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豐富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實踐途徑研究①

2022-12-23 04:53楊海浪馬小華曹元軍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40期
關鍵詞:榆林產教服務中心

楊海浪 ,馬小華 ,常 慧 ,劉 橙 ,曹元軍 ,呂 崗

(1.榆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公園廣場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

公園廣場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民交往、娛樂、休閑和集會的場所。2021 年5 月24 日,榆林市政府印發《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這一目標,對榆林市公園廣場服務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將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打造為城市會客廳,列入了議事日程。近年來,榆林職業技術學院林學院(以下簡稱“林學院”)聯合榆林市公園廣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聯合申報了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產教融合豐富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實踐途徑研究》研究課題,進行了一系列實踐與研究,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形成了產教融合豐富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新途徑。

一、基本情況

(一)內涵分析

公園廣場文化,是指在城市公園廣場中呈現出來的文化現象以及在公園廣場之中所展示出來的文化。目前關于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公園廣場建筑、道路、山石、水體、植物等各項構成要素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則是指在公園廣場上開展的各類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文化,如在廣場上進行的專業或業余的各種藝術性表演或展示,廣場中群眾性比較強的各種娛樂、體育等休閑活動等。榆林市區公園廣場的文化內涵,目前主要體現在公園廣場各要素本身所蘊含的文化以及在公園廣場上開展的各類文體活動。

(二)研究目標

一是完成內涵提升的具體行動。通過建成專業實訓基地、交流研討平臺、志愿服務團隊,使榆林市區公園廣場的文化內涵在原來以文體活動為主的基礎上,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范疇擴展。二是形成產教融合的實踐機制。通過打造合作示范樣板,總結提煉林學院與服務中心合作過程中形成的好的經驗與具體做法,形成產教融合的新機制。三是形成應用推廣的科研成果??偨Y提煉豐富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實踐途徑,形成論文與研究報告進行推廣,進一步豐富公園廣場的文化內涵。

(三)研究方法

一是采用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并掌握國內其他城市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體現方式與主要形式。二是調查研究法。通過實地調查研究,了解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現有情況與拓展空間。三是行動研究法。通過產教融合,引入院校資源,實施具體行動,探索豐富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具體方法。四是經驗總結法。通過總結好的經驗,提煉內在規律,形成可供推廣的研究成果。

(四)單位概況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于2012 年掛牌招生,由6 個校區組成,總占地面積2298.4 畝,建筑面積47.65 萬平方米。林學院成立于2017 年11 月,是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的二級學院,其前身為陜西省榆林林業學校,創建于1976 年。林學院具有40 多年辦學歷史,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林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163人,其中高級講師58 人、中級職稱63 名、省級以上名師8 人,各類在校學生2100 多人。開設3 年制高職林業技術、園林技術、3 年制中職園林綠化等10 多個專業。

榆林市公園廣場服務中心成立于2020 年12 月25日,是榆林市城市管理執法局下屬的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F設有辦公室、財務科、環衛科、治安科、設施科、宣傳科、督察科、綠化科、自控科、世紀廣場管護所、火車站廣場管護所、綠地廣場管護所、沙河廣場管護所、小游園管護所、榆溪河生態長廊北段管護所、九曲廣場管護所、榆溪樓管護所、城市運動公園管護所9 科9所,共18 個科室。中心管轄區域有榆溪河生態長廊、世紀廣場、火車站廣場、綠地廣場等,現管轄總面積265.77 公頃。

二、研究過程

(一)技術路線

從提升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相關問題入手,以產教融合為行動平臺,采用調查研究、行動研究、經驗總結等研究方法,完成研究過程。通過林學院與服務中心建立溝通平臺,形成合作關系,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通過成立組織機構,設立運行小組,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通過設計實訓項目,組織實訓活動,建立專業實訓基地;通過組織交流研討,促進產教融合,建立交流研討平臺;通過整理服務內容,提供志愿服務,組建志愿服務團隊;通過采取具體行動,提升文化內涵,打造合作示范樣板。通過提煉研究成果,完成論文報告,形成課題研究成果;通過組織推廣應用,完善研究成果,完成后期成果推廣。

