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對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發展的思考

2022-11-27 05:52劉佩佩談存峰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22年9期
關鍵詞:冷鏈生鮮門店

□ 劉佩佩,談存峰

(甘肅農業大學 財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1 研究背景

當下社會各種商業模式、各個行業都在相互競爭,B2B、B2C、C2M……,但無論是哪一種商業模式,背后都有一條相對成熟的供應鏈模式?,F如今,隨著全球數字化的推行,供應鏈的數字化推行迅速迭代,但就像之前人們所熟悉的口號一樣:要致富,先修路——倉儲和物流是供應鏈的重頭戲,雖然耗時耗力、見效較慢、風險較高,但從長遠來看,其邊際成本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整個體系形成了可管控的標準化形式,再配合數字化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速率以及信息的傳遞。

2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相關概念及發展現狀

2.1 生鮮供應鏈

生鮮供應鏈主要是指新鮮農產品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農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這個網鏈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型:信息流、實物流、工作流以及資金流。在類型分工上,信息流為工作流提供開始信息,工作流決定實物流,實物流體現資金流。而資金流決定上面三類的可行性。信息流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在外部從消費者端及時獲取信息,在內部從零售、分銷、生產、原料供應等各個維度收集可行性信息,再將之傳遞給工作流。工作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制定從生產源頭至消費者的可行性分工,再由實物流的途徑來實際體現,資金流則以實物流的逆向形式貫穿供應鏈。也就是說,供應鏈以計劃為引擎,以采購、生產和物流為執行職能,在主導企業如此,從供應商到客戶也是如此,環環相扣,逐級相連。

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人們對于生鮮農產品“鮮”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對于生鮮物流的需求也日益加強。只有著力打造雙向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通道,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人們對于高品質生鮮農產品的需求。

2.2 生鮮供應鏈發展現狀

中國的電商行業從2005年發展至今,生鮮的供應鏈體系一直未能建立,大量的資金投入也并沒有形成主流的模式,各個企業還在用自己的模式進行探索和發展。從當前生鮮市場的發展狀態來看,生鮮供應鏈的參與者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大類:首先是區域性老牌食材供應商,指各個區域從傳統生鮮配送企業或相關農貿企業衍生而來的從業企業,地域性供應鏈能力強,代表性企業如廣西軍英匯、新疆菜籃子、西安延農投等。其次為生鮮電商平臺,即擁有互聯網生鮮技術的電商公司通過建立獨有的倉儲物流和配送體系來服務客戶,配菜到家。其中以淘菜菜為首,還有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第三是垂直客戶領域/品類生鮮供應鏈平臺,比如服務幼兒園健康食材配送的幼鮮通,專業凈菜加工配送平臺今日送達等。第四為傳統零售商超、社區團購平臺等企業。

2.3 現行市場生鮮供應鏈模式

盒馬鮮生供應鏈模式:盒馬鮮生隸屬于阿里公司,采用的是“線上電商+線下店鋪”的模式,線上注重配速,力求將商品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線下重在實際體驗。盒馬鮮生用來連接消費者和倉儲區,圍繞超市中心、物流中心、粉絲運營中心等五個中心來展開,線上重交易、線下重體驗,以“一店二倉五中心”的形式搭建一個門店。盒馬的前店后倉是其供應鏈的形態,它的每一家門店都是一個倉庫,用大數據推導配合精密計算,最大程度上保證不產生庫存積壓,再在每個地區以一個大型的加工檢查中心倉儲庫來儲存原產地運輸來的新鮮商品,然后根據每個門店需求來配貨,再配合多門店密集鋪蓋。相比傳統的模式,盒馬的供應鏈是從前端零售反向去做供應鏈,圍繞著客戶需求設計的供應鏈改變了商品由供應商主導供應的現象,在供應鏈面向市場的一端(盒馬的門店前店),以客戶需求為驅動力,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即后倉依據收集的數據預測該地區內的消費習慣,然后根據計算出的信息指定第二天的進貨量,最大程度上避免爆倉和庫存不足的情況出現。

