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程度對老年用戶手機端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研究
——基于海峽兩岸老年人的比較分析*

2022-11-28 02:32張牧寧周慶山
圖書情報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臺灣地區學歷動機

張牧寧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1 引言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智能手機成為重要的工具,許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與專家學者在移動互聯網上發布或分享健康信息,老年人使用手機進行信息搜尋的需求擴大。但是,由于智能手機的技術復雜性越來越高,給老年人使用手機搜尋信息帶來了問題和障礙。老年人對于健康信息有其動機與需求,但在信息源(渠道)的選擇及信息判斷上有障礙,導致成效不佳[1-2]。Meuter等[3]認為,技術焦慮感(Technology Anxiety)是用戶對于技術使用的能力和意愿以及對于技術工具使用的心態。當用戶對于技術熟練時,更有利于完成任務。不熟練時,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吳丹與李一喆[4]通過研究也發現,老年人在不同健康情境下網絡健康信息搜索過程中情感、認知和信息處理方面有顯著差異。老年人搜索健康信息時主要的障礙為缺乏認知能力,而受教育程度和網絡搜索熟悉度對搜索表現有顯著影響。老年人使用網絡進行健康信息搜尋的意識低于其他年齡段,因自身認知能力及使用技巧欠缺導致網絡搜尋能力相對較差,使得老年人不能夠有效地使用網上健康信息,這些行為也會影響老年人的健康行為和醫療服務決策。

在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方面,很多學者都注意到了老年人利用網絡搜索健康信息的影響因素的特殊性。米歇爾(Michelle)等[5]提出影響老年人獲取日常生活信息的因素可概括為年齡、身體和生理因素、文化程度、信息素養、經濟狀況,并指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與網絡上獲得健康信息呈正相關。彼得(Peter)[6]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較高學歷的老年人更容易獲取在互聯網上的健康信息。坦南特(Tennant)等[7]指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尋找和評價健康信息。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則傾向于避開互聯網。

我國學者也做了相關研究,丁未[8]提出使用互聯網頻繁的老年人教育程度高、技術水平較高及收入高,并且老年人網民主要集中在較年輕的老年人群體中。吳丹[9]的研究指出老年人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網絡使用頻率程度對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行為有顯著影響,其中認為教育程度為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關鍵因素。

盡管這些研究提出了教育程度是影響老年人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重要因素,但是教育程度對老年人信息搜尋的動機、需求、渠道、搜索程度、利用程度及滿意度的綜合分析仍然不足。此外,以往的老年人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主要關注的是PC端互聯網搜尋行為,本文則側重手機端健康信息搜尋行為,并分析了海峽兩岸老年人手機端健康搜尋行為的教育影響因素問題,對于完善基于智能手機端的移動互聯搜尋行為研究和提供更好的移動互聯網健康信息服務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

2 老年人手機端健康信息搜尋行為教育程度數據分析

2.1 研究樣本教育程度描述性統計及假設

根據統計,《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顯示,大陸老年人中未上過學的約占29.6%,小學文化程度的約占41.5%,初中和高中的約占25.8%。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總體偏低,未上過學和上過小學的老年人占比最高。而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社會,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在獲取信息、使用電子設備等方面都有較大困難,很容易被社會所排斥,其生活質量極大可能會降低,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人更容易融入現代社會生活,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10]。在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中,文盲18.1%,小學占46.7%,初中和高中占23.7%,大專及以上為11.5%,而臺灣北部的教育程度較高[11]。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2],截至2021年12月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報告認為,60歲以上群體使用手機的比重逐漸增長,老年人網民可以獨立完成健康碼/行程卡比例為69.7%,購買生活用品52.1%和查詢信息46.2%,大陸老年人最常使用社交工具為微信,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正在高齡人群中逐漸普及快速融入網絡社會及信息化發展成果。中國社會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后疫情時代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顯示[13],有82.76%的老年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認為學習網絡的使用有必要性,并學習了新的網絡使用方法。老年人在網絡使用與數字融入方面隨著疫情而快速增長。

臺灣地區60歲以上的群體中超過70.7%以上會使用智能手機,而上網比例為53.5%。而60歲以上使用平板電腦的比例為8.8%,遠超過其他時代,因為平板有熒幕較大,老年人方便操作使用的特性。臺灣地區老年人使用社群工具比例高,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高達290萬人群(91.5%)使用LINE[14],這個數據是臉書[15]和谷歌Google的兩倍[16]。

