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平臺”的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建設路徑研究

2022-12-27 16:21常玉鳳占芷歆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23期
關鍵詞:微平臺教育發展人才培養

常玉鳳 占芷歆

摘要:“微平臺”作為新媒體時代網絡技術發展的產物,具有網絡特性,當前大學生已經成為其中的重要群體,開展基于“微平臺”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拔⑵脚_”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網絡的不斷發展對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行為、價值傾向形成了沖擊和負面影響,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成效。文章主要分析“微平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發展質量;提升教師素養,打造優質教師隊伍;創新課程模式,利用技術平臺等可行性策略,旨在促進“微平臺”視域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研究。

關鍵詞:“微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發展;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3-0101-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后疫情時代學生黨員教育‘微平臺創新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DJQN012

一、引言

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10.47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達17.2%。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不斷普及,新媒體異軍突起,人們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網絡化教學使用率大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形式等有了較大轉變,改變了到堂上課的傳統課程模式,同時網絡輿情對當代青年特別是高校學生的影響逐漸加深。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互聯網則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戰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當代學生所處的社會、校園及輿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伴隨互聯網成長成才的他們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思想價值觀念。

“微平臺”作為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產物,主要由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構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大多數事宜都需要借助這些平臺來完成,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這些平臺,在這種情形下,加快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微平臺”體系,進而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無形之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微平臺”是大眾交流平臺,在信息傳播和交流上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和互動性。在高效性方面,“微平臺”借助圖片、文字和短視頻的方式向用戶第一時間推送最新的新聞和信息,極大地縮短了用戶搜集信息的時間。其靈活性主要體現在信息展現方式的多樣性和人們自行選擇的靈活度上,人們可以根據平時使用軟件的習慣和對信息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和交流方式,特別是短視頻,其因短小精悍、內容有趣而深受大眾喜愛,大眾參與度極高[1]?!拔⑵脚_”的互動性主要表現在平臺使用者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平臺溝通和交流對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認識看法。

因此高校必須抓準學生的新思維,充分利用“微平臺”的優勢,為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新陣地。對高校學生而言,“微平臺”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氣,能根據時代發展變化滿足其線上線下學習的需求,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微平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隊伍逐漸擴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指的是具備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在工作崗位上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指導,進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教育者。近年來,各高校引入了大批具有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關學科知識儲備的高學歷年輕人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更多新鮮血液,這類年輕人才在專業知識儲備、綜合素質水平方面較以往明顯提高,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2]。同時,年輕人是網絡媒體的主力軍,能更及時、快速地接收互聯網新熱潮并將其與思政教學內容相結合,新引入的年輕人才與網絡接軌的機會更多,更擅長使用互聯網資源及技術手段開展教學,這為改革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3]。

(二)高校學生發生深刻變化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世界伴隨著當代高校學生的成長,對他們的思想認識產生了深刻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度逐漸提高[4]。首先,在具有虛擬性的網絡空間中自由選擇度較大,開拓了高校學生的眼界,改變了他們的思維認知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互聯網上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知識和想要了解的事物,在自主選擇和篩選的過程中,其思維會變得更加靈活和自由。其次,“互聯網上豐富、生動、現實性的社會信息深刻影響著青年學生的價值選擇”[5]?;ヂ摼W平臺為各類社會熱點事件提供了討論和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迅速、全面地了解實時社會信息,同時可以交流探討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和認識。這樣一來,在以后面對多樣化的社會熱點問題及現實復雜事件時,高校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現狀來判斷并分析問題,作出合適的價值選擇,而不是僅僅依靠理論知識進行判斷[6]。最后,互聯網帶來了豐富的自主學習途徑,互聯網以及“微平臺”的迅速發展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平臺,不同的平臺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高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多元化的學習途徑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進行學習和交流,在選擇和篩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成長能力也會逐漸加強。

(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度不斷提高

網絡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信息可以清晰展現當代高校學生在思想認知、價值追求、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信息收集與處理功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狀況進行掌握與分析,從而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更符合學生發展趨勢的教學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更好的效果[7]。另外,網絡平臺提供了海量教育資源,高校教師可以從網絡上選擇下載有幫助的教育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更符合學生的口味、更受學生喜歡和認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思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能力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在思政工作中引入“微平臺”,可以極大地優化和提高教師的思維和能力[8]。教師通過觀摩網絡教學視頻和教學資料,能夠學習和汲取新的知識,將其運用到后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學生同樣可以從網絡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資源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9]。