每日優鮮供應鏈模式:不同于盒馬超市以前端倉庫作為門店,給消費者以最大形式的冷藏展現,每日優鮮的方式則相反,其前端不是開設門店而是開設倉庫,而且是把倉庫建立在消費人群最聚集的地點,便于縮短配送時間,用戶通過線上下單,用最短的時間為用戶配送訂單商品。雖然看起來和盒馬的區別是門店倉庫變為了真正的倉庫,但是背后的模式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首先是儲藏成本上,倉庫不用門店零售,因此不需要設置公共的雙向過道,貨物可以向高處堆放,大大提升了空間的利用率,使得同樣貨物的門店數量遠大于倉庫數量,最大化同租金成本下的空間利用率。其次是盒馬的門店需要設置在人流密集的地點,而前置倉儲則可以將位置選在人流量較少的地點,這樣一來在租金方面就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了。另一方面,在人工成本上,門店需要更多人來打理,需要專人去時刻理貨,而前置倉庫則只需要倉庫管理即可。最后在損耗上,生鮮選購在線下門店大多存在挑挑摘摘的現象,但是在前置倉庫只做線上的模式則會免去這部分損耗。

3 生鮮供應鏈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3.1 生鮮農產品物流成本高

首先,生鮮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企業經營利潤空間卻越來越小。生鮮行業的供應鏈難做的原因就在于時間成本,貨物從最源頭的采集到最終交給用戶,時間稍長就沒有了“鮮”,那么它所需要的成本和產品的成本消耗是呈指數遞增的,導致每天用戶購物高峰期和冷淡期貨物出庫量差額這類問題就變得頗為棘手,而且很難通過資金投入來解決,因此倉儲計算和配送等問題的出現加大了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及儲存的成本。

3.2 生鮮農產品流通市場信息不對稱

生鮮農產品從田間地頭最后流轉到消費者手中需經過層層環節。其供應過程過于冗長,導致上下游之間信息不對稱,加之農產品的需求存在地域選擇性及季節性,此類特性使生鮮供應市場信息傳導滯后。一方面,由市場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較高的信息搜尋成本成為阻礙生鮮農產品下游生產者參與市場的重要原因,缺乏市場信息的有效供給和獲取、利用市場信息的能力使農戶難以掌握市場形勢的真實情況、搜尋到有利的銷售機會,從而對中間商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導致其在市場交易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喪失了議價能力和農產品定價權,銷售價格常被壓低。另一方面,市場信息的有效供給對提升農戶的銷售價格具有顯著影響,能夠減少生鮮農產品供應農戶的信息搜尋成本,促進其積極參與市場,有助于增強農戶的議價能力與套利能力,從而改善其與中間商之間的不平等的市場地位,進而提升農產品的定價權與銷售價格。

3.3 信息不對稱與生鮮農產品價格的傳導

信息是市場高效運行和商品價格形成的基礎,因此市場價格信息是影響一種商品市場整合的主要因素,具體包括價格信息的可獲取性、獲取速度與內容質量。理論上,農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各方交易主體可以及時、有效地獲取與自身經濟決策相關的市場信息。而現實中,一方面,受空間范圍、市場制度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商品的市場信息并不能被完全有效獲取,可能存在傳播速度慢、內容質量失真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市場交易主體的個人能力、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等主觀條件存在差異,導致其對于市場信息的認知態度、獲取意愿和利用能力差異顯著,因此商品市場往往是信息不對稱的。反映到生鮮農產品上,具體表現在整個生鮮供應鏈過長,上游種植農戶只能通過去年行情和從批發商處獲取市場信息。由于種植、養殖戶的分散以及信息的滯后,多數種植戶會選擇種植上一年熱門、售價高的產品,導致第二年市場供大于求,價格又暴跌,使整個生鮮市場價格陷入暴漲暴跌怪圈。由于市場價格傳導失衡,在缺乏產業市場信息有效供給和利用的情況下,中游各級批發商會盲目從眾地根據前期銷售價格調整當期收購價格,導致種植面積和市場供給劇烈變動,從而引發中間商虧損加劇的情況出現,中游批發商在當中承擔了巨大的風險。

