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循證實踐的我國社區教育發展模式研究

2023-01-01 02:20吳杰
教育與職業(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社區教育發展模式

[摘要]基于循證實踐的社區教育,引導我國社區教育健康發展新方向,創新社區教育發展新范式。循證實踐從“證據—決策”“理論—實踐”“居民—社區”等維度,引領社區教育研究范式創新;從改變拿來主義傳統、構建本土化理論框架、加強理論與實踐融合等層面,推進社區教育理論創新;從構建社區教育大數據庫、建立社區教育整體模型、準確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打造專業高效工作隊伍、推動社區教育循證資源整合等方面,實現社區教育路徑創新。

[關鍵詞]循證實踐;社區教育;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吳杰(1981- ),男,江蘇泰州人,江蘇開放大學社會教育處副處長、江蘇基層社會治理研究協同創新基地,副教授,博士。(江蘇? 南京? 21001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社會教育規劃攻關課題“2021年江蘇省社區教育發展報告”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A2022-166)

[中圖分類號]G7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23-0062-07

如何在新時代開創我國社區教育發展新局面,精準掌握并引領社區居民學習需求,借助新媒體有效推進社區教育發展,提高社區教育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成為社區教育工作面對的新課題。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肇始于醫學領域,迅速擴展到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眾多領域,催生學科發展新理念,推動學科發展新范式,引領科學發展新潮流。循證實踐強調決策與證據、經驗與科學、理論與實踐、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緊密結合,借助科學化決策、最優化證據以及專業化措施,提升社區教育的專業水平,促進社區教育在理論內涵、研究范式、實施路徑等方面不斷創新,朝著更為科學、專業、高效的方向發展。

一、循證實踐與社區教育

循證實踐是基于最佳證據構建有據可循的實踐操作模式,將依賴個體經驗的傳統決策轉向依賴有效證據的科學決策。循證實踐堅持“證據為本”的理念,將證據分成若干等級,依據證據質量進行決策分析,引導客觀證據嵌入決策過程。一切用證據說話是循證實踐的金科玉律,其對科學的追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趯嵺`對象的基本情況,結合實踐環境的復雜性,強調實踐效果的評估,循證實踐體現出民主性。循證實踐是基于實踐對象基本情況,充分依托相關政策管理者制定的標準與研究者提供的最佳證據,用來解決實踐對象存在問題的一種實踐探索。因此,循證實踐具有明顯的科學性、民主性以及實效性。

追求科學、民主、高效同樣是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通過梳理和剖析社區教育政策的發展歷程,發現實踐性是社區教育的最基本特征?!督逃筷P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是第一部較為完整的社區教育政策文件,在社區教育政策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該文件提出,“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發展水平的省市級的社區教育實驗區和普遍開展社區教育的城市,創建一批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為學習型城市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促進教育的公平性,彰顯社區教育的普惠性,促使每個居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是社區教育的基本信條。作為近些年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又明確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需求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需求為導向,為社區內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兑庖姟愤€提出,“科學制訂社區教育評價標準,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統計制度,加強對社區教育發展狀況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但實際情況是,“針對社區教育開展的評估工作的重視程度和組織力度還不夠強、評估體系還不夠細,一旦有關的評估和激勵方式做出轉變和調整,各實驗區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很難長期地維持社區教育的政策關注和實踐熱情,給社區教育發展帶來一定影響”①。因此,科學規范是社區教育的本質追求?;谏鲜龇治?,循證實踐與社區教育在基本理念、價值取向、實踐路徑等方面存在耦合關系,將循證實踐理念及其操作模式引入社區教育是科學可行的,可為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借鑒。

二、社區教育范式創新

由于社區教育的教育對象富有鮮活性、教育內容傾向生活化、教育方式側重體驗性、教育場合具有情境性、教師群體缺乏專業性等原因,社區教育長期依賴個人經驗,忽略科學依據,缺乏科學決策,以至于社區教育領域未能形成一種公認的工作模式。庫恩提出的“研究范式”為科學研究、科學決策以及科學工作提供一種共同認可的研究綱領?!把芯糠妒健笔侵秆芯空邚氖驴茖W研究時所遵循的一套基本規則和行為標準。社區教育工作者基于各自經驗、針對不同教育對象,對社區教育獲得感性認識,這種基于個人經驗的體驗性認識難以形成有效的視域融合,未能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和對話平臺,更談不上形成統一的研究范式。社區教育缺乏相互對話的公共平臺,各種社區教育論壇熱衷于工作匯報和總結,缺乏用科學數據進行分析說明,缺少對科學規律進行總結提煉。要切實推動社區教育的科學化發展,就必須形成統一的研究范式,構建出一種基于社區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實施路徑、具體措施等在內的整體系統?;谘C實踐的理念,社區教育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研究范式的創新。