(二)調查研究

2021 年4 月以來,林學院組織專門人手赴服務中心進行調研,了解了基本情況,確定了合作方向。5 月,服務中心領導參加了林學院組織的校企合作推進會,建立了合作關系。9 月,服務中心邀請林學院相關同志參加打造榆林城市會客廳研討會,就通過產教融合豐富榆林市區公園廣場的文化內涵途徑進行了深入討論;通過兩次研討,確立了產教融合的主要內容與形式。10 月,服務中心在濱河公園為林學院提供工作室1間,作為校企合作的基地,建筑面積100 平方米。11 月,聯合申報了陜西省職教學會研究課題,正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始研究活動。

(三)行動研究

1.持續開展學生實訓

從2021 年4 月開始,林學院充分利用服務中心濱河公園綠化管護業務量大、指導人員經驗豐富、場地相對封閉安全的特點,組織林業技術、園林技術、園林綠化、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參加服務中心的生產實踐。先后有10 多個班次的學生在服務中心濱河公園進行實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2 年6 月,在第五屆全國數字創意教學技能大賽國賽(高等職業院校賽道)中,林學院師生充分利用服務中心的實訓條件,在濱河公園拍攝了參賽作品《多機位視頻的拍攝與剪輯方法》,獲數字媒體技術組二等獎。

2.開展教師企業調研

2022 年5 月,林學院聯合服務中心組織開展教師下企業調研活動。服務中心主任、副主任與辦公室、綠化科負責人及相關工作人員為本次活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林學院院長、副院長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工作人員、參加企業調研的教師代表40 多人參加活動。上午8:30,調研活動在濱河公園民族融合廣場準時開始。服務中心主任介紹了榆林市公園廣場服務中心的基本情況。林學院院長引導參加活動的全體人員參觀了現場擺放的林學院教學成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帶領下企業調研的教師代表乘坐電瓶車全面參觀了濱河公園。通過調研活動,加深了林學院教師對榆林市區公園廣場的感性認識,系統了解了濱河公園建設與綠化美化情況,為今后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夯實了基礎。

3.組織志愿服務活動

2022 年5 月,林學院聯合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展示植物標本、昆蟲標本、美術作品,宣傳林學院教學成果。本次志愿服務活動,結合正在開展的學生專業實踐,提前一周開始準備,全體學生共整理出植物標本、昆蟲標本、美術作品80 多件?;顒娱_展前,嚴格控制了參與學生人數按疫情防控要求,向社區進行了報備。植物標本展示活動由林業園林技術3-1901、林業園林3-2001 學生負責;昆蟲標本展示活動由林業技術3-2101 學生負責;美術作品展示活動由園林技術3-2101 學生負責,數媒3-2101 學生全程進行了攝影攝像實踐。上午8:30,志愿服務活動在濱河公園民族融合廣場準時開始。前來參觀的市民朋友絡繹不絕,學生志愿者詳細介紹了參展作品的制作過程、生態意義,發放了榆林職院統一制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碳達峰和碳中和”兩種宣傳資料,向市民朋友贈送了鮮花、礦泉水與口罩,9 名指導教師進行了全程指導。本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受到了市民朋友的一致好評,擴大了職業教育的影響力;通過前期準備與現場講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與分工協作能力;活動過程中,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全體學生堅守崗位,完成了一系列工作,錘煉了意志品質。

4.組織其他研討活動

按照課題研究的總體規劃,后續工作過程中,除繼續開展以上活動外,還將進一步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人培方案研討等活動。專業技能培訓由林學院提供技術力量,利用服務中心與林學院的場地、實訓條件統籌開展,主要包括植物標本制作、藝術插花訓練、植物造型修剪等內容;培訓對象主要包括市民朋友代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人培方案研討,由林學院提供園林技術、林業技術、園林綠化、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草案,邀請服務中心的專家與工作人員,結合工作實際,提出意見與建議;通過修訂人培方案,使相關專業的教學與實訓更加符合生產實踐的要求。植物造型修剪,充分利用林學院與服務中心的技術力量,結合相關企業的專門技術人員,在服務中心選定試驗區域進行植物造型修剪試點。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夯實產教融合的基礎。

