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治法”初探

2022-12-25 07:09謝炯東雷根平王婷董盛何旭愷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醫家醫者病機

謝炯東 雷根平 王婷 董盛 何旭愷

1.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意治法記載于古籍醫案中,多用以治療奇疾,至清代陳士鐸[1]217于《石室秘錄》中立論詳述,曰:“醫者意也,因病人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病癥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藥味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边@是嚴謹而縝密的中醫臨證思維,其中包含了病患、病癥、藥物之意,從認識疾病到治療疾病,“意”字貫穿其中,醫家不可不察。意治法臨床應用廣泛,許多醫家都有意或無意對此有部分認識和經驗,但容易忽視而未形成系統,不利于臨床辨治與教學。筆者通過查閱古今相關文獻,對意治法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以期能為臨床辨治與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啟示。

1 “醫者意也”是意治法的核心

正如劉渡舟先生所言,古人“醫者意也”,這個“意”字跳出了教條的條條框框,賦予了醫者的獨立思考,運用思維、理論、經驗以及調查研究獲得資料,建立自己的“辨證觀”[2]。意治法以“醫者意也”為前提,離開這點意治法無從談起,前人對此已著述良多?!搬t者意也”蘊含著中醫學獨特的思維方式,正如清代醫家喻昌[3]所說:“聞之醫者意也,一病當前,先以意為運量,后乃經之以法,緯之以方,內經所謂微妙在意是也?!备勺嫱鸞4]認為,“醫者意也”的含義應當是當你要替人治病,第一步把你過去讀過的包括經典著作在內的醫藥文獻,好好地回憶一遍;第二步把眼前的病和固有的技術綜合起來思考斟酌;第三步才作出決策,從攻從補,取溫取涼來制訂治療方案??梢?,一古一今,醫家對“醫者意也”的理解存在共通之處。

臨證時面對具體問題,采用相應的具體手段就是方法,選擇方法的基本原理則為方法論?!搬t者意也”正是中醫極具特色的方法論,在病患、病癥、藥物之意中都有體現。每當遇到疑難診斷的問題時,醫家都會自然地回歸到患、癥、藥當中,常常從邏輯思維逐漸移向了以“醫者意也”為代表的形象思維[5]。清代許宣治《怡堂散記·又病制方》曰:“醫者意也。臨證要會意,制方要有法,法從理生,意隨時變,用古而不為古泥,是真能用古者?!盵6]說明其中亦包含著理、法、方、藥。中醫學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資料,形成了對疾病與人體健康的規律性認識,并逐漸將之趨于完善,“醫者意也”在中醫臨床思維形成過程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7]。用心思慮、深刻體會疾病,知常達變,辨證用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固守成方等,均體現了“醫者意也”對臨床思維形成的影響[8]。中醫講究方法論,得其門而入,方能事倍功半,窺其奧妙,意治法以“醫者意也”為核心,對臨床辨治與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2 意治法探析

2.1 病患之意 因病患之意而用,即臨床上根據患者喜溫熱、喜寒涼、喜實按等所喜不同,分別投以順應其性的藥物,如喜溫熱者,投以溫熱藥;喜寒涼者,投以寒涼藥。順病患之意,多為逆治,是為逆其病,不違其意而獲效。觀病患所喜惡之表象,而察其疾病之內在,此必源自其身體所需,所以順從病者之意,補其不足,瀉其有余。

張介賓[9]曰“宜寒宜熱,宜溫宜涼,當名求其屬以衰去之”,表示了病患之意多以寒熱溫涼為主要感受。病患之意究其源,施治乃為正治,亦稱為逆治。方老認為,所謂“正治法”,即疾病的治療方法與其臨床表現相反相逆,因此又稱“逆治”,如治寒以熱,治熱以寒等[10]?!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分刑岬健拔⒄吣嬷?,甚者從之”,“正治”可解釋為逆其證候性質的治法,指使用與其疾病本質相反的藥物而糾其偏?!安』贾狻倍嘤糜谛再|較單一,病情較輕淺的病證,如熱者寒之,即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病證。