1.基于“證據—決策”的范式。遵循證據做出科學判斷、進行科學決策、推進科學實踐,已成為當前社會科學發展的金科玉律。那么如何搜集、遴選、分析以及運用證據加強科學決策與實踐,是進行循證實踐的核心問題?;诓煌姆诸悩藴?,可將證據分為多種類型。根據性質來劃分,可將證據分為描述性、分析性、評估性以及預測性四大類。結合社區教育的屬性,描述性證據用以綜合概括社區居民學習需求、社區發展、社區教育活動項目等;分析性證據揭示引起居民需求問題相關因素的關聯程度;評估性證據能夠對社區教育教學活動、社區教育項目開展、社區教育資源整合、社區教育平臺建設以及社區教育工作者等進行有效評價;預測性證據可把握和預判事情的發展走向,掌握并引領居民需求,開創適合社區居民學習的新活動項目?!把C教育秉持研究證據支持教育政策的原則,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證據在教育決策與實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雹?/p>

當前,社區教育工作者往往根據工作經驗和個人偏好,就不同的教育對象和不同問題采取靈活的個性化處理方法。這種缺乏科學診斷、分析以及實施的做法,并未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吧鐓^教育政策的制定、計劃的擬訂、內容的安排、模式的選擇以及方法的采用,需要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并基于一定的社會現實,根據實際的發展需要進行總結、歸納和調整,以此開展切實可行的教育活動?!雹廴绾螌ふ乙粭l道路既能展現社區教育的差異化特征,又能很好地推進社區教育體系的整體化發展,成為社區教育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循證實踐給社區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凇白C據—決策”的社區教育研究范式,重視社區教育建設指南、建設標準、操作手冊等的科學依據,培養社區教育工作者運用證據的意識和能力,強化有關機構對證據實施效果的監督和評估。

2.基于“理論—實踐”的范式。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幾乎是困擾所有學科發展的頑疾,社區教育表現得更加明顯。我國社區教育理論知識的形成大多通過移植或嫁接西方社區教育理論,理論構建和實踐經驗存在較大的脫節。社區教育并不是形而上學式的理論學科,而是要求通過大量實踐探索提煉為某種理論,然后運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項目的開展。因此,社區教育理論并不能以知識獲取和搜集信息的方式形成,而是需要借助實驗探索、項目建設、活動開展、課程開發等獲得。

長期以來,社區教育的實踐總結缺乏理論指導,社區教育的理論研究對實際操作關照不夠,這一情形制約了社區教育研究的整體發展。故而,形成一種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新研究范式,能夠拓寬社區教育發展視域。社區教育需從實踐研究中不斷地汲取營養,利用實踐研究提供的經驗素材,形成具有解釋力和說服力的理論知識,進而構建起科學的理論體系。由對社區居民和社區發展的完整理解描述到實證分析的研究,再由實證分析到對社區居民和社區發展的完整把握,是社區教育理論建構所遵循的基本路線?;谘C實踐的社區教育理論的構建、發展、修正以及完善,應契合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內在精神,符合社會發展的時代潮流,適應社區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滿足社區居民的內在需求。

3.基于“居民—社區”的范式。社區教育不是社區居民和社區之間表演的二人轉活動,而是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社區教育工作者、社區居民、社會相關機構以及社區教育研究者之間共同演奏的交響曲。當前社區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往往偏重宣傳政策和開展活動,缺乏對社區居民的內在情感和潛在需求的關照,社區居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在制定社區教育相關措施時缺少靈活性和人文關懷,社區教育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實踐操作缺乏指導力。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的生硬說教、社區教育工作者的照搬照抄、社區居民的疲于應付、社區教育研究者的脫離實際等因素,致使社區教育系統內部相互牽絆、相互掣肘,未能形成合力推動社區教育有序發展。為改變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社區教育研究者在社區教育中被弱化、被邊緣的現狀,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應在形成社區教育政策科學化、操作手冊實用化、教育過程規范化等方面扮演管理、監督以及考核角色。教育內容富有生活氣息、社區居民需求體現時代聲音,以及教育活動體現情境因素、教育活動項目恰如所需、教育效果科學評估、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等方面,都有待社區教育研究者進行深入研究,為社區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和科學指導。循證實踐將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社區教育工作者、社區居民以及社區教育研究者納入社區教育整體框架中,構建基于政府相關部門、社區、社區居民、社會(有關社會組織、社會輿論、媒體、網絡等)的整體系統,整合各方資源,發揮協同作用,才能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社區教育運行機制。

