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研究

2022-12-08 02:32張潮宇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33期
關鍵詞:養老模式鄉村振興

張潮宇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為促進我國民生發展、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必須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放在全黨工作的首位。內蒙古自治區作為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省份,其經濟和社會的繁榮發展歷來都受到很大關注,為了加快內蒙古經濟發展,促進內蒙古社會和諧,必須確保內蒙古農牧區的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文章首先從社會、家庭、自身三個養老模式角度出發,分析當前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并結合農牧區現實發展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

一、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的現狀

(一)概念界定

1.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最早是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心,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而且還提到了應加快建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模式體系,來適應當前農村老齡化加劇的現象。兇此要實現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的發展,鄉村養老問題無法避免、亟待解決。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未來鄉村的發展明確方向,也為促進農牧區養老模式的建設提供政策支持。

2.內蒙古農牧民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部邊疆地帶,跨度大,面積廣,在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它是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省份。擁有我國最大的天然牧場和草場,稀土、煤炭、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儲量也是在我國位列前茅,農業主要以玉米、土豆為主要經濟作物,畜牧業以駱駝、馬、牛、羊為主。兇此,在這里我們定義:以農業、畜牧業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的居民,我們把它稱為農牧民。

3.老年人、養老模式

在老年人概念上,國際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年齡界定標準。世界衛牛組織認為年滿60周歲以上的公民就可以被稱為老年人,而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則認為,隨著人類壽命期限的延長,把60周歲作為劃分老年人的標準早已不合時宜,把65周歲作為劃分標準符合當前世界發展情況。我國定義老年人的標準是年滿60周歲以上的公民都屬于老年人。因此,結合上述定義以及內蒙古農牧區的現實情況,本文中提到老年人是指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人群。在養老模式概念上,穆光宗(1999)提出,從養老模式的基本理論出發,我們把養老模式大致地區分為三種,即家庭性質的養老,社會性質的養老還有自我性質的養老。林寶(2010)提出,現代居民養老應該包括的三個方面內容:?;罘矫娴恼疹?、精神方面的慰藉以及經濟方面的供給,按這三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把養老模式分成兩種基本類型:社會養老和居家養老。而且上述三方面內容如果由每一位家庭成員提供,則為居家養老:由地方政府或南其他社會團體提供,則為社會養老。陳賽權(2000)則從“養老的經濟來源”角度出發,把養老模式劃分為兩類: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由家庭成員供養的被稱為家庭養老,例如大部分家庭婦女、還沒有就業的社會人員,依靠基本的退休金和社會保障金?;畹?,則被稱為社會養老,例如大部分退休職工等,結合上述三位學者的研究內容以及內蒙古農牧區的自身現實情況,本文界定的養老模式分為三類:社會養老、家庭養老和自我養老。

(二)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現狀

1.社會養老

社會養老是指整合社會資源,利用社會各項條件來進行養老的一種模式。當前,農牧區社會養老模式主要包括養老保險、機構養老這兩種。內蒙古自治區最早于2009年出臺《關于印發自治區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辦法的通知》,由此新型農村牧區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序幕,2011年城居保啟動有關試點工作,2012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保險的各項工作由此步人正軌。機構養老分為兩種:公辦機構養老、民辦機構養老,前者由國家民政部門創建,帶有公益福利性質,后者由私人部門投資創建,帶有營利性質,以盈利為目的。

2. 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是指由自己的子女、親屬等家庭成員,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上的照顧、經濟上的供養的一種養老模式。目前這種養老模式在農牧區占主導地位,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導致這種家庭養老模式的主導地位出現動搖,具體表現為:經濟上,農牧民收入有限,在生活成本普遍提高的當下,家庭養老難實現;思想上,我國傳統思想道德觀念:愛老、養老受到挑戰,子女養老意愿逐漸降低,不想贍養老人甚至不愿贍養老人;家庭結構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一對夫婦贍養雙方老人,撫養兩名子女的這種家庭結構比例不斷增大,從而造成自身養老負擔的加重。

3. 自我養老

自我養老是指農牧民自己養活自己,通過自己年輕時積攢的一定收入來維系老年時生活所需要的各種日常生活開支。自我養老雖然可以減輕社會、家庭的養老負擔,但這種養老模式并不適合長期發展。老年人雖然有一定經濟基礎,可以自行負擔養老費用,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年齡逐漸增大,一方面,自理能力會逐漸弱化,無法自己照料自己,另一方面,會更加渴求精神上的慰藉,對物質方面的需求逐漸減少。此時,有子女并且子女愿意贍養的,就會轉變為家庭養老模式;沒有子女或者子女不愿意贍養的,就會轉變為社會養老模式,此時需要到社會性質養老機構,例如養老院、敬老院、社會福利機構等尋求幫助。

