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腺肽α1在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中的治療效果

2023-01-03 07:20梁展圖龍曉玲王桂蘭謝春華
中外醫學研究 2022年33期
關鍵詞:胸腺肽沙門菌門

梁展圖 龍曉玲 王桂蘭 謝春華

感染性腸炎是由于細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侵犯腸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腸炎[1]。同時,部分患者由于暴食暴飲或食用帶細菌的不潔食物引起,臨床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及發燒等[2]。沙門菌是我國感染性腸炎的主要致病菌,夏季為其流行高峰,好發于小兒人群中。Su等[3]研究表明,人體腸道微生態系統是腸道菌群及人體組成的復雜微生態系統,與人體的健康及疾病存在緊密的聯系。感染性腸炎發病后患兒常伴有不同程度腹瀉,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引起有益菌長雙歧桿菌數量減少,加劇病情發展。但是當前臨床上對于細菌性腹瀉的研究更多是在病原菌的分離、耐藥性及分子分型等方面,患兒發病后腸道微生物群落變化研究較少[4]。胸腺肽α1屬于是一種免疫調節多肽,能激活自然殺傷細胞,促進T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且此藥物廣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但是在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中的應用研究較少[5]。因此,本研究以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患者為對象,探討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發病后腸道微生物群落變化及胸腺肽α1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中山市博愛醫院250例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89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觀察組符合文獻[6]《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診斷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2)觀察組病情穩定,能與患兒家屬溝通和交流,且患兒治療耐受;(3)均無藥物過敏史、禁忌證。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原發性疾病、先天性胃腸畸形或氣管功能不全;(2)消化不良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腹瀉;(3)中途放棄診療或中轉上一級醫院。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觀察組分為常規組和胸腺肽α1組,各125例。常規組男70例,女55例;年齡1~5歲,平均(2.19±0.63)歲;體重3~25 kg,平均(11.60±0.63)kg;腹瀉次數5~9次/d,平均(7.19±1.56)次/d;臨床表現:嘔吐45例,發熱26例,腹瀉125例。胸腺肽α1組男72例,女53例;年齡1~5歲,平均(2.31±0.68)歲;體重3.1~24.7 kg,平均(11.63±0.58)kg;腹瀉次數5~10次/d,平均(7.21±1.58)次/d;臨床表現:嘔吐43例,發熱27例,腹瀉125例。對照組男98例,女91例;年齡1~6歲,平均(2.31±0.66)歲;體重3~23 kg,平均(11.62±0.59)kg。三組性別、年齡、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腸道微生物菌群檢測 對照組入院后檢測腸道微生物菌群,常規組和胸腺肽α1組于治療后檢測腸道微生物菌群,采用滅菌的棉簽或吸管采集5~10 g患兒糞便,迅速放入無菌采樣杯中,并放置在-80 ℃冰箱中,備用。糞便樣本經傳統的分離方法進行培養,借助無菌棉簽蘸取采集的糞便標本,將其接種在亞硒酸鹽煌綠增菌液(SBG)中,在36 ℃下連續完成16 h培養。待上述操作完畢后,取增菌液將其接種在沙門菌顯色培養基中,過夜培養;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將其接種在三糖鐵瓊脂培養基中,對于產氣且H2S陽性,則借助VITEK2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完成細菌的鑒定,采用腸道微生物分析完成腸道微生物群落數分析和統計,比較三組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差異性[7-8]。

1.2.2 治療 常規組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療?;純喝朐汉缶R幗o予補液、口服補液鹽、靜脈補液,必要時可采用米湯加鹽口服,盡可能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暫停母乳喂養,并常規給予無乳糖飲食,避免飲食其他含乳糖制品,亦避免飲食刺激性食物,根據病原菌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連續治療1周(1個療程)。胸腺肽α1組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胸腺肽α1治療。每次取胸腺肽α1(海南雙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07)1.6 mg,皮下注射,2次/d,連續注射5 d后,調整藥物劑量為1次/d,1.6 mg/次,繼續給藥2 d,兩組均完成1周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腸道微生物菌群數:比較三組細菌門(變形菌門、厚壁菌門、放線菌門、擬桿菌門)、綱(γ-變形菌、芽孢桿菌、梭菌、擬桿菌綱、其他綱)、目(腸桿菌目、雙歧桿菌目、乳桿菌、梭菌目、擬桿菌目、其他目)、科(腸桿菌科、雙歧桿菌科、鏈球菌科、毛螺菌科、擬桿菌科及其他科)腸道微生物菌群數。(2)免疫指標:比較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免疫指標。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患兒CD3+、CD4+、CD8+、CD4+/CD8+水平[9]。(3)安全性:記錄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肝腎異常、皮疹過敏、便秘、關節痛及嗜睡)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腸道微生物菌群比較

胸腺肽α1組變形菌門、γ-變形菌綱、芽孢桿菌綱、腸桿菌目、腸桿菌科、鏈球菌科菌群均低于常規組,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梭菌綱、擬桿菌綱、其他綱、梭菌目、擬桿菌目、其他目、毛螺菌科、擬桿菌科、其他科菌群均高于常規組(P<0.05);常規組腸桿菌科、腸桿菌目、γ-變形菌綱、變形菌門菌群均高于對照組,厚壁菌門、梭菌綱、擬桿菌綱、其他綱、擬桿菌門、梭菌目、擬桿菌目、鏈球菌科、毛螺菌科、擬桿菌科菌群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腸道微生物菌群比較[CFU/g,(±s)]