《名醫類案》載隋煬帝晚年,沉迷酒色,方士進大丹,帝服之,蕩思不可制,入夏帝煩躁,數百杯而渴不止,太醫承莫君錫診后奏曰“心脈煩盛,真元大虛,多飲則大疾生焉,因進劑治之,仍乞進冰盤于前,稗日夕朝望之”[11],此望冰解煩之術,自然是病患之意的巧妙運用。蘇美玲等[12]治療一慢性蕁麻疹,患者自覺時感后背冷風吹過,惡寒惡風,寒多熱少,辨為風寒客表之癥,故治以辛溫散寒為法,以桂枝湯合玉屏風散為主方加減,經治療后周身疹退未再犯?!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诽岢觥昂邿嶂?,熱者寒之”的治則,與“病患之意”高度契合,其中還概括了寒熱病證及其治法。后世醫家以仲景為首,在此基礎上繼承和創新,發展出了寒熱真假、寒熱位置、寒熱先后、寒熱轉化、寒熱多少等證,完善和拓展了中醫基礎理論。

2.2 病癥之意 因病癥之意而用,陳士鐸喻為杯弓蛇影,其本質是詳細了解患者癥狀,明了病機,從病機出發而給予治療;或以言語開導勸解,舒緩情緒以解心結;或以藥石口服入體,扶正祛邪以愈疾病。此由病癥之意,體會病機,給予相應的治療,自可收功,預后昭然。從病癥之意而用,即是整體聯系,審證明因,乃治本之法也?!白C”,乃是人體疾病的一個客觀反映,既有客觀的規律性,也存在本身的特殊性,臨床醫家對其分析研究、綜合歸納,得出治療方案。疾病的證絕不是可以捏造出來的,它是生理病理的客觀產物,證之于病如如影隨形,應詳細了解患者癥狀,明了病機,從病機出發而給予治療。

朱丹溪治痰正體現了病癥之意,依據臨床癥狀表現辨別痰邪性質,如熱痰,可見于喉痛;寒痰,可見于關節疼痛;驚痰,可見于癲癇抽搐;暑痰,可見于呃逆、眩暈等??;食痰,可見于瘧疾等??;濕痰,可見于腹痛、泄瀉;風痰,可見于眩暈;氣痰,可見于脅痛[13]。凡事物顯露都會有其征象,正如古書記載扁鵲見蔡桓公,扁鵲何以預知桓侯的疾病變化?唯外候診治之而知其必然也。醫家見微知著的本領,重在發于先機,察病情而知生死,皆因識證知機,側面反映了病因病機的重要性,所以與其相關知識都應該重視,不可輕視。

因病癥之意,詳細了解病癥,重在取證,如知曉杯弓蛇影之故而解其疑,病自能痊愈?!妒颐劁洝肪蛷娬{人的不同,治法應當區別,是“病癥之意”的重要體現,如“人久坐,則血凝筋疏,久臥則肉瘓而骨縮,必使之行走于途中,攀援于嶺上,使身勞而后以藥治之,是為‘勞治法’”[1]135。在疑難雜癥中,“意治法”常見其功?!镀姘Y匯》中記載,石藏用在診治一怪癥曰:“……方書無此(治則),以意求之耳”[14],在浩如煙海的醫書中,記載著不少疑難雜癥,醫家首診常深思無果而難以著手,但“以意求之”往往能取得成效。古籍記載,沈魯珍治某人,中年時忽屢夢白人持刀自割其頭,至流血即驚醒,自后閉目亦然,沈曰“寐而見白人者,肺虛也。古人多用獨參湯,每服人參一兩,一劑而愈”,服之果驗[15]。古人常在實踐中轉換辨治思路,來解決某些個體化治療的難題,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中醫歷經幾千年的發展,筆者認為凡是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的臨床理論和方法,都應探究其“意”,孜孜不倦地進行探索并加以總結。

2.3 藥味之意 《黃帝內經》中闡述氣味配伍理論,“四氣”即寒、熱、溫、涼,其中寒熱屬性不偏頗者又被稱為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后世又將“淡”歸入甘味,“澀”歸入酸味,合稱“四氣五味”,簡稱“氣味”,也稱“性味”[16]。

明清時期張景岳[17]謂:“用藥之道無他也,惟在精其氣味,識其陰陽?!睔馕堕g的配伍實質上是藥物陰陽偏性的配伍,治病恰是運用藥物陰陽氣味糾偏調平的過程,氣味配伍是方劑發揮療效的基礎[18]。因藥味之意而用之,乃是藥物配伍之法,組方遣藥之妙,然藥物除氣味之外,其生物屬性有其特有的指向性功用,是比類取象的重要體現。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與反復驗證,后世醫家在古人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和發揮,使“藥味之意”的臨床使用日臻完善。