二、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主要問題

(一)社會養老普遍缺位

1. 養老資金投入不足,養老保障水平低

目前,內蒙古農牧區養老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盡管近年來政府逐漸加大了對農牧區低保和社會救助的投入力度,但也只能滿足少數對象的養老需求。從2020年1月1日起,內蒙古自治區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納費用的等級檔次分為12個,如表1所示,從200元一直到7000元,每個檔次由繳費不同分別補貼不同數目。按照多繳多得的原則,退休之后領取的養老金由當前養老保險繳納的費用決定呈正向增長。但由于農牧區的老年人經濟水平較低,往往都會選擇最低的檔次進行繳費,這直接導致其每月收到的微薄養老金,無法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 養老機構服務不足,養老隊伍素質水平低

目前內蒙古農牧區社會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僅限于老年人基本生活物質保障、基本醫療保健,對于文化娛樂、人際交往等農牧區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的內容,社會養老機構則無法提供,供給與需求常常處于極不平衡的狀態。另一方面,社會養老機構內工作人員普遍存在著專業技能較差、文化水平較低的問題,在上崗前沒有進行相關護理服務方面的技能工作培訓,缺乏專業的護理服務知識基礎,這就導致很難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二)家庭養老負擔過重

1. 農牧民家庭結構縮小,思想觀念轉變

隨著社會不斷開放和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內蒙古農牧民的家庭結構發生改變。家庭結構比例不斷縮小,向著“4-2-1”或者“4-2-2”的方向發展,即一對夫婦除了要贍養雙方的父母外,還要養育自己1到2名子女。在這樣的雙重負擔下,子女想要贍養好自己的父母,就會變得略顯困難。另外,內蒙古農牧民傳統思想觀念也受到沖擊,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看重個人和家庭責任,而是更加注重自我價值實現,年輕人崇尚獨立自由、追求個性,不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四世同堂的家庭生活方式受到沖擊,空巢家庭的比例在農牧區變得越來越大,我國尊老敬老的傳統孝道也受到影響。

2. 農牧民家庭收入有限、收入渠道窄

內蒙古農牧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相比,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根據2020年內蒙古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782元,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83元,二者比例高達2.67:1,也就是1個城鎮居民所得相當于2.67個農牧民的所得。此外,內蒙古農牧民收入來源渠道狹窄,單純依靠土地、畜牧給自己帶來的收入,沒有進一步衍生出其他收入來源渠道,拋去要支付的吃穿住行等基本費用之外,內蒙古農牧民用于養老儲蓄的部分資金就變得十分有限。

(三)自我養老不確定性增加

1. 土地養老保障不牢靠

在當前土地制度下,內蒙古農牧民以土地為主的養老保障方式是有別于城鎮居民以貨幣為主的養老保障方式的。一方面,土地產出受自然天氣、環境等因素影響較大,如果今年風調雨順,土地產出就會增加,如果遇到暴雨、雨雪等極端自然災害,土地產出就會減少甚至“斷糧”,可以說土地產出并不是一種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土地開墾、播種等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入,而農牧區老年人的勞動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在逐漸遞減的,這就會直接導致土地收成減少,從而土地養老保障功能也受到限制。

2. 儲蓄養老保障易貶值

對現在農牧區的老年人來講,除了可以把土地產出獲取的收益作為自己的養老保障外,還可以將積蓄存進銀行,依靠每月獲得的利息收益來進行自我養老。但是考慮到現在的經濟狀況:疫情過后銀行多次下調儲蓄利率,刺激人們消費;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上漲現象,這直接使得存入銀行的錢所擁有的購買力不上升反而下降,存款獲取利息收益的速度遠不及貨幣貶值的速度,因此農牧民期望通過將自己的積蓄存入銀行,讓貨幣自動增值來達到養老目的的方式也面臨著嚴重困境。

三、內蒙古農牧民養老模式發展對策

(一)社會養老角度

1. 加大農牧區養老保障的財政投入

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農牧區養老保障的財政扶持力度,在財政方面可以制定動態的長效保障機制,對農牧區的養老保障事業給予充分的支持,完善養老保障預算體系,提高政府對養老資金補貼比例,增加財政投入。另一方面,拓寬農牧區養老保障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養老保障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鼓勵社會機構、慈善機構、公司企業等多渠道進行資金捐助支持,使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從而減輕政府財政壓力。

