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實踐探索①

2022-12-23 04:53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40期
關鍵詞: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思政

姜 平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高校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活動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在對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英語口語作為商英、國貿等涉外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新形勢下,其特殊性使教學和思政的結合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價值功能、實施策略、案例分析方面,探討口語教學如何融入思政教育,以供參考與借鑒。

一、“課程思政”融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價值

首先,滿足現代人才培養的需求。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價值觀的多元化容易導致價值觀的混亂和沖突。高職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和消極影響,出現價值觀扭曲。因此,高校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更應該加強價值觀教育,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的價值識別和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為學生未來個人職業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做好準備。

其次,提升高職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語言運用能力不足,無法用英語講出“中國故事”,口語交際能力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英語能力要求。英語口語課程思政建設應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指向,針對英語教育存在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轉變教學理念,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提高學生以英語為媒介“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滿足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

二、思政教育與英語口語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教學目標

重新修訂教學目標,把專業目標與育人目標集于一體。英語口語課程的專業目標是通過大量的口語練習和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同時幫助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主要體現在:一是引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中國夢內化為自己行動的動力,幫助學生協同合作意識、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維、創新意識等優良品行的形成。二是增強學生對“四個自信”的價值認同,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和提升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和能力,將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和推廣。

(二)教學內容

1.深挖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增補與單元教學內容相近的思政教育素材。例如,學習“Going Shopping”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拒絕盲目跟風、超前與攀比消費,遠離借貸平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學習“At a Sports-meet”時,讓學生了解為祖國爭光的奧運會運動員,學習其愛國主義精神、團體精神、頑強的拼搏精神、追求夢想的堅持精神、絕不言棄的超越精神、不怕吃苦的訓練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學習“Job Interviews”時,引導學生要有職業理想和規劃,要有認真勤勉的工作態度,學習工匠精神,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學習“At a Restaurant”時,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鋪張浪費,節約資源,倡導綠色生活的消費觀,增強學生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認識。

2.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例如:學習“Food Culture”時,將中西方傳統食物、飲食習慣等放在一起對比學習;學習“On Holidays”時,引入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介紹這些節日的由來、民俗、慶?;顒?;學習“Science and Technology”時,加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四大發明等)和中國現代科技成就(雜交水稻、高鐵、中國天眼等)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習“Virtue”時,引入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Filial Piety孝道,Integrity 誠信等),講述百里負米、扇枕溫衾、曾子殺豬等中國傳統道德故事,鼓勵學生抒發對父母的感恩之情,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使學生堅定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增加本土化、時事化的實踐練習內容。練習材料的選擇兼顧語言教學和思政教育,實現潤物無聲的德育功能嵌入。例如,朗讀素材選擇有關中國優秀人物事跡、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國內時事政治熱點等的材料,讓學生跟讀模仿,在練習發音、連讀、重音、弱讀、語調等專業能力的同時,將英語口語技能的訓練與家國情懷、人文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時事政策教育、國情教育等凝聚于一體,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開展英語辯論時選擇教育熱點、社會熱點等作為辯題,比如“‘雙減’政策是否利大于弊”,讓學生關注社會,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思考國家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影響,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1.發揮在線學習平臺功能,創新教學模式。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補充”的混合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拓展課程思政教學時空。課前教師在學習通上布置預習任務,學生觀看微課視頻,自學有用詞匯和表達,回復課前討論貼,提前對話題進行思考、積累語言素材。課中教師利用學習平臺功能對學生進行簽到、選人、分組、問卷調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面對面教學活動,強化語言知識點的學習,促進學生思辨能力、溝通協作等能力的培養。課后在平臺上布置作業,學生就任務中的難重點與教師、同伴進行線上探討;學生錄制并提交音頻/視頻作品,教師在線批閱和反饋、共享,引導學生開展同伴互評,相互學習;教師還可以推送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思政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

2.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引導式、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設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表演、故事講述、游戲等趣味性強的語言教學活動,創造不同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學習“Entertainment”時,教師組織班級“卡拉OK”比賽,學生分組練習一首英文歌曲,課堂上進行合唱表演,不僅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而且增進彼此交流,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學習“Disaster”時,設計“Struggle for Survival”生存游戲,假設船舶失事,讓學生分別扮演水手、醫生、科學家、歌手、寡婦、小孩等不同角色,每個角色為爭取求生機會展開激烈的爭論,通過模擬情景觸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對生命進行深入思考。