三、社區教育理論創新

循證實踐強調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理論支撐的重要性、理論與實踐的黏合性,為建構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化社區教育理論提供良好契機。要構建本土化社區教育理論,就要改變過去的拿來主義做法,從我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相關社會教育思想,適當吸收西方社區教育的理論精華,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和社區居民教育需求,形成適合我國發展的社區教育理論體系。

1.改變拿來主義傳統。社區教育是舶來品,最初來源于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學校是社會的基礎”這一思想。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長期采取拿來主義做法,照搬照抄西方社區教育基本理論。我國現代社區教育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先后經歷了輔助青少年校外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助力社會治理等階段。從社區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社會治理等先后成為社區教育的主要理論基礎。

終身教育是基于個體成長、發展以及生活需要而提出的,提倡學習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把學習看作個體生命周期的持續性活動。終身教育與社區教育就內在屬性而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區教育是面向社區全體居民開展的全員性、全方位、全過程的各類教育活動,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從縱向上看,社區教育覆蓋所有居民群體,包含從嬰幼兒早教到老年教育的所有教育類型;從橫向上看,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互相依存、互為補充。社區教育借助學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對父母開展家庭教育,輔助青少年校外教育,從而大大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效果。

“學習型社會”是美國學者羅伯特·哈欽斯在其著作《學習社會》中提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多次強調這一概念,深化社會大眾對學習型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學習型社會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獲得學習機會的社會。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深度轉型時期,城市化進程加速,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部分地區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由此衍生出的外資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進城務工人員、下崗待業人員等成為社區新居民。社區成員的異質性日益增大,社區居民的素質狀態呈現多樣化特征,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不斷提高,希望借助良好社區環境和優質社區教育來提升生活技能和綜合素養。社區教育向所有社區居民開放,為社區居民提供學習資源和教育機會。社區教育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是邁向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重心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教育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總的來看還不能滿足社會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需要。探索社區教育在社會治理與社區建設中的獨特作用,為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吧鐣卫硎菍ι鐓^事務的協商與民主管理,是社區居民對社區制度、文化、道德、法規等社會契約的遵循與維護,實現居民共享、共贏、共存的社區環境?!雹芡ㄟ^項目建設、課程開發、教育培訓等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促使社區居民形成共同社區文化,增強社區凝聚力,是促進我國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一直以來,借鑒吸收西方社區教育先進理論,促進我國社區教育理論發展,但也因此具有濃厚的西方社區教育色彩,而缺乏原創本土化社區教育理論構建。因此,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社區教育理論體系,成為當下我國社區教育發展最為重要和極為緊迫的工作。

2.構建本土化理論框架。我國社區教育的本土化實踐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面對科學發展的專業化要求和社區居民的旺盛需求,社區教育的發展還不令人滿意。我國社區教育至今沒有形成統一的發展模式,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區域文化差異、社區居民需求差異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差異等因素導致社區教育發展不均衡;另一方面在于社區教育缺乏原創理論而使學界并沒有真正構建出一套本土化社區教育理論體系。

構建本土化社區教育理論框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有關社會教育思想,二是從現時社會發展中整合有關社區教育信息,三是從已有工作中拓展社區教育視域。首先,我國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社會教育思想,如“鄉約”“鄉?!薄吧鐚W”倡導勤儉持家、正風澄俗、睦鄰友好等觀念,帶有社會教化、社會建設的色彩?;诒就粱纳鐓^教育理論體系不能與傳統文化割裂,而要沿襲傳統文化脈絡,吸收傳統文化的有益成分。其次,與當代國情發展的結合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社區教育在我國的生成與發展離不開社區建設和社會發展。在構建本土化社區教育理論體系時,必須考慮社區教育理論與社區理論的相互關系。最后,我國社區教育理論主要源于西方,只有在吸收我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社會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對現有社區教育理論體系進行必要的調整,才能符合當前社區教育的發展需求。

3.加強理論與實踐融合。社區教育既注重社區教育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更強調從實踐中生成理論形態??紤]到區域發展的差異性、社區居民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社區教育需要借助豐富多樣的項目活動來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加強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從而不斷提高社區教育的成效。目前,社區教育所開展的各種活動趣味大于韻味、形式大于內容,往往活動場面熱鬧而社區居民所獲甚少。社區教育活動項目開展往往缺乏明確的理論依據和理論指導,難以讓項目建設科學可循,不能促使社區居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引導社區居民形成全面系統的有關生活的知識和技能?!叭魏谓逃顒踊驔Q策,絕不能只是基于實踐者的某種哲學或信念,而是必須基于科學證據。在大規模應用具體的教育策略、干預方案之前進行科學評估,是基于有效的最好證據進行教育實踐的一種哲學?!雹菅C實踐通過證據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既為理論生根提供肥沃的土壤,也為實踐操作提供清晰的路徑。循證實踐基于“理論—實踐”框架,為社區教育提供一種包括專業建制、專業標準以及專業評估在內的新范式。