為了開展相關調研,我們從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分別調查了大陸的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與臺灣地區的臺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受訪地點為老年人聚集場所,諸如醫院、老年人教育機構、養老院、大學周圍或者是社區老年人活動聚會所等。分別在大陸與臺灣地區發出2 000、1 400份問卷,問卷回收整理后,大陸有775份有效問卷,臺灣地區有738份有效問卷。問卷調查樣本分析整理見表1。

表1 樣本個人特征分析表

從表1可以發現,海峽兩岸樣本在性別方面的差異不大,而在受教育程度上有一定差異,其中,研究生以上占比臺灣地區高于大陸地區將近一倍。大學(含大專)以上高于大陸地區將近三分之一。

本文以老年人的教育程度特質與6種健康信息搜尋行為過程構建研究假設。以老年人教育程度特質為影響因素探討搜尋動機、健康需求、獲取渠道、檢索、信息利用以及滿意度進行差異分析,并針對大陸與臺灣地區的差異性做比較分析,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H1a: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搜尋動機無顯著差異。

假設H1b: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搜尋動機無顯著差異。

假設H2a: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健康需求無顯著差異。

假設H2b: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健康需求無顯著差異。

假設H3a: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獲取渠道無顯著差異。

假設H3b: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獲取渠道無顯著差異。

假設H4a: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搜索無顯著差異。

假設H4b: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搜索無顯著差異。

假設H5a: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信息利用無顯著差異。

假設H5b: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信息利用無顯著差異。

假設H6a: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假設H6b: 老年人個人教育程度特質對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其中,a、b 分別代表大陸和臺灣地區。

2.2 大陸及臺灣地區老年人手機端健康信息搜尋行為教育程度數據分析

2.2.1 教育程度對老年人手機端健康信息行為的方差(ANOVA)分析

①健康信息搜尋動機

信息搜尋動機是指人類信息行為具有的動機,體現了人們所需要的事物對人類行為的刺激作用,并將人們的活動導向滿足其需要。帕爾斯多蒂爾(Pálsdóttir)[17]研究發現,由于健康問題,老年人需要獲取更多的健康信息來保持健康身體,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無論大陸地區還是臺灣地區,對于老年人而言,如大海撈針般的信息查詢過程,無疑給他們帶來不小的挑戰和阻礙。而老年人所受到的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和對于移動互聯網信息獲取障礙,是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

表2 教育程度對搜尋動機程度平均描述性分析表

對比分析發現,兩岸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對搜尋信息動機的影響既有共同性因素,也有差異性,其中,共同特征是兩岸的搜尋動機影響最大的都是研究生學歷,其次是大學生。不同的是影響搜尋動機方面大陸最低的是初中(4.088 5)教育,而臺灣則是小學及以下(4.081 5)。大陸初中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對于搜索信息的愿望雖然低于研究生水平,但是相較而言,要高于小學及以下程度的。而臺灣則可能是在小學及以下程度的老年人具有更高的動機需求。

老年人基于自身特殊群體的特點,由于生理機能的變化,他們對于健康的關注和健康問題的出現往往高于年輕人等其他人群。老年人搜尋健康信息的心理動機是由身體、心理、經濟、家庭及社會方面原因共同引發的。由兩岸的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差距越大,對于健康信息的搜尋動機也會有更大的差距。因為教育程度越高,采用先端科技的接受度也越高,利用科技去搜尋健康信息的動機也越高。

由表3顯示,兩岸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均對信息搜尋動機有顯著影響。其中大陸老年人中,大學學歷的老年人相對于小學及以下和初中學歷存在顯著性差異。前者的搜尋動機偏好顯著高于小學及以下和初中學歷的老年人。在臺灣地區老年人中,研究生學歷的老年人對于搜尋動機偏好顯著高于小學及以下學歷的老年人。由此可見,臺灣研究生學歷的老年人的搜尋信息動機的影響更突出,表明臺灣研究生學歷水平的利用者手機利用素養較高。

表3 教育程度對搜尋動機程度平均整體差異分析表

②健康信息需求

表4 教育程度對信息需求程度平均描述性分析表

比較而言,兩岸的教育程度中均數最高的是研究生學歷,均數最低的是小學及以下,標準差兩岸最高的都是初中,這是共同之處,不同之處在于,大陸標準差中最低為大學,而臺灣最低的是研究生學歷。

