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

2022-12-16 15:00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
新教育 2022年32期
關鍵詞:現代文成語古詩詞

□ 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 曹 琛

中職語文學科肩負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和責任,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的對接、融合,在古詩文教學、詞語教學、現代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中全面滲透傳統文化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思想上、方法上、行動上做出積極輔助,培養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和習慣。

一、古詩文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古詩文在語文學科教材中占據重要比重,從教材內容角度可以看出,古詩文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做好傳承對接設計,主動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實現文化對接教育。古詩文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教師執行教學方案時,需要有創新探索的意識,為學生傳遞更多學法,以提升其學習效率。

1.古詩詞鑒賞

古詩文是語文學科重要內容,初中階段占比達到35%,中職階段這個比例有增無減,這說明古詩文具有更為豐富的教育價值。學生從識字起就開始背誦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感情更為深厚,進入中職學習階段,學生古詩詞認知積累比較豐厚,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針對學生學習需要展開學法研究和傳授,為學生順利進行古詩詞鑒賞學習提供良好服務。

教師執行古詩詞教學方案時,要刻意做出提示,讓學生從誦讀開始,欣賞古詩詞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讓心情沐浴在傳統文化之中,這無疑是最有價值的教育。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大氣磅礴,不僅有宏大的場面,還有一定的氣勢,在追念歷史的同時,曲折表達懷才不遇的遺憾之情。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鑒賞這首詞時,要求學生透過畫面感受詞人的曠達心胸,借古抒懷是古詩詞最常見的寫法,而蘇軾有不同尋常的氣魄,展示出震撼力。學生在鑒賞這首詞時,對意境有了全新認識,對詩詞特有表現力留下深刻印象。教師結合鑒賞情況,對古詩詞表現形式做歸結,鼓勵學生從古詩詞學習中感嘆傳統文化的魅力。古詩詞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人們口耳相傳,傳誦這些經典,這足以說明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之強勁。古詩詞有太多鑒賞價值,培養學生建立良好意識,對培養其良好素質也有一定幫助。

2.文言文教學

中職學生對文言現象的積累和把握存在較大差距,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知,從文言現象梳理角度展開教程,引導學生利用文言現象展開延伸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借助更多信息渠道展開對應學習和探索,能夠順利進入到文言文核心,與古人展開多元對話。文言文屬于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教師做好對接設計,為學生提供一些學法支持,能夠有效提升其學習品質。

文言文本身就屬于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要對文言文現象做梳理,還要對傳統文化要素做深度發掘,讓學生接受健康文化的教育。如教學《勸學》,學生需要借助文言文輔導材料展開閱讀,掃除閱讀障礙。這篇文言文揭示道理比較通俗,“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對刻苦學習有不同理解,教師從這個主題解讀角度引導學習,讓學生自然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勤奮好學的典故,在班級內講述交流。歷史上有太多刻苦學習的案例,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心生敬佩,教師引導學生從中領悟學習的道理,為學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機會。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和生命力,無論到什么時代,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會傳承下去,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育,學生自然是受益匪淺。

二、成語文體與傳統文化融合

詞語教學與傳統文化有諸多聯系,詞語發展歷史見證傳統文化的融合和進步,特別是成語、典故、童話、寓言等內容,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點更多,教師要做好創新設計。無論什么樣的文體,都需要經歷一個發展成長的過程,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設計,為學生認識文體創造條件。

1.成語典故學習

成語是最為典型的傳統文化組成內容,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成語時,需要對成語的來源和用途做深度發掘,如果能夠結合一些典故、寓言故事進行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建立立體學習認知。學生從小學階段便開始學習積累成語,在中職階段,成語學習已經不是重要任務,教師要注意從詞匯教學和生活積累應用角度展開布設,讓學生自然進入傳統文化對接環節。