(四)教學評價

完善英語口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教師采用形成性和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依托在線學習平臺,運用動態評價方式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學習全過程的活動表現及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記錄??谡Z任務中加入語言和思政相結合的測試,例如,Prepare a 3-minute speech on the topic“One 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這樣既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也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家國情懷。在每個評價環節,教師采用多維度的評價標準,不僅僅考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還對語言所包含的思想性和價值觀進行評價,遵循課程思政與語言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三、高職英語口語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

本文選用《英語(第二版)口語教程1》第1 單元On Campus 作為案例,進行課程思政融入的單元設計。本案例的教學對象為大學一年級新生,學生初入校園,對新的人生階段缺乏全面正確的認知,鮮有學生進行目標規劃,甚至缺失理想,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大學里渾渾噩噩,產生迷茫感與失落感。教師以此單元話題為依托,引導學生探討“要做什么樣的大學生”“怎么度過大學生活”這兩個主要問題,幫助大學生盡快了解和適應新的環境,引導學生確立一個新的學習、奮斗目標,實現語言教學與育人的深度融合。

(一)教學目標

1.語言目標。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與本單元College Life 話題相關的詞匯、短語、句式表達;運用已學語言知識分析、闡述與大學生活相關的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交際策略、口語技能,能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態度的能力。

3.育人目標。讓學生了解校情校史,傳承弘揚學校精神,增進愛校榮校情懷;讓學生了解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品質,幫學生樹立成長新目標;引導學生要有夢想和人生規劃,引導學生深刻認知個人夢與中國夢之間的密切關系。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

1.導入環節

作為英語口語第一堂課,在學生做英文自我介紹后,教師對學生自我介紹中的一些語言難點進行講解,比如“江西財經職業學院(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專業 (major)”“大一新生(freshman)”等,并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到的校園環境并掌握相關英文詞匯(campus,cafeteria,dormitory等)。接著教師對校情校史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熱愛自己的學校,介紹學校的校訓“正、勤、敬、和”,引導學生圍繞“What qualities should a qualified college students have”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出《禮記·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學生認識到要做有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一代新人,同時也讓學生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

2.話題學習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談論大學生活,教師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比如: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r college life and high school life? Do you think study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大學生活充實更具有意義”,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對大學學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接著在教師講解教材范例對話后,設置一些對話練習場景給學生:大一新生談論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向人尋求建議,以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學生分組進行情景對話表演,教師糾正學生對話中存在的發音、詞匯、語法等問題,歸納學生表演中所提出的建議,指出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總結:要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多參加集體活動,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等。

3.思想升華

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指出大學時光是最美的時光,大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樹立人生理想,理想能給人目標和動力,有了目標才懂得如何去追求,不會迷失自己,不會虛度光陰。并且向學生講述周恩來、袁隆平、南仁東等的追夢故事,他們在青年時期就立下了鴻鵠之志,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知道的夢想故事,從故事中學習榜樣人物心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以及堅毅執著的奮斗精神。十幾億個“個人夢”匯聚而成“中國夢”,大學生在追逐個人夢想時,要時刻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大學生的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可能變為現實。

4.課后作業

(1)學習通平臺上提交以“My Dream,Chinese Dream(我的夢,中國夢)”為主題的1~2 分鐘演講音/視頻,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夢想以及如何實現夢想,為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本任務把語言學習與思維、文化以及社會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用個人的小夢想來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夢想,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泱泱大國青年的氣度與格局、責任與擔當。

(2)線上跟讀模仿,完成語音練習任務。本次語音模仿的材料是關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的英文報道,把思政元素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感受新征程上接續奮斗的偉大號召,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政治思想覺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育人教育。

四、結語

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專業課程教師應認真思考如何開展思政融合,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發揮好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本文對“英語口語”這門課程在實踐教學中如何開展“課程思政”進行了積極探索,以發揮好“英語口語”對大學生思想價值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可靠接班人。今后還將進一步加強研究,與時俱進,不斷總結經驗。

猜你喜歡
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英語口語課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應用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淺談加強高中英語口語教學
英語口語常見諺語(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