張錫純[18]《醫學衷中參西錄》載蜈蚣“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并且記載醫案一則,“奉天那姓幼子,生月余,周身壯熱抽掣,兩日之間不食乳、不啼哭,奄奄一息,待時而已,擬用前方將白虎湯減半,為其抽掣甚劇,薄荷葉、鉤藤鉤、蜈蚣,又加全蝎三個,煎藥一盅,不分次數徐徐溫灌之,歷十二小時,藥灌已而抽掣愈,食乳知啼哭矣;翌日,又為疏散風清熱鎮肝之藥,一劑全愈?!北M顯蜈蚣性善走竄,內開臟腑,外通經絡之意[19]?,F代醫家吳獻紅等[20]治療習慣性流產,寓“假物寄生”之意,遂加用大劑量桑寄生、菟絲子兩味寄生植物,求同氣相求之理,獲得奇效。孫永法等[21]治療一陽強不倒而下腹掣痛者,思地龍一物,體柔軟,喜潮濕土壤,性屬陰,用此象形軟其陰莖,與陳氏“因藥味之意而用之”暗合,配芍藥甘草湯以緩其下腹掣痛,療效極佳。崔云認為,風藥不可囿于治療內風、外風及風濕類疾病,亦體現了藥味之意,正是風藥“春氣之生發,風性之輕揚”的特點,其能升、能行、能散,人體全身無處不至,遂能“風藥療百疾”[22]。醫家借“藥味之意”靈活變通應用藥物方劑,為治療今病提供了許多新的思路,故中醫辨證論治的學習和運用,應重視靈活運用藥味,而不能死守一方二藥。

綜上所述,意治三法各具有其特點,或從病患之意究其源,或從病癥之意審證明因,或從藥味之意組方遣藥,但整個思維過程中始終不能脫離“醫者意也”這個前提。一方面是醫者充分掌握四診資料,深究得病之因,發病之機,通過精思熟慮,進行分析綜合,最后得出治療法則的一種思維過程[5];另一方面通過轉換辨治思路,來解決某些個體化治療的難題[23]。得益于以上兩點,意治法可以抽象而又具體地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現實中部分醫家借意治之名夸大療效,未經實踐,不循醫理,只憑主觀臆測而隨心施治或故弄玄虛,實屬荒誕。意治法應立足于博學之上,正如《素問·示從容論篇》所言“若能覽觀雜學,及于比類,通合道理,……可以十全”,憑借記憶、經驗、觀察、判斷、類推等能力診斷疾病,再借以砭石湯藥糾人體之偏,治病方能獲“十全”之效。臨證時應知常達變,辨證用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妄自揣測,以主觀臆測治之。

3 結語

意治法的核心是“醫者意也”,“醫者意也”正蘊含著中醫學獨特的思維方式。意治法通過病患之意、病癥之意、藥味之意來察體之所需,審證求因,組方遣藥,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醫者通過經年的積累和實踐,形成自身的臨證經驗,深刻體會疾病,制方有法,法從理生,用心思慮而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遇到臨床難題常從邏輯思維逐漸移向了以“醫者意也”為代表的形象思維,此乃臨證會意,正是意治法的獨特之處。意治法立足于博學之上,或從病患之意究其源,或從病癥之意審證明因,或從藥味之意組方遣藥,醫家應于生活中勤加學習,臨證中細細體會,切忌隨心施治或故弄玄虛,以主觀臆測治之。意治法是中醫治療疑難雜癥之圭臬,萬萬不可隨意摒棄,切忌以“玄幻”“空談”議之,將之束之高閣而不用。通過深入了解意治法,把握其應用指征,與其他治法優勢互補,將能更好著眼于臨床,提高臨床療效。

猜你喜歡
醫家醫者病機
基于“取象比類”法探討肝細胞鐵代謝紊亂與肝纖維化中醫病機的關聯
基于數據挖掘的現代湖湘男科流派醫家治療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用藥規律研究
醫者仁心 恩德如山
醫者仁心,譜寫濃濃“山水情”
我是醫者
非常醫者
明清小說中的醫家形象研究
燥邪致瀉說
糖尿病從脾論治探討
對病機十九條中“心”與“火”的質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