表5 教育程度對信息需求程度平均整體差異分析表

對比兩岸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需求的影響分析發現,兩岸的老年人具有共同特征,即研究生(含)以上學歷的與其他學歷相比具有顯著差異。同時學歷越高,健康信息需求方面也會有顯著較高的水平。這一點上,兩岸沒有明顯差距。

③健康信息獲取渠道

通過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搜索行為進行研究,可以發現老年人信息獲取渠道的類型有互聯網、書報刊、廣播電視等,我們在調查中進行初步訪談了解到,大陸老年人在智能手機的應用當中,使用微信的比例最高,健康相關性信息最主要來源于老年人之間的群發健康信息和朋友圈之間分享的信息,直接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行為相較于臺灣地區并不普遍。臺灣地區老年人在智能手機上獲取健康信息來源也是以Line群的分享為主,但是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去做進一步的確認及搜索相較于大陸是更多的。由兩岸的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兩岸皆于教育程度上對于獲取渠道有很大差異。教育程度越高,其使用不同渠道去獲取健康信息的知識也越廣。

表6 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獲取渠道程度平均描述性分析表

對比發現,研究生教育程度對兩岸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渠道影響均數都是最高的。但是,大陸均數最低的是高中,臺灣是初中。從離散度和意見分歧角度而言,大陸最高是大學教育程度,而臺灣是高中。大陸最低是高中,臺灣則為研究生。

表7 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獲取渠道程度平均整體差異分析表

從兩個數據比較來看,兩岸的研究生學歷均明顯具有較顯著的影響。盡管兩岸老年人使用的搜索渠道不同,但是,從數據可以發現,教育程度越高,其使用不同渠道去獲取健康信息的知識也越廣,從而具有較高的健康信息搜尋素養。

④健康信息搜索程度的影響

表8 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搜索程度平均描述性分析表

對比發現,兩岸的教育程度中,研究生教育程度對搜索程度影響均數都是最高的,最低的均為初中。兩岸的標準差離散程度最高的均為小學及以下,最低均為研究生以上。

表9 大陸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搜索程度平均整體差異分析表

從統計來看,教育程度對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搜索行為有顯著影響,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地區均證明了這一點。在大陸,研究生、大學、高中學歷的老年人對于搜索方面偏好顯著高于初中學歷的老年人。而臺灣地區老年人中,研究生學歷的老年人對于搜索方面偏好顯著高于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學歷的老年人。老年人用戶主體除了其環境、專業能力等客觀因素會決定用戶的動機與需求以外,其自身的理解、體驗等能力也是影響因素。兩岸的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各個教育背景的不同,其對于健康搜尋的需求行為也非常不同。教育程度越高,對于自身健康狀態的了解也需求越高。從兩者比較來看,兩岸老年人的研究生教育程度都具有較高的搜索經驗,兩岸在教育程度影響上差別不大。

⑤健康信息利用

表10 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利用程度平均描述性分析表

對比發現,兩岸老年人的教育程度中,研究生教育程度對搜索程度影響均數都是最高的,最低的均為小學及以下。兩岸的標準差離散程度最高的均為小學及以下,最低均為研究生以上。

表11 教育程度對健康信息利用程度平均整體差異分析表

信息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用戶完成獲取行為后對信息的利用,互聯網上提供的健康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學者們一直較為關注信息質量對用戶信息行為和健康行為的影響。莫拉漢馬?。∕orahanmartin)[18]指出,網絡健康信息可以幫助用戶填補健康信息空白,提高應對特定情況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用戶對健康信息的使用將影響到用戶及其家人、朋友的健康決策和行為。亞辛(Yasin)等[19]提出,網絡健康信息的可信度、信息質量感知、對健康信息的依賴性等因素往往出現在健康信息行為研究模型中。網絡獲取健康信息與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有關。從統計可以發現,海峽兩岸的老年人在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利用上,都在教育程度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育程度越高,利用能力越高,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老年人對于信息的利用能力顯著高于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學歷的老年人。

⑥滿意度程度分析

麥科納塔(McConatha)[20]發現滿意度評價是通過用戶使用不同媒體獲取的健康信息質量來進行的結果判斷,健康信息質量本身與滿意度呈正相關。同時,高質量、高滿意度的健康信息主要不是來自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而是來自醫療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和一些健康教育活動??梢?,健康信息的質量與用戶健康信息的可信度密切相關,提高網絡健康信息的質量,可以獲得用戶對網絡健康信息的認可、信任和滿意度。

