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黨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問題研究*

2022-12-31 09:49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崔立升王靜
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 2022年35期
關鍵詞:公共服務現代化培訓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崔立升 王靜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前,我國已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步。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但農村人口仍占多數,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很多方面沒有跟上城鎮化進程的腳步。鄉村振興戰略正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解決城鄉差別、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將側重點放在與城市地位對等上,充分發揮鄉村的主動性,激發農村發展的新活力。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任務,堅持農業綠色發展,助推農村高質量脫貧,增加農民收入,防止返貧,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可持續的內生機制,讓在城鎮化進程中被沖淡的鄉土氣息和鄉土文化回歸鄉村,為實現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找到了開啟“三農”問題大門的金鑰匙,也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二、農業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業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但在現代化進程中,農業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短板。

(一)農業總體生產規模大和個體生產規模小的矛盾

截至2021年,我國糧食已連續18年保持豐收,最近7年一直穩定在1.3 萬億斤以上,重要農產品供給比較充足。但是,在農業總體生產規模大的背后,是農業生產主體的小農化,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農業經營戶20 743 萬戶,但規模農業經營戶只有 398 萬戶,農業生產仍然以小農戶為主,小農化的生產主體存在市場意識薄弱、產品單一、競爭力不足。在生產成本上,小農化的生產成本無法實現規模效應,生產成本高。與此同時,小農戶無力投資大型機械設備。例如,谷物烘干設備投資大,使用頻次低,在小農戶糧食生產中少有應用,晾曬糧食還多以傳統模式為主,效率低、浪費大。在種植過程中,小農戶需要個體全程參與,無法做到分工合作,生產效率低;在種植結構上,小農戶存在經驗行為和跟風行為,存在調整轉型困難,跟不上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農產品生產很難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在銷售模式上,如電子商務這種新業態,小農戶往往沒有能力參與其中。

(二)農村人才需求旺盛與人口老齡化的矛盾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農村人口持續向城市轉移。在流動人口中,以青壯年為主,在農村留守的大都是年齡較大的。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顯示,2016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員中,年齡在35 歲以下的比例為19.17%,在 55 歲以上的比例已經達到33.58%,總體老齡化嚴重,隨著城市化的繼續推進,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加重。與此同時,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尤其是農業的轉型發展對人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續擴大。農村人才需求旺盛與人口老齡化的矛盾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大阻力。

(三)農業豐產投入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矛盾

農業生產中,為了追求豐產高產,農民往往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同時,由于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工業生產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會經過水循環、大氣循環進入耕地系統,造成耕地污染。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占到全國總耕地面積的約1/6。在干旱地區,農膜常年超量使用,由于缺乏回收機制,殘膜回收率低,形成耕地特有的“白色污染”。據統計,新疆是地膜污染最嚴重區域之一,有近一半耕地中有地膜殘留。地膜殘留會降低土壤的通透性,造成土地板結,抑制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造成農作物減產。

2015年,我國農業農業部(原農業部)印發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指出,“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力爭到2025年化肥農藥利用率再提高3 個百分點,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全面綠色轉型”。2015年后,我國化肥折純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和國際通用的15公斤/畝的安全上限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四)農村公共事業需求與供給的矛盾

農村社會公共服務歷史欠賬仍然較多,城鄉之間在教育、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已經成為社會民生最大的痛點之一。農村公共事業需求與供給的矛盾的表現之一是供給不足。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匯總結果,2016年全國仍有3.5%的鄉鎮沒有幼兒園、托兒所,這一比例在西部達到6%;全國33.2%的鄉鎮沒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西部為46.7%;全國58.7%的村沒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中部、西部這一比例分別高達59.2%和63.3%;全國 45.1%的村沒有執業醫師,其中東部和西部分別為 50.6%和50.1%。和城市相比,農村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少、收入低;同時,農村的醫療衛生、教育、娛樂等設施落后,不能吸引青壯年。在交通方面,農村雖然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但是建設標準普遍較低,難以滿足創業、鄉村旅游等需求。農村公共事業需求與供給的矛盾的表現之一是供給和需求脫節,存在供給不足與供給過剩并存,重建設、輕運營的現象。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等供給不足;而那些農民不急需的,比如健身廣場、文化活動室等供給相對過剩。供給和需求的脫節導致公共服務資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在課題組調研的15 個鄉村中,都建立了鄉村書屋或者鄉村圖書室,使用效率極低,究其原因是缺乏后期運營投入,村集體收入不足以支撐運營成本。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黨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路徑

(一)黨建引領合作社建設,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

現代農業的發展動力就是科技成果的創新應用。因此,要發展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就必須積極推進科學技術創新,推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工廠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傳統的小農經濟很難實施科技應用的重要原因是成本問題。大型農業機械價格高、使用頻率低,例如一臺農用烘干機的價格超過萬元,使用頻率低,占用場地大,小農生產者很難投資使用。因此,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需要推進規模經營,規模經營可以促進農業科技和大型農業機械的應用;同時,規模經營更能促進農業生產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通過“合作社 +企業 +農戶”的模式實現土地流轉或者土地托管,達到規?;洜I。在實踐中,各地市都開展建設形式多樣的合作社,走出了一條黨建和農業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在煙臺地區廣泛開展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確定種植品種、植保、收獲、烘儲等標準,以統一價格購買托管服務,由企業負責種植,村合作社負責監管作業質量。托管企業隨著托管土地的規模增大,可以投資現代化的農業設備,如無人機、植保機、深松播種機等,可以實現測土配方配肥、水肥一體化、飛防作業、秸稈綜合利用等科學技術的應用,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集約化。經過測試,與小農生產相比,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畝均可以降低種地成本40%,減少20%的農藥使用量,增加10%的產量,推動了農業高效、綠色發展。村集體的合作社可以獲取一定的服務組織費,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農民托管土地后,可以應聘為農業企業員工,以職業農民的身份參與農業生產;也可以到其他企業務工,達到增收目的。