(四)經驗總結

項目負責人組織林學院教師與服務中心員工對產教融合豐富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過程中形成的各類圖文視頻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對各類反饋信息進行研討完善,通過動態調整,不斷完善實施方案。按照課題研究要求,總結提煉成果,形成研究報告。通過召開研討會,對形成的研究報告進行了研討與完善,總結已經實施項目的成功經驗,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開展。經過兩年的滾動發展,初步形成較為成熟的工作方案,并總結提煉形成系統工作方法,供其他地市具有類似情況與需求的兄弟單位參考借鑒。通過產教融合,不斷豐富榆林市區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實踐途徑。

三、研究成果

(一)通過產教融合,拓展文化內涵

林學院與服務中心建立長效機制,將實習實訓、交流研討、志愿服務與科研工作有機融入,使公園廣場原有以文體活動為主的文化內涵得到不斷拓展。一是成立合作機構,建立長效機制。根據前期合作基礎和討論分析情況,由雙方成員共同成立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并根據合作項目,具體設立運行小組。二是分析中心特點,建立實訓基地。服務中心作為林學院校外實訓基地,具有實訓環境安全、綠地類型豐富、實訓門類齊全、任務數量充足的特點。建立實訓基地以后,既可以進行專業實訓,又可以進行生態環境教育,發揮社會實踐基地的重要作用。三是建立研討平臺,加大交流頻率。通過組織技術培訓、開展企業實踐、進行專題研討等途徑,中心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制訂、教材開發建設出謀劃策,學校為中心的長遠發展規劃、園林景觀提升、特色項目打造提供技術支持。四是組建學生團隊,開展志愿服務。以林業類專業學生為基礎,兼顧相關專業,組建志愿服務團隊。根據中心志愿服務內容的需要,挖掘公園文化內涵與景點資源,整理標準解說詞,為市民游客提供景點講解、道路指引、景點服務等志愿服務。五是采取多種形式,打造合作樣板。通過打造實景模型、修剪造型植物、組織花藝培訓、制作植物標本、開展造景實驗等多種形式,共同開發科研項目,推進溫室育苗大棚、大田苗圃和有機肥料基地建設,引進和馴化外地優良樹種和地被花卉,開展科學無公害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二)通過文旅融合,豐富文化內涵

與榆林城市大環境融合協調,對公園廣場形象進行整體包裝,通過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豐富公園廣場文化內涵。一是講好古城故事,做好理念識別。抓住榆林能源之都、文化名城、沙漠之城、雜糧之鄉的獨有特征與榆林人“努力奮進、堅韌不拔”的精神實質,搜集整理各類文化資源,整理成冊,做到一磚一瓦有故事、一草一木皆風景。設立“游客驛站”,組建講解志愿者隊伍,建設線上“榆林城市會客廳”電子講解系統,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多種渠道,講好公園故事。二是開展系列活動,做好行為識別。擇址打造文化驛站,引入民間團體,編排蘊含陜北特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地方文藝節目,進行定期與不定期演出。開展文旅系列活動。開展書畫展、民俗展等系列文化旅游特色活動;舉辦手工藝大賽、美食制作大賽、戲曲曲藝大賽等活動。三是把握文化內涵,做好視覺識別。聘請專家團隊,或面向社會征集,根據公園廣場理念,整理公園廣場視覺識別系統,包含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輔助色和輔助圖形等構成要素,包括辦公系統、傳播系統、文創產品系統、標識導向系統等組成部分。