四、社區教育路徑創新

社區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生成,要依靠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谘C實踐的社區教育路徑創新,應構建一個由多維度的子數據集合構成的社區教育系統數據庫,建立包含政府有關機構、社區、社區居民以及有關社會機構在內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型,強化社區居民、社會力量以及第三方監督在科學決策中的作用,打造一支內化循證實踐理念、外循最優證據的專業高效工作隊伍。

1.構建社區教育大數據庫?;趯I背景、個人特質以及工作經驗等因素,社區教育工作者雖然能夠了解部分社區居民的學習信息,但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社區所有居民群體的多樣化需求,難以推動社區教育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由于社區居民群體的復雜性和流動性,社區教育工作者往往難以對社區居民的需求做出全面及時的調查,未能形成系統的數據庫?;谘C實踐的社區教育,建構系統的社區居民需求數據庫,為科學診斷、制訂方案、有效實施以及事后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大數據時代為社區教育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吧鐓^教育的發展依賴大數據對社區居民需求的準確捕捉,對社區教育的發展目標的積極構建,對學習過程的針對性優化,對學習結果的形成性評價,通過數據支持政府和社會深入參與社區教育,支持其他組織參與社區教育?!雹薮髷祿晌谋?、圖像、視頻、影像等多種形式構成,從靜態、動態兩個層面及時掌握政府政策導向、社區居民和社會各界的需求變化。在大數據背景下,社區教育大數據可從數據來源的組織(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社區教育中心、社區、社區居民等)、數據來源的主體(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社區教育工作者、社區居民、社會相關機構等)、數據來源的工作(包括培訓活動、項目開發、課程建設、資源整合等)等不同渠道獲取和建立。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社區教育參與主體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社區教育中心、社區居民、社會相關機構等,因此收集社區教育信息數據、建立社區教育數據庫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做好統籌工作,對財政、民政、人社、文化、體育等相關部門以及相關社會機構做好協調工作,做好數據的采集和統計工作,以顯示數據的公信力。社區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實際情形不斷更新數據庫,真正做到數據具有信度和效度,為尋求最優證據的檢索、判斷、分析以及運用提供有價值、可使用的信息。發布、分享、解讀以及糾正數據的社區教育平臺更好地推動數據庫的發展,從科學決策的角度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社區教育研究者對數據進行監督和評價。

2.建立社區教育整體模型。社區教育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社區教育中心、社會相關機構、社區居民等不同主體。社區教育要對政府決策進行優化,對社區居民需求進行調查,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構建全員化、全方位、全過程的社區教育模型,全面覆蓋社區教育對象。首先,社區教育成效如何關鍵在于社區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社區教育覆蓋所有居民群體,從嬰幼兒早教到老年教育,從提升生活品質到滿足繼續教育需求,社區居民群體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是社區教育的魅力所在。其次,社區教育發展依賴政策推動。從輔助青少年校外德育到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從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到助力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社區教育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政策推動。最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靈活性和專業性,以彌補政府資源的不足,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教育是社區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為建立社區教育發展模型,就要構建社區教育政策數據庫、社區居民需求數據庫以及社會力量數據庫。各地政府機構在健全社區教育體系、搭建社區教育平臺、拓展社區教育領域等方面,可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持,發揮服務和監管的職能?;谏鲜龇治?,只有建立集社區、社區居民、社會力量、政府有關部門于一體的社區教育模型,才能從源頭上了解社區居民需求,從數據中發現需求,從機制上進行強力監管,從效果上進行有效評價。