(二)黨建引領農民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動力,而科技的創造和應用都離不開人才,人才是將技術的生產結合在一起的紐帶。農村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所以必須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提高科技技術的使用效率,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因此,只有培養“有技術、懂市場、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才能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要強化農村支部書記培養,發揮支部書記示范引領作用。一是,做好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選任工作,選好、選強“頭雁”。重點從本村致富能手、返鄉退伍軍人、在外務工能人等人員中選擇政治素養高、熱愛鄉村事業的人到村任職。二是,做好培訓工作,提升“頭雁”綜合素質。農村支部書記普遍存在學歷不高、帶村致富經驗不足,加強培訓工作是提升其綜合素質重要方式之一。在培訓內容上,應該針對農村支部書記的特點,靈活設計培訓內容,提升培訓實效性。在培訓方式上,要注重案例教學和現場教學、交流答疑相結合,提升培訓效果。三是,要完善保障和激勵機制。農村支部書記的工資待遇還比較低,要適度提高農村支部書記待遇,并通過民主測評、績效考核等形式,對表現突出的,發放相應獎勵,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農村黨支部書記晉升通道。四是,要做好農村支部書記的監督管理,各項村級事務要集體議事、公開議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政府要加強對農村農民教育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農民分層培訓制度。政府不僅應加大對原有的農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涉農培訓機構的建設,還應通過政府購買、財稅減免等政策吸引多市場主體參與到農民培訓中來。圍繞農村農業現代化、打造農業教育培訓鏈,完善組織管理、強化考核評價,建立多層次的高素質農民培訓體系。一是,擴大高等職業教育中招收農民學員比例,開展學歷教育;同時,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學生到農村發展,服務農業現代化。二是,面向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開展“創業培訓 + 經營指導”型培訓。這部分人雖然不多,卻是農民中的精英群體,對農業科技應用、農業經營模式、農業發展政策等知識需求強烈。針對他們開展農業新型技術、農產品市場信息、國家涉農政策、企業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培訓,發揮他們在農業現代化中的領頭羊作用。三是,面向小農戶的培訓。這部分人以農村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為主。針對其特點,可以采用田間地頭現場解惑、農業科技現場演示等方式,重點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困難,以促使小農生產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三)黨建引領服務投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實現農村高質量公共服務,離不開財政的支持。因此,應當確保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強化監督,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精準供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保證城鄉公共服務融合發展。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首先應該確保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有效性,要把公共服務供給是否滿足農民需求作為公共服務質量評估的最重要標準。要建立農民公共服務需求表單機制,通過有效的調查研究確立本地區的公共服務需求,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跟蹤農村各項公共服務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農村公共服務的精準供給。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財政保障是關鍵。和城市相比,農村的教育、醫療、環境衛生等公共服務十分落后,要扭轉這一局面,需要財政投入向農村傾斜。根據課題組的調研結果,農村公共服務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后期運營投入,政府投資建設后運營要由村集體負責,村集體收入又不足以支撐運營成本,需要財政持續支持。相較于硬件設施,農村教育、醫療問題的核心是人才問題,只有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才能解決上述問題。人才的引入同樣需要財政投入支持。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還應完善相關政策。吸引不同主體參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種類、數量,完善公共服務的監管體制,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的整體水平。

(四)黨建引領農村治理,推進農村治理現代化

完善農村基層法治建設是農村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治理的領頭人,農村治理現代化需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黨員干部要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法治素養。各級有關部門尤其是縣鄉組織部門要深化認識,加強政治建設,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鄉村現代化治理的主線,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宗旨,提升治理能力,形成黨建引領,法治、自治、德治相融合的農村治理體系。

要建立健全鄉村矛盾化解機制。自治是農村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涉及村集體重大事務,要主動走進群眾,傾聽群眾意見,做到“一事一議”,尋找最優決策,保證村民的參與權力。在農村自治的基礎上,要強化法治宣傳,使村民能在法律框架下行使權力、履行義務、合理表達訴求、依法解決矛盾糾紛。德治在我國鄉村治理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農村治理現代化的有益補充,也是落實法治、自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在農村廣泛開展愛老敬老、移風易俗等文明活動,引導村民和諧共處。鄉賢文化就是農村德治、自治的體現。在新時代,農村基層組織要廣泛吸收鄉賢群體參與鄉村治理,發揮其引導社會輿論、端正社會風氣、塑造良好鄉風的作用。

四、結束語

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面臨農業農產效率低、人口老齡化、生態壓力大、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等諸多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要以黨建為引領,增加財政投入,增加農村教育供給,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以科技創新、規模經營,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實現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現代化培訓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屆編委會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培訓通知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務觀念的漸變
促進內外貿易 創新公共服務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政府購買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