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關懷:小學語文引領后進學生生長的應然定位

2022-12-16 15:00江蘇省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陸祎妍
新教育 2022年32期
關鍵詞:文本課文兒童

□ 江蘇省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陸祎妍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這就意味著語文教學需要從人文性的角度出發,通過部編版教材中的人文主題,真正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隨著新課標理念的推進,語文教學要著眼于整體,充分關注每一個兒童內在客觀的差異,充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借助分層教學的原則,對后進生給予充分、足夠的人性關懷,讓語文課堂上不同類群、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綻放屬于自己的春天。

一、設定合宜目標,指明適切的發展方向

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中師生言行的綱領,精準、適切的教學目標,不僅可以明確教與學行走的方向,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通過“跳一跳”的方式“摘到果實”,這對于每一個學生積極性的激發,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性作用。從分層教學的基本原則來看,教師不能依照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而需要從學生的現有能力和原始經驗入手,切切實實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讓他們看到努力之下就能實現的目標。

1.設定保底目標,以保障必備要求

保底性目標,即必須達成的學習要求。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兒童而言,我們需要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將其視為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對其采取放棄政策,以不聞不問的方式對待。針對這一類群體的特殊性,可以降低要求,但決不能沒有要求,否則他們將自暴自棄,甚至喪失學習的動力。

以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這是一個典型的觀察單元。編者所設置的語文要素是“體會生動形象的語言,感受連續細致的觀察”。由此不難看出,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教材不僅需要掌握相應的觀察方法,同時還要關聯細致觀察與文本語言之間的關系,要認識到文本中精準、形象的語言,都來自作者細致的觀察。而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兒童而言,教師則要求他們能夠從課文中掌握一種自己熟悉的觀察方法,并付諸自身的觀察實踐即可。教學單元中《爬山虎的腳》描寫爬山虎葉片的第二自然段,教師要求學生從一系列的關鍵性詞語中,還原作者的觀察方式,即站在遠處整體觀察;而第三自然段描寫爬山虎的腳,則是采取了盯著細看的方式。教師則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喜歡的一種植物,嘗試采用整體遠看和局部細看的策略進行觀察,能夠形成自己的觀察所得即可。

在這一目標的設定下,所有的學生都有了較強的學習動力,他們將自己從課文所掌握的觀察方法,遷移到實踐平臺中,并借助于歷練的過程,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確定保底性目標,則是對班級學生進行人性關懷最為直接的體現。

2.設定可塑目標,以提供發展可能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著積極而鮮明的主觀能動性,即便是當下處于相對滯后狀態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發展質態和可持續性發展的空間。教師可以從發展的視角看待他們,為他們提供可塑性目標,讓更多仍舊具有一定發展意識的兒童,能夠在保底性目標的基礎上,朝著更深處邁進。

還以《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為例,在指導學生遷移運用觀察方法,觀察植物時,教師發現有部分學生不僅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遠看和細看的方式觀察事物,同時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這就與本單元編者所設定的“觀察與語言之間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關聯,但從胸懷全體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不能完全迎合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快教學節奏,更不能在設置目標時,設置大一統的標準,而應該具備的一定的伸縮性,秉持著“分層教學”的原則,讓相對滯后的學生,也擁有更廣闊的認知空間。

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并不僅僅體現在表面上的噓寒問暖,而應該發自于教師真實的內心世界,并付諸教學行為,在充分考量他們能力的基礎上,盡可能推動每一個學生語文能力不斷發展。

二、研制匹配內容,培植適切的生長沃土

對于語文學習而言,適切的內容主要在于兩點,其一能夠巧妙地對接他們的原始經驗,同時又能夠作用于他們的興趣點和興奮點。如此,才能真正為不同層次、不同類群的學生,提供與他們匹配的肥沃土壤。

1.以原始經驗為基礎,著力于鏈接點

走進語文課堂之前,學生都不是一張純粹的白紙,在自己的生活經歷、學習歷程以及閱讀體系下,已經蓄積了相應的學習經驗,而這些原始化的經驗,正是學生從舊知邁向新知的重要鏈接點。而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能力和水平雖然與常態化兒童有著一定的差異,但絕不意味著他們的認知起點就完全處于空白的狀態。因此,教師就需要從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并研制適切的內容,為推動全體學生的發展助力。

比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文,作為部編版教材中第一篇小古文,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外,還需要將白話文和小古文進行對比,以進一步凸顯文本的教學價值,把握小古文語言特點。而有部分學生,對于小古文簡潔的文字尚不能完全理解,教師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普通同學可以通過翻譯,理解小古文,最終將小古文轉化為白話文;而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則可以借助于白話文文本,充分利用這類兒童原本就聽說的故事內容,作為解讀和了解小古文語言的重要資源。

這一逆向設計的調整,則是教師研制教學內容的一次重大突破,體現了教師對這部分學生專門的關注。

2.以認知興趣為標準,作用于興奮點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與交往中,要密切關注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的一言一行,了解他們的特點,知道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從而將最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

