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①

2022-12-23 04:53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40期
關鍵詞:思政國家語言

衛 翔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要注重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整合國家通用語言教學中所蘊含的豐富思政教育資源,以思政育人為核心進行聽和說課程設計,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采用正確的思政育人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做好課堂的頂層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愛黨、愛國、愛集體的優秀思政理念。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課程思政教學要結合國家通用語言的教學特點,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將語言知識與思政理念有機結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培養新時代優秀職業人才

語言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導學生充分掌握語言類知識信息,探究語言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背景,在實踐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教育改革的發展背景下,促進思想政治理念與國家通用語言教學的有效融合,讓學生深刻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性,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具有高道德素養的愛國主義人才。課程思政改變教師傳統的思政教育理念,補充現代化國家通用語言課堂的教育短板,開創全新的人才培養途徑,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獲得豐富的語言知識,提高個人的語言技能。學生在實踐教育中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在語言表達中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待社會發展,運用思想政治觀念解決生活問題。

(二)有助于實現社會長治久安

課程思政融入國家通用語言教學過程中,在提高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水平的同時,實現思政育人的發展目標,成功的語言教學離不開成功的思想教育,語言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優秀人類精神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手段。語言與思想是國家通用語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語言教學要以深厚的精神內涵為背景,運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結合優秀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在校內外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讓學生在團隊協作中形成奮發向上、一往無前的思想精神,課程思政教學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不足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工作的開展逐漸向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轉變,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工作以學生國家通用語言知識水平的提升為主。思想政治教育在傳統教學工作中屬于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將國家通用語言教學放在首要地位,只是偶爾提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目前課程思政這一教學形式缺少系統的教學體系。一部分教師雖然有意識地開展思政教育,但聽與說實踐教學設計圍繞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展開,這一發展現狀無法發揮國家通用語言課堂中思政育人的基本功能。

(二)教材課程思政元素有待挖掘

國家通用語言教材主要圍繞語言教學理論開展,從聽和說課程內容的多個角度進行語言文字教學設計,教材內容包括文字、詞語、文章等國家通用語言教學,以中華優秀文學作品為依據,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讓學生能夠在國家通用語言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人生哲理。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學習某一文章后,只是單純地了解文章中的故事內涵,但這一教學要求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培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重要教學內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國家通用語言教材中包含許多古代詩詞,教師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讓學生主動學習與感悟詩詞所包含的創作意境,了解當時詩人的情感體驗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深度挖掘詩歌學習的樂趣所在。因此,國家通用語言課堂教學要整理教材中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目前語言課程中有許多思政資源有待開發,教材資源整合成為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三)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違背

在國家通用語言基礎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當前學生的學習水平,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許多學生對日常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缺乏有效認識,教師圍繞語言教學的基本規則,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更多晦澀難懂的詞匯,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逐漸喪失了對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的興趣。許多學生認為政治理論課中的思想觀念與自己的實際生活不相關,教師采用硬性的知識灌輸,將會逐漸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因此國家通用語言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

三、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途徑

(一)教師途徑

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設計,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個性化發展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學研討法、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結合釘釘、雨課堂等網絡教學途徑,創造多媒體自主學習平臺,在國家通用語言教材課文講解時,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要求學生自主總結出課文段落的中心主旨,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正確評價。還可以設計搶答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小組競爭中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同時,教師要注重教材內容的延伸與拓展,不斷融合當前的時代熱點話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時事新聞,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有一個客觀判斷,避免人云亦云,受到不良網絡環境的影響。教師要發揮教學引導作用,通過探索社會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優秀的道德情操和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用人格魅力感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

踐行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職責:教師不僅擔負著傳道、受業、解惑的基本教育職責,還需要嚴于律己,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踐行立德樹人的基本教育任務。教師作為課程思政教學開展的主力軍,將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課堂教學作為主要途徑,履行思政育人職責。教師現有的道德素養和人文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將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進行有機結合,強化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發揮教學引導作用。在教師的輔助下,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并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培育愛國主義情懷,能夠主動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與發揚。

(二)教材途徑

想要在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滲透思政教育元素,就需要整理課堂教學內容,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引導學生理解復雜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體驗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中所涉及的思政理念。通常情況下,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中的“課文精讀”包含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古詩文,教師要利用好教材課后練習的內容,總結每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挖掘與之相關的思政元素設計思政主題。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運用學生熟知的人和事創建一個良好的實踐探究環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課堂對話體會思政理念的深刻內涵。

例如,以“和氏璧”為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春秋時期這一背景,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向學生展示典故“完璧歸趙”的故事。圍繞“名相藺相如與秦王”開展角色扮演,將學生分為趙國人士、秦國人士兩個小組,分別站在各自的角度,演繹完璧歸趙的整個過程。結合歷史發展背景給予客觀評價,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發表的關于和氏璧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和氏璧這一傳奇美玉,并體會秦國之下各國人民的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對中華歷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學途徑

豐富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在國家通用語言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進行教學備課,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共同備課,學生結合教學知識參與到課堂設計中,不斷修改教學內容,保證思政教育與語言教學目標之間的契合性,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成效。集體備課可以分為討論環節、思政元素提取環節、教師獨立分析環節,將備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與學生進行集中探討,在師生交流中不斷發現問題,完善課程思政設計方案,全面提高教學成效。國家通用語言教師需要具備優秀的教學能力,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聽和說課程中,聽和說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課堂,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逐漸意識到思政課堂教學的必要性。教師主動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培訓,與其他專家學者展開交流探討,在聽和說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思政元素。

例如,在進行國家通用語言“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涉及聲調教學問題,聲調是漢語的重要韻律組成,除了強調發音以外,還能區別語言含義,在教學設計階段,通過教師的正確教育引導,讓學生了解聲調出現的頻率。在教學探究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標準詞語聽讀練習。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師生交流,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相似語言播放,學生將聽到的聲調利用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多種聲調表現形式展示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用辯證思維去看待問題,探究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規律。將語音教學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融入傳統文化內容,分析同一生字不同聲調下的語義,選擇一些文言文作為探究實例,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思想。

選擇合適的思政課程教學內容:想要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需要做好課堂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根本功能,制訂合理的課程思政教育方案。在聽和說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精神、正確的價值理念、需要踐行的道德標準,為國家通用語聽和說課程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滲透指明方向。在思政教學內容選擇的過程中,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原則,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思政教育元素,觀察學生的課堂實踐表現,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教學內容通常包括本課的重點詞語,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元素進行詞語表達練習,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進行詞語運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在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政教育元素,結合課文中的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等元素的刻畫,提出思考問題探究課文想要表達的深刻精神內涵,引導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

例如,在進行國家通用語言“說”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主要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為主,將教學環節分為口語表達和文字表達兩種形式,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選擇有爭議的時事熱點問題,讓學生展開交流探討,從中獲得精神感悟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不同角度進行問題思考。

國家通用語言是文化知識、政治思想傳播的重要載體,國家通用語言聽和說課程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在聽和說課堂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以實踐活動開展為主,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將實踐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實現思政育人的根本目標。教師需要承擔起思政教育的根本職責,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語言教學為載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情懷等眾多思政內容的有效傳播。

猜你喜歡
思政國家語言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語言是刀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我有我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