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教學實施策略

2022-12-16 15:00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新天地分校林妹香
新教育 2022年32期
關鍵詞:革命文本精神

□ 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新天地分校 林妹香

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有40多篇,約占全部課文的14%,充分顯示了編者對學生學習此類課文的重視?!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提出“通過語文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初步了解與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蹦敲丛诟锩鼈鹘y教育題材類課文教學中,怎樣才能把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呢?

一、補充資料,鏈接閱讀,走進革命歲月

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中描寫的大都是革命年代的故事,如果學生對這段歷史缺乏一定了解,那么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信仰、選擇等就很難產生認同感,很難感受到課文中凸顯出的人物精神品質特點等。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資料在學生閱讀中的助力作用,拉進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走進那段歷史,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

如學習部編教材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跟抗美援朝有關的資料,以讓學生對抗美援朝的背景、經過和意義有初步的了解,還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記敘抗美援朝時期英雄人物的故事來讀,比如《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以及毛岸英參加抗美援朝的緣由、犧牲時的實際情景等都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這些資料的引入可以把學生帶入到那段充滿硝煙的歷史時期,使學生感受到毛岸英與其他戰士一樣為抗美援朝盡上自己一份力量的決心,感受到了毛主席沒有因為是自己兒子而搞特殊不讓兒子上前線的偉大胸懷以及他痛失愛子的難過心情等。又如,學習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查找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是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資料、路線圖等,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所向無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等。

在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教學中,補充資料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把握好資料呈現的時機等,以真正凸顯出資料在學生閱讀中的價值,有了資料的補充,學生對革命傳統教育類文本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二、品味細節,引導發現,感受人物理想信念

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文中人物的革命英雄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人物堅韌頑強的性格是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資源。在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給人物貼標簽或者下定義式的教學,要善于引領學生就文本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處展開思考,在平凡中讀出人物的偉大,英雄的擔當等,使學生感受到革命人物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學生受到教育和熏陶。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下冊《軍神》一文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劉伯承語言、神態、動作的詞句品讀,引領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通過閱讀品味,學生感受到了劉伯承做眼部手術不打麻醉藥承受的巨大痛苦。有學生從他“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來越使勁”中走進了劉伯承的內心從劉伯承承受的痛苦以及他內心的堅持中,學生對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感受更加深刻。

不少革命傳統教育類課文都采用了通過細節來凸顯人物形象的方法。在閱讀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可以表現人物特點的言行及細節描寫方面的句子,引領學生細細品味,可以使學生從人物外表走進人物內心等,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人物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的深處。

三、對比閱讀,多維辨析,感受革命人物品質

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中有許多故事描寫的是戰爭年代人們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這些事跡中有著善惡、美丑、愛憎等強烈的情感對比。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比較閱讀的形式圈畫出敵我雙方言行不同表現的句子,引領學生閱讀品味,可以激發學生的同仇敵愾心情,與英雄產生共鳴,實現以文化人。

如學習部編教材五年級下冊《清貧》一課時,文章中兩個國民黨軍官與方志敏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學時,教師引領學生分別畫出描寫兩個國民黨軍官與方志敏言行的詞句進行比較閱讀,并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從國民黨“滿肚子熱望”“被激怒了”“用兇惡的眼睛瞪著我”“猜疑”“不相信”以及敵人從“摸、捏”到“威嚇”再到“弓著背細細地捏一遍”等動作描寫中感受到了國民黨士兵的貪婪本性,另外從國民黨軍官情緒的變化中側面印證了方志敏清貧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茍的革命情操。而方志敏面對國民黨士兵的威嚇,他仍是“微笑著”面對這一切,方志敏的表現與國民黨士兵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方志敏廉潔自律、不怕貧苦和艱苦奮斗的美德。

對比閱讀可以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特點感受更加深刻。在革命傳統教育類文本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就敵我雙方人物的表現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對英雄人物的品質特點感受更加深刻,促進革命精神的傳承。

四、梳理文本,講述故事,傳承革命精神

講革命故事是弘揚革命精神,傳承革命文化的重要途徑。部編中高段教材中選編的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篇幅較長,在較短的時間內理清課文線索是學生講好革命故事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有利于學生講好革命故事,傳承革命文化,凸顯出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文本的教學價值。

如教學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弘揚革命精神,傳承革命文化,教師鼓勵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理清文本線索。在學生理清文本線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講好各部分內容,在學生有感情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他們對五位壯士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熱愛祖國的精神品質特點感受更加深刻。

講述革命故事是傳承革命文化,讓學生更好感受革命精神的有效途徑。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學中,在學生理清文本線索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抓住課文中可以凸顯出英雄人物品質的詞句有感情講述故事,可以促進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五、理解內化,思考辨析,照亮現實生活

革命傳統教育類題材文本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感的形成有著導向與引領作用。在革命傳統教育類文本教學中,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尋找到可以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共振點,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話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內化,凸顯出此類課文在育人方面的教學價值。

如學習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少年中國說(節選)》時,課文訴說了中國人的強國夢想,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結合查找資料交流一下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梁啟超的百年夢想是否已經實現。學習完《七律·長征》時讓學生說說紅軍長征的意義以及紅軍精神是否過時,現代社會是否還需要紅軍長征精神等,讓學生說一說、辯一辯。這樣的話題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思考,而且還可以把課文的育人價值落到實處。教師要善于采取多種方式引領學生理解內化文本,以讓學生在辨析思考中真正實現對文本的深度閱讀。

在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教學中,教師依據課文特點,提出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的話題引領學生探討思考,可以實現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內化,明白艱苦奮斗、樂觀向上、團結拼搏、家國情懷等優秀品質精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如此教學,可以讓閱讀點亮學生的生活,讓革命優秀品質精神得到傳承與發展。

綜上所述,在革命傳統教育類課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教學導向,結合部編教材課文特點挖掘出課文的教學價值,找準引導學生閱讀的品析點與突破點等等,可以涵養學生的革命情懷,為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革命文本精神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中國的出行革命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