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商科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研究

2022-12-17 18:07李靜遠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2年17期
關鍵詞:商科導師制全程

李靜遠

一、新商科背景下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新需求

隨著全球進入數字化經濟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很多新業態、新服務,推動著社會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企業不斷創新,以積極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新要求。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的生產、生活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信息傳遞效率加快,在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得到廣泛普及、快速發展的今天,數字技術與創新能力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

面對產品技術、運營方式、管理方式的快速變革,行業、企業迫切需要新型商業人才,以推動商業領域的創新。有別于傳統商科以“工業經濟”為背景,新商科強調“數字經濟”的宏觀背景,對商科人才提出了新需求。2019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在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方面,需積極發揮“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勢,探索智能化教育新形態?;谏鐣ΧR、會技能、知企業的復合型商科人才的新需求,應用型高校需要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實踐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豐富實踐能力、能滿足行業實際需求、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商科人才。

在新商科建設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往往更偏向于“一專多精”,即知識面應盡可能廣泛,能適應商業形態與模式產生的新變化。應用型高校要想適應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則要轉變教育模式。教師應從重講解向重運用轉變,課堂上要更加注重對基礎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講解,構建跨學科知識體系,強化基礎知識,在交叉學科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商業環境,迸發新思路。同時,新的商業模式催生了新的服務方式和溝通形式。這也要求學生在同時面對多個服務群體時,能夠針對群體特點進行快速分析、精準溝通。

需求的新變化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尤其是對應用型高校而言,如何搭建好與企業間的溝通橋梁,轉變培養方式,進一步提升本科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是亟須探討的重要課題?;诖?,各大高校都應積極探索本科生導師制,因材施教,開發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有創新意識、一專多精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應用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運行現狀

(一)全程導師制

導師制起源于英國牛津大學,在當時主要用于研究生階段的培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本科生學分制和選課制的普及,導師制作為指導學生課程選擇和未來發展規劃的有力制度,逐漸被應用到了本科生教育中。

長期以來,國內高校實行的也是研究生導師制,主要用于學術科研上的指導。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傳統的本科教育已經無法適應多層次的社會需求的變化,因此各高校開始探索本科生導師制。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是我國第一批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根據各專業的學科內涵、知識體系、課程安排和培養路徑等實施各具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對促進本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充分體現了個性化人才培養,能夠真正踐行因材施教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競爭力,是對“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實踐。

北京大學的全程導師制主要依托于其強大的師資力量,以顧問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科學可行的指導[1]。從大一學年開始,在每個階段教師都為學生的學習規劃提供建議,幫助學生建立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邏輯體系。在日常溝通中,教師通過自身為人、為學、處事的示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在實踐課程、專業課學習等方面提供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研意識。中國礦業大學的全程導師制在師資隊伍的基礎上發揮了學生的“一幫一”作用,構建了以導師為主導,研究生輔導本科生、高年級本科生輔導低年級本科生的縱向鏈式學習模式[2],在以教促學的同時,加強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生感受到團隊關懷。

導師全程指導是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核心,“全程”突出在全時段、全覆蓋、全方位,即每位本科生都應配備有導師,導師指導需貫穿本科教育的全時段,從入學到畢業,其指導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傳授方面,還包括心理、道德、實踐課程、職業規劃等多種內容,是不同于傳統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全程導師制也是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企協同育人導師制

雙導師制起源于20世紀美國的職業學位教育,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聯合開展包括價值觀念引導、專業知識傳授、實踐技能培養、科學精神培育等在內的一種協作式人才培養模式[3]。所配備的校內導師需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扎實的專業功底,對本專業培養目標認知清晰,能夠在學術上為學生引路領航。而企業導師需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能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的企業平臺和資源,從實踐層面給予學生指導。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應各施所長,協同配合,將思想引導和能力提升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傳統的雙導師制多為學院導師制,即學習和生活雙導師,是對班主任和輔導員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如南京大學為匡亞明學院的學生按1∶5師生比配備“學術導師”[4],按1∶30師生比配備“生涯導師”,其指導內容各有側重?!皩W術導師”由資深的專任教師擔任,定期組織學生見面,了解學生在學業上的困惑,為其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導;“生涯導師”則側重于對學生的生活、心理等方面提供關懷和幫助。而在導師制的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導師資源緊張、導師制定位不明確等問題。因此,如今我們探討的雙導師制,一般指“學院導師+行業導師”,是在校企合作基礎上衍生出的導師制模式。各導師角色間形成補充,涵蓋更廣的范圍,實現全方位的保障。與全程導師制的“全程”側重點不同,多導師制更注重引入企業力量,與學校教師、行業導師等共同組成導師團隊,實現范圍更廣、更貼合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新商科背景下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構建的新思路