比如《小英雄雨來》是一篇典型的長課文,包含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如果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全盤掌握,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就要尊重不同學生的認知興趣點,重點學習雨來與鬼子斗智斗勇的過程,并契合他們的思維特點,播放《小英雄雨來》的電影片段,組織他們將文本語言與電影的片段統整起來觀看,圖文對照,不僅降低了難度,同時也激活他們的學習思維,可謂一舉多得。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充分尊重后進學生的興趣點,將教學的著力點聚焦在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這是對這一類兒童的有效關懷,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在原有基礎上形成應有的發展。

三、遴選精當策略,注入適切的內在動力

如果將語文教學比喻成為一座巨輪,那良好而精準的教學策略,就是劃動巨輪的雙槳,不僅能夠為巨輪的航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原動力,同時也能進一步推動后進學生整體素養地發展。

1.以傳授和自主相結合

教師應該本著傳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既保障后進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又充分考量實際狀態,凸顯了師生角色承擔起各自不同的功能。

以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為例,為了讓后進學生感受到這位小小男子漢的具體狀態,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借助課文中的關鍵性詞句,感受小家伙對獨立的要求以及在生活中的沉著表現。這是后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板塊,但由于他們認知能力相對有限,所學畢竟有限,因此教師就可以進一步放大自己作為課堂教學的點撥者的效能,在他們學得淺薄時,或者遇到困難和障礙時,進行必要點撥和引領。比如吃飯環節,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吃飯這一內容,這對于展現主人公男子漢的特質有什么作用呢?這一問題則將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對于文本的解讀,從原本的信息層面轉向了作者的表達層面。

后進學生有了自主性學習作為基礎,同時又有教師的點撥加持,他們對文本的感知就能夠在原始能力的層面上形成有效的突圍,形成全新的認知,教師作為課堂組織者的人性關懷,就得到了充分落實。

2.以點撥和合作相協調

作為班級中客觀存在的一部分,后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常常會遭遇一定的尷尬,甚至會有低人一等的挫敗感。為了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范圍,教師就需要在班級中設置異質合并的合作小組,將他們以異質結合的方式,與其他學生混編成為一組,鼓勵他們在相互合作中彼此分享,已達成協同發展的目的。

以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竹節人》一文為例,課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竹節人的制作方法和步驟。為了避免教師機械講解和學生讀“死”書的尷尬,教師一改傳統教學中繁瑣分析的方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要求學生借助文本語言,嘗試制作一個竹節人。這一過程看似是手工制作,不僅需要學生理解文本語言的內容,同時還要對一些關鍵性詞語進行品味和體悟,并通過辨析其精準性和形象性,才能更好地指導他們完成竹節人的制作。而在閱讀文本、理解語言、辨析品味以及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就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一邊學習,一邊展現自己相應的價值,無論他們在合作中承擔怎樣的任務,都與其他同學形成了精誠的合作,將教師布置的任務,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落實。

四、實施多元評價,奠定適切的后續呵護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積極倡導“教學評一致性”,更加凸顯了評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對于后進學生的關注,就需要在評價的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以評促教,為他們在原始基礎上的全面發展而助力。

1.注重自我評價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常常將自己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至高無上的評價話語權。但事實上,基于教師獨一層面的評價,并不能完全把握學生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和全方位的成果,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關注,始終只能是片面的。為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其內在的學習過程,將更多的評價主體權交還給這些孩子,引導他們在學習之后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以便于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梳理、總結和內化學習策略,從而促進他們學習經驗的積累。

以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長課文專題單元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了《小英雄雨來》《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等典型的長課文之后,著重梳理和把握長課文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比如通過抓住內容、緊扣細節、凸顯事物特點等不同的策略概括小標題,嘗試將長課文分解成為不同的板塊,通過串聯、組織的方式把握長課文的主要內容。在這樣的梳理過程中,不僅要引導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回憶單元學習的整體過程,同時進一步內化學習方法的積累,促進他們學習方法的不斷升級。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就充分尊重后進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將評價的權利交還給了他們,讓這一類兒童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經歷進行了一次整體化的回顧,從而加深了他們的學習印象。這樣的評價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判別高下,更重要的是推動了他們對自我學習過程的梳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性作用。

2.注重縱向評價

由于后進學生的獨特性,教師應該避開橫向對比的方式,而需要多采樣縱向發展的策略,引導這一類兒童與自身前后進行評價對比,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從而利用評價的契機,樹立學習的信心。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編者所設置的語文要素是:緊扣關鍵句,把握語段的主要內容。單元中分別設置了《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和《美麗的小興安嶺》三篇經典的課文,教師要充分把握每一篇課文在單元中的不同位置,確定要素重任,在教完一篇課文之后,引導后進學生與前一篇課文相比,通過評價明晰自己的成長經歷。如此一來,學生在整個單元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了數輪的評價與反思,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

對于這一部分學生,教師并不在于幫助他們獲取多少知識,而是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長,發現自己的進步,捕捉自己的亮點,進一步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忘卻、忽略任何一個學生,而要將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成為教師所關注的一員。在關注后進學生時,教師分別從目標設定、內容研制、策略遴選以及多元評價等不同的維度展開,讓每一位隨班就讀的孩子都可以感受到來自班級、來自教師的溫暖,在愛與春風的吹拂下快樂、自由、健康地成長。

猜你喜歡
文本課文兒童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背課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走進文本 走近大師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