3.準確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提高社區教育的科學性,促進社區教育科學規范發展是社區教育的當務之急。循證實踐理念的盛行為社區教育科學化之路打通任督二脈。社區教育政策制定者應遵循科學決策的理念?!吧鐓^教育政策對我國社區教育實踐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從社區教育政策變遷歷程來說,其價值取向從單一走向多元,內容中的主體地位逐漸人本化,實施過程的保障機制不斷完善?!雹呖茖W決策要以堅實的科學證據作為支撐?;谘C實踐理念,社區教育證據可分為社區教育建設指南、社區教育建設標準、社區教育實施方案、社區教育評估依據等。從建設指南到建設標準,從實施方案到評估依據,社區教育工作越來越科學、規范且具有操作性。不同類型的證據給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循證實踐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在遴選證據過程中,要注意證據與問題之間的關聯度,從責任主體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實施主體社區教育中心、實施對象社區居民、參與主體社會組織、實施過程活動項目等多個角度進行考慮。所選活動項目的證據和解決社區居民學習需求之間的匹配度越高,意味著問題得到解決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社區教育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和不均衡性,所以還應考慮證據的可遷移性問題,盡量避免時間、情境以及人為因素的干擾。社區教育中心作為實施主體應根據環境的變化,對與問題相關的證據進行更新、刪減、修正,以期做到證據最新和最優。

4.打造專業高效工作隊伍。當前社區教育由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領整體工作,由社區大學或者開放大學指導策劃相關教育活動,由社區教育中心開展具體活動。就整體發展現狀而言,社區教育隊伍還存在外行充當內行、人才梯隊不合理、專業化程度偏低等問題。一項針對社區教師隊伍的調查發現,“某縣大約有56名社區教育專職工作者,其中多數由幼兒園和中小學轉崗而來,有76.3%的社區教育教師不具備社區教育專業的學科背景知識,更多還是依靠原有小學教育工作經驗指導現在。社區教育工作具有多種角色屬性,且彼此間界線模糊,管理崗位的比例達51.59%”。⑧這項調查表明,社區教育工作者自我要求不高,專業素養發展滯后,缺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谘C實踐的社區教育,要求建立一支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探索的工作隊伍。這就對社區教育工作者提出較高要求,加強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工作顯得十分必要。社區教育工作者要成為能夠搜集社區居民學習信息、分析相關數據、形成相關證據、采用最佳方案的循證實踐教師。一方面,社區教育工作者要改變過去過度依賴既有經驗的個人習慣和思維定式,加強對循證實踐理念的理解和應用,學會從已有證據、個人價值、現有數據中尋找最優、最適合的社區教育活動方案。另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專業培訓,引導社區教育工作者改變單兵作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指導社區教育工作者在發揮個人經驗的基礎上弘揚團隊合作精神,組建一支工作經驗豐富、專業基礎扎實、管理運行高效的工作團隊。

5.推動社區教育循證資源整合。當前,“社區教育學習資源建設缺乏完整、系統的設計方案,資源審核門檻低,對資源建設需要什么內容和媒介及如何銜接缺乏統一規劃和設計標準,沒有統一的資源分類標準和方法”⑨。對社區教育資源進行有效認證和準確評估是保障資源真實可靠的有效路徑。社區教育資源整合應從淺顯的信息收集和發布走向深度的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從社區教育資源整合的簡單整合利用到深度共建共享。社區教育資源整合具有流動性和再生性強等特點,具有循證實踐的優勢,能夠有效彌補政府資源稟賦的局限性。因此,應在社會機構與政府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以實現證據生產者與證據實踐者之間的功能耦合。一方面,要拓展信息來源渠道,提高信息資源的精準度。綜合政府政策信息、社區教育機構運作、社區居民需求、社會組織訴求等不同管道的信息,對社區教育信息數據進行整合,以形成社區教育初始證據;通過實地調研、信息傳媒、座談訪談等方式收集潛在信息,核對初始數據,研判社區教育發展走向,以形成有效證據。另一方面,要依托社區教育或者終身教育信息化平臺,提高民意民情收集的效率,有效整合民意民情,挖掘公眾訴求,暢通訴求的渠道。

[注釋]

①馬麗華.公平取向的社區教育:政策影響因素和實踐改進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9(9):58.

②周加仙.走向循證教育決策與實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6):13.

③吳杰.社區教育的生活化向度[J].成人教育,2021(1):27.

④李宜芯,李盛聰,李瑞雪.社區教育促進社區治理:意義、問題及路徑[J].職教論壇,2018(3):116.

⑤楊文登,葉浩生.縮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基于循證教育學的視野[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3):14.

⑥鄧紅學,范文亞,付小菊.大數據時代社區教育治理的圖景、模型與實現路徑[J].成人教育,2020(5):40.

⑦丁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區教育政策發展的梳理、評析及展望[J].教育與職業,2018(24):70-71.

⑧程仙平,潘冬艷.專業化賦能框架下社區教育教師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7(6):72.

⑨李可.智慧學習環境下社區學習資源整合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19(12):37.

猜你喜歡
社區教育發展模式
社區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機制現狀研究
大連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數字化閱讀:社區教育的創新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少年兒童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