(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越來越多樣化

“微平臺”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經驗和理念的傳承,思政教學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拔⑵脚_”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教師的支配地位,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參與到教學中,在發布相應的學習主題和任務后,學生可以自行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搜集、檢索、篩查能力。

三、“微平臺”背景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發展質量

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育者必須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我判斷能力,辯證地看待網絡,不被“微平臺”背景下的表面現象迷惑,積極運用網絡開展自主學習,而不是沉溺于網絡無法自拔。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運用各類移動客戶端開展碎片化學習的機會大大增加,“零存整取”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傲愦嬲 敝傅氖歉咝K枷胝谓逃ぷ髡邔碗s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拆解的“零存”方式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通過不斷學習“零存”知識,逐漸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達到掌握復雜知識的“整取”的目的。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抖音等互聯網信息平臺,為學生及時更新時政新聞、政策文件等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內容,學生在接收并瀏覽信息時會潛移默化地受到主流價值觀的影響。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對復雜難懂的理論進行拆解,以錄制短視頻的形式進行講解,讓學生線上自主觀看并完成相應的習題,鞏固所學知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課后學習的興趣,又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取”的目的。

高校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獨立個體,“教師應尊重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因材施教,設計個性化教學內容,提供不同層次的信息資源,以滿足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方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活動結束后,運用信息化軟件,由師生共同匿名打分、評價,有效打破以往不敢評、不愿評的局面,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出該活動的可改進點,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二)提升教師素養,打造優質教師隊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微平臺”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素養的提高變得愈發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因此,建設一支優質教師隊伍,要把提高政治素質放在首要位置,確保廣大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貢獻力量,自覺提高自身理論儲備,同時要將師德師風建設貫徹于教師隊伍建設全過程,確保思政課教師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課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儲備之外,還應掌握必要的其他社會和自然科學相關知識,增加知識儲備,開闊視野。廣大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將思政教學與“微平臺”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結合高校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廣泛資源,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能力。此外還要提高教師的技能素質,為了更好地將“微平臺”與課堂結合,教師必須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了解其優勢,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微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高校應重視教師培訓工作,加大對教師網絡技能培訓的資金投入力度,定期聘請專業的網絡技術專家為教師提供手把手指導,使每位教師都能較為熟練地應用網絡化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及相關教學APP,保證教學質量。

高校應鼓勵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教師在相互交流中進步,在傾聽、分享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養。例如,成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書班,每期選派不同院系的教師分享讀書心得,評選優秀讀書筆記,達到夯實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目的。定期舉辦任課教師及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沙龍,邀請有經驗的教師代表分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帶動所有教師共同成長進步。

(三)創新課程模式,充分利用技術平臺

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所打造的集人才、資源、技術優勢于一身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資訊平臺起到了標桿示范作用,這一平臺蘊含大量有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資源,為北京乃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目前,專門收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平臺較少,因此應當立足教育發展現狀,全面調查研究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構建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集知識、政治、趣味等多元素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式信息平臺”,方便教師、學生發表觀點和看法,隨時進行平等交流、互助,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更為深入。

四、結語

“微平臺”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目前,高校中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養的人才隊伍逐漸擴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學生思想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度逐漸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豐富度不斷提高,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發生變化,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梁輝.注重學風建設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1(6):4-5.

[2] 郭西平,萬明,封彥,等.新時代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的探索[J].科技風,2021(20):139-140.

[3] 張斌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42-147.

[4] 李寧,劉媛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基于高校師德師風、校風學風建設的視角[J].未來與發展,2020,44(9):74-77.

[5] 武昭陽,邵晶.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學風建設對策研究[J].經濟師,2020(12):217-218.

[6] 呂瑩.“三全育人”視閾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以Z職業學院為研究對象[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44-47.

[7] 丁惠靈.論人文關懷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路徑[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81-84.

[8] 馬勁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9(35):52.

[9] 朱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58-60.

作者簡介 常玉鳳,碩士,華東交通大學學工部(處)大學生思政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 占芷歆,碩士,華東交通大學學工部(處)大學生思政中心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猜你喜歡
微平臺教育發展人才培養
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實施對于現階段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微平臺用于強化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分析
淺議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透過《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談中英中學教育差異
基于社交網絡的英語互動微平臺建設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