表1 三組腸道微生物菌群比較[CFU/g,(±s)]

組別門變形菌門 厚壁菌門 放線菌門 擬桿菌門常規組(n=125) 0.46±0.12 0.32±0.09 0.23±0.06 0.01±0.00胸腺肽α1組(n=125) 0.13±0.04* 0.54±0.12* 0.24±0.08 0.19±0.04*對照組(n=189) 0.12±0.01* 0.56±0.14* 0.22±0.05 0.11±0.03*F值 5.232 6.672 7.092 5.39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1(續)

表1(續)

表1(續)

2.2 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免疫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 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后,兩組 CD3+、CD4+、CD8+、CD4+/CD8+水平均得到改善,胸腺肽α1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常規組,CD8+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免疫指標比較(±s)

表2 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免疫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組治療組1周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胸腺肽α1組(n=125) 治療前 49.37±3.02 27.28±3.78 34.39±2.95 0.79±0.13治療1周后 67.45±3.38*# 41.13±3.46*# 28.63±2.16*# 1.44±0.26*#常規組(n=125) 治療前 49.14±3.05 26.97±3.73 34.43±3.02 0.78±0.12治療1周后 60.26±3.11* 34.29±3.81* 32.85±2.59* 1.04±0.24*

2.3 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安全性比較

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安全性比較[例(%)]

3 討論

沙門菌感染性腸炎好發于小兒人群中,是典型的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其感染常與不潔飲食有關,患兒感染后能引起感染性胃腸炎,臨床多表現為嚴重腹瀉、嘔吐及乏力等不適癥狀[10]。同時,沙門菌感染性腸炎能引起人體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異常,多與年齡、周圍環境等有關。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中將沙門菌進行分離,通過分析腸道微生物群落變化,能反映沙門菌對小兒腸道菌群的影響[11-12]。本研究中,胸腺肽α1組變形菌門、γ-變形菌綱、芽孢桿菌綱、腸桿菌目、腸桿菌科、鏈球菌科菌群均低于常規組,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梭菌綱、擬桿菌綱、其他綱、梭菌目、擬桿菌目、其他目、毛螺菌科、擬桿菌科、其他科菌群均高于常規組(P<0.05);常規組腸桿菌科、腸桿菌目、γ-變形菌綱、變形菌門菌群均高于對照組,厚壁菌門、梭菌綱、擬桿菌綱、其他綱、擬桿菌門、梭菌目、擬桿菌目、鏈球菌科、毛螺菌科、擬桿菌科菌群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胸腺肽α1用于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中能改善并調節小兒腸道菌群結構。沙門菌的入侵能引起腹瀉,患兒感染后腸道生物學屏障受損,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增加臨床治療難度[13]。王英豪等[14]研究表明,寄居在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在能量代謝調控、腸道上皮細胞修復、腸道黏膜免疫激活及宿主行為調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常規方法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且多數患兒能獲得良好的效果[15]。對于輕癥的急性沙門菌感染性腸炎,使用抗生素后1周內可以痊愈,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氟哌酸、諾氟沙星等[16]。但是,隨著臨床抗生素種類的增多及藥物劑量加大,導致病原菌耐藥性問題較為突出。胸腺肽α1是從胸腺組織中分泌的一種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此藥物能刺激外周血液淋巴細胞絲裂原,促進T細胞的成熟和分化,亦可增加T細胞表面淋巴因子受體水平[17]。趙博蘭等[18]結果表明,胸腺肽α1能激活CD4細胞,能增強T淋巴細胞水平,有助于調節機體免疫,提高抗病菌能力。本研究中,治療1周后,胸腺肽α1組和常規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得到改善,胸腺肽α1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常規組,CD8+低于常規組(P<0.05),從本研究結果看出,胸腺肽α1輔助治療能改善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患兒免疫水平。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患兒免疫功能得到調節和恢復,其體內腎上腺素激素與嗜酸性粒細胞的分泌量能得到調節[19]。王鳳霞[20]研究表明,胸腺肽α1有助于阻止特異性免疫細胞凋亡,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從而改善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預后。本研究中,常規組及胸腺肽α1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本研究結果看出,胸腺肽α1輔助治療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安全性較好,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胸腺肽α1能降低小兒沙門菌感染性腸炎患者變形菌門、γ-變形菌綱、腸桿菌目、腸桿菌科等菌群數量,調節菌群群落結構,藥物安全性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胸腺肽沙門菌門
特殊竹林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
江西部分省級醫院食源性疾病沙門菌監測與分子分型研究
不同強化處理措施對銅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胸腺肽結合生脈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膿毒癥患者中的應用意義
基于自主核酸提取方法分析單油井采出液微生物*
一株雞白痢沙門菌噬菌體的發酵及后處理工藝研究
耐三代頭孢菌素沙門菌的耐藥基因分析*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應用胸腺肽聯合抗生素治療的效果觀察
剛竹屬3個竹種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
胸腺肽ɑ1治療肝衰竭療效的Meta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