(三)通過線路設計,展示文化內涵

設計不同游覽路線,將榆林市區的紅石峽、鎮北臺、古城老街、夫子廟步行街、古城墻等文旅資源有效鏈接,充分展示文化內涵。將濱河公園作為試點對象,進行線路設計。一是設計北線線路。自汽車北站出發向北,沿濱河路進入公園,沿生態步道,經體育公園、紅石峽,至鎮北臺結束。二是設計南線線路。自汽車北站出發向南,沿濱河路進入公園,經歷史文化展示區向南,至九曲廣場,沿人民路向東進入古城老街。三是設計休閑線路。自原汽車西客站向南,經榆陽小鎮,沿新樓巷進入夫子廟,經鎮遠門(古城南門)進入老街。四是設計娛樂線路。沿榆溪樓東西向軸線進入公園,經水上樂園,至圣都游樂園結束。五是設計深度游線路。散客自由行,通過游覽導圖與標識指引,漫步于公園生態長廊,晚間欣賞古城夜景,體味民宿風情。

(四)通過游客引流,宣傳文化內涵

通過建立研學基地、組織團隊旅游、發布宣傳作品等途徑,線上線下相結合,有效增加游客流量。一是建立研學基地。開發學生研學的專門線路,配套講解團隊,將公園廣場設立為榆林市教育系統研學基地,引導學生開展研學活動。二是組織團隊旅游。與榆林各主要旅行社合作,與周邊城市旅游景點建立合作關系,互相推薦,結合周邊紅石峽、鎮北臺、古城老街等旅游資源,通過“南塔北臺中古城”,組織外地游客團隊游。三是發布宣傳作品。通過組織征文比賽、攝影展覽、小視頻宣傳等方式,擴大公園廣場的影響力。

四、特色創新

(一)頂層設計加項目化運行,形成了研究機制的創新

林學院與服務中心建立溝通平臺,形成合作關系,共同成立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從機制、方法、內容各個方面完成頂層設計,統籌產教融合各項事宜。以項目化方式具體組織產教融合的各項事宜,形成了以項目制為核心的運行機制。工作開展前,確定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負責組建項目團隊、制訂工作計劃、發起經費預算、組織項目實施、完成項目驗收、進行成果提煉等全過程工作開展。管理部門根據工作的具體內容與特點,組建輔助團隊,幫助項目團隊完成外圍工作,為項目順利實施創造條件。通過頂層設計與項目化運行,明確了工作責任,優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行動研究加課題化提升,形成研究方法的創新

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經驗總結的同時,注重行動研究,將產教融合的具體行動融入研究過程,探索豐富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實踐途徑。林學院與服務中心共同申報研究課題,依托課題,邊研究邊實踐,不斷總結提煉成果經驗。行動研究過程中,通過開展學生實訓、教師企業調研、志愿服務活動、主題交流研討、經驗總結反饋等具體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課題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課題平臺,整合人力與物力資源,使階段性成果得到二次提升,將工作成果進行有效拓展。通過行動研究與課題化提升,突破了研究難點,形成了實際成果,提升了工作質量,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三)產教融合加專業化研討,形成研究內容的創新

在開展常規文化內涵研究的同時,通過產教融合,將實習實訓、交流研討、志愿服務、示范樣板有機融入。在拓展文化內涵的同時,開展專業化研討,探索公園廣場打造城市會客廳的文旅融合、線路設計、游客引流等相關事宜。不僅注重產教融合本身的研究,還注重通過產教融合搭建的平臺,拓展豐富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相關內容的研究。通過產教融合與專業化研討,理清了發展思路,形成了具體方法,提出了意見建議,實現了研究內容的創新。

五、結語

研究探索豐富公園廣場文化內涵的途徑與方法,可以提升公園廣場的內涵質量,更好地發揮其功能與作用。通過產教融合來拓展公園廣場的文化內涵,是今后探索的方向之一,應該長期堅持,注重總結經驗,不斷加以完善與改進。各城市公園廣場在進行文化內涵拓展時,可以將產教融合作為一條重要路徑,結合所在城市院校的學科與專業特點,采取多種形式,拓展公園廣場文化內涵。在產教融合的具體過程中,要注重頂層設計,通過項目化運行,提高工作效率;注重行動研究,通過課題化提升,提升工作質量;注重內容拓展,通過專業化研討,豐富工作內涵。

猜你喜歡
榆林產教服務中心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隊旗在黨群服務中心飄揚
走榆林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中證法律服務中心調解程序知多少
股東大會知多少
糾紛調解知多少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榆林抿尖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