2. 加強農牧區養老保障的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加強農牧區養老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可以建設養老院、療養院等大規模的養老機構,從而滿足農牧區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健康康護的需要,建設棋牌室、健身室等休閑娛樂場所,滿足老年人健康鍛煉、娛樂消遣的需要,此外,還可以鼓勵社會中有能力的社會團體或者企事業單位通過獨資、合資、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促進養老保障基礎設施的發展。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必須建設一支能夠提供專業養老保障服務、熱心于自身養老事業的人才隊伍。這一方面要求應加大對養老機構的服務和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力度,通過對其進行醫療、護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和考試,使其滿足養老機構的需要,合格后才能上崗,另一方面在薪資待遇方面,要建立適當的薪酬激勵機制,提高養老機構人員的工資水平,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養老機構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增強其職業幸福感、歸屬感和滿足感。

(二)家庭養老角度

1. 弘揚優良傳統,強化家庭養老意識

尊老愛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孝順父母、贍養老人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因此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電視、網絡、公益廣告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輿論宣傳,大力弘揚傳統的孝道文化,使年輕人意識到家庭養老的重要性。此外,政府部門也可通過制定有關的政策法規,進行獎勵處罰。對于積極贍養老人的公民予以表彰宣傳,樹立為優秀典型,并給予相當的物質上的獎勵,而對于那些拒絕履行養老義務甚至有損害老人權力行為的公民,要進行相應懲罰,情節嚴重者還可以訴諸法律,從法律上來嚴懲這種行為。最后,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來弘揚孝道文化。對處于初級教育階段的群體來說,通過增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課程,在期末階段進行孝文化知識考察并計算總成績,使孝文化深入人心;對處于高等教育階段的群體來說,可以加強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召開相關的孝文化主題講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2. 拓寬收入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一方面,應該調整農牧區單一性質的產業結構,農業畜牧業是農牧區的基礎性產業,現在可以通過一些改革措施,來發展其他方面的業務。農牧區以前只是出產一些價格低廉的原材料,現在可以進行深加工,例如加工成衣物所需要羊絨毛和一些日常消費乳類制品,這樣不僅衍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而且也為農牧區家庭帶來額外的收入。另一方面,農牧區還可以建立適當的房屋住宅交易制度,允許自由買賣,這樣可以避免農牧區舊房長期擱置不居住和新房建設濫占農牧區耕地現象的發生。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牧區勞動力進城務工,農牧區人口不斷流失,房屋被長時間閑置。加上農牧區很多房屋都已經老舊不堪,不再適宜居住,改革農牧區宅基地不能自由買賣的制度是合適的,這樣做也可以為農牧民家庭增加一筆額外的收入。

(三)自我養老角度

1. 激發農牧區土地活力,提高保障能力

一方面,對于農牧區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來說,要積極開展相關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幫助這些老年人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能夠應對惡劣天氣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明白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積極推廣大型農業機械在傳統牧區的應用,減少老年人的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對于農牧區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來說,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村委會或者其他種地能手中。在這種方式下,老人可以按年或月獲取一定的分紅收益,在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的同時,也可以得到養老保障。

2. 促使儲蓄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單純依靠銀行存款的利息來達到自我養老的目的早已過時。內蒙古農牧民可以適當地拿出自己一部分儲蓄金來進行固定性財產投資、購買一些商業性質的養老保險、“以房養老”等多種方式來防止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貶值。只有實現投資的多元化的組合,才能保證投資的收益穩定,實現養老儲蓄金的保值增值。

四、結語

農牧區養老模式的研究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農牧區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這既需要政府加大對農牧區養老保障的財政投入,加強農牧區養老保障的基礎設施建設,又要求家庭成員積極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強化家庭養老意識,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引進機械化大生產,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來源,還要求農牧民個人從自身角度出發,通過股權量化的方式激發農牧區土地活力,進行一些固定性資產投資、購買商業性質的保險等方式來促使自己儲蓄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在各級政府、家庭、農牧民的三方面共同努力下,力爭使農牧區老年人過上“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幸福生活,從而確保內蒙古農牧區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穆光宗.家庭養老面臨的挑戰以及社會對策問題[J].中州學刊,1999(01):64-67.

[2]林寶.養老模式轉變的基本趨勢及我國養老模式的選擇[J].廣西社會科學,2010(05):124-127.

[3]陳賽權.中國養老模式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0(03):30-36.

[4]國家統計局.2020年內蒙古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養老模式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發展“互聯網+”老齡服務產業的困境與對策探析
溫州“老人公寓”養老模式的經驗特征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引導城市消費對接旅游消費的異地養老模式探索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保障模式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