表12 教育程度對滿意度程度平均描述性分析表

對比發現,兩岸老年人的教育程度中,研究生教育程度對搜索程度影響均數都是最高的。最低的均為初中。在標準差離散程度方面,大陸最高為小學及以下,最低為研究生(含)以上,而臺灣最高為初中,最低為研究生以上。

表13 教育程度對滿意度程度平均整體差異分析表

注:★p<.05(達統計學差異),★★p<.01(達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達極其顯著統計學差異)

在老年人完成對信息的獲取和檢索行為之后,如果得到的信息對于之后行為存在著正向的影響,直接指導著他們對疾病等信息的理解和認知,從而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也會改變滿意度。兩岸老年人皆于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滿意程度上,教育程度越高對于教育程度低的顯現出其差異性。

2.3 假設檢驗結果

如上所述,H1-H6分別代表健康信息搜尋動機、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獲取渠道、健康信息搜索、健康信息利用、滿意度程度的假設,H1a-H6a及H1b-H6b中a、b 分別代表大陸和臺灣地區??傮w來看,依據統計量分析驗證結果顯示,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地區的老年人在健康信息搜尋動機、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獲取渠道、健康信息搜索、健康信息利用、滿意度程度方面,不同教育程度具有顯著差異會影響其偏好,對于老年人手機端健康信息搜尋行為部分具有差異性,產生不同的均值與標準偏差,為拒絕接受原假設。

3 結論與建議

海峽兩岸的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對其健康信息搜尋動機、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獲取渠道、健康信息搜索、健康信息利用、滿意度程度的影響都有差異。由前述統計分析發現,無論是大陸或者臺灣地區,個人教育特征對于老年人手機端健康信息搜尋行為部分具有差異性。每一項健康信息搜尋行為過程都會因為個人教育特征的差異,產生不同的均值與標準偏差。依據統計量的顯著程度可以發現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地區的老年人在不同教育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在健康信息搜尋動機、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獲取渠道、健康信息搜索、健康信息利用、滿意度程度方面會影響其偏好。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頻率越高。另外,使用智能手機的頻率越高,進行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頻率也越高。在老年人完成對信息的獲取和檢索行為之后,如果得到的信息對于之后行為存在著正向的影響,直接指導著他們對疾病等信息的理解和認知,從而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也會改變滿意度。與此同時,研究發現,相對于大陸,本次研究臺灣地區老年人使用手機端做健康信息搜尋行為和目前大陸的老年人相比比例較高,和臺北市地區受訪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較高有關。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對于更有效地利用健康信息有重要影響。因此通過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改變其搜尋信息的意識、方法和技能非常有必要,包括通過加強對老年人的輔導和培訓提高素養,這方面可以通過社區學?;蛘邎D書館等開展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重點放在提高信息搜尋知識的輔導和培訓。比如,通過培訓來提升關鍵詞提問和高級搜索能力是一個重要策略,吳丹[21]研究老年人在搜索式構造階段時發現,老年人構造的搜索提問平均長度為8.4個字,平均時間為2分2秒。而馬寒等[22]在百度搜索引擎所構造的搜索式漢字詞匯平均長度為6.4個字。另外,老年人使用高級搜索少,鄧小昭[23]的研究發現,網絡用戶一般使用簡單搜索的策略。最后,根據吳明烈、李藹慈和賴弘基[24]對于臺灣地區老年人的調查研究,老年人愿意學習者達60%,但是實際參與學習活動的人只有11.4%。因此,還需通過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老年人實際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在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環境下,老年人是否有足夠的自身和客觀條件,可以合理的通過移動互聯網,借由信息搜尋行為獲取有效的健康信息,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是移動互聯網信息高速發展下隨之而來的挑戰。老年人因在青壯年時期并無智能手機,而是在年老時期,心理與生理狀況出現退化的情況下,才開始接觸智能手機,并且將手機作為連接互聯網獲得信息的途徑,互聯網結合智能手機的移動式醫療系統與信息傳遞是幫助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提升個人健康條件[25]的重要途徑。

猜你喜歡
臺灣地區學歷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學歷造假引發法律糾紛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語言一一以臺灣地區張美智《春天在哪里》為例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當代臺灣地區法學教育與司法官訓練制度之現狀與啟示
知識無力感
動機不純
臺灣地區擬修訂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