4 對策及建議

4.1 著力暢通生鮮農產品通行通道

一方面,適應現代農業規?;?、產業化發展趨勢,在產地附近建設改造集配中心、冷庫、產地倉等設施。發揮冷鏈物流的保障性作用,通過建設冷鏈物流基地,增強生鮮農產品的儲藏及保鮮保質能力。在農產品主產區重點布局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補齊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另一方面,把握新型城鎮化建設機遇,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中小城鎮和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下沉,優化縣域地區終端零售網絡“冷環境”。支持升級改造連鎖超市、農貿市場等零售網點,完善終端銷售冷鏈配套設施;升級銷售終端店的冷鏈物流配置能力,提升農產品流通企業的冷鏈物流建設能力,加強生鮮物流前段、中端、后端全產業鏈冷鏈設施建設。鼓勵運輸、快遞等企業共建共用物流設施,充分發揮冷鏈產業資源利用效率,擴大生鮮農產品供給。

4.2 增加對產業鏈兩端利益主體的市場信息供給

政府應當加快建設生鮮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測發布機制,對包含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在內的全產業鏈進行檢測,及時統計種植面積、產量、價格和庫存量等市場信息并建立信息平臺對外發布,從而削弱消費者、農戶和中間商等利益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以推動市場縱向整合,平抑市場價格波動的劇烈程度。

4.3 注重物流人才的培養

一方面來自行業需求,首先,隨著信息化物流的不斷發展,物流行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對專業物流人才的需求,科技物流行業需要知識水平、物流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去支撐,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物流供應的穩定及長遠發展。另一方面來自從業者需求,隨著目前物流行業的發展,從業者自身也急需進行更全面的職業技能的培訓學習,不斷完善專業知識水平,以便于在職業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各高校應開設物流相關專業,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4.4 促進產業鏈創新發展

一方面,在產業鏈上游通過與農民合作或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建立規?;?、標準化的生產基地,構建全國性、多層級數字冷鏈倉庫網絡,借助訂單農業或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戶等生產者的市場組織化水平,從而增強其議價能力,改善生產端市場力量較弱的現象。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和“農超對接”等新型銷售模式,減少生鮮農產品產銷市場間的流通環節,進而降低其流通成本與市場溢價,打通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市場壁壘,以推動縱向市場的有效整合、減輕價格波動傳導的非對稱性。

5 結論

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在今后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網絡發展優勢。首先,應當著力提升生鮮農產品市場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健全生鮮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測與發布機制,增加包含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在內的市場信息的供給,從而減小農戶的信息搜尋成本、促進其參與市場。其次,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信息工具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重點生鮮農產品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互聯網和電腦使用的普及,借助直播平臺、電商渠道推廣電子商務銷售技術,增強農產品交易中的信息化強度,為農戶提供有利的市場機會。最后,加快培育農戶的市場化意識,增強其獲取和利用市場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定期開展基層學習講座,向農戶普及獲取和利用市場信息的重要性,并教授甄別、利用市場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采用新型渠道和傳統渠道相結合的方式發布市場信息,利用微信公眾號、小視頻軟件和直播平臺等信息媒介增強信息發布形式的豐富性和內容的趣味性,更易于農戶接受;同時輔以傳統渠道進行信息的二次發布,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和合作社的作用,設立信息查詢站點,方便不具備互聯網使用能力的農戶查詢信息。

猜你喜歡
冷鏈生鮮門店
中國冷鏈物流:應對冬奧的技術大考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門店零售與定制集成,孰重孰輕
德國最成功的洗車門店——Mr.Wash
生鮮燈的奧秘
新店商,創造新增量
從優秀到卓越門店需做好12項修煉(上)
重慶市冷鏈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慶市冷鏈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中國生鮮消費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