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化學教學中非線性現象的策略

2022-12-16 15:00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實驗中學謝文珍
新教育 2022年32期
關鍵詞:化學實驗設計

□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實驗中學 謝文珍

所謂線性,是指變量與變量成比例關系,而非線性是指變量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瘜W學科引入非線性教學策略,教師需要對影響非線性因素做深度分析,關注知識結構、教學條件和學生主體,對眾多不確定性、生成性、無序性因素做整合處理,引導學生在非線性學習中成長思維。學生大多對非線性現象缺少研究,教師需要有意識展開知識整合、設計優化、學中兼容、巧用生成研究,讓學生進入非線性學習環節,對多種知識因素、非智力因素展開深度探究,以培養其健康學習理念。

一、知識整合,創建非線性教學機制

1.研讀教材

非線性教學機制的執行,教師是關鍵因素,對學科知識做整合處理,對知識構成進行科學梳理,能夠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瘜W學科知識帶有割裂性、不穩定性,這是典型的非線性特征。教師研讀教材內容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手段積累知識,根據知識屬性特點進行具體學習,讓學生建立知識構建意識,通過分類記憶、互動交流、實踐應用、生活驗證等方式,打開非線性學習思維。

學生對非線性學習比較熟悉,靈活運用知識,自行展開探索和思考,都屬于非線性學習范疇,教師設定明確的學習任務,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對促進學生非線性思維成長有積極幫助。如教學山東版高一化學《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教師先解讀一些概念,如物質的量、摩爾質量、質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對這些概念有了一些認識,教師繼續設計思考問題,列舉具體事例。如:如何才能知曉一杯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學生有一定生活認知,能夠運用知識積累展開思考和歸結。教師設計帶有生活化的問題,其目的是比較清晰的,就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是比較典型的非線性學習行為?;瘜W概念和知識點眾多,這些知識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學生不能從知識梳理中找到學習入口,教師及時做出指導,能夠給學生帶來一些學習啟示。實踐性學習需要知識支持,學生知識儲備有限,如何達成有機結合,這是教師需要直面的問題。

2.創新理念

學科知識聯系性和系統性特點不明確,為學習思考帶來一些不便,教師需要有創新設計的意識,引導學生展開個性化學習,根據自身知識儲備情況,以及記憶運用知識的需要,設定非線性學習方案。學生大多沒有知識梳理歸結的習慣,教師布設相關任務,要求利用表格、圖示等方式,將學科知識做整合處理,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建立非線性學習思維。

教師執行教學方案時,要廣泛吸納學生意見,這樣才能提升組織效率。在教學《探秘膨松劑》時,教師先讓學生解讀膨松劑的概念,學生在生活中對酵母有一些了解,對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能夠主動發言。教師推出實驗方案,要求學生在生活條件下進入實驗:蒸制饅頭時,碳酸氫鈉受熱分解,會發生什么樣的反應呢?寫出化學方程式。如果在碳酸氫鈉中加入食醋,會發生什么樣的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學生對實驗方案做分析和思考,自然進入到深度學習環節。教師讓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需要借助更多學科知識進行對應設計,這是典型的非線性學習,學生根據學習需要做指導,成功激發學生學習思維。

二、設計優化,優化非線性教學措施

1.把握預設

雖然化學學習帶有非線性特點,但是教師不能忽視預設,要對教學環節、實驗操作、互動交流形式展開深入思考,對學生知識結構有更多了解,以便做出準確預設,讓教學生成隨時發生,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非線性教學設計要突出其專業性,教師要做好教學調研,對教與學的對接和聯系展開科學研究,以做出適合的設計和應對。

教師教學設計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特別是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如果能夠做預設研究,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需要進行方案組織,能夠創造更多研究機會,讓學生順利進入到非線性探索環節。在教學《元素與物質分類》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展開信息搜集,對相關知識點做梳理和歸結處理,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任務布設時提出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展開操作,以提升學習針對性。如:“物質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還是化合物?”“如果由兩種元素組成,這類物質屬于單質還是化合物?”學生進入研學環節,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搜集到一些需要的信息,在信息處理時,要運用更多知識支持。學生主動搜集信息,這是典型的非線性學習任務,信息適合性高低,由學生自主分析決定。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表現實際進行預設,為學生順利進入探究狀態奠定基礎。

2.強化反思

預設是規劃,生成是結果,教師科學預設,關注生成,及時調整,這是反思教學理念的集中表現。教師要做好教學引導,要求學生對學習知識做梳理,對知識間關系做分析,歸結出學習方法,對非線性學習程序和策略有更多的研究,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這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重要幫助。特別是讓學生展開主動反思學習,其實踐價值更為豐富。

教師組織學生操作化學實驗時,要讓學生做一些準備工作,自然包括知識儲備,但化學實驗操作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內容,則需要非線性知識的支持。如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師對實驗原理做先期解讀,要求學生參與材料準備活動,對實驗步驟進行確認。教師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提醒,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探索學習,遇到什么樣的問題,要利用多種知識進行應對。在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梳理歸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實驗操作效果做專業評估,為后面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了解學生探索情況,鼓勵學生學會非線性應對,利用非系統知識解決隨機發生問題。非線性教學措施眾多,教師科學設計和組織,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讓學生利用非線性學習解決隨機發生的問題,其教學實踐意義更為深遠。