學生對成語是比較熟悉的,教師執行教學方案時,不會將成語作為一個環節,但在鑒賞閱讀時,往往會有所涉及。如教學《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時,教師要求學生做鑒賞學習,找出精彩的描寫片段,從不同角度展開鑒賞分析,準備做集體展示活動。學生進入鑒賞環節,大多選擇修辭方法、描寫方法進行思考和分析,教師鼓勵學生從典型詞語運用角度進行鑒賞,或者是對成語做鑒賞處理。學生對成語最為熟悉,但鑒賞角度選擇從來沒有涉及過這個方面,教師推介之后,學生積極行動?!板浂簧帷薄澳坎桓Q園”“瀝盡心血”“心不在焉”等,這篇課文中運用大量成語,從不同角度對聞一多先生性格、品質進行評價和分析。這些成語是語言的精華,通過鑒賞體驗,對其表達效果有了全新了解。

2.文體特點探索

現代文體與古文體有區別也有聯系,教師從文體特點區別角度展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做好對接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體知識體系。童話、典故、寓言、謎語、童謠等,這些文體在現代生活中有廣泛應用,與傳統文化有太多聯系,做好區別分析,能夠幫助學生自然建立學科認知。語文教材中的現代文與古文的賦,在形式構建方面有諸多聯系,教師要做文體剖析。

現代文文體有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需要做對接處理,讓學生學會比較,結合文言文體特點做深入研究,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習認知積累,也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對接和滲透。如教學《一碗清湯蕎麥面》,這是日本小說,具有現代特點,小說三要素交代都比較清楚,故事情節也有清晰構建。教師引導學生從解題展開閱讀,圍繞這個線索進行深度思考,對小說主題做深度發掘。雖然是日本小說,其主題與中華傳統文化高度契合,彰顯親情美、人性美,小說通過寫母子三人相互激勵、堅強抗爭的經歷,突出團結、向上、奮爭的正面主題。小說在傳統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古代有小說,現代也有小說,這是古今皆用的文體,自然有諸多相似之處。教師鼓勵學生對小說特點做細致分析,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

三、現代文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現代文閱讀與傳統文化也有不少聯系,學生有閱讀經歷,積累不少傳統文化方面的思想、方法、意識、能力,在解決現代文閱讀任務時,自然會聯系傳統文化內容?,F代文閱讀在語文學科的比重也比較大,這些典范的作品,蘊含豐富傳統文化要素,為學生提供學習契機。

1.發掘文本文化

現代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對文本做深度解析,在內容分析過程中,很容易接觸到一些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如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地方語言等。學生都有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這些知識是閱讀文本的重要基礎,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做文化融合處理,能夠建立更多學習起點,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

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時,要對內容做深度發掘,唯有做好對接引導,才能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文本鑒賞環節。在教學《荷花淀》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段,引起學生學習關注。這是長篇小說的節選,教師對小說內容做整體介紹,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小說誕生背景與傳統文化有更多對接,教師引導學生做背景梳理,感受人性之美,領會傳統文化的含蓄之美。學生在深度閱讀時,自然接觸到“荷花淀”派風格話題,教師與學生展開閱讀對話,從更多角度解讀這個寫作流派特點,對接傳統文化進行感知體驗。至純、至真、至樸、至美,這是“荷花淀”派藝術風格的精神內涵,與傳統文化倡導的思想高度契合,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深入探究,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深度學習核心,在深度發掘中建立學科認知。

2.延伸閱讀視野

閱讀教學需要拓展和延伸,教師對文本內容做深度發掘,引導學生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文本內容,建立課內課外練習,也要關涉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在我們社會生活中,到處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學生閱讀學習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支持,教師鼓勵學生做對接思考,能夠對傳統文化留下深刻印象。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教師要做重點推介,讓學生主動展開學習和實踐。