(一)全方位、全時段、全過程、全角度的全程導師制度

結合新時代社會對商科人才的需求,建立全方位、全時段、全過程、全角度的全程導師制。第一,加強制度頂層設計,設置目標分明的分階段計劃。比如,在大一學年,導師主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了解自己的專業,制定大學期間的學習計劃等。到了大二學年,學生已經基本適應大學生活,這時在課程中已經加入了一些專業課學習,導師需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的專業選修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適當接觸一些實踐項目和科研項目,或者用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大三、大四學年,導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后的職業選擇提供指導。第二,建立相關的管理小組,形成導師制制度保障[5]。導師的遴選、階段目標任務的設置、年度考核的實施等離不開良好的管理制度,設立專門的管理小組可以推動導師制的有效推行。同時,在實施全程導師制的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師生雙向選擇制度,尤其大二學年是學生建立專業興趣和確定發展方向的重要時期,此時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非常重要。因此,在制度實施初期,就要建立好雙向選擇關系,即學生根據自身專業方向和興趣選擇相應領域的指導教師,導師也在對學生情況有了基本了解后進行回應與選擇,應盡可能減少未來因為師生溝通不暢而出現頻繁更換導師的情況。

(二)多領域、多維度的協同育人導師制

在新商科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有明確的導向,而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正是以就業為導向,因此高校與企業的合作與溝通對就業率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全程導師制從縱向角度滿足了本科學生分階段、按興趣學習的需要,但校內導師對日新月異的企業變化難以做到全面的了解,協同育人導師制能夠從橫向上對學生的實踐層面進行補充,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處的行業背景和企業用人需求,因此,構建體系完備的校企協同育人導師制尤為重要。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緊密貼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立足學科專業特色,深入推進多領域、多維度的協同育人導師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高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首先,要打造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掌握扎實專業知識的校內導師、知名的行業專家、企業精英以及具備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校內導師主要負責督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知名行業專家和企業精英定期為學生開辦講座和經驗交流會等,為學生講解最前沿和實際的企業發展現狀,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企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以實習實訓、走訪調研等形式,讓學生真正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對人才能力、素質、知識水平等的要求,這也有利于學??茖W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其次,校企雙導師通過交流各自的教學理念、行業認知等,可以完善自身認知結構,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形成良好的校企導師交互關系。隨著數字經濟時代下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的興起,學校依托雙導師制,可以深化產教融合,建立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政、行、企、研、校協同育人團隊,從方案共商、教材共編、課程雙擔、雙師共建、項目共研、質量共評六個方面形成良好的協同育人機制,培養現代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最后,建立“多選擇”導師制度。由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新商科背景下,商科人才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商業知識,還需具備計算機科學等跨學科知識。大部分校內導師長期深耕專業知識,在自身領域學術造詣較高,但面對新時代下技術的快速更迭,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跨界知識儲備。因此,需要建立“多選擇”導師制度,為學生跨學科選擇導師提供支持。各學院應緊密合作,加強溝通,共享師資資源,為學生提供雙導師選擇機會,實現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三)建立多元化的科學考核機制

制度的健康可持續推行離不開科學的考核機制。在導師制實施過程中,應建立多元化的科學考核機制,用以評價導師在實際工作中是否完成了相應任務及是否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采用一年一考核的形式,對于未履行職責的導師,經學院考核研究可以取消其導師資格。第一,通過“導師手冊”[6],明確導師制的任務和職責,記錄所帶學生的具體情況,記錄導師指導的全過程,包括與學生談心、小組學習、科研活動等都需要有相應記錄。第二,通過學生評價得到學生對導師制的滿意度,及時了解學生的建議,以為導師制的未來發展提供改進方向。第三,設立專家小組對導師進行考核。對導師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科研項目、實習工作等取得的成果進行量化,結合“導師手冊”和學生評價,對三部分賦分,形成考核結果。對于考核結果突出的導師,應制定激勵機制,并與年度評優評先、掛職鍛煉等掛鉤,以提高導師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商科導師制全程
面向現代產業急需 培養復合型商科人才
導師制聯合進階式教學在臨床醫學專業來源的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成效
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
精準導師制對學生的影響和幫助
全程“錄像”,寫觀察日記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證研究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全程管控在機電工程設備安裝的實施
垃圾全程分類的上海模式
《中國學生商科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扎堆商科熱度不減理性回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