三、學中兼容,提升非線性教學效度

1.方法教育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瘜W學科教學有自身規律,教師根據化學知識特點推出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更多學法支持,都能夠有效提升非線性教學效度。學生對線性學習大多沒有研究,教師要做出更多提示和指導,要求學生自覺進入到學習核心,在創新體驗中找到線性學習路徑。非線性學習方法眾多,教師要引導學生做梳理和創新,及時更新學法,以提升其學習效果。

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切準學生學習思維,及時傳遞一些學法,確保非線性學習始始終保持高效性。如教學《鐵的多樣性》,教師利用“白紙顯字”的魔術打開教程,引導學生梳理核心知識,亞鐵鹽、鐵鹽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相關化學方程式。教師投放一些圖片,要求學生做觀察分辨,對不同鐵單質做特點分析。學生對這些信息比較陌生,其觀察體驗呈現個性化,在互動交流環節,教師對學生觀點進行梳理,矯正一些不當的觀點,鼓勵學生做主動研究。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設計“探索亞鐵鹽和鐵鹽的性質”的實驗方案,并給予一些方法提示。學生先研究教材實驗內容,準備實驗材料、規劃實驗步驟。在具體規劃時,學生遇到不少疑惑問題,教師及時出手相助,確保實驗設計任務順利推進。

2.同伴效應

化學學科知識非線性特點顯著,學生學習存在諸多困難,教師不僅要傳授一些學法,還要組織一些互動活動,讓學生借助同伴效應,掌握一些非線性知識,形成學科綜合能力。學生對同伴效應最為敏感,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設計,組織化學實驗、化學操作、化學交流、化學探索等活動,讓學生自行成立合作團隊,都能夠創造更多學習契機,滿足學生非線性學習需要。

教師推出合作學習任務,能夠為學生帶來思考和討論的機會,這屬于非線性學習形式。學生對合作性學習有特殊參與熱情,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展開設計,以提升合作學習組織效率。在教學《氮的循環》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提出問題:一場雷雨一場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展開討論。因為雷雨發生時,天空放電,發生了化學反應,空氣中的氮元素經過電解反應,生成了氮肥,這是很好的肥料。為激發學生學習思維,教師利用視頻播放,這是一段模擬雷雨放電的視頻,學生進入觀看環節,紛紛給出自己的觀察見解。教師準備演示實驗,要求學生做預測討論,實驗結果生成一氧化氮還是二氧化氮?學生開始互動交流,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合作學習帶有自由探討的性質,教師沒有給出具體的思路和提示,學生可利用的知識也不夠充分。非線性學習特征鮮明,同伴效應是非線性學習追求的目標,教師巧妙設計合作任務,給學生帶來更多主動思考的機會,無疑能夠生發豐富學習動能。

四、巧用生成,實現非線性教學目標

1.對接生活

學生進入非線性學習環節后,很容易遇到一些現實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展開深入研究,鼓勵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互動,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認知進行實踐操作,都能夠給學生帶來一些學習助力支持。在對接性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情況做觀察,及時發現教學生成,科學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習活動設計進行必要調整,以提升教學適合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幫助。

教師執行教學方案時,要考慮學生接受實際,如果能夠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可以獲得一定知識支持,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知識儲備,很可能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如何巧妙應對,考驗學生的應變能力,這樣的學習才具有非線性特點。如教學《電解質的電離》,教師先對電離概念做解讀,然后列出社會生活案例,詮釋電解質的應用,要求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電解質的電離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推出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對電解質的電離情況做觀察和整合處理,明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學生對實驗展開細致觀察,對實驗現象進行科學分析,逐漸找到實驗操作要領,對實驗原理進行深度分析,促使學生展開個性探索。學生對接生活案例展開實驗觀察學習,有線性特點,也有非線性要求,教師適時做出指導,確保課堂訓練順利展開。

2.延伸實踐

化學學科與學生生活有多點對接,教師在教學訓練設計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生活認知積累,還要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做出客觀評估,為學生提供更多社會性探索任務,促使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科學習之中?;瘜W知識與實驗操作有諸多關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遇到更多新鮮的問題,甚至借助知識積累也無法解決,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展開非線性思考,在主動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有重要幫助。

化學實踐性活動有很多,教材中有一些“微項目”內容,帶有實踐探索的意味,學生進入實踐操作環節時,需要一定知識支持,但僅憑知識推動實踐活動進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建立主動探索的意識,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面對新問題,展開新探索,形成新認知。如教學《論證重污染天氣“汽車限行”的合理性》,這是典型的社會調查內容,教師對重污染與汽車限行聯系起來,對天氣污染指數與汽車尾氣排放進行關聯性思考,要求學生進入社會層面展開觀察和討論,對重污染與汽車尾氣關系做探究,對汽車限行措施合理性展開進行深入解析。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對各種重污染原因做調研,對汽車排放污染情況做具體分析,逐漸形成調查結論。在這個案例中,學生要對諸多污染源做分析,還要對汽車排放情況做研究,最終建立研究成果,其操作過程有線性結構,也有非線性學習體現。

化學學科教學有自身規律,教師適時引入非線性教學機制,其應用價值更為突出。學生對非線性學習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教師有意識推出非線性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展開主動探索實踐,都能夠促進非線性思維認知的形成。影響化學教學的因素有很多,教師深入研究教學規律,做出準確的預設和規劃,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信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幫助。

猜你喜歡
化學實驗設計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關于植物的小實驗
有種設計叫而專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