關愛他人、善待生活,這是《好雪片片》這篇小說表達的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做深度閱讀時,要求學生對流浪老人性格做鑒賞學習,突出其人性之美,歸結閱讀鑒賞的方法。學生對人物性格分析有更多積累,能夠從描寫角度展開思考和歸結。為激發學生研學興趣,教師要求學生借助網絡展開延伸閱讀,尋找類似的文章做對比閱讀,總結鑒賞方法。人物鑒賞本身與傳統文化傳承有直接關聯,教師從人物表現的性格特點角度展開分析和引導,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到鑒賞環節,對鑒賞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創造更多傳承文化的機會。學生有比較豐富的人物分析方法積累,教師鼓勵學生做學法交流活動,這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學習,共享、分享、善待他人,這也是傳統文化極力倡導的精神。

四、作文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

作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對接和融合更為自然和豐富,作文主題立意時,要樹立正確的觀點,建立健康的價值觀,這些觀點都與傳統文化有更多契合。傳統文化無處不在,習作學習需要素材支持,教師鼓勵學生對接生活立意選材,為習作學習提供更多正面引導。學生在習作中有意識對接傳統文化,也能夠有效提升作文品質,讓習作滲透自我教育的內容,其應用價值更為豐富。

1.對接社會文化

讀寫訓練設計時,教師需要有對接意識,讓學生學會立意和選材,弘揚健康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每一個關鍵詞,都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教師指導學生展開作文訓練時,要做自然對接,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卸鳌薄靶⒌隆薄白鹄稀薄胺瞰I”“寬容”等,這些作文主題,都帶有傳統文化的味道,教師要做好對接設計。

傳統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在讀寫訓練組織時,要引導學生主動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這是一篇典型的敘事散文,圍繞母親性格特點展開情節,寫出母親的勤儉誠實,這是典型的農家婦女形象,自然屬于傳統文化倡導的賢妻良母,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做深入梳理,對人物形象做學術鑒賞,并布設習作任務,要求學生以自己的母親為寫作原型,描繪現代女性形象。在人物思想、性格、特點做解讀時,要對接傳統文化,教師對主題立意做對應引導,為學生帶來更多寫作啟示。母親形象塑造離不開賢惠、勤勞、慈善、寬容、溫柔等美德,這些內容與傳統文化有更多關聯,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設計和啟迪,為學生規劃清晰習作路線。

2.傳承傳統文化

傳承文化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目標要求,教師執行教學計劃時,要有優化的意識,將傳承意識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中。習作是學生創造性學習,教師鼓勵學生做實踐探索,弘揚社會正能量,自然要對接到傳統文化上。教材上有很多經典文本,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網絡也能夠搜集到一些適合的典范作品,這些都屬于習作學習的范例。學生對范文做深度研讀,能夠汲取豐富營養,建立健康的學習觀念。

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時,需要傳授方法,也要關注立意。莫言的《賣白菜》,以回憶錄的形式,展示童年生活的一段經歷,形塑了“母親”誠實厚道的形象,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不是很了解,教師利用多種素材信息做引導,自然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在讀寫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求學生以相同的寫法,對童年生活做回顧,寫出自己的啟蒙者。這個習作任務很常見,學生無數次寫過“最難忘的人”,教師要求學生呈現一種精神,用人格魅力打動讀者,學生結合文本閱讀體驗展開寫作,其思想經歷更多鍛煉,在選材、立意、構建、表達中經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學生對習作有不同認知,其操作水平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從傳統文化滲透角度展開組織,引導學生弘揚社會正能量,確保傳統文化滲透的高效性。傳承傳統文化是一種自覺行動,教師適時做好引導最為關鍵,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才能帶來內化效果。

傳統文化有豐富內涵,與語文學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展開深入教學研究,對教學環節做優化對接處理,能夠創造更多傳承文化的學習機會,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古詩文、成語、現代文、作文教學,都需要對接傳統文化內容,教師需要有融合意識,展開深入細致的教學研究,規劃科學的教學程序,讓更多學生順利進入到傳統文化傳承之中,自然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

猜你喜歡
現代文成語古詩詞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群文閱讀助力學生中考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我愛古詩詞
“閱讀世界”2018年中考閱讀題點題小結
拼成語
猜成語
淺談初中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現代文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