期刊編輯出版中的應用方向、應用內容、應用程度。通過“自主學習、思考方案、參與建設、靈活運用”提升智能化出版中學術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猜你喜歡
編輯出版學術期刊期刊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期刊簡介
《防爆電機》期刊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編輯出版技術手段現代化研究
期刊審稿進度表
《宋代登科總錄》編輯出版雜談
關于編輯出版的現代化探索
總局首次開展學術期刊資質審核認定
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說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