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公共英語“賽教融合、協同育人”教學模式探究

2022-12-17 18:07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2年17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競賽育人

何 燕

2021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的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換言之,作為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高職公共英語既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又要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的“正氣、志氣、骨氣、底氣”。面對新時代新要求,英語教師要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切實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職業性、人文性,更好地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將學生英語技能大賽和英語課程教學相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賽教融合、協同育人”教學模式實施的必要性

(一)響應國家號召,滿足時代發展需要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強調,職業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優化類型定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深化“三教”改革,推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2022年5月1日,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三十二條指出,通過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為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平臺,持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因此,“賽教融合、協同育人”教學模式的構建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二)以賽促教,滿足教師發展需要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輕技能、重課本輕實踐”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注重自身教學進度的完成,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進行知識內化、實踐的時間,傾向以試卷分數來評價學生,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同時,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如果只關心課堂教學,不關注學科競賽動態,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自身的專業素養就會逐漸退步。而賽教融合不僅有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助于教師拓寬視野,提升專業素養,促進個人職業發展,提高英語教學的成就感。

(三)以賽促學,滿足學生成才需要

第一,“紙上談兵、啞巴英語”的現象較為普遍。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卻不敢開口說英語,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進行順暢的交流,導致語言的交際功能沒能體現出來。第二,很多學生的知識學習囿于課堂,缺乏實踐,導致就業競爭力不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很多學生除了上課外,不參加或者沒有機會參加各類競賽實踐活動,導致自身實踐能力不強,無技能證書傍身,就業競爭力不強。而賽教融合不僅能促使學生學以致用,切實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還能增強其就業競爭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1]。

二、“賽教融合、協同育人”教學模式實施的路徑

(一)賽教理念融合,助力教學賽用一體化

教育的本質就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不管是教學還是競賽,英語教師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應用為目的,推動學生學以致用。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始終圍繞“學”來開展“教”,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潛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競賽中注重學生個體化發展,以實踐為中心,始終圍繞“用”來開展“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力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勇于挑戰、樂于挑戰、成功挑戰。賽教融合,讓教學為競賽提供指導,讓競賽為教學提供反饋,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助力教學賽用一體化模式的構建。

(二)賽教目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制定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旨在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如詞匯表達、句子結構、語法知識等;能力目標旨在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素質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文化素養、愛國情懷等。高職院校學生參加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口語比賽、閱讀比賽、寫作比賽等賽事,也注重考查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同時,在課程思政建設大背景下,各賽事以英語語言為載體,融入職場情境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考查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場素養,使其堅定文化自信。由此可見,教學和競賽的目標是趨同的,將競賽目標融入教學工作,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賽教內容融合,實施模塊化教學

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賽的過程中,要深入研究各類英語競賽要求,收集整理競賽試題,分析其內容和特點,了解社會需要學生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將競賽內容和教學內容相融合,整合課程資源,實施模塊化教學。比如,在聽力模塊上,可將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聽力內容引入教學,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在口語模塊上,可將口語技能大賽內容引入教學,指導學生在模擬職場情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在寫作模塊上,可將寫作比賽的內容引入教學,替換教材中不是特別常用的寫作題材,讓學生了解如何描述圖表信息,如何撰寫申請信、咨詢函等職場中常見的應用文,教給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真正用上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2]。

(四)賽教過程融合,推動課內外一體化

以教備賽、以賽促教,教學和競賽的過程是相輔相成的,競賽過程是對教學過程的補充,教學效果體現在競賽過程之中,賽教過程的融合也意味著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的融合[3]。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教授給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卻沒有留出足夠的課堂時間來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而競賽過程剛好是對教學過程的補充與檢驗,學生在備賽和參賽的過程中,會積極思考、判斷、分析、應用,促進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可以充分利用英語社開展英語講座和實踐活動,對各類競賽重點內容和參賽技巧進行講解,舉行校內口語比賽、寫作比賽、閱讀比賽等,這既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又為學生參賽奠定了基礎。賽教過程融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做到理論結合實踐,推動課內外一體化協同育人[4]。

(五)賽教評價融合,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改革傳統課程評價方式,不完全依據期末卷面考核分數下定論,將競賽內容納入課程考核體系,注重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重考查,提高評價的多元性、準確性和科學性。例如,將口語內容納入過程性考核項目,利用U校園、外研隨身學、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信息化教學軟件加強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考核;將寫作內容納入課程考核范圍,要求學生加強寫作練習,利用iWrite、批改網等作文批改系統進行批改或人工批閱,線上線下相結合,對學生的寫作練習過程進行指導,并講評重難點問題,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建立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實行以賽代考和學分替代。學生代表學校參加英語技能競賽,獲得省級三等獎及以上的,可申請認定相應英語課程的學分,按85—95分計入課程成績。賽教評價融合,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賽的積極性[5]。

三、“賽教融合、協同育人”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

(一)推動學科長足發展

組織并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英語技能大賽已經成為英語教研室的一項長期開展的重點工作,也是英語教研室教師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突出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英語學科的地位,增強了學科影響力,有利于學科的長足發展。同時,通過英語學科競賽的舉辦,逐漸形成輻射效應,帶動學校其他學科競賽的開展,建立良性競爭的比賽機制,從而促進學校的長效發展。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應積極投入以賽促教、以教備賽的教學改革中,樂于擔任學生競賽活動指導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備賽。在指導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認真研究賽題要求,搜集相關資料,在提高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自己的專業素養也得到相應的提升。同時,近年來英語教研室教師也主動對自己在一線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所悟進行了總結提煉,積極推進教研教改,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通過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得到鞏固和強化;通過參加四川省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口語技能大賽,學生的口語發音更為準確,邏輯闡述更有條理,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參加四川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英語挑戰賽,學生學習到了更多演講技巧,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近三年,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學生參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省級一等獎3項、省級二等獎8項、省級三等獎16項。

(四)推動課內外一體化實踐育人

課內加強理論指導,教會學生怎么做;課外加強實踐運用,教會學生怎么做好。通過備賽,學生可以增強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規矩意識和時間意識;通過參賽,學生可以鍛煉舞臺表現力,學會調整心態,培養敢于拼搏的競賽精神和產生為校爭光的集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賽事以英語語言為載體,融合了中國故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不僅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且考查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引導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賽教融合不僅能推動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學生取得相應的英語技能證書,為就業創業增加砝碼,還能促進教學相長,使師生堅定文化自信,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課內外一體化協同育人。

“賽教融合、協同育人”教學模式是新時代國家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的英語技能大賽,將競賽和教學相融合,體現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以職業為背景、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增強了其實用性、工具性和職業性;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模式,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提高了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將知識和技能、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不僅鞏固和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知識技能,還增強了其職場素養和文化素養。賽教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能夠推動英語教學真正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實現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競賽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及實踐路徑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科學素養視角下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創新思維競賽(3)
創新思維競賽(6)
論高校大學學術英語課程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